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四军组建后,毛泽东高瞻远瞩,在理论上指导了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1937年9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发表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的命令。10月12日,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转发蒋介石关于南方几支红军游击队统交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的命令,这标志着新四军的诞生。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移驻南昌后,迅速整编和集中各游击区的队伍。至1938年4月,新四年第1、第2、第3支队集中在皖南歙县地区,第4支队集中在皖西霍山流波石童地区,全军10300余人。
刚刚组织起来的新四军组织编制还不健全,武器装备也不齐全,思想认识尚未完全统一。同时,国民党为限制我军的抗日行动,实现借日寇之手消灭我军的阴谋,将我军防区划在长江以南,芜湖、溧水、金坛以北,丹阳、镇阳以西,东西不过100余公里,南北仅50余公里之沿江狭窄地带,并委任反共分子到这一地区任专员、县长,准备对我实行夹攻。因此,新四军领导人在思想上保持着较高的警觉,行动上比较谨慎。针对这一情况,1928年2月15日,毛泽东指示项英、陈毅“力争苏浙皖边发展游击战”。同时,毛泽东还明确指出“目前最有利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从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直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四军基地”。[1](P111)5月4日,毛泽东给项英发出了《关于新四军应进行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这是一个有关新四军作战和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指出“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虽有困难,但比在敌前同友军一道并受其指挥反会要好些,方便些,放手些。敌情方面虽较严重,但只要有广大群众,活动地区充分,注意指挥的机动灵活,也会能够克服这种困难,这是河北及山东方面的游击战争已经证明了的。”[2](P511)5月1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长江局、东南分局及项英,再次指出:“新四军应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机,主动的积极的深入到敌人的后方去,以自己灵活坚决的行动、模范的纪律与群众工作,大大的去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与团集无数的游击队在自己的周围,扩大自己,坚强自己,解决自己的武装与给养”。[3](P112)同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又从理论上阐述了平原地区创立根据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后的实践充分证明,毛泽东的一系列指示是完全正确的,对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理论的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为开辟苏南,毛泽东运筹帷幄,在军事上指导了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1938年2月,毛泽东指出茅山是新四军发展游击战最有利的地方后,又于4月24日指示新四军领导人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实施侦察。根据毛泽东指示精神,为了了解苏南敌后情况,确定新四军的战场位置,新四军军部决定委托陈毅组建先遣支队深入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先遣支队由第1、第2、第3支队抽调部分团以下干部和各支队的侦察连组成,共400余人,第2支队副司令栗裕为司令员,第1支队第1团政治处主任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
4月28日,栗裕率先遣支队从皖南歙县岩寺附近的潜口出发,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先遣队所到之处,大力开展民运工作和统战工作,揭露日军的侵华罪行,宣讲抗战国策和新四军的抗日主张。6月15日,先遣支队根据第三战区的指示,在下蜀破坏铁路长约40米,致使16日8时日军一列火车在下蜀出轨,宁沪铁路一度中断。先遣支队完成任务后,又在韦岗设伏,于17日上午击毙日军土井少佐和梅泽武四郎大尉等官兵13名,击伤近10名。击毁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20余枝,军用品4车,日钞7000余元。这是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的首战告捷,不仅打击了敌人之横行,而且振奋了广大人民的抗战情绪。到6月下旬,先遣支队完成了侦察敌情,调查社情,体查民情,熟悉地形等侦察任务,为新四军挺进茅山作了充分准备。
毛泽东在《五四指示》中指出:“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4](P511)根据指示精神,陈毅、傅秋涛率第1支队于5月份从歙县岩寺出发,途经高陵、高淳、溧阳,6月14日到达苏南茅山地区,展开于镇江、句容、金坛、丹阳诸县。6月,张鼎丞率领第2支队从岩寺出发,7月下旬展开于宁芜铁路和宁杭国道间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诸县。第1、第2支队活动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眺长江,南濒太湖,宁沪铁路,宁杭国道,京杭大运河纵贯其间。这里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经济文化发达,在这里建立抗日根据地,可以雄踞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控制苏南主要交通线,威胁日军南京、镇江等战略据点。
