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佳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程,明确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突显了理论创新在推进党的伟大事业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我们党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制胜密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并自觉运用这条历史经验,必须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坚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写道,《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其理论的具体表现形态“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使得中国有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习主席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创新也必须建立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已过去170多年,现实生活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动,时代条件和社会实践变化远远超出前人想象可及。作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推进对其理论进行不断修正、丰富、创新和发展。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然而,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回首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大革命失败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从“两个凡是”的破除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束到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能够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形成指引方向的科学理论,党的事业就顺利前进;反之,思想僵化、犯教条主义,理论发展陷入停滞迷茫甚至出现错误时,党的事业就经历曲折困境、甚至遭受失败。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持续推进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必须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只有在不断探索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中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须风雨兼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立足中国实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只会越来越多,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党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勇于站在时代前沿,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以理论上的创新突破更好应对变局、把握大局、开创新局。
在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要着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全面正确理解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善于运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并注重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强化理论创新的自觉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持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新的时代内涵。要遵循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找到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科学解答。要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统一,立足中国实践,回应中国问题,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在理论创新的进程中同时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高杨 最后更新:2022-01-17 10:51: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