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仅过10个月,毛泽东为何就能看透未来8年?
2017-12-26 10:00:28  来源:历史大学堂  点击:  复制链接

  1938年5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进至第10个月。在这10个月中,中国军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命运,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战斗,给敌以沉重打击,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如何将抗战进行到底?今后战事将如何发展?战争结局如何?能不能取胜?……在这一系列有关抗日进程、前途、战略的根本问题上,人们心存疑虑,议论纷起。有人抱“速胜”观点,对抗战前程盲目乐观,有人持“亡国”论调,认为“战必败,战必亡”。尤其在徐州失守后,后一论调更是甚嚣尘上。

  对游击战在抗日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们的认识也莫衷一是,很多人把胜利的希望仅仅寄托在正规战上,贬低中共的抗日游击战。中国共产党也有人对此认识不清,不赞成八路军“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运动战”,的战略方针。

  为了纠正上述错误观点,澄清模糊认识,并进一步向国内民众和党内同志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作战的正确军事路线、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毛泽东在1938年5月间连续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部重要著作,在总结10个月抗战经验的基础上,就抗战之性质、特点、进程、前途以及发展规律、战略方针等诸问题作了全面论述。

  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首先对为什么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这个众所关注的问题作了论证和分析。

  文章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接着,毛泽东对抗战中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作了具体分析。

  日本方面:

  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由此决定了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

  第二,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这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

  第三,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日本国度较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第四,日本失道寡助,并且遭到日益增长的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反对。

  中国方面:

  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这是战争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之另一方面的依据;

  第二,中国的抗战是进步的、正义的,能够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

  第三,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第四,中国得道多助。

  基于“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这一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毛泽东从全部敌我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中得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这一唯一正确的结论,同时也对“亡国论”和“速胜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

  文章指出:“亡国论”者只看到敌人暂时强大的一面,和我们不利的一面,忽视了我们时代进步的一面和有利的方面,犯了“唯武器论”等错误;“速胜论”者或者忘记了敌强我弱这个矛盾,或者夸大了中国的长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自以为是,这是战争问题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犯了“唯心论”的错误。

  在科学分析了中日双方基本特点、力量对比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毛泽东又进一步对持久抗战的发展阶段作了科学的预见。他把整个抗战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战略反攻的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阶段。

  毛泽东并为这三个阶段战争发展的轮廓以及每一阶段中我军相应之主要作战形式作了勾勒、描画和说明。

  他指出:第一阶段,日军挟其军事优势,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攻城略地,妄图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这时中国所采取的战争形式,“主要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

  由于日军兵力不足,中国的游击战争乘着敌后空虚将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中国虽有颇大的损失,但也有颇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成为第二阶段继续抗战的主要基础。

  第二阶段,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敌人兵力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在第一阶段末期不得不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将仍有广大的战争,“我之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

  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领的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进行广泛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牵制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

  所以毛泽东特别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中国将变成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

  第三阶段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这个阶段,“战争已不是战略防御,而将变为战略反攻”,“并将表现为战略进攻,已不是战略内线,而将逐渐地变为战略外线”。“所以这个阶段,我所采取的主要战争形式,仍将是运动战,但是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

  “此阶段内的游击战,仍将辅助运动战和阵地战而起其战略配合的作用”。毛泽东特别强调:在战略反攻阶段“收复失地,主要地依靠中国自己不断增长的力量,同时还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根据中国政治、经济不平衡状态,战略反攻在其前一时期将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姿态,而是带地域性的此起彼落的姿态”。

  在作了上述三个阶段的划分后,毛泽东总结说:“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以后抗日战争的实际进程与发展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科学预见。

  认识战争发展规律的一个根本目的在于能动地、正确地指导战争,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因此,毛泽东在对中国抗战为什么是持久战、持久战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律以及战争的主要形式作了分析后,又进一步就持久战靠什么取胜以及持久战的具体作战方针、原则作了深入探讨和论述。

  毛泽东首先正确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指出抗日战争的性质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因此它的胜利离不开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的政治目的,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动员。

  只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这是持久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至于具体作战方针,毛泽东以“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作了高度总结和概括,也即在战略上是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在战役战斗上,必须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这样才能变战略上的劣势,被动的不利态势为战役、战斗的优势,主动的有利态势。

  毛泽东并强调:实行这一方针“离不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在作战形式上则要善于根据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正确地运用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三种不同形式。

  毛泽东还在《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游击战争在整个抗日作战中的地位、作用作了重点考察和论述,他指出:“游击战争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仅仅次于运动战,其战略作用,一是辅助正规战,一是把自己变成正规战,即向运动战发展。”

  针对某些人头脑中轻视游击战争的思想,毛泽东指出:“和正规战争相比,游击战争虽然没有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赫的名声,但是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是非同小可的事业。”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等文中还突出阐明了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观点。毛泽东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26 10:01: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毛泽东抗战军事理论影响深远

下一篇:毛泽东最早提出抗击日本侵略者,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