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儿童保育院:抗战烽火中的“摇篮”
2016-06-01 11:12:59  来源:通讯员 向显桃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时期在沅陵开办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总会湖南儿童第三保育院师生合影

位于沅陵城西白田头的湘三院旧址

李继英老人讲述湘三院在枫香坪彭家大院的往事

2015年8月初,家住南京雨花台雨花新村,89岁的汪绍栋先生,寄往湘西沅陵一沓回忆录和一张旧照片复印件,他在信中激动地说:“沅陵是我们湘三院保育生的摇篮,如果身体允许,我们都想回去看看那块熟悉的土地!”由此,揭开抗战时期沅陵的一段珍贵历史回忆。

湘三院,即中国战时儿童保育总会湖南儿童第三保育院。1938年,日军进逼鄂赣,大量难民入湘。3月,湖南省会妇女界张默君、施剑翘等2O余人发起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下建5个儿童保育院,其中第三儿童保育院在沅陵。当时规定:凡阵亡将士遗孤、前方作战将士及救亡工作人员之子女暨战区难童,年龄在15岁以下、4岁以上者,均可报名。经审查和体检合格,即可入院。后来,扩大收留普通难民的孩子,护送至湘西花垣保育院。

长沙大火后不久,湘省主席易人,由薛岳主持湘政。至1939年春,薛岳夫人薛方少文任湘保育分会主任,继在湘西花垣的第一保育院之后,先后建立4个儿童保育院;第二保育院在长沙,不久迁茶陵;第三保育院在沅陵;第四保育院在攸县;第五保育院在耒阳,不久迁湘乡。除第三保育院在沅陵基本未动外,其他4个保育院在抗战中都饱经战乱,转徙流离,历经苦难艰辛。

1938年11月,日军轰炸长沙,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湘三院随同省府部分机关迁入沅陵,在城郊白田头修筑土坯房继续办院,先后收养长沙、安徽、浙江、四川等地约500名逃难孩子,尽管遭受日机多次轰炸,但教学、生活还祘稳定。

汪老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消息传到家乡安徽滁州后,父母带着5兄妹踏上流亡之路,兄妹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6岁。途中,父亲不慎从难民船上跌入江中淹死,40多岁的母亲带着孩子,一路乞讨,转展武汉、长沙,撤到抗战大后方湘西沅陵,母亲找到设在当地的湘三院请求救救孩子,时任院长的周朱濂女士毫不犹豫答应收留,就这样,除大哥外,其余4兄妹被送进湘三院侥幸活下来,而且有管吃管住的地方,还念上了书。

湘三院后面是山,中间有稻田,面积很大,周围用1米多高的楠竹篱笆隔开,房墙是泥巴筑成,外面粉抹一层石灰。附近建有国民政府的粮秣厂、被服厂、电瓷厂和雅礼中学,平时外地人多,做什么生意的都有,从酉水上游来的木排都停靠在这段河边,非常繁华,很热闹,当时人称“小南京”。

现在,在沅陵县还有两位当年湘三院的保育生,一位是原沅陵县国家税务局局长金家骅,另一位是沅陵一中退休教师廖春生。他们记忆最深的是进入湘三院的孩子都发给印有“湖南省第三保育院”字样的蓝衣服,湘三院的生活和教学很正规,管理很严格。一天中只有上午学习,下午大孩子要参加保育院组织的生产劳动,小一点的孩子干不了,就到后山给湘三院放羊。每到元旦、圣诞、国庆“双十”等重大节日,湘三院都要举行文艺演出,大孩子排演歌剧《木兰从军》和《大刀向日本鬼子砍去》等节目。

自然,在抗战大环境中,湘三院并非“乐土”,也受过日寇的摧残。位于沅陵县城西一里地的白田头就是当年湘三院常设所在地。国民政府在后山修有一个防空洞,里面可容纳上千人,保育院的孩子经常去那里,至今有一截还保存完好。一次,当地姓龚一家在湘三院后面叫桃溪坪的地方,遭遇日军疯狂轰炸,母亲和大儿子当场被炸死,怀里的小儿子被炸飞至200米外居然没死,那个晚上县城共炸死9个人。每次躲警报,大家都提心吊胆,有一次,日机轰炸白田头,湘三院一名学生被炸死,一个受伤,使孩子们心灵上受到严重伤害。

1940年初,由于日军轰炸,湘三院临时迁往离县城10里地的枫香坪七里冲(今凉水井镇松山边村),寄居彭家大院等几处民房,直到1941年下半年又迁回白田头。1942年下半年,原所里(吉首古称)分院并入沅陵的湘三院。

1944年前后,志愿参加中国抗战的一架美机被日机击落,美军飞行员在沅陵跳伞,得到了当地群众救助,湘三院利用这个机会,把飞行员请到大食堂作报告,让隔壁雅礼中学一位高中生当翻译,飞行员承诺,回去后会再驾战斗机飞抵湘三院上空和大家“见面”,不久后,果然一架美军飞机在湘三院上空盘旋,摆动机翼向湘三院师生们致意。

日军投降那天深夜,老师敲响挂在桂花树上的大钟,惊醒全院同学,大家惊诧地朝大操场奔去,“抗日胜利罗!”“小鬼子投降罗!”大院顿时爆发狂热的欢呼声,接着,院长带领全院师生打着火把,到当时的白田头镇举行深夜火把大游行,附近居民闻讯也加入队伍,一起狂欢到天明。

抗战胜利后,湖南各儿童保育院奉命停办。有家可归者,护送回家与亲人团聚;无家可归但有条件就业者,尽可能安排就业;年幼者转入省民政部门主办的育幼院继续教养。湘儿童保育分会在1946年4月3日因抗战胜利而奉命结束,完成了她应尽的历史任务。

(原文载《文史博览》2016年第一期·往事)

(供稿通讯员:沅陵县史志办 向显桃)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6-01 11:17:2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将军之子曾世麟谈中条山抗战

下一篇:《祖父曹觉民将军与八路军往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