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编如下:
“认同”是两岸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词汇。现代汉语中对“认同”有3个解释,一是认为一致,相同;二是具有亲近感和可归属的愿望;三是赞同。“认同”语义学的定义告诉我们,认同是分层次、分程度的。在两岸关系出现复杂变化的新形势下,讨论增进两岸同胞的认同问题时,切忌将问题简单化。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我们指涉的是哪个领域、哪个层面上的“认同”。
在两岸政治关系陷入僵局,两岸之间的一些结构性政治难题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两岸应该更多求同存异,从两岸同胞都能一致赞同的方面入手,然后再逐渐建立起其他领域的认同。
五个深度心理过程
从目前来看,增进台湾民众对和平发展的认同,对统一前景的认同是当务之急;这一认同的建立,可以为两岸政治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为“中国”和“中国人”的认同创造机会,而后者更强调的是归属感和亲近感。
认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在两岸关系中,当大家谈及认同时,往往指的是政治认同,它不仅涉及到政治符号,还与政治情感和政治心理有密切关系。在台湾,由于过去20多年“去中国化”的教育和对大陆“污名化”宣传,台湾民众要彻底改变对大陆的印象,消除对两岸统一的疑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认为,认同需要深入的了解,认同需要同情的理解,认同需要相互的尊重,认同需要理性的思考,认同更需要超越自我的勇气。
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无法产生稳定的认同。两岸虽然开放将近30年,但两岸同胞对彼此的了解远远不够。两岸之间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些台湾同胞对中国共产党和大陆的理解还停留在30年前。部分大陆民众对台湾政治的理解也仅限于“选举”、政论节目和“立法院”打架,对台湾的经济发展更是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无法产生可期待的想象,就更谈不上认同了。
两岸同胞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不同,在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上自然也会有差异,如果没有同情的理解,没有相互尊重,建立共同的认同也是无从谈起。无论是大陆同胞,还是台湾同胞,都应该具有同理心,做到将心比心,不能强人所难。比如在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上,大陆需要考虑到台湾同胞的合理需求,为台湾同胞在国际社会创造更多的便利;同样,台湾同胞也需要理解大陆在这个问题上的难处,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认同转化需要勇气
认同涉及到情感和心理问题,在某些时候会呈现出感性的特点,这也是认同很容易被操弄的原因。过去20年,台湾某些政党和政治人物操弄将“台湾人”和“中国人”认同对立起来,并将此与“国家认同”和“台湾独立”联结起来,使得一些台湾民众产生了认同的困惑。如果台湾社会长期陷入民粹的氛围,民众看不清“台独是绝路”历史发展的大势,就会继续陷入“认同危机”,就很难形成对统一前景和“一个中国”的认同。
过去几十年台湾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让台湾民众先入为主地形成了某种政治认同。也许这种认同是混乱的,迷惑的,也并未成型,但毕竟与大陆所期待的认同有一定的落差。因此,台湾民众认同的变化和转换是一个认清形势,自我超越的过程,需要很大的勇气。因此,在认同问题上,如何引导台湾民众从“心服口不服”或“口服心不服”到“心服口服”,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李鹏,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8-05 15:57: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