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乐雄教授台北“蒋中正先生与国民革命军”国际学术会议留影
一、台海军事对抗的规律
自明末清初以来,考察约400年台湾分合离归的历史,不难发现某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如果透过弥漫在台湾问题表层的种种现代迷障,就可发见这种历史规律仍然是支配台海局势深层因素。
古今台湾割据者的行为有着惊人的相似。作为第一代被迫退出大陆的割据者,郑成功和蒋介石对大陆都怀有深深的眷恋,渴望重返大陆。郑成功于166 年亲率大军由吴淞口溯长江而上,直逼南京。蒋介石于1963年叫嚣“反攻大陆”。
到了第二代人,无论郑经还是蒋经国都开始经营台湾,重返大陆的愿望开始消失。延续到第三代割据者,便开始要求从大陆分离出来,独立成一国,郑克塽要求不剃发,照朝鲜例,李登辉抛出“两国论”。
从军事层面考察,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时,荷兰人困守热兰遮城长达9个月,郑成功取胜的关键在于对台湾海峡制海权的绝对控制,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一支12艘军舰组成的增援舰队,从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兼程赶往台湾,在台湾海峡同郑成功的水师展开激战,结果荷兰舰队被击沉数艘,其余逃回出发地。从而造成困守岛上的荷兰人要么坐而待毙,要么投降的命运。
1683年,康熙帝为统一中国对台湾使用武力,施琅率领清水师同刘国轩指挥的台湾水师在澎湖海面展开决战,郑氏水师全军覆没。很快地,郑克塽遣使携带降表至施琅军营中,清军兵不刃血拿下台湾岛。
除了历史上这两场直接攻台的战役外,还有两个从大战略层面涉及海权与台湾归属关系的例子:由于甲午战争中清朝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彻底丧失了西太平上任何性质的制海权,日本则完全掌握了制海权,导致台湾被日本割去的结果。而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是因为日本军事上彻底战败,而日本在二战中走向失败的转折点是中途岛海战的惨败,由此导致制海权的迅速丧失。
从上述发生在300多年期间的四场战争中,笔者在4年前总结出如下几条带有历史规律性的结论:
(一)、台湾的政治归属取决于台海制海权归属的澄清。在制海权归属问题得不到澄清之前,台湾的政治归属亦无法得到澄清。
(二)、制海权归属的澄清,除了军事途径之外,历史没有提供第二条途径。
二、历史“长时段”要素对军事行动的制约
台湾割据者惊人一致的行为、以及历史上围绕台湾归属的军事对抗规律似乎完全验证了法国年鉴学派的观点,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认为: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根植于地理结构的“长时段”因素,“长时段”因素同时起着支撑和阻碍作用,作为阻碍,它对人类社会的限制是人类及其经验无法逾越的。
的确如此,几百年来,割据台湾和台海军事对抗的规律构成“同土地相互密切联系的几乎不动的历史……是人同自然界……顽强得仿佛不受时间侵犯的不断重复的对话的历史。”而造成这种“不断重复的对话”的地理结构仅仅是存在着一条海峡!
这条海峡规定这个地区的军事行动关键是控制海上交通线,大陆一方若是取得海上航行的自由,就可以在岛上任意一点登陆,将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源源不断送到岛上去。一旦形成这种形势,则可不战而胜,不用在台湾本土实施决战便可拿下。
郑成功、康熙的“以战逼和”都具有上述的特点,若形不成上述形势,则达不到“以战逼和”,战争将呈现胶粘、消耗状态。大陆一方若不能控制海上交通线,则只能望洋兴叹,再大的军事优势也无从发挥。割据者控制了海上交通线,不仅军事安全有了保证,还可以在政治、外交上经常隔岸扮“鬼脸”,任凭你嬉笑怒骂或捶胸顿足。
布罗代尔的“长时段”除了“地理结构”外,还包括人类在“地理结构”作用下的“心理结构”。台湾问题上至少反映出两种心理结构,割据者的精神状态和介入者的精神状态,二者都属于古老的精神状态。在恐惧、求生、复仇、隔代遗忘等人性因素同地理环境(海峡)的互动中,产生了台湾割据者逃生、反攻大陆、经营本土和滋生独立的行为模式。
由恐惧、追求绝对安全的人性因素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美国介入台湾的国家行为。由此可以看清,割据者和介入者的行为解释所依据的并不是当代的事件,而在于历史深处的“心理结构”。
这样的解释并非不注重当代事件对台海局势的影响,而是力求立体地把握台海局势。当代的事件往往是历史的表象,历史的“长时段”要素正是通过这些表象显示了自己的绝对存在和决定性的作用。
三、军事对抗的历史规律还在起作用吗?
回答是毫无疑问!不独、不统、不战、不和的现状证明了历史上台海军事对抗的规律仍然强有力地支配着目前的台海局势。
为什么决出海上胜负是必要的手段?因为海战的意义并不在于胜利或者失败,并不仅仅停留在胜负的层面上,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有助于打破僵局,有助于双方对自己和对方真实情况的了解,以便将自己的姿态调整到恰如其分的位置,并且作出合乎现实逻辑的选择。比如像荷兰人和郑克塽那样。
如果今天的台海对抗仍和古代那样,仅仅是两方对抗,不存在第三者介入的话,相信过程和结局同古代大同小异。但由于美国作为外部势力的强有力干预,使得问题变得复杂化起来。美国虽然强调大陆动武它要干预,变过去的战略模糊为战略清晰,但是,其军事干预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即美国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何种程度的军事干预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仅大陆不清楚、台湾不清楚,可以说连美国人自己也不清楚。
因此,从理论上讲,美国军事干预程度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归属无法得到澄清。根据历史的规律,台湾的政治归属也就无法确认,因而也就呈现出不战、不和、不独、不统的局面。这样的局面本身也就证明了以往台海对抗的军事规律今天仍然在起作用。
四,能否超越规律?
如果说当今台海军事对抗同古代有什么变化的话,也就是水面舰只的交战换成了飞机交锋,导弹对抗以及潜水艇攻击与反潜水艇战。制海权必须通过制空、制导、制潜来达成。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军事技术飞速发展所致。
所谓制海权的定义就是:能够使一方在海上自由航行而另一方不能自由航行。在陆战中,夺取战区上方的制空权也就夺得了制陆权,但夺取台湾海峡上空的制空权并不等于夺得了制海权,还要同时制约住对方的潜水艇、地对空导弹、反舰导弹才能真正算得上掌握了制海权。
当代军事技术已经将制海权的争夺变得复杂化,传统的舰对舰对抗演变成空、地、海上、水下的全方位对抗,但万变不离其中,夺得制海权的一方便能造成把陆军的优势送上岛、进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的形势。所以自古以来的台海作战原则、基本作战规律并无变化,只是作战形式更加复杂了,也就是说今天的台海作战仍然受到历史“长时段”因素的制约。
通过揭示古今割据者行为、台湾归属的前提、军事对抗规律和作战原则惊人相似,以及隐蔽在这些现象深处的历史“长时段”要素,恐怕也就理解了台湾问题解决的艰巨程度。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13 15:49: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宋楚瑜解决不了蔡英文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