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老兵石德合:不报母仇誓不为人
2015-07-24 14:47:16  来源:石德合  点击:  复制链接

  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最终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回望历史,逝者永垂;当下仍有在世的抗战老兵星散各地,已然风烛残年的他们是我们民族血性的缩影。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挖掘抗战背后的故事,听老兵讲述他们亲历的抗战故事,追寻那段血火交织的兵戈岁月。我们纪念战争,是为了珍惜先辈用热血换来的和平。

  石德合,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石家村人,生于1922年,今年94岁。石德合16岁离家报仇打鬼子,先后任国民革命军苏北游击第九纵队第二十六支队任游击队员、通讯员;国民革命军第57师540团2营6连排长兼第7班班长;解放战争期间他所在的部队起义,他也由此成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员。

  鬼子进村了

  1939年9月下旬,自鲁南流入苏北邳县的大沂河畔,一个叫石家村的村庄旁,蓝天碧水,绿树浓荫,甘甜的沂河水冲刷出肥沃的土地。一个叫石德合的16岁青年,正努力地扶住犁耙,在父亲的指导下,耕耘着河畔肥沃的土地。村里,女人们怀抱着娃儿,搓着麻绳,纳着鞋底,恬静地过着华夏文明中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 “啪啪啪……”几声枪响,打破了村庄午后的宁静。“日本鬼子进村了,大家快跑啊!”有人扯起嗓子叫喊着。随即,鸡鸣犬叫声、啼哭声、脚步声混杂在一起,惊恐的氛围迅速笼罩着全村。

  16岁的石德合与父亲迅速收起犁耙,将耕牛牵进河畔的芦苇荡中藏起来。“我回家看看去?娘和四弟都在家中。”石德合嚷道。“不行!听说小鬼子不是人,他们正抓壮丁进城修碉堡,你不能去。”“那咋办?”石德合急的直挠头。“家里还有你大哥,他们会带你娘躲起来的”父亲说。

  躲进夹皮墙

  石家村的几十户人家,早耳闻日本人的残恶。玉米、麦子等食用口粮都提前藏进了地窖。一听说鬼子要进村了,女人们迅速用锅底灰土将脸涂得乌黑。有的躲进沂河边的芦苇荡里,有的躲进村北头的夹皮墙内。鬼子进村后,人们大气也不敢喘,惊恐的母亲用手紧捂住吓哭的孩子的嘴。

  村北的夹皮墙有三米多高,修修补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外观是围着村庄的低矮城墙,长达数百米,有部分区段厚达二三米,中间断断续续有多个夹层,原为躲避悍匪来村绑票而建筑,如今成为躲避日本鬼子的避难所。

  石德合的母亲刘氏背着一包衣物,随大伙一同躲进了夹皮墙。女人们的脸都用锅底黑灰涂得乌黑。大家的心揪在一起,焦急地等待日本鬼子打劫后的离去。为了小牛犊

  “哞……哞…….”几声小牛犊孤寂的叫声隐约传进了夹皮墙。“那是我们家的小牛犊,它才5个月大,我得去看看,把它藏起来。”刘氏低声对大儿子说。“不能去。日本人快进村了,出去太危险!”“我脸抹了这么多锅灰,怕什么。我去去就来,没事。”满怀爱心的刘氏担心小牛犊会被日本人杀死吃掉,一猫身钻出了玉米秸堵着的夹皮墙出口,顺着墙根向家里奔去。刘氏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外面啪啪的枪声,鸡鸣狗叫声,皮鞋扑扑通通的追逐声,咦哩哇啦的吆喝声……都如同针尖似得扎在夹皮墙内村民们的心头。人们担心着谁家的肥猪被牵走了,谁家的鸭子被逮住了,谁家的茅草房被点着了……

  当这些声响过后,天渐渐黑了下来。胆大的村民探出头来确认鬼子走了,大家才缓缓从夹皮墙或芦苇荡内走出来。大人们喊着孩子的乳名,孩子们哭喊着爹娘,见面后都抱头痛哭。直至深夜,石德合与父亲、邻居等一直举着火把,哭喊着寻找母亲刘氏,然而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大家一无所获。家中的小牛犊、大狗阿黄、圈养的几头猪仔都一去无踪。“难道被万恶的日本鬼子掠去了。”有人这么嘀咕。大家含着眼泪谈论着各种可能。“天明再找吧,也许躲到外村去了。”

