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前夕的中国烈士纪念日。为此,有必要将这封带血的家书再次公之于众。
2005年7月,由女英雄刘胡兰烈士家乡山西文水县一名普通职工王东跃捐赠予国家博物馆的家书,受到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的高度重视。随着家书内容的公之于众,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
这是一封带血的家书。家书写于1949年3月3日,写信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1军181师战士郭天栋。在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关键阶段,郭天栋随队转战,信写好后一直没有寄出。直到1949年6月13日在重创盘踞西北“马家军”的咸阳阻击战中,郭天栋等66名同志壮烈牺牲,战友们在清扫战场时,从郭天栋的衣兜里发现了这封浸透着血迹的家信。之后这封家书连同郭天栋的革命烈士证书辗转移交给他的父母。革命烈士郭天栋的亲人们将这封家书珍藏了三代人。半个多世纪后,在郭天栋的外甥王东跃获知国家发起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的信息后,经家人们同意,于2005年7月,特将这封家书郑重其事地捐给国家。现该家书珍藏于国家博物馆。
▲郭天栋烈士像
家书全文内容如下:
父母亲二位老大人堂前叩禀:
敬启者想二大人身体健康、饮食增加,是儿福也。大人来信,想念孩儿回家看望大人一面。以儿想来,大人和伯父、叔父你们弟兄四人只生下儿孤子一人,儿应该过节上坟祭祖,对二大人应常在家敬(尽)孝,可是儿正赶上蒋匪眼看快把祖国卖给敌美帝国主义,儿正在(当)青年不能坐视被害,应该出儿这份力量去打敌人,因此,儿为祖国不能敬(尽)孝,儿为人民不顾己事。儿虽没入党,而[但]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战士。今日站在革命队(伍)里,一定非把敌人消灭完,牺牲到底才回去侍奉大人。(此)儿之罪也,望二大人(原谅)。
现在,正是春天,百草放芽,众病发生,靠儿妹正在会玩耍,年幼靠儿。(孩儿)在外不能看二大人,望大人自己保重身体为要,不必惦念孩儿。咱家要有困难的事情,希大人可要求政府解决。政府念咱孤门独户,贫苦军属,一定给大人解决困难,尤其咱是贫农。再看你二老,我父六十多岁,我母快五十岁,又经常有病,我妹一岁,只有儿在青年,在外与敌战争(斗)。政府更关心照顾咱家,决(绝)不让大人受困难。现在的政府和过去的大不相同。
望大人不要思念孩儿,儿在外身体很好。帝国主义快消灭完,各地的同胞眼看快都解放了,咱们可过好的生活了。大人好好保重身体,千万不要想念儿。等孩儿把敌人杀完,马上回去在大人身旁敬(尽)孝。不日,儿给咱县政府去信,请政府同志关顾咱家。政府看儿孤子为祖国人民,而不能在家奉养高年,政府决[绝]对帮助大人解决一切困难。望二大人保重身体为要,免儿在外惦念。现养儿不能敬(尽)孝,是儿之罪也。
余言再禀。
不孝儿天栋拜叩禀
三月三日
▲家书原文
郭天栋,山西文水城内东街人。1929年出生于城中村一户贫民家庭。其父郭进富,解放前耕种着一点微薄的土地,主要靠从事屠宰手工活养家糊口。其母岳登仙,为人精明强干,有一点文化。解放前断断续续教了几年书,后因病休息。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县城贫民家庭生活非常艰困。郭天栋的父亲兄弟4人,郭家只有天栋一个男丁独苗。战乱的环境加之贫穷的家庭,全家人省吃俭用都无法给天栋提供就学成才的路径。天栋在随同父母从事劳动的同时,由在家病休的母教他读书认字。在母亲手把手教导下,儿子初通文字,明晓事理。在相对封闭的县城中,身边传来共产党八路军带领穷人打日寇、闹翻身的消息。聪明懂事的天栋不仅努力读书认字,还学到不少革命的道理。他立志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为改变贫穷命运去奋斗。
抗战胜利后,文水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与蒋阎反动势力的斗争。1946年4月,17岁的郭天栋毅然参加革命队伍,成为人民解放军61军181师战士。在革命队伍中,郭天栋更快地锻炼成长。1949年3月,太原攻坚战打响的前夕,他为了告慰家乡父母及亲人,在紧张的战斗之余,写了这封激情澎湃的家书。信中写道:“以儿想来,大人和伯父、叔父你们弟兄四人只剩下儿孤子一人,儿应该过节上坟祭祖在家敬(尽)孝,可是儿正赶上蒋匪眼看快把祖国卖给敌美帝国主义,儿正在(当)青年不能坐视被害,应该出儿这份力量去打敌人,因此,儿为祖国不能敬(尽)孝,儿为人民不顾己事。儿虽没入党,而(但)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战士。今日站在革命队(伍)里,一定非把敌人消灭完,牺牲到底才回去侍奉大人”。这是一段情深意切,感人心扉的文字。
从信上看,郭天栋文化水平不高,信中难免有错别字。但通篇读来,既有对父母亲人的挂念,又有先国后家的爱心。这何尝不是一位七尺男儿发自肺俯的忠言?没有丝毫的文字修饰与编织,更没有逢场作戏的表白,有的却是一名革命战士、一位刘胡兰家乡的热血青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面临生死抉择时,所表达的家国情怀,所倾述的真情实感!
