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为适应世界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决定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1947年3月27日停刊,前后历时近6年)。中共中央任命博古为《解放日报》社社长,同时兼任新华社社长。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通知说:“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毛泽东一直十分关注《解放日报》的发展,他不仅经常为报纸写稿,还深入报社解决问题,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一)
5月14日,博古在清凉山主持召开《解放日报》第一次编务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调入报社担任总编辑的中央宣传部秘书长杨松,文化名人丁玲及张映吾、曹若茗、王楫、杨永直等十来人。在这次会上,博古提出要把《解放日报》办成战斗的党的机关报,要立场鲜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察与研究国内外形势。总编辑杨松报告了中央批准的办报计划。该计划决定5月15日试刊,5月16日正式出刊。接着,博古十分高兴地告诉大家:“毛主席已为我们的报纸写好了报头。他一连写了7张,你们看看,选哪张好?”
第二天,用边区自制的马兰纸印刷的试刊的大型报纸《解放日报》按期出刊了。第一版登有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发刊词和博古写的通讯。5月18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撰写了长篇社论《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接着毛泽东又起草了《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等社论。博古也撰写了《谣言与烟幕》等社论和时评。报纸把党的主张和见解迅速向全中国、全世界传播。
《解放日报》从创刊开始,毛泽东和博古等写的一篇接一篇的社论、评论,无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他们还为报纸写作新闻、按语、观察家文章、发言人谈话等多种形式的稿件,为新闻写作开创了新局面。毛泽东是在报上发表文章最多的人。他的这些显现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的作品,使报纸光彩熠熠。《解放日报》很快受到抗日根据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同时受到国内外读者广泛关注。有的兄弟党感到十分惊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西北偏僻的贫穷山沟里怎么能对世界形势作出如此深刻观察与正确判断?”
(二)
1942年初,亲自抓党报与新闻宣传工作的毛泽东已渐渐觉察到《解放日报》的弱点和不足。另外,一些十分关心《解放日报》的同志也看到一些问题。这时,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师哲对《解放日报》的内容比例不当很有看法。他认为报纸用大量篇幅报道国际新闻,并发表了不少社论,而对国内,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情况报道太少。于是他为此写了一个报告向毛泽东反映自己的意见。在1月下旬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让人将师哲的报告念了一遍,接着他要大家都发表意见,讨论《解放日报》的工作。毛泽东吸收大家的意见,对《解放日报》作出重要指示。
说来也凑巧,2月初《解放日报》又犯了一个错误。在2月1日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8日在中央宣传部召开的会上又发表了《反对党八股》的演说,这两个演说的发表,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普遍开展。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最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运动。可是,这两次极其重要的演说消息,却分别发表在第三版的右下方和左下角,毛泽东的讲话内容在文稿中只有300字。
3月8日,毛泽东针对《解放日报》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给博古和报社的同志写了“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3月17日,博古在编辑部与报社干部大会上认真检讨报纸10个月来的错误,还联系自己过去历史上的错误做了自我批评,提出今后报纸改版的方针、计划,并强调报纸改版要在增强党性上努力。3月31日,毛泽东和博古共同主持了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召开的报纸改版座谈会。博古在会上又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会后,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解放日报》改版获得了成功。
