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已经严重褪色、保存了70多年的布肩,引发抗战老兵张学胜记忆深处刻骨铭心的永恒的回忆。
6月27日上午,新邵县坪上镇赤水村5组,出生于1925年农历7月2日、今年90岁的抗战老兵张学胜,从一个破旧的“百宝箱”里,翻出一件珍藏了70多年的“宝贝”,展示给前来走访慰问他的邵阳市区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和一同参与慰问的新邵县坪上镇“大同公益”义工们看。
这是一件严重褪色的布肩,全手工缝制,泛黄的旧军布棉衣做的材料,细密的针脚清晰可见,浅黄色外层下面露出白色的棉絮。整个布肩呈长方形,中间是一个可以分合的圆形,轻轻拉开,套在脖子上,刚好不会掉下来。记者感到很新鲜,好奇地把布肩套在脖子上,还特意叫同事拍了照。
张学胜老人介绍说,他1943年9月份,从家乡坪上赤水村应征入伍,首先来到新化,被分配在第73军三营九连运输连。张学胜所在的连队,所谓运输,不是靠汽车火车,而是全靠肩挑手提。部队打到哪里,他们就跟随到哪里。打仗用的枪支弹药、手雷手榴弹,以及部队吃喝拉撒一切生活用品、炊具等,全靠他们运输连肩挑运送。走的都是山路、小路,往往崎岖不平,有时还很陡峭。即使走这样的路,他们每人都还得挑一两百斤随军行走。“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搞后勤运输的,如果不能及时跟上,部队拿什么打日本鬼子?!他们吃什么?!跟不上也要跟上!”张学胜老人对记者说。
“打仗苦啊!日本人的武器先进得多,我们不打也得打啊!死人是常有的事,我认识的战友,有好几个,中午还在一起吃饭,下午就死在战场上了!”张学胜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我们运输连,只想让上前线的战友,能吃饱饭,有枪有子弹,多打鬼子兵!”
“爷爷,您这布肩是部队发的吗?”志愿者们好奇地问。
“不是,哪来的发?那时候,物质紧张着呢!”
“那又是怎么来的呢?”
“自己做啊!我们每人都有个针线包,军装破了自己补,这布肩,就是用破得不能再穿的旧军装,自己剪裁,自己缝的。”
“这布肩这么破旧了,您老为什么一直留着?”
“舍不得啊!这个老伙伴,伴随我行军打仗多年,有感情了,一直舍不得丢,也好做个纪念。那场战争,枪林弹雨走出来,九死一生,能忘记吗?!靠着它,我常常挑着两百多斤的担子,随着部队从安化,到新化,又来到山东济南府,王耀武的部队,你看我左手还有伤疤,摔倒的,当时受伤很严重。后来又来到到辰溪,雪峰山会战,日本鬼子投降。”老人脸上一脸当年抗战胜利的喜悦。
老人说,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后,因不愿中国人自己打自己,就毅然退伍,回到老家新邵坪上赤水村种田。但是,对于那一段生死抗战经历,老人怎么也不会忘记,那件伴随他征战多年的布肩,他一直舍不得丢掉。“这是我参加抗战的活见证啊!今后我们还要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千万不要忘记那段历史!”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6-04 14:52: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学良在沅陵凤凰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