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看望一次老兵,心灵就得到一次震撼,灵魂就得到一次洗礼。老兵老矣,他们如一片即将凋零的枯叶,在风中,随时可能飘落,与尘泥为伴,回归大地怀抱。我们的关爱太迟了!对于仍然健在的老兵,我们的一声安慰,一次鞠躬,老人于愿已足矣!
正值母亲节(5月10日)前一天,5月9日下午,初夏的太阳有点毒辣,刺目的强光让路人睁不开眼。市三眼井广场入口处,今年70岁的邵阳本土书法家李盛甲老先生携带者他精心制作的“抗战英雄”卷轴、已经退休多年的“月亮姐姐”(网名)王莉萍等,一行3名市区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提着苹果、香蕉、鸡蛋等慰问品,一齐来到三眼井4栋402号。
开门的是一位须发皆白、背驼厉害的老者。我们都以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慰问采访的对象李治方老先生,经介绍才知道他是老人的亲弟弟,今年也已经81岁。两位老人,相依相伴,兄弟情深。
进到客厅,看到客厅正中一位戴着眼镜、银髯飘胸、风骨道貌的长者,正就着台灯、拿着放大镜在看一本砖头厚的英文书籍《21世纪英美文法》。见到我们的到来,老人有点茫然错愕。经81岁的弟弟附耳告知后,老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一手忙着招呼我们“坐!坐!请坐!”一边支撑着想站起来,可是终究没能站起。老人的腿脚不方便,只能靠轮椅活动,但他精神特别好,腰不弯背不驼,脸色红润。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胸前如同银色瀑布闪闪发亮的长胡须。“这还不算最长的,这是一年多前留的,之前更长呢!”老人的弟弟介绍说。
李治方老人祖家在今双清区火车站乡莲荷村,1923年出生在今新邵县寸石镇青山村6组。老人初中二年级还没毕业,不到15岁的他就主动要求参军打日寇,被父亲找了回来,而他又瞒着父亲偷偷跑到部队。“那时候,日本鬼子太猖狂太嚣张了,大武汉城已经沦陷,马上就要打到长沙来了,大哥(李治方)怎么坐得住,一心要上前线报国立功,我父亲怎么留都留不住他。”
“他参加了好多次重大战役,广西昆仑关之战,中国远征军,200师,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师长戴安澜,训练有素,更加之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最强。在缅甸,打得激烈得很,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威风,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精气神。后来部队被打散,我哥哥带着一支小分队逃到印度。后来我驻印军实施对日大反攻,终于打退了日本鬼子……”
李治方老人,在老家就读了好几年书,在当时已经算得上很有文化的了,再加之他聪明好学,后来被部队送去专门学习无线电知识。学成归队后,老人带头组建无线电台,担任台长,在抗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上级特别器重,又被上级送到美国留学。
老人学会了4种外语,英语、法语、德语皆懂,特别擅长英语,可以和外国人轻松交流。至今,已经92的李治方仍然在学习英语。笔者看到,老人的书桌上,摆放着几本厚厚的英文书籍,如《21世纪英美文法》、《应用英文大全》、《实用英语应用文》等。老人的父亲信奉基督教,李治方也受父亲影响,一直以来信奉基督教。老人桌上一本起码3寸厚的《圣经新约旧约》还打开在那里。
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头脑不是很清白,常常答非所问,可是,说起和日本人拼刺刀的事,老人特别激动,头脑也特别清醒:“我们200师,师长戴安澜,王牌军,个个都有两下子,和日本人拼刺刀,把日本人打得乱七八糟!日本人最怕我!我一连刺倒好几个,他们见我就躲,怕得要死!”老人脸上写满了自豪和兴奋。
令老人终生难忘的是,老人1949年正月去台湾。当时,国民党方面正在长沙招募青年军,也就是蒋介石本人的近卫军,要求个人政治素质高、军事素质高、身体强健可靠。李治方老人有幸被选中,还被蒋介石赏识,邀约他合影以示鼓励。“青年军有个伞兵队,我任跳伞指挥官。跳伞时,伞绳这样一拉,那样一拉,左一拉、右一拉,扯伞,左转,右转,双手指拉……”李治方老人此时特别兴奋,两只手眼花缭乱地飞快地做着各种跳伞动作。
李治方老人的妻子王鹰,是在东北兴城时和他结婚的,1950年因病去世。因为特别怀念妻子,老人后来一直未娶,1个儿子2个孙子1个孙女,还有了曾孙辈。但老人不愿跟儿孙一起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台湾回到老家邵阳市区三眼井定居。当初,老人身体很好,还参加了邵阳老年人大学,学习英文、书法、写作。老人看书读报喜欢做笔记写日记。笔者看到老人的书桌上,有一本厚厚的日记本,有用繁体字写的中文日记,有用英文写的日记。内容很多,有基督教方面的,如2005年11月6日的记载“基督再来的四个阶段”等,有2005年11月1日的“中国古代执法故事”的记载。更难能可贵的是,在2005年12月7日的记载中,竟然完整抄录了一段《邵阳晚报》2006年扩版征订方面的文字内容:“邵阳晚报2006年改版扩版周五刊每天16版全年订价128元私费订3楼以上送报箱一个征订热线”,原文无标点。看来,老人是个晚报的热心读者。
李治方老人不抽烟,不打牌,不搓麻,就喜欢看书看报,练书法,写文章。即使最近几年身体大不如前,眼花耳背,腿脚不方便,但是他老人家还是一直借助放大镜坚持看书看报。
作者介绍:
李志明,男,1968年7月生,邵阳市双清区佘湖小学教师,业余从事文艺创作和新闻报道。曾有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擅长写系列报道,如“关注邵水河污染”系列、“关注喂大的一代”系列、“关注中小学生负担”系列、“邵阳地名传说”系列、“宝庆古官道”系列、“邵阳方言俗语民俗风情”系列、“致敬邵阳抗战老兵”系列等。以上系列均在本地多家媒体连续刊载。
责任编辑:刘文庆 最后更新:2015-07-25 15:40: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