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当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捐弃前嫌,与国民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同仇敌忾,浴血抗战,最终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这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战的残酷较量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在坚持独立自主地抗击日本侵略的同时,从政治、军事等方面联合、推动和督促国民党军抗日作战,不但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思想引领作用
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演讲,指出:中国不会亡,但是也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代表着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中国,中国共产党即提出武装抗日的爱国主张,率先举起抗日的旗帜,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民族危亡的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倡导促成并始终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政治和力量支撑;在抗战进程的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从1931年9月20日起,先后发表宣言、决议、告全国同胞书,提出了“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日救国主张。10月以后,中国共产党又派出大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到东北各地,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抗日斗争,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
1933年5月,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公布《抗日救国六大纲领》,决定派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初,红军第七军团受命组成抗日先遣队,由瑞金出发,先后转战于闽中、闽东、闽北、浙西、浙皖边、皖赣边和皖南等地,历时半年多,行程5600多里,沿途且战且走,以实际行动宣传我党抗日主张。
从日本侵略中国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在探索抗击日寇、拯救中国的道路,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提出并推动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因素。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发表《八一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此后,又成功开展了对东北军和西北军以及社会各界、各阶层的统战工作,促使张学良、杨虎城等将领放弃与共产党的长期对立,在西北地区形成了“三位一体”共同抗日的局面。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张并协助张、杨和平解决了事变,使其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五项要求和我党停止用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四项保证,引起全国巨大反响,并得到国民党内部抗战派的赞同。该次会议通过了实际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合作抗日的决议案,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交给国民党中央,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予以发表。次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至此,由共产党倡议、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然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曾多次经受严重威胁。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斗争矛头由对外转向对内,并先后发动“皖南事变”等事件,三次掀起大规模反共浪潮。对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采取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打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浪潮,有效遏制了时局的逆转,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战争形势向有利于抗战胜利的方向发展。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被迫放弃内战政策。图为西安各界人民举行示威游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抗战路线问题上,国民党一度坚持片面抗战,反对人民全面抗战,共产党不仅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而且提出了与之相反的,并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全面抗战路线。“七七事变”后第2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提出只有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彻底战胜日寇。
针对全面抗战初期“速胜论”和“亡国论”两种错误观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探索抗日战争的规律,逐步明确了以持久战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方针。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演讲,指出:中国不会亡,但是也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同时鲜明指出了抗战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提出了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一整套战略方针。《论持久战》的发表在国民党高层引起巨大震动。
在蒋介石的认可下,白崇禧将《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为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他还以国民党军委会的名义通令全国,将《论持久战》作为全国抗战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一系列正确的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8-07 11:49: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十大精神武器
下一篇:天津党组织抗日:永不消逝的电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