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一九三八年,上海、苏州的一批文化名人撤退至长沙,在湖南文艺界成立了“湖南文艺界抗敌委员会”,中共党员是这个组织的中坚力量。翦伯赞、张天翼、吕振羽、廖沫沙、周立波等均在该会工作。这个组织下设文学、戏剧、美术、音乐工作团。张天翼、李施愚(现名李世仪,后曾任上海歌舞剧院院长兼上海歌舞团团长)、邵宇、张曙分别担任上述各团团长。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负责人徐特立同志非常关心这一组织,经常给他们作抗战形势与游击战争、抗战文化与宣传方面的演讲,以支持和鼓励他们的的抗战宣传活动。
在党的坚强而灵活地领导下,为适应抗战需要,是年九月,该委员会精心组建了“长沙一致抗敌流动宣传队”,也叫“一致剧社”。这个队的成员基本是戏剧工作团的团员,队长是李施愚。主要演员有张斌、彭文(现名彭涵明,曾任江苏科干局局长)、严庆澍(笔名唐人)、顾前(后曾任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为便于立足于当时复杂而严酷的社会,特聘陈定为社长。因陈定的兄长陈新与酆悌(时任长沙警备司令兼常德第二专员公署专员)是连襟,并在他手下当主任秘书。有了这层关系,“一致剧社”在国民党政治部得以备案并获得流动宣传演出证,有了公开合法的身份进行革命宣传。
为加强党的领导,剧社成立了党支部,由杭立(后曾在苏州世界语协会工作)任书记,徐洗尘、顾前分任组织、宣传委员,下辖两个党小组,其中一个组长是朱海民(现名朱汉民,曾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秘书长),党员有潘筠(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工作)、罗曼斯、王瘦鹤等12人,全社40多人(其中有陈新的女儿)。是年十一月,长沙大火后,党组织决定,到偏远山区湘西去唤醒民众、鼓动抗战。于是,宣传队开始长途跋涉,经常德逆沅水而上于年底到达沅陵。
沅陵,素称湘西的“盲肠”,境内山险滩急,沟壑纵横,贫困闭塞是其显著特征。因是抗战紧张时期,大量省一级机构迁沅,人口拥挤,食宿紧张,县城畸形发展,千奇百怪。剧社非常不易地在城内府坡上找到一栋木板房,因实在太窄,队长李施愚及几个队员自己动手,在邻舍猪楼上搭起小棚安身,栖息之苦可想而知。而饮食上,因经费拮据(因为宣传多行义演,经费来源于演出收入)也异常艰苦,长时期吃“光头面(素面)”、光饭、豆鼓。即便如此,这些大城市来的演员们仍在中共湘西工委领导下,竭力克服困难,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演出活动。连续在县城公演《古城怒吼》、《塞上风云》、《最后一计》、及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盲哑恨》、《凤凰城》、《三江好》等抗日剧目。演员们感情真挚,技艺精湛的表演,引起沅陵民众及迁沅机关人员的强烈反响,每逢街头演出,真是万人空巷,群情激昂,掌声与口号此起彼伏,台上台下相互感动得涕泪纵横。
除演出,剧社还帮助在沅的湖滨、福湘、雅礼等中学排演爱国剧目,一招一式毫不疏忽,排演成功时,极大地提高和鼓舞了知识青年的抗战意识和斗志。剧社还挤出时间深入厂矿街巷开展晨呼队、出壁报、散发传单、慰问伤兵等活动,有力地鼓舞了沅陵民众的抗战士气,推动了湘西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由于全体队员夜以继日地为抗战呼号奔波,加之住地简陋,用水不便,洗澡十分困难,不少队员身上长了虱子,尤其是队长。辛劳之余,大家戏称李施愚为“虱子队长”。女队员更苦,只能以勤换衣裳代洗澡,然而“勤换”也受到限制,一是需到两里之远的冰凉河中去洗,手被冻出条条血口。二是内衣裤不能晾在室外让太阳消毒(当地妇女有严厉的封建习俗),只能在屋角阴干,穿在身上皮肤发痒。她们只得自我解嘲地说:“这样的衣服穿在身上倒让我们有了练舞蹈基本功的机会(指为制痒而扭动身子)。
“一致剧社”在苦中求乐的生活中成功地开展了宣传演出活动,得到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赞誉,不少热血青年纷纷走上革命道路。当时,由廖沫沙、周立波担任编辑的、党在南方的重要宣传刊物《抗战日报》竭尽全力对剧社的活动予以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剧社同时为报社的戏剧副刊鼎力相助,热情地歌颂了党的抗战政策和抗战功绩。由是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注意,因陈定是社长,首当其冲,一九三九年五月,常德警备司令部派人到沅,以陈任国民党常德专员公署主任秘书时有贪污嫌疑为借口抓走了陈(后经多方关照得以脱逃)。
国民党当局基于剧社的声望,又先从舆论上开刀,在报刊上大肆谩骂、诋毁剧社,又借“大同音乐宣传队”挤兑剧社,在遭到剧社强有力的抵制时,他们开始派出一批特务流氓及勾结土匪寻衅殴打剧社队员,毁坏剧社道具服装,欲置剧社于死地而后快。
湘西地下党觉察到这一险恶局势,为保存革命宣传队伍的骨干力量,决定剧社撤离沅陵,派李施愚去桂林向上级组织汇报。李找到了夏衍、田汉。基于情形殊险,李回沅后让一些人疏散隐蔽,一部分人随他去江西国民党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师部(师长系李施愚的姐夫),待时机成熟时投奔党组织。
由于宣传队有明显的进步政治倾向及名声,无法安身,被迫解散,一部分留在江西,另一部分由李施愚带队,辗转向桂林进发,沿途少不得昼伏夜出,饥餐露宿,过关冲卡。在历尽各种艰难、成功地完成了党的宣传任务后,这一批赤胆忠心、无所畏惧的文艺骨干终于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
今天每当健在的队员们记忆犹新地回首这段湘西赴难历险的往事时,都不由得万分感慨与自豪。
通讯员: 沅陵县 向显桃 供稿
责任编辑:孙洪艳 最后更新:2016-07-25 10:42: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日英烈刘树梅后人情系故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