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滇西考察记
2023-04-21 09:43:31  来源:通讯员 王剑峰  点击:  复制链接

  易罗池畔的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

  陆军第八军奉命收复滇西,在长达百日与日军的浴血奋战中,伤亡官兵六千余人!

  1944年9月松山战役结束,第八军在松山大垭口建了阵亡将士公墓和纪念碑。在松山山道两旁整齐排列着装满泥土的汽油桶,每个油桶上摆放一盆鲜花,花盆里插着一个小木片,上面写有阵亡英烈的姓名。1947年12月,由云南省警备司令、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原第八军副军长后接任第八军军李弥及云南各界人士鼎力而为,将松山大垭口第八军阵亡将士部分忠骸迁葬于保山易罗池畔。

  在新建的第八军滇西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相距十余米建有纪念碑一座,碑身正面题写:陆军第八军滇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公墓与纪念碑均背山面水迎面向着易罗池。同时在昆明圆通山也建了一座第八军滇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纪念戴安澜的安澜纪念塔相邻。又在松山大垭口公墓原址纪念碑旁另建有一座松山阵亡将士移葬记略碑。碑文为云南省警备司令、原第八军军长何绍周题写。1947年12月在昆明圆通山和易罗池同时建成的这两座第八军滇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身均刻有第八军阵亡将士排长以上(含排长) 的姓名、籍贯。士兵则以建制单位统计,刻有有阵亡人数。纪念碑基座四周则镌刻有民国要人题写的挽词。可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均毁于一旦!圆通山纪念碑仅存基座,但四周镌刻的挽词均被铲除,安澜塔也无迹可寻。易罗池的公墓和纪念碑同时被毁!后来在易罗池重建的这座纪念碑,不知什么原因把原碑文:第八军滇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改写成: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了!

  立煌营

  立煌营在保山市北12公里的板桥镇马王屯,诸葛亮营在立煌营南三公里,不知是历史巧合还是其它原因,一条滇缅公路由北向南把历史上的两位军事名人遗址联接在了一起!卫立煌将军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司令长官后,考虑到战争形势的发展,设在楚雄的司令部已不适应战场瞬息万变的需要了,而必须前移就近指挥,以尽量缩短情报传递的时间才不至贻误战机!所以在1943年,亲自到保山选址。当他来到保山城北板桥镇马王屯时,发现靠近滇缅公路南的马王山虽然不高,但山上森林茂密,有利于防空和保密。而且这里还是远征军的一座军需仓库所在地,经1942年5月5日,日军对保山大轰炸后,为安全计把存放此地的大量战略物资运走了,尚余有30多间空房。于是1943年秋,卫立煌将军就把中国远征军司令部由楚雄迁到保山板桥镇马王屯的马王山来了,他将司令部设在距军需仓库约2公里的南面山坡上。共用营房10间,此处设有电台及100门电话等司令部机要单位。北面山头是武器弹药库,东边山头是由高炮防空部队驻守。直到滇西抗战取得全面胜利,卫立煌将军就一直在此指挥中国远征军和日军的战斗。

  由保山市区出来沿着滇缅公路行驶了一段后,转入乡道驶进马王山,到达立煌营时,下车一看:紧邻砂石便道的右侧是一长满了荒草的、足有两三个篮球场大的地坪,地坪最右侧有三排土墙小瓦房,掩没在近一米高的荒草之中,由于长年失修均缺顶少梁,破败不堪!便道迎面有一高于草坪的台地,上面横向建有一排小瓦房,外观保存尚好。草坪左侧有一上山道路,大巴车可通行是去立煌营的,路左小山坡上有两排小瓦房。这三处房屋均是以前的军需仓库,后来一直是当地生产大队的仓库。(后来得知,除右侧破败不堪的三排土墙小瓦房是抗战时建筑外,其它两处以及我们将要去的立煌营,都是1970后当地驻军部队使用时翻修了的)。我想这么重要的抗战文物遗址,怎么就任其自生自灭,而且至今不仅没有维修,而且连一简介的指示牌都没有!

