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的书箱门。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
少年立志
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1936年1月中旬,东北民众反日联军军政扩大联席会议在汤原县吉兴沟密林中召开。会议贯彻《八一宣言》精神,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李兆麟任总政治部主任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会后,李兆麟着手建立汤旺河后方抗日根据地。
1936年春至1937年夏在汤旺河抗日根据地密林深处,李兆麟与侯启刚等同志创办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政治军事学校,任教育长。
李兆麟,1910年11月2日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县小荣官屯一户农民家庭,7岁入私塾,11岁考入辽阳县立吕方寺高级小学校,成为当时小荣官屯在该校仅有的一名学生,被本屯人亲切地称为“小秀才”。1926年,因父亲去世,家境窘困,他只得辍学务农,但仍坚持自学,还经常用古人“负薪挂角”“头悬梁锥刺股”等刻苦自学的故事激励自己。
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在他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28年,日本关东军在南满铁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面对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他在自己的书箱门上刻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字,表达了他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效力的宏远志向。1929年,李兆麟与共产党员李秾儒相识,受到了革命思想启迪。1930年夏,又与在北平(现北京)读书的同乡张一吼联系,从他那里读到许多进步书刊,不久随张一吼参加了革命,在北平西郊门头沟煤矿区做群众工作。1930年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的领导下,他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重返家乡
走上武装抗日之路
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遵照党的指示,重返家乡,组建抗日武装。他骑着白马奔走于各自分散的山林队、民团之间,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白马将领李兆麟”。
1932年2月,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在辽阳县三家子正式成立。李兆麟率领这支抗日武装初上战场,就消灭了投靠日军的“洪盛团”反动武装,活捉了日本八大矿矿长久留岛等,还打垮了与日军相勾结的“南大会”反动武装。1932年8月28日至29日,在李兆麟等各位抗日将领的指挥下,第二十一、二十四两路抗日义勇军夜袭奉天(现沈阳市),激战一夜,毙敌约30人,焚毁日军汽油库及机场全部敌机,捣毁兵工厂部分设备,缴获大批物资,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义勇军斗争失败后,李兆麟被组织派到本溪煤矿开展工作,他亲身体验了中国矿工的悲惨处境,成为了矿工们的知心朋友,党、团组织也在工人运动中迅速建立。
1933年8月初,李兆麟被党组织派到了中共满洲省委所在地——哈尔滨开展工作,揭开了他革命历程中新的篇章。
转战北满
创建珠河、汤旺河根据地
李兆麟到哈尔滨后,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为党在北满地区建立直接领导的武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4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派他赴珠河抗日游击队任副队长。化名张寿篯。他和队长赵尚志一起,率领珠河抗日游击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并建立起以珠河三股流为中心的游击区。
1934年6月上旬,赵尚志率部在宾县三岔河(今宾县三宝乡境内)王家大院被日伪军600余人包围,李兆麟闻讯后率部救援,敌人遭到前后夹击,死伤惨重,在夜幕掩护下,赵尚志带领部队突出重围。三岔河突围是珠河反日游击队建立后进行的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极大地激发了哈东群众的抗日热情,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1934年6月29日,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抗日支队成立,李兆麟任代理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34年8月,哈东抗日支队准备攻克五常堡。赵尚志和李兆麟配合默契,战斗中毙敌10余人,缴获长短枪40余支,子弹1000余发。五常堡战斗给敌人巨大震慑,扩大了哈东抗日支队的政治影响。
艰苦岁月
率部西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伪当局妄想把中国东北建成全面侵华和准备进攻苏联的后方基地,集中力量围剿抗日武装。1938年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和吉东省委为粉碎敌人的图谋,由李兆麟等人指挥,率领部队向嫩江平原和黑、吉两省边界一带突击,这就是东北抗联史上被誉为考验人类生存极限的西征。
东北抗联将士在渺无人烟的森林中,冒着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寒,整日跋涉在风雪之中,不仅粮草断绝,御寒无衣,就是篝火取暖也有被敌人发现踪迹的危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抗联将士的生存受到了巨大考验,许多人因冻饿而死,情境极为悲壮惨烈。每当紧要关头,李兆麟总是鼓励战友:“我们要坚持,度过这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宁肯饿死,也要忠于祖国,绝不能动摇抗日到底的信念!”为了鼓舞士气,坚定抗战到底的决心,李兆麟同战友们在西征途中,还创作了著名的《露营之歌》,在李兆麟等诸将领的指挥下,“抗日必胜”的信念已经成为战友们的精神支柱。1938年12月下旬,北满抗联部队艰难地完成了西征任务。
1939年4月,在通河召开的第二次省执委全体会议上,李兆麟当选为中共北满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会议决定成立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李兆麟任第三路军总指挥。5月30日,第三路军在德都县(现五大连池市)朝阳山后方抗日基地宣告成立,并向全国发出通电和宣言。1939年下半年,在松嫩平原斗争中,最为重要的战斗是夜袭讷河。讷河战斗和以后的北安、克山战斗对日伪军震动极大,以致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将“东北抗日联军李兆麟部攻克讷河、北安、克山”战斗,描述为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四件事之一。
1939年6月至12月,整编后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不仅在松嫩平原站住了脚,而且在激烈战斗中开辟了新的抗日根据地。
野营整训
胜利归来
1941年初,李兆麟赴苏联参加伯力会议。会后,李兆麟遵照北满省委的指示,返回东北抗日前线。在李兆麟的指挥下,第三路军各抗日支队继续频繁出击,先后在嫩江、阿荣旗、甘南、格尼河、宝山镇等地袭击敌人,缴获大批物资。1941年12月,李兆麟率部到达伯力。周保中、李兆麟、崔庸健组成东北党的领导干部临时支部(亦称“三人团”),负责统一领导东北中共党组织和抗联部队。
1942年8月1日,抗联教导旅组建工作全部完成,李兆麟被任命为政委。9月13日,成立了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又称东北党委会),实现了东北地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此后,李兆麟投入了抗联部队整训和继续指挥北满斗争两项工作中,并以主要精力协助周保中,做抗联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李兆麟作为抗联教导旅核心领导人之一,在加强党的领导,恢复与党中央的联系,部队政治学习与训练,为反攻做好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忠贞报国
精神永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李兆麟随苏军进驻哈尔滨,任苏军驻哈尔滨卫戍司令部的副司令、滨江省副省长、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当时李兆麟是我党唯一一位公开身份的人,他积极开展接收政权,恢复、建立党组织,建立人民武装,解决部队装备等工作。不仅如此,他还十分重视对进步青年的争取、教育和培养,与进步青年广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困难。同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通过电台、报纸、群众集会等多种形式,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激励青年为民主、和平、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也正因为如此,国民党对李兆麟恨之入骨,1946年3月9日,李兆麟遭国民党特务的政治谋杀,不幸牺牲,时年36岁。
李兆麟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他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用无私的奉献书写了光辉而壮丽的人生。他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不畏险阻、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面对挫折、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李兆麟将军纪念馆)
责任编辑:唐芬 最后更新:2021-11-06 10:41: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赵世炎:以奋斗“为人生第一要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