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从湘赣游击队走出来的开国将军研究
2024-06-12 09:44:26  来源:彭远汉、熊志波  点击:  复制链接

  [摘要] 在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延绵数百里的罗霄山脉中北段地区,地势险峻,有利开展游击战,湘赣游击队紧紧依靠边区人民,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尤其是1934年8月7 日,湘赣苏区红六军团奉命西征后,在中共湘赣省委和军区的领导下,军区所属5个独立团和军区直属队及各县武装共5000多人,在湘赣边区继续坚持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毅于10月到达九陇山找到红色独立团,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指示。11月,红色独立团300多人集中到莲花县神泉整训,并于1938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一营。随后奉命奔赴抗日救国前线,为新中国的解放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本文记述就是从湘赣游击队走出来的几位开国将军,无不使人敬仰和铭记。

  [关键词] 军史研究;湘赣游击队;开国将军;功勋卓著

  在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延绵数百里的罗霄山脉中北段地区,地势险峻,有利开展游击战,湘赣游击队紧紧依靠边区人民,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尤其是1934年8月7 日,湘赣苏区红六军团奉命西征后,在中共湘赣省委和军区的领导下,军区所属5个独立团和军区直属队及各县武装共5000多人,在湘赣边区继续坚持斗争。同年9月,国民党军正规军及地方武装重兵对湘赣边红军和游击队发动大规模“清剿”,致使红军在反“清剿”作战中遭受严重损失,至1935年6月,全区红军和游击队只剩100余人,原军区司令员彭辉明、继任省委书记林瑞笙等许多领导人相继牺牲。同年7月,谭余保在莲花县棋盘山主持召开干部会议,总结了经验教训,决定以保存力量为原则,依托武功山分散建立游击根据地,开展群众性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并成立以谭余保为书记的湘赣临时省委和以曾开福为司令员、谭余保兼政治委员的湘赣游击司令部。随后,收拢失散人员约300人,分编为3个大队(后又建立第4大队),并以大队为单位分散活动于永新、莲花、安福、吉安、分宜、攸县、茶陵等县。经一年半的艰苦斗争,建立了以武功山为中心的方圆约400公里的茶(陵)攸(县)莲(花)、攸(县)醴(陵)萍(乡)、萍(乡)宜(春)安(福)3块游击根据地。1936年12月,湘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湘赣红色独立团,段焕竞任团长,刘培善任政治委员,各大队改为连。至翌年初夏,又恢复和建立了明月山、太平山、铁镜山、九陇山等10余块游击根据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毅于10月到达九陇山找到红色独立团,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指示。11月,红色独立团300多人集中到莲花县神泉整训,并于1938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一营。随后奉命奔赴抗日救国前线,为新中国的解放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本文记述就是从湘赣游击队走出来的几位开国将军,无不使人敬仰和铭记。

  刘培善开国中将

▲图为刘培善将军

  刘培善(1912~1968),湖南省茶陵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游击大队青年干事,茶陵县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江西省安福县独立营政治委员,湘赣红三师第三团政治委员,湘赣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湘赣游击第一支队政治委员,独立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政治委员,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第一师二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副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社会评价他是“三奇”(即奇袭油田、奇战坪桥、奇招取胜)将军。

  ——奇袭油田。油田,距江西吉安县城约 45 公里,是该县北面的交通咽喉。由国民党地方保安团一个中队扼守。 1936 年 6 月 23 日夜,湘赣游击第一支队政委刘培善率第一、四大队、自安福县罗家屋的车田出发,经该县烟竹、严台和分宜县的大岗山等地,夜行 36 公里,拂晓前赶到油田,趁守敌酣睡之际,将敌区公所、碉堡、岗楼分割包围。红军游击队迅猛发起攻击,首先摸掉敌岗哨,烧毁了岗楼、碉堡,冲进了区公所。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全歼守敌一个中队,缴长枪 30 余支,短枪 5 支,子弹 1000 余发,军衣数十套。返回途中,游击队又化装成保安团,在安福县的陂头村,一枪未发,即巧俘当地地主武装一个分队,缴枪 12 支,子弹600余发。

