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闪耀红十字光芒的南江战时医院
2017-03-03 14:17:55  来源:孟企平  点击:  复制链接

背靠幕阜山,面对汨罗江支流南江,南江镇青峰村两座百年大宅,虽已部分坍塌仍不失威严,门上与墙上用土红写的标语"精诚团结,抗战必胜"历经风吹雨打依稀可辨。这里就是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总会第532医务队的战地医院。带我们来此的平江县南江镇杨衍秋先生拿着一张照片比对着:"一点不错,就是这里!"

这张珍贵照片是由救护队员朱伯勋的儿子朱联贵提供的,他于2015年8月专程从上海来平江寻找父辈的足迹。照片上,8位穿着救护队铜纽扣制服、戴着红十字徽章的青年男女在战时医院的大门前台阶上留影,门楣上贴着红十字,两边贴着隶书写的对联:科学医日新月异,唯新药起死回生。照片上端两排小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第五三二医务队工作同仁湘北合影。民三〇.四.二〇。民国三十年就是1941年,距今76年,正是湘北抗战血雨腥风的年月。照片下方根据朱伯勋手绘地图列出了他们工作过的地点:平江、南江、幕阜山、通城、九岭、大云山,这都是湘鄂赣边界发生激战的战场。

创立于1863年的红十字会从创立那天起就与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次世界大战到二次世界大战,红十字会的主要任务是救护伤兵,当时红十字会的宗旨是"救死扶伤,博爱恤兵"。1907年在中国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引发的战地救护催生了中国红十字会。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扩大对华侵略,12月中国红十字总会在武汉成立救护总队,总队长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主任林可胜担任,他是留学英国的生理学博士、蜚声国际的生理学家。1938年武汉沦陷,救护总队部迁到长沙,之后又迁到祁阳,再迁到贵阳图云关。

当时中国军队的医疗条件极差,一缺医生护士,二缺药品设备,以28集团军为例,患疟疾官兵达15000人,占30%,常常在行军中数百官兵倒在路边发烧发抖。历次战役中负伤官兵以百万计。林可胜提出:医生跟着战地走,救护总队组织培训150多个医务队4000多名队员分赴全国各大战区,我在贵阳市档案局公布的资料中找到了长达471页的队员名单。这些医师、护士、医助、司机、技工与"南洋机工"一样成为不穿军装、没有军衔与军饷的战地勇士。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少侨胞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报效祖国,还有美国、英国、德国、苏联、印度、波兰、捷克、奥地利、罗马尼亚、西班牙、保加利亚的30多位国际友人成为救护队员。著名的印度医师柯棣华也曾是红十字救护队员,后来自动脱离赴西北战地服务。

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担负起战时救护工作的大梁,八年全面抗战中共完成各类门诊450万人次、住院215万人次、治疗900万人次、敷伤878万人次、医疗手术12万例。大部分医疗物资、救护车来自于海外爱国侨胞捐赠,另有美国援助价值6600万美元的设备与药品,红十字医务队成为抗战军民的救星。

红十字战地医务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经常是住的泥巴墙、茅草房,点的菜油灯,吃的糙米饭。平均每人每天仅老秤22两米(约合现1斤4两)充饥,缺油少盐。不分日夜地抢救和护理,平均每人每天包扎多达300名伤员。救护伤员,注射疫苗,防疫治病,灭虱治疥,他们还兼起了出入战火接送伤员的任务。根据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戴斌武、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抗战救护述论》记录:1938年广州失陷后,大部分伤员送到平江,救护伤病员13548人次。江西修水沦陷,医护人员用担架步行转移伤员到平江,救治伤兵3628人,病兵2963人。来不及接运的100多伤员惨遭日寇杀害。灭绝人性的日军还重点轰炸、袭击红十字医院和救护车,甚至有伤员不愿意乘坐红十字救护车,不愿意到红十字医院接受治疗。救护总队不得不将医院和救护车上的红十字用泥土涂抹以避免日军袭击。很多医务队员牺牲战场,仅总队部就有47人因公殉职,67人积劳病故。

1941年日寇飞机在常德抛撒破絮、谷壳,发动细菌战,总队部的微生物学专家陈文贵带领技术队员和设备赶到常德。经尸体解剖、细菌检查、动物实验以及调查取证,证实为败血性鼠疫。德籍医生Hcnryk Kent(肯德)根据防治鼠疫情况写成《鼠疫横行在常德》的报告,战后这些报告转于国际法庭,在审判日本细菌战犯时,提供了日寇在华中地区进行细菌战的罪证。英国女医生Barbara Courtncy(高田宜)为防治菌疫,以自己的身体做实验,不幸以身殉职。现在贵阳图云关立碑纪念这位英勇的国际友人。

我在贵阳档案局的名录资料中找到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部532医务队的队长是陈衡文,到职时间是1939年12月。朱联贵提供的照片里可能中间那一位就是他?我还查到有一位董以惠护士曾在湖南工作,那很可能就是旁边那位微笑着的女战士。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南江战地医院旧址,当地老人告诉我,这栋宽敞的王家大宅(宅主人叫王守财)当年作为伤兵医院,最多时候可以住几百名伤病员,门口有传达室和警卫室,大宅里除了重伤员区、轻伤员区,还有换药室、康复室,宅院里有多个天井,现在仍住着许多王氏后人。旁边一栋较小的宅院是医务队部和手术室,附近不远还有两处大宅"佑发屋"和"永兴屋"用于伤兵疗养。院外有一口水井,至今仍在使用,村民说这口井冬暖夏凉,是医院的主要水源。门外有一个大水塘,当时伤病员的绷带、纱布和被褥衣物拿到一里外的江里清洗。

因为缺医少药,很多伤员伤重不治,掩埋在医院后面的山坡上。一位姓王的村民告诉我,这后面的两个山坡,一个叫伤兵坡、一个叫勇坡,"勇"就是"士兵",安葬了上千死难官兵。他特意带我到山上找到了一块保存较好的墓碑,墓碑上刻着:陆军第九十八师二九一团一营副营长陈经之墓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按时间推算,这位英雄应该是1939年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负伤牺牲的。南江镇红十字战地医院旧址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红十字总会战时救护总队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3-03 14:27: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家记忆——抗战中的国际友人雷鸣远

下一篇:抗战时的中共湘西工委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