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与四川、云南两省相邻,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十分落后。广大人民群众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过着非常凄惨的生活。为反抗剥削和压迫,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同统治阶级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受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毕节地区许许多多的青年学生为寻求革命真理,走出家门,外出求学,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进步组织,为推翻反动统治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中华民族处于危急之中。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国民党军队一退再退,导致东北沦陷,华北危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席卷贵阳,广大青年学生纷纷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此时在贵阳高中读书的毕节青年学生秦天真,追求进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担任了“贵州省学生抗日救国团”主席,组织发动广大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3年,秦天真毕业后回到家乡毕节,利用在毕节中学任教的有利条件,组织当地的爱国青年和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联系了一批抗日救亡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形成了民众运动的中坚力量。同年冬天,早年出省在外从事革命活动的共青团员林青、缪正元一起回到毕节,立即投入抗日反蒋活动,并为建立贵州地下党的组织进行一系列准备。
林青,原名李远芳,又名李肃(旭)如,曾化名矛戈、刘应生,1911年出生在 毕节县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因家境贫寒,13岁九到县城一家商号当学徒,1926年到重庆读书学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议英、美帝国主义军舰炮击南京暴行的群众大会而被捕,后经营救出狱。此后林青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并于1929年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林青来到上海。次年夏考入上海提篮桥一家锁厂当学徒,并接上了团的组织关系,被安排在沪东团区委工作,积极参加上海党组织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联盟”(简称“社联”)、“文学研究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一系列活动,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书籍,更加牢固地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林青满腔热忱地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之中,他与在上海的同乡缪正元(1927年在武汉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转移到上海活动,在沪西区团委工作)等一期组织在上海的贵州进步青年成立了“朝阳音乐社”,通过“左联”的关系,在上海沪东和沪西工人演唱抗日歌曲,以文艺为武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2年,林青的活动引起英租界巡捕房的注意,被以“共产党嫌疑”而拘捕入狱,判刑两年。次年,林青出狱后,由于组织被破坏,接不上组织关系,便与同样失去关系的缪正元回老家毕节,共同开展革命活动。
1933年秋冬之交,林青和缪正元一期回到毕节,立即与已在毕节领导抗日救亡活动的秦天真取得联系,共同讨论和研究了如何发动和团结群众开展抗日宣传,抵制国民党的投降卖国政策的办法和措施。根据毕节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文艺宣传入手,首先以学校为阵地,以进步师生为对象,然后把开展活动的人员扩大到社会进步青年以致广大群众。
为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把广大的爱国青年团结起来,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通过绘画、演剧、歌咏等形式,联络了一批抗日反蒋救亡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如徐建生、邱在先、熊蕴竹、宁起鲲、王树艺、孙师武等,并以这批人为基础,在毕节成立了以传播马列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主张、培养青年骨干、团结进步力量、推动抗日救亡活动为目的,以从事文学艺术活动为方式的“草原艺术研究社”。“草原艺术研究社”成立的消息一传开,便得到积极响应,参加人员除了毕节中学学生和进步教师外,还有社会上思想进步的青年以及小学教师。
为更好地指导“草原艺术研究社”的活动,领导今后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毛武装根据地,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把建立党组织作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1934年1月,林青、缪正元自行转党并发展秦天真入党后,三人在毕节建立了中共毕节支部,林青任书记。党支部确定了四条行动纲领:一、发动武装斗争,创造条件建立苏维埃政权;二、加强对“草原艺术研究社”的组织领导,推动群众性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三、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四、设法与党的上级机关取得联系。在中共毕节支部的直接领导下,以“草原艺术研究社”为依托,毕节的歌咏、话剧、美术、读书等活动十分活跃,成为传播马列主义、团结广大青年、培养青年骨干、开展抗日反蒋宣传的阵地。
中共毕节支部在领导“草原艺术研究社”开展活动的同时,还积极进行组建革命武装的活动,掌握了范建章领导的游击队伍,为以后革命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5-06 10:44: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黔北革命根据地
下一篇:党在贵州的重要组织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