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中共榆中县委,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加强党员教育,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宣传,发展党员,壮大组织,兴办回民教育,保护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
县委建立前党员及基层党组织的状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党中央派出大批干部分赴祖国各地,动员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秋,榆中籍共产党员郑重远受中央派遣回到兰州,任甘工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接着,他以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首先在榆中金崖邴家湾发展了周延龄、周彦杰二人入党,随即成立了榆中县第一个党小组——邴家湾党小组。党小组成立后,周彦杰等人又在金崖小学的教员和学生中发展了周培江、王秉义、陆英才等3名党员。由于党员人数增加,郑重远又主持成立了榆中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金崖支部。周延龄任支部书记。
1938年一二月份,正值寒假,在兰州师范读书的榆中籍学生、共产党员司国权、牛发荣(牛元滋)、汉尚忠和兰州农校学生郝镇文、赵伟等陆续回家。经他们一起酝酿,以榆中城关文成小学为重点,成立了“甘肃青年抗战团榆中支团”,进行抗日宣传。经过一段考察,在“青抗团”团员中发展了蒋统华、窦铭才(窦继寻)、蓝克礼、周世济(周为群)、赵伟等6名党员,成立了中共榆中城关支部,蒋统华任支部书记。
同年3月份,司国权等人陆续返校。城关党支部在蒋统华的领导下,继续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并先后在社会上发展了王正夏、包永安、蒋玉堂、岳子明、梁有福等18名党员。l938年6月,蒋统华,窦铭才,蓝克礼随同司国权去延安抗大学习,城关党支部工作由王正夏负责。由于王缺乏党的地下斗争经验,别出心裁地给每个党员制作了一个三角徽章,让其佩带在衣服里面,党员之间见面,互相出示徽章。这件事被甘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发现,立即派郑重远到城关进行整顿。郑在原有党员的基础上挑选了岳子明等几名比较进步的党员,重新成立了党支部,岳子明任支部书记。
综上所述,在县委成立前,全县共有党支部两个,共有党员30名。
中共榆中县委建立
随着党组织的扩大,党员人数的增加,甘工委“准备成立”榆中县委。1938年初,应甘工委的要求,中央派回族党员张杰(又名张恩科)和金少伯(化名金三津)来甘肃工作。同年5月中共榆中县委正式建立,张杰任县委书记,公开职业是朱家沟回民小学校长。金少伯以大壑岘回民小学教员的公开身份协助张杰工作。榆中县委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党员教育,逐步发展组织,开展抗日救亡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由于人生地疏,张杰、金少伯只和城关党支部接上了头,金崖支部的关系未能接通。
l940年,甘肃张掖籍共产党员傅俊杰(又名傅从俭)从延安回到兰州,甘工委又派他到榆中协助张杰工作,公开身份是大壑岘小学教员。
1940年6月,甘工委机关遭受敌人破坏,中共中央西北局通知甘工委撤离部分暴露干部。此时,张杰在榆中的活动也被敌人发现。郑重远代表甘肃工委通知张杰、金少伯立即转移到徽县工作。傅俊杰暂去靖远传达皖南事变后党对地下工作的指示。l941年农历正月初,张杰、金少伯离榆去徽。傅俊杰去靖远,工作了20多天又返回榆中。1942年初,傅俊杰又奉命转移到临夏。至此,榆中县委即告结束。
县委的主要工作
榆中县委从成立到结束,尽管只有3年多的时间,县委3名工作人员中,只有张杰明确宣布为书记。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做了不少工作。
对党员进行了基本知识教育。城关党支部成立后,迅速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但由于支部负责人本身缺乏党的基本知识,因此,许多党员对党的认识模糊。针对上述情况,张杰每隔两三天就到城关去一次,以《论党》小册子为基本教材,或召集党员会,或个别交谈,灌输党的基本知识,使同志们深入了解党的性质、任务和纪律。从而提高了党员觉悟,巩固了党的组织。
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为了进一步唤醒民众,张杰、金少伯利用公开的、合法的讲台,向青少年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宣传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张杰还找来进步人士章宗麟先生编写了《战时读本》,作为学校的教材,定期给学生讲授。在党组织的积极宣传和组织下,榆中一大批革命青年奔赴延安,或投身于抗日前线,或于后方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兴办回民教育事业,成立“回民教育促进会”。榆中县的野鸡沟、朱家沟、阳屲庄、大壑岘等一带村庄,是回民聚居区。长期以来,国民党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无视群众的文化教育,致使这些回民聚居地区没有一所学校,回民子弟无处就学读书。张杰、金少伯以“甘肃省回民教育促进会”的名义,分别在朱家沟、大壑岘两地成立了回民小学,得到了广大回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学校建立后,国民党榆中县教育科不但不支持,反而排斥歧视,企图侵吞教育经费,争夺这两所学校的领导权和归属。