1942年4月1日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出刊了。其第一版是要闻,以头条发表了边区参议会减轻征收公粮公草的决议,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第二版是边区和国内消息,发表了解放区整风动态与抗战捷报;三版是国际消息;四版为副刊。报纸的面目一新。这期报纸还发了博古写的社论《致读者》。这篇社论根据毛泽东和中央指示,从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四个方面检查了报纸过去的错误,提出改版的目的是要把报纸办成“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报纸的整个篇幅要贯彻党的路线,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斗争,帮助全党工作改进”。
《解放日报》改版后的第四版,是以文艺为主的综合性、杂志性的副刊。其中“文艺”占半版位置,每周见报四五次,其它内容增添了学习和介绍毛泽东著作,还有问题解答,刊登各类知识性的常识、读者信箱,等等。这一个天天见报的全版副刊,实为我国新闻史上难见到的大型副刊。
(三)
原来的“文艺”副刊栏目由丁玲负责主编,1942年3月她被调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后,副刊的重担就落在舒群身上。舒群向博古诉苦,说他是搞文艺写作的,不大懂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而且副刊又要配合整风,任务太重,不能胜任。这事很快让毛泽东知道了,引起他的关注。毛泽东直接找舒群谈话。毛泽东坦诚地说,要找个既懂文艺,又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熟悉编辑工作的,实在难找啊!接着,他诚恳地鼓励舒群:“工作嘛,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努力做到点面结合。你是搞文学的,编文艺栏,文学是点,文艺是面。你现在编综合副刊,文艺就是点,社会科学就是面了,由点到面地学。反过来也可以促进点的深化……由点到面,你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毛泽东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又具体帮助解决报纸副刊缺稿的问题。毛泽东找来舒群一边商量、一边起草《〈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在该《办法》中毛泽东直接点名提出请陈荒煤、江丰、张庚、柯仲平、范文澜、邓发、彭真、王震之、冯文彬、艾思奇、陈伯达、周扬、吕骥、蔡畅、董纯才、吴玉章等16位同志向副刊提供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等各方面、各文化领域的稿件,还规定每人每月须征稿6000字到12000字,并具体要求对征集的稿件要从思想内容到文字润色等全面把好关。为鼓励写稿人的积极性,毛泽东还特地在枣园摆下两桌酒席,宴请这16位同志。人到齐了,毛泽东与紧挨着的博古低语了几句,然后起身,在宣读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以后说:“办好党报,党内同志人人有责,责无旁贷。我想诸位专家、学者必然乐于为第四版负责……当仁不让、有求必应、全力以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毛泽东语言幽默、妙趣横生,严肃而生动,与会者无不感动,接着他热情洋溢地向大家敬酒。这次枣园之宴对《解放日报》副刊稿源起了很大作用,同时对全党努力、共同支持办好《解放日报》也收到良好效果。
毛泽东对改版后的《解放日报》的进步给予肯定,但也指出,报纸尚未成为“真正的党中央机关报”。博古对毛泽东的意见非常重视,多次召开编委会和全体编辑人员会议,讨论如何进一步改进办报工作。9月15日,博古将编委整改工作详细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表示满意。毛泽东致信时任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何凯丰说,“今日与博古谈了半天,报馆工作有进步,可以希望由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
1942年秋,德国法西斯在包围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以后,以150万大军猛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狂叫要迅速攻占这些重要城堡,在西伯利亚与日本法西斯会师。可是10月9日被围困的苏联红军英勇突破了德军防线,与北方来援的红军会师了。毛主席得讯后反应迅速,于11日下午三四点钟就将刚脱稿的社论《红军的伟大胜利》(选入《毛泽东选集》时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手迹送到报社。博古拿着稿子,兴冲冲跑到办公室窑洞,笑眯眯地说,毛主席给我们写了一篇非常精彩的社论,请大家先睹为快。原稿为铅笔书写,博古要求大家分头用钢笔仔细誊抄,立即发排,12日见报。13日下午,大约也是三四点钟的时候,博古又拿来毛主席写的题为《历史教训》的社论,要编辑们誊抄发排,14日见报。15日下午,博古又要编辑誊抄毛主席的社论稿《评柏林声明》,16日见报。毛泽东在6天的时间里就为《解放日报》写了3篇社论,对苏德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形势作了明确分析,将德国法西斯的欺骗宣传批驳得体无完肤。
(四)
毛泽东对《解放日报》的工作萦萦系怀。1943年初,他曾对舒群等说,“难找”的副刊主编,终于找到并派来了。此人就是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多才多艺的艾思奇。在此前后,报社还陆续调来林默涵、温济泽、陈学昭、白朗、庄栋等文艺家、理论家与活动家来担任编辑,年末编辑部还陆续调来了周立波、裴孟飞、高阳文等,人数增至约50人,可谓兵强马壮。