  沿着山路蜿延上行,翻过一座小山坡,迎面而来的是满山茂密的森林和路边、树上迎风飘扬的彩旗,还没回过神来,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段弹石路面(抗战时期修筑滇缅路,因物资匮乏即就地取材在路基上铺上卵石,经反覆辗压形成了鱼鳞状的经久耐用且自然防滑的卵石路面) ,不远即到了马王山的核心区立煌营的所在地。通过随处可见的大幅标牌、照片和文字介绍,我们似乎看到了70多年前卫立煌将军在此指挥远征军对日作战的身影!立煌营旧址已被当地民间抗战史研究者李超先生出资收购,经他多年努力,在马王山附近挖掘和出资收购了包括中国远征军使用过的各类枪械、刀刺、弹药、钢盔、饭盒、工具等万余件抗战文物。并复制了中国远征军编制沿革以及师一级及其以上高级军官和盟军高级军官照片、简介将其制成黑白布标,挂在立煌营碑下面的墙上供大家参观。本想去参观李超先生的万余件抗战实物展,但李超先生告知:原存放抗战文物的房子,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立煌营旧址在驻军翻修后,四面墙上里里外外都写满了毛泽东语录,和目前远征军抗战实物展出的内容很不融洽,所以目前把展品全搬到库房去了,待把墙壁粉刷后再重新布展。我们和李超先生的志愿者团队进行了有关远征军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物的调查研究及保护工作进行了交流。

  1945年1月27日,卫立煌将军策划和指挥的滇西大反攻,历时八个月,经全军将士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全歼盘据在松山、龙陵、和腾冲的日军,收复了滇西全境,而且打通了滇缅公路,取得全线的重大胜利,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慰问劳苦功高的远征军将士,同年2月民国政府成立了由天主教主教于斌任团长的全国慰劳团到保山对远征军将士进行慰问。慰问团到达保山慰问后,倡议将马王屯远征军司令部所在地改名为立煌营,在得到国民政府批准后,由南京教区主教于斌撰写[立煌营记] ,并在光尊寺庙内勒石成碑。于斌所撰[立煌营记] 碑文记载:立煌营原名马王屯,我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驻节处也。为崇将军功并以我军远征胜利示来滋,全国慰劳总会滇缅远征军慰劳团为之改今名,余恭膺团长,爰依议记事。于斌主教所撰立煌营记碑文还记载了滇西反攻之艰辛和保山民众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此外还记述了中美两国在抗战中的成功合作,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兄弟般的情谊!

  碑文落款为:南京区主教于斌盥手瑾序,大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五月

  立煌营记原碑是用一整块汉白玉石制成,碑面长2.2米,宽1.6米,碑文为隶书体镌刻而成,全部文字为740余字,字间距为0.025米。此碑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

  立煌营记石碑原立于板桥镇光尊寺内,光尊寺是滇西抗战时期远征军高级将领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场所和住宿地,设立其中的立煌营记碑是重要的抗战文物。2014年1月,接到村民举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尊寺内的立煌营记碑受到人为破坏。保山市文保人员立即前往核实,经实地调查反复核实后发现,此碑实际损坏于1949年后50年代初期的政治运动。碑主体已横向断裂并与基座分离,石碑现余残片20多块,散置于寺内路边草地上。

  根据调查反馈结果,市文化、文保部门第一时间对立煌营记碑损坏情况进行了保护、清理。并组织了碑刻艺人根据原立煌营记碑刻拓本影印件进行了复制。复制的主碑采用一整块青石制成,通高3.16米,其中主碑高2.08米,通宽2.48米;主碑宽1.47米,厚0.14米。并于2014年3月20日,在保山市及隆阳区(原保山县)文保部门监管下共同完成了立煌营记碑及光尊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复立工作。