教育科长还到省上告张杰私办学校。张杰团结回民群众,据理斗争,“省回民教育促进会”也从中支持,从而保护了学校的独立自主权。张杰征得“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的同意,在县城西关的清真寺内,成立了“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榆中分会”,选举张杰、马腾蛟、马德元为分会常务委员。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负责人杨静仁以“省回民教育促进会”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成立大会。会上,因要不要向国民党党旗三鞠躬的问题,和国民党榆中县县党部的人发生了争执。张杰为了维护我党的尊严,维护统一战线,严正指出“现在是抗日时期,应以国事为重,不能搞一党制,我们只同意向国旗鞠躬。”国民党榆中县县党部的人理屈词穷,也只好同意。
与残害群众的国民党军队及地方豪绅进行说理斗争,保护群众利益。当时,国民党有些军队常以搜捕“土匪”为名,到处骚扰百姓,抢夺民财。朱家沟、野鸡沟一带的回民村庄受害尤深,群众非常痛恨。有一次,张英杰的部队包围了阳屲庄,见人就抓,见东西就抢。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张杰发动群众进行了坚决的说理斗争,使这些国民党军队很快撤离,群众财产免遭损失。
一件珍贵的血衣
在甘肃省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珍贵的血衣,纯白的衣服上留下了一片片斑斑的血迹,经过80多年的风雨沧桑,血迹已经变成黑褐色的了,但透过这件不平凡的血衣,仿佛我们又能看到行刑者狰狞的凶相、虎狼般的咆哮和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镇定和坚强。说起这件血衣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这件血衣的主人叫丁益三,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5月与张一悟、张亚衡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期间作为甘肃代表旅京学生代表到段祺瑞府邸请愿,强烈要求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释放被捕学生。被在京的甘肃籍学子誉为“榆中三杰”。他们的声音代表了甘肃人民渴望民族平等和向往民主与自由的呼唤。这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甘肃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五四运动后,为了防止军阀政府的迫害,经李大钊介绍,同年秋,丁益三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食品制造。1923年,丁益三在兰州创办了西北地区第一家罐头坊,从此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食品保鲜又多了一个方法——真空保鲜。受当时的甘肃省省长陆洪涛邀请丁益三还出任甘肃省农业改良所所长,他向兰州周边的农民传授果树嫁接等农业生产技术。1925年冬甘肃特支成立后,在张一悟、张亚衡的影响下,丁益三于192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甘肃早期共产党员。1927年2月,“皖江会馆”斗争中被选为国民党甘肃党部执行委员。5月,他加入甘肃特支领导的青年社,并与他人创办了进话剧社,发挥能写会唱的特长,创作和编排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话剧,积极宣传以“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核心内容的新三民主义。他还深入到甘南草原为藏族牧民传授文化知识,为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928年2月,丁益三在国民党清党中被捕入狱。在狱中,丧心病狂的敌人对他使用了“压杠子”“坐老虎凳”“揭背花”等酷刑,肋条被打断三根,脊椎骨外露,但他始终坚贞不渝,不向敌人吐半个字。最后身体留下了无法治愈的伤残。1931年2月,被保外就医。继续在上海、宜黄等地从事革命工作。1937年3月因狱中留下的旧伤复发而病逝。
去世前,丁益三亲手把一个包袱交给三个女儿丁兰香、丁兰芳和丁秀芳手中,嘱咐她们一定要保管好,将来革命胜利的时候交给组织,让组织明白,丁益三忠于组织,没有出卖党组织和任何同志。三姐妹答应了父亲的要求,把这件珍贵的血衣保存下来了,到了后来,家里把丁益三的许多遗物销毁了,但是这件衣服始终放在别人难以发现的地方,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1949年8月兰州解放了,丁益三多年的夙愿实现了,丁家姐妹向兰州市人民法院检举了毒打丁益三的刽子手骆力学,骆力学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
1952年,丁家姐妹把血衣交给甘肃省文物保管委员会保存。后被省博物馆鉴定为一级革命文物保存并展出。
解放后,丁兰香在省人民医院工作,2011年3月病逝。丁兰芳、丁秀芳在西固区生活。丁秀芳于2012年5月病逝,丁兰芳于2015年7月病逝。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12-28 15:45: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