  ——奇战坪桥。坪桥,位于江西安福县城以南约 15 公里处,是该县南、北乡往来必经之路。当时,北乡一带的山区是游击队的根据地,南乡则是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巢穴。1936 年12 月初的一天,刘培善率领第三大队 30 余人,从安福县七都山出发,经连村、新背,过芦水河,到南乡的下路筹款。因天已渐亮,不便返回驻地,只好隐蔽在坪桥附近的谷源山上,待天黑后再返回根据地。但由于游击队在下路打土豪筹款的行动被安福县的保安团得知,敌人估计游击队可能于第二天夜深返回,便决定前往坪桥设伏。次日晚,当夜幕降临,游击队行至坪桥时,恰与前来设伏的保安团 300 人遭遇。游击队趁对方立足未稳,先发制人,发起进攻。利用夜黑视线不良,采取虚张声势,迷惑敌人的战术,到处打枪,四处吹号。不知虚实的保安团以为遇上了游击队几百人,吓得仓皇逃命,红军游击队趁机发起追击,俘敌 20 余人,缴枪 20 余支,子弹700余发,打了一个漂亮的以少胜多的遭遇战。随着红军游击队军事斗争的不断胜利和战斗力的增强,湘赣临时省委于12月12 日,在安福县的三江村召集游击司令部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为扩大红军影响,决定将部队改编为湘赣红色独立团,段焕竟任团长,刘培善任政治委员。原来的 4 个大队改称为连。部队改编后,临时省委即由深山区迁至罗家屋游击根据地。

  ——奇招取胜。洲湖镇,是江西安福县城西南面的一个重镇,距离县城 26公里。该镇敌人布防森严,筑有坚固的碉堡和炮楼,镇上设有区公所,由国民党地方保安团一个中队驻守。这个敌据点就像一颗毒钉,嵌在安福、吉安、莲花、永新游击根据地中间,不仅妨碍红军游击队活动,危害人民群众,也是红军游击队发展斗争形势,扩大游击根据地的一个严重障碍。1937 年 3 月上旬,湘赣红色独立团获悉国民党安福县长朱孟珍正在该镇“巡视”“督剿”的情报。经临时省委和游击司令部研究决定对该镇予以突袭,决心拔掉这颗毒钉。于是从湘赣红色独立团的第一、三、四连中挑选出 100 余人,组成了一支精干的突击队,在团长段焕竞、政委刘培善的率领下,于 9 日晚由安福七都山的章庄出发,经杨梅山,渡芦水河,穿过大同坑、诸村桥,一夜冒雨奔驰 40 公里。10 日凌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洲湖镇。随即兵分两路,刘培善率第一、四连的战士围住保安中队岗楼;段焕竞带第三连直捣区公所。刹时间,整个洲湖镇枪声、拼杀声四起,敌人吓得昏头转向,四处逃窜,不到一小时便结束战斗。游击队共缴获长枪 30 余支,短枪 10 支,机枪 2 挺,子弹数箱,击毙敌中队长欧阳根,活捉并当场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反动县长朱孟珍。其余所俘 30 余人,经教育后全部释放,将没收的财物就地分给群众。红军游击队无一伤亡。洲湖镇战斗,使敌人惊恐万状。国民党安福县政府急电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惊呼:“千余共匪,进攻安福,县长殉难!”

  张铚秀开国少将

▲图为张铚秀将军

  张铚秀(1915~2009),江西省永新县人,1928年参加虹桥村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九大代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不愧为是个“三严”( 严于律己、严霜烈日、严师畏友)将军。

  ——严于律己。在长征路上,红军一边行军打仗,一边打土豪、筹军饷。当时,张铚秀是连长,上级分配他带领保管军费。于是,他就背着200块银圆走在了长征路上。尽管这些银圆加上身上的辎重有几十公斤重量,考虑到这是全连的衣食保障和全部费用,绝不能出差错,更不能丢失,他就时时刻刻把它背在身上。行军时背着;打仗时,他将银圆袋系在腰间;吃饭时,银圆袋也不离身;睡觉时,他背着银圆袋和衣而卧……有时累得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他也不肯让人替换一下。英勇坚强的张铚秀就是这样背着银圆袋参加了两次战斗。这两次战斗非常激烈,张铚秀既要当指挥者,又要与同志们一起英勇战斗,还要保护好随身带着的银圆。战斗的艰苦可想而知。但他硬是以百倍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率领部队打败了敌人,夺取了战斗的胜利,身上的银圆也一块没少。在当时,张铚秀所想到的是:这是革命经费,不仅不能擅自动用一块,而且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就是凭着这种坚强的革命信念,张铚秀将这200块银圆背到了目的地。

