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州南部一带,有许多国民革命军40军的抗战故事,还留下了像桂林小庄堂、东姚白云山等许多抗战遗址,庞瘸子、李铁头、黄旅长等40军抗战人物的故事更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今天的故事与庞瘸子有关。
胖瘸子,说的是抗战时期40军军长庞炳勋,因其早年在战场上腿部受伤,走路一瘸一拐,被老百姓称为“庞瘸子”,这个称呼其实并无恶意。林州是40军抗战时的主要驻防地,1940年初,庞在驻防林州原康期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24集团军总司令兼河北省省长,国民党上将军衔。庞的40军抗战有功,临沂保卫战一战成名,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先机。在林州驻防期间,40军的战绩也可圈可点,几次大的战役打出了抗战威名。但让人意外的是,1943年4月,日军调集重兵扫荡太行山区,庞炳勋兵败被俘降日,变为伪军,抗战名将功亏一篑,留下了让人扼腕叹息的人生败笔。
庞炳勋被俘前藏身的山洞,许多文史资料均有提及,林州民间也有很多传说,包括我研究抗战多年,也只知道这个藏身洞是位于林州辉县交界的太行山中,准确的藏身洞位置究竟在哪里,却是鲜为人知。
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探访到这个神秘的山洞,但绝然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神秘的山洞中,我们还会有惊人的发现。
9月23日,秋分时节,天气晴好。应新乡河师大文史课题组邀约,我和林州方面的文史爱好者未金林、傅敏、路顺一道,陪同课题组一行,有了一次难忘的探访经历。
课题组人员组成都是专家教授级别的,他们是河师大博士仵希亮,河师大新乡地方文献整理中心主任胡卫玲,新乡原文保协会会长、40军将军后人史继祖,新乡市民宗局调研员、抗战研究专家赵兵,新乡市政协文史委员郑永和,新乡尚氏藏书阁尚学德老师等一行7人,豫北抗战研究是河师大的一个专门研究课题。
按照约定,早上7点,新乡和林州两拨人马分别从当地出发,到位于河南山西的交界地带集结。没想到出林州进入辉县邻近陵川地界后,山势高耸,道路崎岖,这里是著名的“太行八陉”中的白陉古道。途中还经过了网红打卡地“太行十八拐”,路窄坡陡,峡谷幽深,让人一路惊心。途中历时两个多小时,上午9点半,我们两队人马几乎同时抵达约定的目的地山西陵川六泉乡东双脑村(导航显示为磢脑村)。小山村位于太行腹地,四周高山环绕,植被茂盛,石头民居别具特色,宛若世外桃源,这里就是许多文章提到的庞炳勋落难藏身以及被俘的地方。
课题组前期已经做了功课,通过多种方式探明这个地方,其中随行的尚学德老师还是该村的女婿,其岳父葛树清是庞炳勋落难的知情人,后做过庞的副官。现在该村75岁的村民葛喜堂老人,是葛树清的侄子,老人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身体壮实,对村上的历史故事了解甚多,他也是我们此次寻访活动的向导。老人给我们做了战前动员:今日登山,目的地老庞藏身洞,直线距离两公里,年龄没我大的一个也不能掉队。短暂的休整后,上午10时,我们一行11人正式开始登山。
直线距离两公里,小菜一碟,不在话下,大家摩拳擦掌,兴致勃勃,仿佛一鼓作气即可轻松抵达。然终南有捷径,太行不可攀,出乎所有人员意外的是,这两公里的路程几乎就是垂直高度,且无路可走,老葛说他上次到那个山洞还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原先仅有的一条山道,早已被荆棘密林淹没,我们只有边开路,边摸索。好在荆棘遍地,可手攀脚蹬,有几处垂直的陡坡,勉强可以贴身攀岩。危险无处不在,不时有先头部队踩落的石头,从头顶上擦身飞过,还有攀援的树枝很多都是枯木易折,脚下的枯枝落叶常常一脚踏空,真是战战兢兢,险象环生,尽管我穿的还是耐磨的户外服,裤子上还是划破了两个口子,仵博士也不慎被树枝划伤,挂了彩。
不长时间,队员们个个都变成了“泥猴子”,体力不支的逐渐掉队。仵博士虽然年轻但体态微胖,行动吃力,胡老师是位年轻的女同志,气喘吁吁不放弃,他们咬牙坚持,精神可嘉。我们一行中有两位退伍老兵,户外行动不在话下。最佩服的是葛老先生,宝刀不老,敢打硬拼,硬是带领着坚持下来的小股部队成功登顶,一路上还不误采摘连翘,一心两用,心有旁骛也无妨。在山顶部的一处山坳里,终于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神秘的山洞,我们看一下表,中午两点,这个短短两公里的路程,我们一刻不停地攀登了整整4个小时。这个山洞,很多资料介绍叫滴水洞,老葛说,我们村民叫西辿羊窑。
尽管此时大家早已疲惫不堪,但寻找到山洞的那一刻,都是兴奋不已。在绝壁的下部,有一处可勉强容纳数人的天然洞穴,需要躬身才能进去,周边杂草丛生,乱石嶙峋,葛老先生说,这里就是此次我们探访的目的地老庞的藏身洞。葛老先生给我们现场讲述,太行山那一仗,40军被打散,老庞成了光杆司令,日军步步追逼,老庞就被迫躲藏在这个山洞两天两夜,老葛的叔叔和村民曲小六秘密为老庞他们送饭。在山洞的上方三四米处,还有一处悬空的洞穴,日军搜山时,老庞也曾在那里躲避过。老葛现场指给我们看,原先洞穴较大,20多年前这里山体塌方,现在剩下了一小部分。老葛说,这个山洞的位置是他叔亲自告诉他的,由于位置偏僻,几十年来,除偶尔有放羊人临时在此避雨外,几乎没有人迹。
