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是以刘英、粟裕为首的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以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前身是红军挺进师)的名义于1938年创办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它虽只存在短短两个多月,却是中共在浙南创办的第一所“抗大”式革命干部学校。在当时,它不仅培养了干部,也团结了大批进步青年,推动了浙江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的创建
1937年11月底,临时省委在平阳县凤卧乡枫林村召开扩大会议。刘英在报告中提出,在抗战全面爆发的新形势下,临时省委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干部、恢复和整顿各地党组织。干部缺乏是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临时省委既需吸收一批新干部补充各地党组织,又需对原有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明确抗战形势和抗日任务,加深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而原有干部大多为农家子弟,他们虽然立场坚定、斗争经验丰富,但大多缺乏对革命理论和党的政策的系统学习,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平阳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1938年1月5日至7日,干校以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部的名义在《浙瓯日报》刊登招生广告,对外称“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救亡干部训练班”。报名的学员除部分通过各地党群组织介绍而来,其余大多来自浙南各县,少数来自台州、宁波、无锡、上海等地。学员多数为中学生,也有工人和小学教师。1月12日干校举行入学考试。1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粟裕任校长。
二、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的特点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充分体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校风。总体而言,干校具有如下办学特点:
(一)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干校虽然开办时间不长,但教学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内容可分三部分:课程学习、军事训练、课外文娱。学校共开四门课程:哲学、政治经济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游击战术。在干校,学员们可以公开探讨他们所关切的时事问题,有助于他们在短暂的几个月里获得更多的革命知识。
军事训练包括军事常识学习、基本动作和射击技术训练。除了理论课程、军事训练之外,干校还举行过一次军事突击演习,以此来考验学员们的革命意志和战斗准备能力。
干校的文娱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学员们在饭前饭后,课前课后的间隙时间里都要相互拉唱革命歌曲。此外,学校还组织篮球队、足球队,备有象棋及锣鼓、琴箫等乐器,对增强校内革命气氛、促进学习、活跃生活都很有帮助。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干校不仅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也灵活多样,主要采用上大课、分散自学、组织讨论等方式。另外,干校还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和讲座、组织社会调查、实习、军事演习、野营、急行军等形式增强教学效果。学习期间,学员们听了两次报告,一次是刘英同志来干校向学员们作时事形势的报告,动员红军战士正确认识“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的形势,在国共合作的新形势下继续努力;另一次是曾山同志来学校时,应学员邀请所作的。
(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干校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并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游击战术时,粟裕多次带学员到附近小山丘进行军事演习,体验如何利用地形地物作战,白天遇敌怎样隐蔽、夜间怎样打埋伏,并用当时稀有的步枪,手把手教学员使用。为配合农村经济讲座,学校组织学员开展社会调查。学员以班组为单位,各配备一个懂本地话的同志,到学校附近各个村落,自找对象,深入到一家一户调查村民的生产生活和阶级状况。在调查中,学员帮助群众挑水扫地、嘘寒问暖、交谈家常,很受群众欢迎。这样不仅了解了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也加深了军民感情。通过实习,学员更加了解群众疾苦,受到了很好的阶级教育。
(四)教学管理实行军事化管理与民主自理相结合的制度
为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提高学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干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军事化管理与民主自理相结合的制度。全体学员按军事编制编成一个学员连队,下设10个班,每班10多人。干校强调组织性与纪律性,学员起作食息全部集体行动,而班组内部生活则由学员民主自理,每周末都有生活会,学校不过于干涉。这种教学管理制度,既形成了严格的军事纪律,加强了集体的组织性,又增强了学员的独立自主与自我管理能力。
(五)学员生活清贫快乐
干校的经费从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一万元给养经费中划出。这是周恩来对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做了多次统战工作后,才由黄拨给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的。学员的全部费用由学校负担,每人每月只有三元伙食费。山门地处穷乡僻壤,物质条件极差。但是,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却十分高涨,他们上课时专心听讲、寂静无声;讨论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训练时劲头十足、精神抖擞;休息时歌声阵阵、此起彼伏。他们虽生活艰苦,但过得快乐而充实。
(六)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干校从校长粟裕到普通教师,都十分关心爱护学生。粟裕身为校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忙碌之余,他经常来看望学员、了解学员家乡人民的生活和抗日情况。在山门驻地的红军指战员,也经常和学员自由交谈,与学员关系融洽。干校教职员本来备有床铺,但是他们和学员一样集体睡地铺,吃一样的伙食,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者:刘建国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口述史研究所,副教授)
陈立静 (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整理:申业磊(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专业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2-12-19 10:13: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冀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