  ——严霜烈日。1940年11月,张铚秀任扩编组成的新四军一支队新一团团长。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张铚秀率领新一团为左纵队前卫。1941年1月4日,驻安徽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率皖南部队主力共9000余人向苏南转移,准备到镇江以东地区渡江北上,开赴抗日前线。5日,部队行进到茂林地区,张铚秀发现情况异常,隐约可见两侧有国民党部队出现,即派出侦察分队在两侧警戒。国民党7个师8万多兵力对新四军实施突然袭击和残酷“围剿”。7日7时,新一团到达大康王东南,即遭敌两个营攻击,由于张铚秀预先有思想准备和安排,指挥全团迅速阻击,敌军终于狼狈溃退。次日,新一团与老一团一道涉水向榔桥河守敌攻击,经激战强行登岸建立了桥头堡阵地,打开了向东北方向前进的道路。下午4时,新一团在行进中突然接到支队命令,回撤向西北方向军部所在地靠拢。新一团重新回头攻占已被敌占领的裘岭一线阵地。当晚,支队与军部失掉联系,傅秋涛司令员当即决定单独突围,由新一团掩护支队队部和老一团,然后尾随老一团突围。张铚秀指挥全团与敌激战一整夜,天明后发现老一团一部分部队尚未突出去,而突破口已被敌四十师重兵封锁,一营又与团部失掉联系,他决定新一团坚守磅山及董家山制高点,伺机突围。他把老一团、支队特务营和支队机关等单位人员收拢起来,把马夫、挑夫、伙夫都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战斗中,张铚秀亲自端着一挺机枪向敌人扫射,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张铚秀率1200名铁军将士与敌整整激战八天八夜,700多名铁军健儿阵亡,团政委负伤、参谋长牺牲,张铚秀率余下数百名将士与敌周旋,边战斗边突围,一直冲杀到长江边。至2月底,他们才从团洲过江到达巢(湖)无(为)根据地,此时全团虽仅剩200多人,但这是“皖南事变”中剩下的唯一建制部队。

  ——严师畏友。张铚秀于1969年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他在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因病离开后任西线战役总指挥,实际指挥了中越战争西线作战,他制订了作战方案和10项作战指导原则,对保证云南方向解放军作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1980年,张铚秀升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了1980年至1985年的中越边境冲突,他先是指挥云南方向部队拔点作战和部队轮战,取得了胜利;1984年,他又亲自指挥了两山战役,取得了全胜,收复了老山、者阴山。他是解放军从事作战指挥年限最长的将领之一。晚年著有回忆录《军旅生涯》(张铚秀回忆录)。

  罗维道开国少将

▲图为罗维道将军

  罗维道(1914~2011),江西省泰和县人。1929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攻占吉安城战斗和保卫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红六军团西征后,奉命留在武功山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7月被选为中共湘赣省委委员,湘赣边区游击司令部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中共茶攸莲县委书记,坚持了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是位“三敢”(敢勇当先、敢打硬仗、敢于担当)将军。

  ——敢勇当先。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我军实施从抗日游击战到运动战的战略转变阶段。1月13日,根据中央军委电令成立新四军苏浙军区。十六旅四十八团整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一支队,支队长刘别生,政委罗维道。当年2月,新四军挺进莫干山后,国民党第三战区下令其第六十二师师长刘勋浩指挥第六十二师的5个团,对新四军七支队进行“围剿”。12日,七支队在孝丰城北20余公里的上保里遇到顽军1个连的袭击。14日,七支队阵地又遭顽军“忠救军”二纵四团的进攻。这时,罗维道与支队长刘别生奉命率部日夜兼程增援七支队。17日,罗维道率部到达孝丰城北隘口塔后,对敌发起进攻。继而率主力猛追顽六十二师,于孝丰城北隘口塔山岭和城西大阳山一线重创顽军,解放孝丰县城。18日,继续向南追击,占领报福镇,进而与兄弟部队,将顽军第四团一部围歼于大小杭坑至西圩市、渔溪口一线。历时5天,新四军取得第一次反顽战役胜利,控制了天目山北部地区。

  ——敢打硬仗。1945年3月1日,国民党第三战区密令苏浙皖挺进军总司令陶广,调集第六十二师全部,第一九二、五十二师各1个团,忠义救国军1个纵队又2个团,挺进第一纵队、浙江保安第四纵队各1个团,共计12个团的兵力,以第二十八军军长陶柳为前线总指挥,兵分四路,从西、南、东三面,进攻孝丰城,新四军苏浙军区以第一、三纵队加独立第二团共计7个支队(团)的兵力迎战。3日战役正式打响。各路顽军向孝丰城步步进逼。4~6日,顽军占领了孝丰城外多处新四军阵地。3月7日新四军开始反击。同日晚,新四军第一、三纵队向西出击。首先,分割包围了国民党中左路的第五十二师第一五六团,将其歼灭。然后,新四军由西向东,逐次歼击顽军第一九二师一部和第六十二师。10日顽军开始全线后退。12~26日,新四军分别击溃了顽军第一九二、六十二师残部、挺进第一纵队、浙江保安第四纵队等部的反扑,占领黄湖、横畈、青云等天目山东部重镇。顽军向西南方向溃退,新四军乘势收复了临安县城。此役历经20余天,共毙俘顽军第一五六团团长朱丰以下1700余人,完全占领了天目山地区,解放了临安县城,建立了苏浙皖边包括11个县大部或一部、人口100余万的根据地,取得了天目山第二次反顽战役的胜利。