1949年4月24日,我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家乡父老期盼天栋探家回乡。其时,从太原回来的人告诉郭的亲人说,该部队已经开赴陕西咸阳参战。事实正如老乡所说,太原战役后,担任机枪连机枪手的郭天栋,随部队急行军三天,到达咸阳阻击战前线。咸阳阻击战是解放西北大决战中的一场鏖战。遵照中央军委进军西北的命令,决心在1949年年底以前解放陕西,占领甘肃、宁夏、青海,进而挺进新疆。郭天栋所在部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阻击国民党马鸿逵部骑兵队。这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恶战,我军将士都已做好血洒疆场,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准备。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郭天栋等66条鲜活的生命倒在敌人的砍刀下,鲜血染红了渭水河,郭天栋的生命定格在20岁。他和他的战友用鲜血和生命赢得咸阳阻击战的胜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先烈们的牺牲换来了祖国的解放,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战斗结束后,阵亡战士的遗体埋在了咸阳渭水河畔。郭天栋用生命履行了自己的忠言。“儿为祖国不能敬(尽)孝,儿为人民不顾己事”,他装在衣兜里未能发出的家书,成为告慰父母亲人的遗书。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郭天栋的亲人为有他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为有他写的这封家书而自豪。为了缅怀和追念亲人,郭天栋的父亲、母亲于1960年、1962年专程赴咸阳河南街村烈士陵园为儿子祭奠扫墓。当听取当地老乡诉述咸阳阻击战的场景时,二老泣不成声,其母当场昏厥。文水解放后,两位老人受到当地政府的抚恤关怀,1970年、1985年,年迈的父亲、母亲先后离世。
郭天栋的大妹郭润娥与丈夫现已离世,她的下一代三个孩子王东辉、王东跃、王红梅都在县属企业工作,现都已退休。他们十分珍惜舅舅的荣誉,精心保管好舅舅的家书,并由次子王东跃将家书原件捐赠国家。
郭天栋的小妹郭宝凤在县直企业退休,她于1974年加入党组织。2002年、2015年曾两次赴咸阳河南街村烈士陵园扫墓,并祭拜哥哥和他牺牲的战友。
郭天栋的外甥王东跃于2007年携儿子、女儿赴咸阳河南街村烈士陵园扫墓祭拜亲人。
郭天栋烈士的后人们决心继承故去亲人的遗志,传承好红色家风,像先辈郭天栋那样,为党和人民事业尽职尽责。
时至今日,这封血染的家书已经面世75年,它如同黎明前一颗闪亮的明星,与新中国一道经历了75个年头。在家书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9年间,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由国家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家书》;由张丁编撰,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信仰》;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研究中心编著,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廉政家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家书里的新中国》相继在全国出版发行。这些书籍中全都对郭天栋烈士的这封带血的家书予以转载并高度评价。
家书纸短,家国情长。它让我们从中感受着跨越时空的家国共鸣。文水人民优秀儿子郭天栋用鲜血染红,用生命践行的家书,已经成为对一代又一代人进行爱国主义与红色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刘五一 收集撰文
2024年9月30日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4-10-06 10:46: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文水县志愿者9·30缅怀烈士
下一篇:庞炳勋藏身洞探访发现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