1938年5月14日,中央书记处在《关于新四军行动方针的指示》中,要求新四军“在长江以南,创立一些模范的游击根据地,以建立新四军的威信,扩大新四军的影响。”[5](P112)为此,新四军第1、第2支队挺进苏南后,迅速开展游击战争,打开发展局面,尽管兵力和装备远远不如日军,却凭灵活的游击战术,敢于连续同日军较量,并不断取得胜利。至1938年底,新四军在半年内共进行大小战斗234次,歼日伪军3252人,俘日军36人,俘伪军613人,缴获日伪军步、马枪1539支,轻、重机关枪36挺,破坏铁路、公路、桥梁多处。经过半年的斗争,新四军收复了部分农村、安定了人心,逐步把敌人占领控制的地区变成新四军控制的地区,先后在镇丹、金句、江句、句北、横山、小丹阳、江溧句和宣城、高淳边境等地区建立起了十多块游击基地,拥有人口近40万,为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到1939年4月,第1、第2支队由初入苏南时的4000余人发展到14000余人,控制人口已达140余万,初步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
三、新四军挺进茅山后,毛泽东号召团结,在统战上指导了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统一战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早在1935年的陕北瓦窑堡会议,中共中央就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秋的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1938年5月14日,中央书记处在《关于新四军行动方针的指示》中要求新四军“在大胆的向外发展与积极的抗战行动中,来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争取更多同情者在自己的周围,同时扩大与巩固自己的力量”。[6]{P112}陈毅等领导同志认真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指示,成功地用统一战线的强大作用,团结了茅山的一切爱国进步力量,促进并巩固了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人民群众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前提,也是团结其他阶层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基础。新四军挺进茅山时,首先用“模范的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新四军每到一地,就张贴布告:“本军奉命东出,誓复国土,深愿与我江南父老昆季共同生死,开展广泛游击战争,予敌打击,影响战局,保卫东南。”通过联欢座谈,街头演讲,唱歌演戏等形式,广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揭露日军的残暴罪行,唤起人民群众同仇敌汔的抗日决心;坚决打击危害乡里的“二鬼子”、“游劫队”、“游吃队”,使饱受国破家亡之苦的广大人民看到了自己的抗日武装。江南人民唱出了“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的心声。
在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新四军还积极争取爱国民主人士参加抗战。纪振纲是茅山一位有名望的实业家。新四军进入茅山后,陈毅亲笔致书,登门造访,使纪振纲愿与新四军合作共同抗战。他的爱国举动还大大推动了茅山地区其它绅士的抗日积极性,一些开明人士主动和我军接近,甚至接受我军领导。这些开明人士积极为新四军提供物资,购买药品,掩护伤员,为我军巩固茅山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新四军打开发展局面,得到茅山广大人民群众及众多开明士绅的拥护和团结后,便开始着手进行政权建设工作。1937年7月,陈毅主持召开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协商筹建四县抗敌总会。不久,四县分别成立了县抗敌自卫委员会,9月9日四县抗战总会开始成立。总会在江苏省府及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未派行政长官莅临之前,负责组织民众及除奸等工作。8月,张鼎臣主持召开了涂县抗战动员会成立大会,宣城县水阳区抗战动员会也在同月成立。此后,茅山地区各游击基地的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工人救国会、商界救国会、教育界救国会等抗日团体普遍建立起来。抗敌总会代行抗日民主政权职能,有力地推动了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综上所述,在新四军组建后,为了打开发展局面,创立模范的游击根据地,建立新四军的威信,扩大新四军的影响,毛泽东以战略家的眼光,首先在理论上肯定了创建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必要性与可能性,接着又从军事上指导了游击根据地创建,同时还用统战思想使新四军团结了广大茅山民众,扩大与巩固了游击根据地。毛泽东为创建茅山游击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同意新四军的行动原则致项英、陈毅电,新四军·文献(1)[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以上文献,均出自该书。
[2][4]毛泽东关于新四军应进行敌后游击战致项英电
[3][5][6]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新四军行动方针的指示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09 15:11: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毛泽东在抗大讲党课
下一篇:读史:毛泽东的抗战智慧与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