想想老庞也真不容易,台儿庄,小庄堂,白云山,枪林弹雨,九死一生,谁料抗敌兵败,堂堂一省之长、陆军上将、集团军总司令竟落难至此。当时老庞已经64岁,腿疾行动不便,卫队也被打散,此时的老庞,想必也是惊魂落魄,六神无主了。
我们一行记录了登山路线,详细察看了山洞的位置形态,也听了老葛的讲解,大功告成,今日寻访计划圆满实现,队员们准备鸣金收兵下山了。
惊喜往往就在一瞬间。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此时,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同行的路顺是位摄影家,他一路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就在他趴在洞口拍摄的时候,忽然惊呼了一声,随手从洞口碎石杂草当中捡起一个东西,大家都应声围拢过去,原来是一支钢笔,笔身锈迹斑斑,但笔尖锃亮,没有笔帽,我们觉得很奇怪,老葛看了看说,搞不好是放羊的破钢笔仍这儿的。
这支钢笔很特别,整体短粗,笔身金黄,材质有金属质感,呈半透明螺纹状,看样子不像是廉价的东西,我顺手在地面拨拉了一下,很幸运的是,居然又发现了笔帽,同样的材质,一拧,居然和笔杆天衣无缝的拧得上。
大家也都惊奇的不得了,又在洞口认真找了找,也没有再发现其他东西,遂小心翼翼地把钢笔收好,又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艰难地下了山。
在村上的农家院小饭店,大家饶有兴趣地研究起了这只钢笔,农家院的小老板和村民听说了此事,也都跑过来围着看热闹。我简单地擦洗了一下笔身,这才注意到笔杆居然可以拆卸,材质为半透明,有玉石特征,特别是那个锃亮的笔尖,轻轻擦洗一下,“14K”“GOLDENPEN”字样清晰可见,我们这才意识到,这是一支金笔,虽然锈迹斑斑,笔帽上的铁质顶盖和笔夹已全部烂掉,但依然难掩其不俗的气质。
大家认真地研究了这只金笔的结构和文字,也通过百度搜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也没有定论。反正钢笔在我手里,慢慢回去研究吧,这只钢笔的身世也成了一个萦绕在我心头的待解之谜。
不料,寻访活动的第二天,新乡的知名自媒体《河朔知事》便率先发布了消息《探访庞炳勋藏身洞,意外拾获老钢笔》,此消息一经发布,引起了许多文史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有好几位朋友打电话询问情况。看来,消息藏不住了。
为了彻底弄清真相,我连续几天都在琢磨这只钢笔,材质很脆,不敢用力,我只好用小毛刷再度轻轻清洗。我把这支钢笔拆卸,拍了数十张特写高清照片,分别发到多个微信朋友圈和抗战研究群,也发给了多位熟悉的文物专家,广泛进行求证。很快,便有了回音,而且,这些回音是很令人欣喜的。
林州民俗老物件专家王超回复:经与业内钢笔收藏研究专家交流,该笔为14k派克金笔,笔身是民国时期流行的赛璐珞材质,当时多以此材质仿制象牙制品,民国时期产品特征明显。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进华回复:笔尖图案是派克标志,民国时期上海曾有派克分公司仿制生产,结合笔身特征,14k,民国时间美国产或上海产派克金笔无误。
林州籍的书法家妙胜先生回复:在博物馆看到了同一款钢笔,疑似笔身材质为玳瑁,结合笔尖文字图案,此物绝非普通人所用之物。
当然,也收到了很多鼓励。全国著名散文家秋湖斋主回复:钢笔挨着细看一遍,仿佛触摸到中华大地一段巨烈跳动的历史脉搏。长期致力于此,精神所注,似有感应,金者笔者,以一物而昭幽冥,以致广大,文武之道,帷幄内外,千军万马回响不绝。
我也用网络搜索的方式,查询了一些老式钢笔的图案和钢笔生产史,也查询了大量展览馆和博物馆的钢笔展品,果然发现有同款产品,品牌材质和生产年代与专家回复大体吻合。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一直金笔,他的主人是谁呢?
显然,放羊人丢弃的推断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这只笔是否会和庞炳勋联系到一起呢?
查询相关文史资料,庞炳勋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落难此山洞时,随行人员除庞以外,还有庞任总部参谋的儿子庞庆振及两名副官,如果这只笔与庞此次落难有关,谁是金笔的主人,也难以定论。
我把求证信息发给了微信好友、庞炳勋的孙女庞明西,庞明西是辽宁本溪退休的教育专家,一生致力于抗战研究,庞明西看了我的信息后很快回复:感谢你们的辛苦寻访,你的发现很有意义,我们也组织家人传阅了钢笔的照片,因时间久远,又没有可以参考的详细资料,是否是前辈所用物品,尚无法断定,如确定与此有关,可作为抗战文物收藏。
老金笔已经没有了墨囊,我用笔尖沾了沾墨汁,竟然还可以写字。于是,我找来一张白纸,屏声静气,正襟危坐,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几个字。
只是,我不知道,这支钢笔距离上次出水写字,是否会是隔空80年。这支老金笔,有什么传奇故事,见证着怎样的时代风云,我的追寻仍将继续。
作者简介: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4-10-07 15:43: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一封带血的家书
下一篇:王缵绪上将办学和抗日功绩彪炳千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