  ——敢于担当。正当新四军开始分兵之际,国民党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于1945年5月27日下令,由国民党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李觉接替苏浙皖挺进军的指挥,共计15个师45个团,总兵力5.7万人。对天目山地区发动第三次“清剿”,又获悉日军已作好向我“扫荡“的部署。面对强敌进攻,苏浙军区决定以少部分兵力钳制天目山西侧和杭嘉湖地区的国民党顽军。新登激战中,罗维道的好搭档、红军时期的老战友、一支队支队长刘别生英勇牺牲,罗维道一人挑起了一支队的领导重任。随后,我军一退新登、二让临安、三撤天目山。一路返回孝丰。沿途给敌人一个“溃退”的假象。而主力集结于孝丰地区等待敌顽钻进口袋。6月19日,顽军李觉命令左右兵团合力向孝丰进击。罗维道率部在孝丰地区围歼左兵团第五十二师一五四团之后,奉命穿越顽军突击一纵、二纵和七十九师接合部的间隙,向山河、井村出击。22日,又会同三、四纵队围歼顽军右兵团,晨6时,一支队先头部队经一夜急行军,进抵井村,与突击二纵遭遇。一支队三营营长徐超率部猛攻顽军阵地。23日,罗维道率部与兄弟部队对顽军发起总攻,将顽军突击纵队一队、二队歼灭,并歼顽军七十九师大部。自5月29日至6月24日,第三次反顽战役又取得胜利,巩固了浙西新区。

  段焕竞开国少将

▲图为段焕竞将军

  段焕竞(1911~1998),湖南省茶陵县人。青少年时期即接受进步思想,积极投身于革命,任过乡少年先锋队队长,参加了当地打土豪劣绅活动。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5月参加茶陵县赤色游击队。1932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出生入死,转战南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功绩卓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被人们称为“三有”(有志竟成、有勇知方、有口皆碑)将军。

  ——有志竟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段焕竞历任茶陵县游击队排长,红十八师第五十一团副连长、连长,湘赣军区红五团一营营长,湘赣游击司令部游击大队参谋长兼第一支队支队长,独立团代团长等职。在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他置生命于度外,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向苏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在斗争形势十分紧张,环境非常残酷,生活极其困苦的情况下,他不畏艰险,顽强坚持了湘赣边区的三年游击战争,以武功山为依托,灵活运用毛泽东战略战术,在巧妙周旋中歼灭敌人,先后参加了虎头山遭遇战、龙口突围战、洲湖镇袭击战,多次与敌白刃格斗,几次光荣负伤,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为钳制和消耗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保存革命火种作出了贡献,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赤胆忠诚。

  ——有勇知方。抗日战争时期,段焕竞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一营营长、团参谋长,六团团长,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副旅长等职。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他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对敌斗争的方针、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率部转战苏南一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争,参加组织指挥了丹阳新丰、句容城、扬中、上党等攻克敌据点战斗,开展了反“扫荡”斗争。特别是叶飞率六团东进后,段焕竞参与了新六团的组建和领导工作,直接组织指挥了延陵地区贺甲村战斗,全歼日军守敌160余人,取得了新四军战史上有名的“延陵大捷”,开创了苏南敌后战场歼敌的新纪录,为创建和巩固发展茅山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功绩。1940年7月,他随陈毅、粟裕北渡长江,担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二团团长,参加了黄桥决战,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率部歼灭了顽军韩德勤属部,为巩固和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和壮大抗日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口皆碑。解放战争时期,段焕竞历任华中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一旅旅长,第十一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为贯彻党中央南防北攻的战略方针,他率部在通榆线上破坏敌人交通运输线,与敌人展开阻击战,为配合主力部队取得苏中“七战七捷”起到了重要作用。段焕竞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后,先后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州战役和厦门战役,他执行上级指示坚决,指挥机智果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段焕竞历任第二十九军军长,第二十八军军长,江苏军区副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在长期的军事工作领导岗位上,他努力学习,忘我工作,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离职休养后及患病期间,他仍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心部队建设,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撰写新四军军史、二十九军军史等革命史料,发表了《武功儿女翻江海》等回忆录,为教育后代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作者彭远汉系江西省景德镇市社联常务理事、江西省景德镇市新四军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抗日战争纪念网特约通讯员;熊志波系中国人寿保险宜春分公司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4-06-12 09:50: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老红军舅舅家的故事

下一篇:老红军张正元的故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