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1942年河南大灾中共为赈济灾民减少军队口粮
2016-11-26 15:31:30  来源:《大河报》 作者:温中豪、杜一格、刘海永、李康  点击:  复制链接

  与电影有关的与电影无关的

  电影《一九四二》里没提根据地的事儿,70年前,根据地还是一个多数河南老百姓不知道的地方。

  他们是谁?他们在哪儿?如何才能到那儿?显然,“老东家”——这位刘震云的老乡对此一无所知。

  他只知道往西边逃,以为过了潼关就有救了。他不知道,那些有幸闯进根据地的老乡,才真正找到了“饭碗”。

  当数不清的灾民从国统局和敌占区,拥向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又称晋冀鲁豫边区)时,根据地的粮食也不够吃,亦存在大量灾民。面对这闯进门的“包袱”,根据地如何应对?

  11月下旬的一天,开封民间文化研究者刘海永的办公室里,在他向记者提供的大量史料中,展示了当年赈灾工作的另一面。根据地政府对外来灾民和本地灾民一视同仁:减免根据地灾民公粮,并出动部队帮助灾民捕蝗、耕地。减少自己的口粮,把省出的粮食用来救济灾民,并组织灾民通过搞运输、纺织赚取粮食……标本兼治的救灾措施,使晋冀鲁豫根据地从1943年以后,生产下降的趋势得到控制,许多村庄秋后粮食满囤。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比战前普遍改善了,并部分达到丰衣足食。

  摸清灾情 减免根据地灾民公粮

  大饥荒也同样威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冀鲁豫根据地。根据地下设四个行政区,分别是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行政区。其中的太行行政区六专区的武安,五专区的林北、安阳、磁武、涉县等都属于河南区域。冀鲁豫重灾村有1050个,轻灾村580个;太行区六专区三个县平均每人收不到三斗八升,最少的收不到六升秕糠。按最低生活限度,一人一月需要一斗,30万根据地的灾民,已濒临饥饿边缘。

  根据地不仅要与日伪作斗争,同时还要和严重的天灾抗衡。由于根据地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得不到任何外来援助。但边区政府并没有就此放弃灾民,1942年11月,太行救灾委员会在各地建立,它是党政军民的联合权力机关,包括了各县有威望的人士,以全力领导生产运动。

  边区政府对灾情进行了普遍的调查登记。按受灾的轻重(每人每日以六两小米计算),灾民被分成三个级别:有购买力无粮食,需要调剂者;有劳动力粮食不够,需要救济者;无劳动力缺乏粮食,需要救济者。

  为了减轻灾民的负担,依照灾区情况,1942年秋收时,边区政府一次即减免五、六专区公粮45000石;1943年麦收时,又减免一、五、六三个专区公粮15500石,两次共减免公粮60500石,这对灾民来说,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节衣缩食 与灾民同甘苦共患难

  虽然减免了公粮,但灾情依然严重,面对饥肠辘辘的灾民,边区政府决定进一步节衣缩食,与灾民同甘苦共患难。

  边区政府发布指示:“规定县以上各机关每人每日节约小米半两……并把节约的数量,每月结报一次。”所有的党政军领导下的各个系统、单位、工厂、学校、报馆、书店、商店、教员学生、剧团等都自动参加,有的长达8个月。“节约方式很多,有冷食一日,省得柴火费救灾者;有糠食三日,拿余米救灾者;有以野菜顶食,挪出粮食救灾者;有节省锅巴接济灾民者”。

  节余粮食之外,还发起捐款运动,如抗大六分校的五毛钱运动,陆中的一角运动。有些人把多年来的积蓄、每月所领的几元津贴,都捐出救灾了。

  边区政府在灾区提出急公好义、仗义疏财、富济贫、有济无、亲戚帮助、邻里互济,开展全区“一把米”“一升糠”及某些地区的“一个窝窝”的运动。在灾区组织了呼吁团、募捐团,向非灾区呼吁劝募。所有政府、军队、农村剧团都参加了救灾公演,动员士绅们挺身而出参加救灾活动。

  在晋冀鲁豫捕蝗运动中,太行区上至司令员、下至战士7万多人都参加了捕蝗,共捕蝗14万斤。冀鲁豫区的一个团在10天内捕蝗3.3万斤,“不喝群众一口水,不吸群众一袋烟”。灾荒期间,太行区部队创造了帮助群众耕地、锄地、收割合计达4.39万亩,其他帮工5万个的纪录。

  调拨粮食 接纳拥入边区的灾民

  由于灾民不断拥入根据地,根据地政府特颁布了《根据地外来灾民登记安置办法》,规定灾民入境,要登记报告。“对于已入境的灾民,按本地居民百分之三的比例安插,入户籍的灾民和本地灾民同等待遇”。

  由于部分灾区灾情严重,如五、六专区近半数人民没有粮食可食,饿死人日有所闻。根据地政府为此发布命令,限期完成粮食吸收调剂工作,救济灾区,保证春耕。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2年10月到次年6月,除了运12万石调剂敌占区和游击区灾民、换回必需品外,调剂灾区粮食共有89133石,根据地零星调剂共6657石,加起来共有95790石,并调剂糠面18万斤及山药蛋和油饼等。

  根据地政府在减免灾区负担的同时,拨粮拨款赈贷灾民。政府用于救济的粮款,相对于当时根据地财政收支状况而言,数目是相当大的,“太行区实际用于救灾的各种贷款有两千万元,赈贷的粮食有三十八万六千石”。

  男挑女纺 组织灾民生产自救

  面对长期的灾荒,根据地政府很快发现,单纯的救灾不仅会造成坐吃山空,而且会使灾民形成一种单纯依靠政府的思想,于是开展了“男的参加运输,女的参加纺织”生产自救运动。

  根据地为此发布了《总局关于保证灾民运输赚钱的命令》:“凡已发动起来的运输队、脚夫或挑夫,确证其为灾难民者,每人每日必须保证要赚一斤米。”其中著名的太行运输队,在大规模粮食调剂过程中,不仅将粮食源源不断运到灾区,还获得了近3万石粮的运输费。同时,根据地政府发布《纺织救灾工作须知》:“组织纺织指导所领导灾民生产,发给灾民棉花、线子、纺车和织布机,提供技术,回收成品。”在敌占区工厂倒闭、布匹缺乏的情况下,纺织品的销路旺盛,灾民向敌占区推销,换回了大批的粮食。

  磁武百土村北街有十三户讨吃的,其中五个妇女参加纺织,每天每人有半斤米收入,马上停止了讨吃的生活。对此,老汉们说:“过去是男人养活女人,如今女人倒养活起男人来了。”根据地标本兼治的救灾措施,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晋冀鲁豫边区从1943年以后,生产下降的趋势得到控制,许多村庄秋后粮食满囤,且部分做到了耕三余一。各种副业,“如喂猪、喂鸡、养蚕、采药等,都有增加”。1945年,陕甘宁边区耕地面积较战前增加了79.4%;民间纺织业,由战前的没有,发展到战后的纺妇15万人以上,织妇4万至5万人,织布机二三十万架的局面。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比战前普遍改善了,并部分达到丰衣足食。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11-26 15:32: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秀龙:打得日本军官敬礼致谢

下一篇:湖西抗日浩气存 王文彬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