1943年7月初,国民党利用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发动了抗日战争中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并准备进犯延安。7月8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致各中央局和各分局的电报,说中央决定发动宣传攻击,同时准备军事力量粉碎其可能的进攻。博古得知战情,当日就召开了编辑会议,进行“宣传攻击”的布置,要求大家以战斗的姿态投入工作。《解放日报》7月8日头版头条发表毛泽东写的蒋军阴谋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消息;大版面地刊登了朱德总司令分别致西安胡宗南副司令和致蒋委员长等电文。电文揭露了国民党调动军队情况,同时呼吁团结,避免内战。此文标题特大,电文用四号字排,整个版面气势很大。这日还刊登了由王稼祥撰写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道路》,此文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说“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次与国民党掀起“反共”浪潮的舆论交战中,毛泽东挥毫写了《中国政治黑暗,抗战不力,美英盟国大不满意》等一些重要消息和社论,还接连发表了经毛泽东修改定稿的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陈伯达等人批驳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长篇论著。博古发表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为保卫中国共产党而战》的专论。毛泽东亲自挂帅,博古具体指挥,中共新闻大军以《解放日报》和新华社为重要阵地,对国民党试探性的进攻给予了有力回击,致使对方难以招架,迅速表示“误会”,同时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也悄悄地撤回。《解放日报》从10月6日起,暂时停止登载揭发国民党的言论,以示缓和。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看来,一场得心应手的宣传战终于宣告胜利结束。
(五)
毛泽东为《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写的稿件,有许多是震惊中外的杰作,并成为新闻评论与通讯报道的写作典范。此外,由于报社和新华社的重要社论和新闻报道等文稿都要经毛泽东同志审阅,他在审阅时,亲自动笔做了大量修改,改动多的新闻稿件,有时几乎只剩下新华社某月某日某地电的电文头。毛泽东在改稿时,往往会把自己的一些重要论点思想、警言妙语,像撒金播银似地注入他人的文章和著作里。在延安时期,报社的许多细心的编辑、记者在读报时,往往能辨别出某文中哪些句段是出自毛主席的大手笔。因而不少人常常会到报社电台,寻找毛主席的修改稿来印证自己的判断,同时从中汲取教益,获得鼓舞。
毛泽东改稿的生动例证之一,是在审阅当时中央财政经济部长李富春的题为《一月八日在中直军直经济工作人员会议上的报告》时,毛泽东在原标题前加上破折号,作为副标题,同时又加了两句话:“读书人要学会管生产管供给,不然永远是书呆子”。在这样的副标题前,毛泽东重拟了一个新的标题:《丰衣足食,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响亮的“丰衣足食”口号第一次用大型字号出现在1月13日社论的标题位置。
《解放日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它不仅很有效地发挥了新闻宣传的战斗作用,还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干部,当时许多编辑记者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宣传新闻战线的领导同志。在这一方面,毛泽东同样功不可没。当年《解放日报》的编辑黎辛回忆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那段时期,尽管毛主席日理万机,但他仍挤出时间为报纸电台审阅修改稿件,加编者按语。“党的许多高级干部和著名的秀才笔杆子就是这样在毛主席的帮助和培养中提高的,毛主席埋头苦干,无私地为他人作嫁衣,我估计每两三天报上就有一件经他处理的稿件。”
1944年2月16日,《解放日报》发表博古撰写的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文章总结说:“我们的重要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由于实行了这个方针,报纸的脉搏呼吸相关了,报纸就起了集体宣传者与集体组织者的作用。”创办一千期的总结,标志着《解放日报》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已经成熟了。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3-01-07 10:24: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44年6月,毛泽东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时作重要讲话 “只有民主,抗战才有力量”
下一篇:毛泽东在我党历史的转折关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