  烽火硝烟惠通桥

  离开立煌营在前方上了高速路,行驶一段后我们在蒲缥收费站下了高速(因为走高速就无法到惠通桥和松山战场遗址了)。于是我们就是沿着滇缅公路独具特色的鱼鳞路向着怒江大峡谷的惠通桥前行,一路风光无限!滇缅公路是在崇山峻岭和切割陡峭的河谷之间蜿延而行。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制约,加之是战争状态下抢修而成,所以路窄坡陡湾急,一面是陡峭险峻的大山,一面是深不可测的万丈峡谷深渊,河谷和山顶落差近三千米,这就是滇缅公路的一大特色!我们全程始终沿着滇缅公路前行,所以我们有时翻过一座山感觉走出大山了,但马上又要下到谷底再沿山盘旋而上!这也好,使我们沿途得窥滇西大反攻前盟军设在小团山的高炮阵地、以及远征军设在大山头的炮兵阵地。自1942年5月5日,日军占领惠通桥西的松山后,为阻止日军强渡怒江进犯保山,我军在怒江东岸关津要隘共抢建了15处江防工事。其中一处是保山隆阳区(即原保山县) 和大理云龙、怒江州泸水县三交界的孙足河口和栗柴江防阵地,。其它依次分布在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4处,隆阳区杨柳乡有2处,隆阳区潞江镇有3处,保山市施甸县有3处。这些江防工事都是建在怒江东岸山口要隘和关津渡口处,这些集群化的防御工事,除配备一定数量的大炮还有重机枪工事和近射炮台。都至少有两道防线并有地下掩蔽部的重要工事,这些江防工事大炮炮口都直指怒江西岸的日军阵地,重机枪和其它火力则形成严密的交叉火网,无死角的封锁了阵地山崖下渡囗附近的登陆点。期间日军也曾用小股部队由西岸强渡怒江,妄图抢占东岸制高点,为后续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进而图谋保山。但在我军猛烈的打击下有的是半渡而亡,有的虽然勉强登上了东岸也是弃尸江边!日军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日军见我方防守严密,只好暂时放弃了渡江计划。自1942年5月到滇西大反攻前,我军凭借怒江天险和日军始终处于对峙状态,我军这些江防工事起到了关键作用!

  保山到惠通桥全程100公里,惠通桥自古是保山经龙陵到腾冲怒江上的重要渡口,也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桥东归保山市施甸县管辖。我们到达惠通桥东时把车停在桥头旁,下车后看到桥东虽然也面临崇山峻岭,但地形相对西岸而言要稍许平缓些。由西岸过来桥左侧即是盘旋上行的滇缅公路,目前为了保护这一抗战遗址,东岸桥头已封死了,只有旁边一长满半人高荒草的小径顺山脚而下可达已荒弃的怒江古渡。在东桥头上方约20米处紧邻滇缅公路有一边防检查站。在距惠通桥上游一公里处新建了一座红旗桥,替代惠通桥供行人车辆通行。

  在驶向怒江上游的红旗桥,过桥后又沿江而下,到松山脚下的惠通桥西岸。下车后仔细观察,发现西岸要比东岸险峻得多。从东至西从桥上过来,那么你就会发现一上岸就是壁立千仞的松山雄据桥头,抬头望去给你一种大山迎面压来、突兀而至的恐惧感!山势之陡峭不要说打仗,即是如今徒手健儿也难已攀登!在紧邻怒江的公路边立有一块云南省人民政府为惠通桥立于1993年11月16日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在公路下面的地方有一碑塔,塔的正面镶嵌有一块惠通桥重修碑记的半圆碑冠的石碑。

  现将碑文择其要者摘录如:

  惠通桥距县城百二十里,在潞江下游腊猛渡,为永、龙交通要道。自道光中叶,潞江土司线如纶倡修铁链吊桥,遇乱中止。嗣经同、光间同知覃克振捐廉督修,地方人士慷慨输将,热心协力乃告成功。今历百余年,时有损修,有碑可证。奈以壁峭桥高,狂风屡触,土制铁链粗脆未固,民国以还,历任长官积极倡修,卒未果行。