  忠犬阿黄狗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汪……汪……”敞门的院子里传来大狗阿黄的叫声。在墙角合身而卧的石德合一跃而起。“是娘回来啦!”话声未落,石德合已窜出草屋,来到院子里。父亲和兄弟们也都出来了。院子里,阿黄支撑着失神的眼睛,好像还流着眼泪,对着主人们不断地“汪……汪……”在大家的疑惑目光中,阿黄用嘴扯住石德合的裤脚,向院外拽着。“这狗怎么了?”“好像有事情,跟它去。”大家在阿黄的带领下,向村南头奔去。数百米外,两村之间的一大片晒麦场上,阿黄停住了,高声叫个不停。

  几个柴垛间,侧卧着去世已多时的刘氏。鲜血从刺刀穿腹而过的伤口处流了好远。刘氏的双手紧抱着那只被刺了数刀的五个月大的小牛犊,血凝结在小牛犊身上数个窟窿上。惨不忍睹。

  石德合兄弟们扑倒在刘氏身上齐声痛哭。看守着主人尸体一整夜的阿黄耷拉着脑袋,迷着失神的眼睛,流着泪,喉结中发出轰轰的低吼声。清晨,阴沉的天穹下,只有哀伤、痛苦、仇恨…….

  走上抗战路

  埋葬了母亲刘氏,石德合与父亲、兄弟、姐妹一一道别。母亲惨死的情景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家破人亡的彻骨仇恨,在他的心中如油锅般翻腾。

  “不报母仇、誓不为人。该死的小鬼子,我要你们血债血还!”默念着复仇的誓言,在本村兄弟石德久(原国民党籍营长)、石德刚(原国民党籍连长)带领下,毅然加入地方抗日武装---国民革命军苏北游击第九纵队第二十六支队,全力打鬼子、报血仇、保家乡。

  苏北游击第九纵队第二十六支队,是当时又称“抗倭义勇军”的当地抗日武装。张凤文、张凤仪弟兄先后任司令。石德合当时年轻力壮、胆大心细、为人实在,深得支队信任。张凤文抗战牺牲后,张凤仪任司令,石德合被选为张凤仪的通讯员,专职支队的通讯联络,战时传令,兼管支队的后勤、账务。

  在今徐州邳州、宿迁、连云港东海等陇海铁路线一带,以及沂河两岸,石德合他们经常偷袭鬼子据点,攻打日本洋行。周边的日军、伪军、维持会等,最怕的就是善于田间伏击和夜间偷袭的二十六支队的抗日游击队。抗战中,他们打出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游击战战例。如在港上镇大范家村的一次战斗中,他们半路上偶遇了约100余名伪军(当时被称为讨伐队)和7、8个日本兵。提前发现敌人后,他们迅速在田间小道上部署了一个口袋阵,抢了老百姓鸡鸭、牛羊等物的讨伐队进入口袋后,一声“打”字,200多人枪弹齐鸣,一举把敌人包了饺子,全部歼灭。这是石德合参战以来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战斗结束打扫完战场后,石德合觉得头上有点冷,拿下帽子一看,发现帽子右侧紧贴头皮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子弹打了一个洞,“要是稍稍再偏1公分命就没了”。

  正是有了这种不怕死的精神,他们还打出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游击战例。如在邳县炮车镇附近的一次反扫荡战斗中,他们就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漂亮仗,200多名游击队员将12个日本兵和500多名伪军打败,其中击毙日军10人,活捉1人,仅1名日本兵逃脱,俘获伪军160余人,缴获一批兵器辎重。那场战斗后,支队奖给石德合一支“三八大盖”,换下了此前使用的“汉阳造”。

  后来,力量壮大后,他们活跃地区扩展到周边多个县城,转战于陇海铁路南北地先后跟日寇大小交战七十余次,不仅大大拖住了日军进攻的步伐,支援了正面战场上国共合作抗日的战争,维系了沦陷区的民心,更是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7-27 10:22: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致敬邵阳抗战老兵】系列报道之“谢谢你们!多去慰问更困难的老兵吧!”

下一篇:湖南师大纪念抗战胜利 赴邵阳开展关爱老兵活动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