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中学历史教科书介绍了来华支援抗战的两位医学界国际友人:加拿大籍白求恩、印度籍柯棣华,白、柯二位大夫是在八路军敌后战场支援抗战的国际友人的典型代表。然而,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及国军敌后战场,比利时传教士雷鸣远先生支援抗战的事迹更具传奇色彩。雷神父全心全力支援中国抗战事业,转战冀晋渝滇等地,是国际友人中一面伟大的旗帜,激励中国军民精忠爱国、抗战到底!
<一>白求恩、柯棣华支援中国抗战的故事
白求恩,加拿大人,1890年生,外科医生,1938年受加拿大共产党派遣来到中国帮助抗战,1939年11月12日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柯棣华,印度人,1910年生,外科医生,1938年随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任八路军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1任院长,1942年12月9日因癫痫病发作,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雷鸣远神父在抗战中的贡献
雷鸣远(VincentLebbe,1877——1940),原名菲特烈,是清末民初来华的比利时籍传教士,也是民国四大报刊之一——《益世报》的创办人。抗战爆发后,雷鸣远又积极支持并亲率修士参与中国的抗战事业。
雷神父来中国的第二年,正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第二年,看到外国人欺压中国人,他愤恨无比,发誓要站在中国人这一边,而且要做一个中国人。1927年雷鸣远重返中国,在河北省安国县一带传教,先后成立了耀汉兄弟会与德来修士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雷神父暂停解经,改谈"救国",从"爱国"原理,说到"救国"办法。他还请来一名军医,训练耀汉会和德来会修士们的救护工作,准备抗战兴军时率队到前线救护伤员。1933年成立了救护队,参加长城抗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雷鸣远继续跟随国民政府军抗战,除了组织救护队外,还成立了公教便衣队、督导团及野战医院。
1933年长城抗战时,雷鸣远率三十余位修士在前方抢救伤员。长城抗战结束后,在宋哲元的支持下,雷鸣远又成立了残废军人教养院;1936年绥远战起,雷鸣远立刻前去会见傅作义,请求组织战地救护队。1937年8月,雷鸣远前往河北定县,会见第三军副军长兼第12师师长唐淮源,在第三军军长曾万钟、副军长唐淮源的支持下,很快成立了由300多名教友组成的救护队,此后辗转涞源、易县、涞水、高碑店及满城等地,历程数千里,未尝遗弃一伤者。10月,救护队先后参加了娘子关、新关和故关的战斗,其中娘子关尤其激烈,历十五昼夜不止。新关之役,救护队抢救伤兵878人。
1938年,雷鸣远及其救护队随第三军至晋东,在经过大大小小的数十次战斗后,于7月转进晋南中条山。对于雷鸣远的抗战功勋,当时的国民政府予以高度肯定,9月颁奖一枚陆海空甲种勋章,蒋介石还电召其赴汉口会商抗战事宜。第三扼守中条山前后几近三年,大战十一次,日军除最后一次得手外,每战皆败。救护队在中条山历次战役中救护伤员凡万数千人。
除了成立救护队外,雷鸣远还是野战医院的组织者。在成立救护队时,雷鸣远开始拒受薪饷,后经劝导,同意按月受薪,但所有薪饷全部用作救国事业,起初作救国捐,或飞机捐,最后捐作购买药品救治伤员,无形之中即成立了野战医院。后来,第三军军部督促雷鸣远接管第12师野战医院。雷鸣远遂将自己的一位得意门生——留比学生萧济医学博士请来前方充任野战医院院长。
1938年3月雷鸣远应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邀请,挑选了四五十名队友组织了一支便衣队,配属八路军第68团,从事机动性的战斗工作。在武乡之战中,曾以二十人的兵力和五千多重武器之日寇鏖战五个多钟头,便衣队伤亡八人,日寇伤亡三百多人。还有一次,第68团以一个团的兵力三天三夜拿不下一个山头,便衣队三个钟就将日寇扫除殆尽。便衣队在新绛、中条山战斗中,杀死了大量敌人。
1938年9月,雷鸣远应蒋介石之电召,前往武汉商谈抗战事宜。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雷鸣远又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华北战地督导民众服务团(简称督导团),发动天主教爱国力量,启发战地民众民族意识,督察战地民众协助抗日。
雷鸣远是一个优秀的演讲家,先后到宜昌、重庆及昆明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到处可以听到她抗战到底、抗战必胜、抗战救国的呼声。
1939年2月,雷鸣远率督导的到达中条山抗日根据地,到达战地后立刻出版抗战宣传刊物,后在晋城将一切杂志合并出版一种日报《北原战报》。督导团还从事战地难民救济工作,说服当地红枪会、大刀会为国抗战。
1940年秋,雷鸣远神父率督导团在鹿钟麟部服务时被八路军捕去,在监狱中罹患肝病。重庆蒋介石获悉后即令第18集团军司令部无罪释放雷鸣远神父。是年冬,雷鸣远神父在重庆医治无效,未能迎接抗战胜利的曙光,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的山河和亲爱的战友们。
唐师长代表政府为雷公授勋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3-04 08:48: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李超祥:为抗日飞机管理油料
下一篇:闪耀红十字光芒的南江战时医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