  民十七年,杨醒苍县长莅任,邀请士绅耆老共议,决定改铁链吊桥为西式钢索桥,并成立了董事会,聘用了英国工程师伍布兰·苏卡生负责实施。维持二年奉命缷任。谭矞升县长接任,以经费不敷,爰请乡人晓东朱师长,呈由云南省政府拨发库帑万元助修,未竟其功。

  民二十一年,绥江籍石鳞邱县长到任,下车伊始,首以建筑新桥为急务。诚邀乡绅耆老18人为建筑委员会委员,并呈省府建厅再行拨款补助外,并函驻缅华侨会长保山籍梁君金山鼎力赞助。复蒙第一殖边督办李公子鬯文电交驰,敦劝梁君金山全力维助。邱公假会边案之便,诣英缅邦海与梁君晤谈,详述斯桥经过和筹饷之艰难,竭诚商请赞助,承其慨诺捐工捐料。

  民二十二年冬,梁君延请工程师印人赖月生率领工人,惠然莅龙。地方官绅群策群力,共勷善举。邱公石鳞则本大无畏精神,沐雨栉风,躬亲督工。至今桥成,高十丈,长三十六丈九尺,宽一丈七尺,壮丽宏都,灵固巧便,洵从来未有之大建筑也。矧此集中外之人工,横锁大永龙必由之道耶。天堑之险,人力通之,上而高车驷马,下而肩挑背负,熙熙攘攘,如驾长虹,蛟腾龙舞,皆为之贺。

  落款为:龙陵县政府保山林竹品谨撰。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一月二十一日龙陵县民众同立石碑

  阅完碑文感慨良多,对龙陵官绅民众,在如此险恶的自然环境下,自道光中叶迄民二十四年以来,百年间因资金匮乏,建桥工程时断时续,几代人群策群力,不等不靠,积极筹款,共襄善举的精神实为卫大并由衷敬佩!

  为更好的保护这一抗战遗址,惠通桥已禁止人、车通行,前文说了施甸县管辖的东岸桥头己完全封死。如需上桥参观须经龙陵县管辖的西岸桥头进入。西桥头是用一不锈钢推拉门封死了的,钥匙由龙陵县统战部掌管。如需上桥参观,须事先致电龙陵县统战部,应允后由该部派员携钥匙由龙陵县城专车送来钥匙开启方得上桥。

  雨季的怒江在惠通桥段江面宽达200米,由上游峡谷奔腾而来的江水浊浪排空,吼声如雷,空中弥漫着一片水雾。在十里外均可听到江水的吼声,于是当地百姓称其为怒江而沿用至今。旱季水面最窄处不足80米。仅管如此,就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様,渡口两岸沿江均是峭崖陡壁,更何况松山雄峙西岸,惠通桥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就非同一般。惠通桥到松山,垂直高度为1500米,日军自1942年5月在松山经营两年多。而且驻守松山的日军从军前全是日本北海道的煤矿工人,他们精于坑道作业,在进驻松山后,他们从半山腰至山顶构筑了纵横交错上下互通的三层明碉暗堡,和各种掩体、战壕、炮兵和机枪阵地,构筑的整个松山防御工事火力无死角。还有弹药和后勤生活仓库,阵地之间除地面有简易公路以方便弹药和后勤运输外,还有暗道和盖沟与各阵地相通。日军利用松山周围茂密的松林,大量砍伐直径在50公分以上的树木。把这些树木横顺几层搭盖在工事上面,再盖上钢板覆上厚厚的泥土。日军为了检验这些工事的抗打击强度,曾用大炮对着工事顶部精准炮击,在掩体下的日军居然毫发无损!日军在松山的炮兵阵地居高临下控制了附近方圆数十公里范围,所以惠通桥东的怒山盘山公路均在其射程内。1942年5月5日,日军野炮56联队的火炮就曾把滇缅运输局抢运军用物资的几百辆行进在东岸怒山山脉的车辆全都炸毁了,从此至完全收复松山的两年多时间内,东岸怒山滇缅公路上再没出一辆汽车!松山和惠通桥东岸的怒山直线距离仅有4公里,即使现在开车也要一天时间!

