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炎林的祖籍是闽南安溪县,1921年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庄希泉是与陈嘉庚齐名的著名侨领,母亲余佩皋是“南洋华侨女子教育的先驱”。在20世纪初风云激荡的年代,庄炎林的父母亲为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奔赴南洋,集资募捐,作出了贡献。
庄炎林幼年在上海求学,1934年回到厦门就读于双十中学。不幸的是,这一年他的生母因病过早地离开人世,父亲无暇照顾,不得不把唯一的爱子送往新加坡。然而,英国殖民当局得知庄炎林乃是庄希泉的儿子,便把这个13岁的少年视为“危险分子”,不让他进入当地的华侨中学读书。
在新加坡求学无门,第二年庄炎林只身回到上海,进了民立中学。
七七事变发生后,上海遭到日军铁蹄的践踏。庄炎林义愤填膺,决意放弃学业,北上延安,奔向抗日第一线。他离开上海,假道香港,对父亲说:“爹爹,我不想读书了。”
“为什么啊?”庄希泉很惊讶。
“我要北上抗日!”庄炎林郑重其事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要为国家做点事”。
父亲一时沉默不语。16岁的儿子,竟也说自己是“匹夫”了,他还能再说什么呢?也好,让儿子早挑重担,早受磨难,早日品尝人生滋味,这对他的成长有好处。
庄希泉通过驻港中共地下组织的安排,让儿子先去桂林,待时机成熟再转往延安。
庄炎林到达桂林后,先在桂林中学高八班就学。民国初年,他的母亲余佩皋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后,曾经到桂林受聘担任省立女子师范校长。如今,他也来到母亲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自有一番感慨。
当时,桂林聚集了大批避难的进步人士,桂林中学也来了一批教学水平高、思想进步的教师,抗日救亡气氛因之更为浓烈。庄炎林耳濡目染,深受熏陶,终日徜徉在抗日的激情之中。
1938年11月,国民党广西当局决定第三次组织学生军。消息公布后,庄炎林在地下党同志的动员下,马上报名参军。
广西的学生军虽是桂系军队所领导,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却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产物。庄炎林在学生军中表现十分活跃,颇有影响力。昆仑关会战时,他参与侦察敌情、救护伤员、运送粮食弹药。有一次他组织群众转移,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扫射,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幸好他迅速卧倒,才幸免于难。后来他常说:“我是个幸存者。”
1940年12月,庄炎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他已离开学生军,回到桂林复学。高中毕业后,经地下党的安排,庄炎林进入广西大学就读于法商学院,担任广西大学地下党支部副书记,秘密从事学生运动。
不久,猝然发生“七九事件”,桂林的许多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庄炎林奉命撤离桂林隐蔽于融县,之后前往钟达县担任省工委政治交通联络员。
此时,地下党的活动经费极为困难,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庄炎林化装成商人潜入香港,把他父亲寄存在朋友家里的全部资财抢运到澳门,由父亲变卖后捐赠给地下党充作活动经费。
抗日战争期间,庄希泉、庄炎林父子二人毁家纾难,一直坚持在广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前夕,庄希泉北上重庆,而后转往上海。庄炎林则留在广西,担任桂林市工委书记,并与相识多年的战友陈俶辛结为伉俪。
1946年夏,庄炎林受广西省工委的派遣,北上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在上海,离散一年多的父子又重逢了。父亲得知儿子北上的意图,便设法办了一张“华侨通讯社”的记者证,让庄炎林到南京“梅园新村”找中共代表团联络。中共中央联络员钱瑛听取他的汇报后说:“你在广西比较‘红’,一些特务和叛徒容易发现你,你就不要再回广西了。”
庄炎林听从组织的安排,以“华侨通讯社”记者的身份,担任了南京与上海之间的党内秘密交通工作,成为大上海的一名“红色记者”。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11-10 09:40: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苏中抗战功卓著——陈丕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