  我凭栏望着桥下其貌不扬的怒江,和刀砍斧削雄据桥西的松山,不禁想到1942年5月5日发生在恵通桥上一个几乎改变了整个抗日战争局势和中华民族命运的偶然事件。

  1942年5月5日,当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撤回国的军政部次长、中国远征军顾问团团长林蔚将军,远征军顾问团副团长、远征军参谋长萧毅肃将军到达惠通桥东岸。看到蜂拥而来的逃难民众和溃军,把惠通桥挤得水泄不通。他们立即拦下约500人的后撤部队,命令他们分别把守惠通桥东、西两岸桥头,另一部分士兵组成纠察队,负责对可疑人员、车辆的检查。而且严令所有人员、车辆只能由西向东通过惠通桥(因腾冲、龙陵被日军占领后,民众纷纷由怒江西向东逃往施甸或保山避难) ,凡不听劝阻欲强行由东向西通过惠通桥者,一律军法从事,就地枪决!此时恰逢工兵独立24营营长张祖武中校率部撤退到达惠通桥,萧毅肃将军即令其炸毁惠通桥。张祖武要他下达正式书面命令,他才可遵命行事。林蔚即写了一手令交张祖武即刻执行,张祖武接令后即命令工兵营分别在惠通桥东西桥头和中间部位安置炸药和布线,他本人则在东岸掌控引爆设备。

  此时跟踪疾进的500余名日军已身着便衣暗藏武器混入难民队伍,混过了惠通桥妄图偷偷抢占东岸高地控制惠通桥。另有30名身着便衣暗藏武器乘座一辆带蓬布的卡车随着人流缓缓驰上了惠通桥,此时负责纠察的士兵见状上前拦住进行检查。他揭开蓬布瞬间,见车内近30名身穿便衣的青壮男子神态很不正常!他认定这些人是日军伪装无疑,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便放下蓬布准备去向长官报告。此时龙陵县商人何树梁由保山回龙陵,仗恃其在当地势力,不听纠察军人劝阻要强行驾车由东向西通过惠通桥。于是负责纠察的士兵强行把他拉下车,连开两枪将其击毙!在车上的30名日军刚才纠察士兵揭开蓬布检查时他们已是提心吊胆,现在听到枪声骤起都认为暴露了,于是不等命令迅速抓起枪只跳下车就对桥上人群疯狂扫射!独立第24工兵营遵命已完成了在惠通桥安放炸药和布线任务,营长张祖武中校亲自守在引爆器旁,一刻也不敢离开。此时听到桥上枪声如爆豆般响起,他也顾不得桥上众多的行人、车辆了,立即按下了起爆器,一声巨响惠通桥上的行人车辆随着惠通桥全部沉入了怒江浑黄的江水之中!混过桥东的500多名日军已爬到东岸制高点的半山处了,此时奉命及时赶到惠通桥东岸布防的36师先头部队106团的两个连,在师长李志鹏率领下先行登上东岸制高点,发觉正往上爬的日军即予以迎头痛击,午后106团全团赶到,傍晚107团也赶到加入了战斗,至5月8日这股日军大部被歼!现在想来,如果当天不是纠察士兵果断击毙何树梁、张祖武中校立即炸毁了惠通桥、36师先头部队没有及时赶到,真的后果难以想象!

▲保山税务局职员和老兵合影

▲中国远征军老战士在立煌营记碑前合影

▲保山学院师生和老兵在立煌营记碑前合影

▲身后三排破败不堪的房子就是1942年前,中国远征军在云南保山县板桥镇马王屯的军需仓库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4-21 11:09: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南充市原中国远征军老兵袁辉光逝世,享年97岁

下一篇:我的父亲戎马一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