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彭雪枫与根据地人民的鱼水情
2017-01-12 11:29:5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胡昌方)  点击:  复制链接

  忍痛卖军马

  1939年2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进驻河南永城县书案店。当时正值春荒,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彭雪枫和战士们一样,节衣缩食,一天只领3分钱菜金,吃的全是高粱面、红薯之类的食物。尽管如此,日子仍然艰难,最后司令部只剩下5元钱的家底。眼看部队就要断炊,万般无奈的军需处长资凤,只好向彭雪枫汇报,并建议官兵外出挖野菜充饥。彭雪枫听后,沉思片刻,说:“这可不行,在这困苦时刻,挖野菜也是与民争食的行为。我们要把一切可以吃的、喝的、用的让给群众。”于是,彭雪枫当即作了“卖军马,度春荒”的决定。

  听说彭雪枫要卖军马,从军需处长到通信员、饲养员,个个想不通。彭雪枫语重心长地说:“当年秦琼卖了黄骠马,今天我们为了革命,还不能卖掉红骠马、黑骠马吗?卖吧!把我的大红马也一起卖掉!”继而,他又说:没有马可以步行,行装物品大家分开带。部队没吃的,特别是伤病员缺盐少油可不行。卖了马,可以换来柴米油盐。再说,春种在即,正是百姓用马之时。这样做,正好是军民两利。

  几天后,资凤和饲养员忍痛将几匹军马牵到了集市。当地一位开明地主,被彭雪枫卖马的义举所感动,自愿帮助部队解决部分粮食,但不肯要马。为了公平交易,彭雪枫令资凤以八匹军马相赠。后来,军需处又卖了几匹马。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部队给养,还挤出了部分钱粮救济了当地的断炊农户。

  “彭公雪枫德政碑”

  1939年9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驻防于河南永城和安徽涡阳之间的新兴集。这里,四周是一片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洼地,名曰李家湖。汛期一到,一片汪洋,唯有新兴集犹如孤岛露在水面。

  新兴集南,横卧着一条高岭,岭南就是淝河。按说,只要从李家湖挖条经高岭至淝河的长沟,就能解决水患问题。可千百年来,未兴水利,水患依旧。

  彭雪枫率部进驻后,深入民众,访贫问苦。经过实地勘察,决心开凿一条通往淝河的排水沟。他首先派出工作组,认真做好岭南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时召开军民座谈会。会上,彭雪枫与大家推心置腹,坦诚相见,使各方人士形成共识。会后,彭雪枫率领军民,冒雨动工。经过一个星期的酣战,终于开凿成一条深2米、长5000米的沟渠,解决了千百年来都未能解决的水患问题。考虑到这条沟既是岭南、岭北人民团结的象征,又是新四军和新兴集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彭雪枫遂将其命名为“新新沟”。

  “沟渠既辟,隐忧尽去,乡里腾欢,万众悦服。”1939年12月29日,由当地民众自愿捐资兴建的一尊高3米、宽4米的石碑,在鞭炮声中落成。碑上镌刻着金光闪闪的“彭公雪枫德政碑”七个大字。

  击毙爱犬

  新四军四师在淮北与日军战斗中,曾缴获一条日军军犬。本来战士们打算杀掉这条军犬,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起初,彭雪枫也表示同意,后来,他看到这条狗虽然凶悍,但很机敏。经过训练后很驯服,就决定留下它为部队作战用。

  1941年5月,四师师部驻扎于洪泽湖边的大王庄后,这条狗也跟随彭雪枫来到这里。这条狗特别听彭雪枫的话,在彭雪枫面前显得十分老实。可是当彭雪枫外出后,便一改温驯、服帖的脾气,挣脱绳子在村子里乱窜,有时野性发作,嗷嗷怪叫,闹得四邻不安,不少老百姓家的鸡、鸭被它咬死咬伤。特别是小孩子见了它,更是害怕。群众的不满情绪,很快传到了彭雪枫的耳朵里,彭雪枫很生气,但又有点儿舍不得打死这条军犬。于是,他叫侦察员严加调教。

  然而,这条狗野性难改,过了一段时间,老毛病又犯了。一天,一位老大娘找到彭雪枫,说她家的小鸡被狗吃了。这条狗一次又一次地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终于使彭雪枫忍痛割爱,决心击毙它。

  就在彭雪枫拔出枪要击毙那条狗时,警卫员急忙上前劝阻:“已经赔老百姓的钱了,还要杀狗……”还没等警卫员说完,彭雪枫的枪声响了,那狗便倒在血泊中。

  彭雪枫收起枪,对警卫员说:“这狗我虽然很喜欢,但它屡屡违反纪律,影响我们的军民关系,这是不能容忍的。”

  当乡亲们知道彭雪枫为了群众利益,击毙了心爱的军犬,痛惜之余,都对彭雪枫的行为敬佩不已。

  彭雪枫与《拂晓报》

  1938年9月,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雪枫,在率部出征豫东皖北的前夕,酝酿创办一张属于抗日军民自己的报纸。

  9月29日,《拂晓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正式创刊。彭雪枫亲笔题写了报名,并撰写了发刊词:“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来的意思……”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在艰苦的环境中,办报谈何容易。当时连油墨、纸张都很匮乏的新四军,边打仗,边行军,边出报。办报的同志很是辛苦,他们带着钢板、蜡纸、铁笔、油印机,随军转战,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采访、编辑、印刷。

  彭雪枫对《拂晓报》的要求,像治军一样严格。报纸创刊初期,从审稿到编排,他都亲自参加,有时在付印前,还负责校阅。报纸印出后,他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细心阅读,发现错字、别字和漏字,就用笔圈上。彭雪枫是给《拂晓报》写稿最多的人。在彭雪枫的影响和带动下,全体办报人员经过辛勤劳作,从而使这份报纸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虽是油印,犹如铅印”,深受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喜爱。

  1939年冬,蒋介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反共逆流。在这股逆流中,各地顽固分子,堵塞抗战言论,封锁共产党的声音。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驻地隶属安徽省,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下令“查禁”《拂晓报》。围绕“查禁”和反“查禁”,拂晓报社的工作人员乃至淮北抗日军民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社会各界的声援下,终于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拂晓报》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给彭雪枫的信中说:“《拂晓报》看了几期,报纸办得好。祝同志们继续努力,作出更好的成绩。”并亲笔题词:“坚持游击战争。”

  1939年至1940年期间,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十分关心敌后的新闻工作,他特地安排工作人员多次给拂晓报社邮寄报刊、图书,并托人把《拂晓报》寄到香港,再由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和国际新闻社,将《拂晓报》寄发世界各地。

  1941年9月,陈毅在为《拂晓报》创刊三周年的题词中写道:“《拂晓报》是我军报纸中比较优秀的一个,希望从形式内容的统一的改进中,完成其组织华中抗日军民的斗争任务。”

  1943年,《拂晓报》满载着淮北军民英勇抗日的事迹和声誉,经过辗转,被送到莫斯科,参加国际反法西斯的敌后报纸展览,产生了极好的影响。

  用生命保护彭雪枫遗骨的李哑巴

  李哑巴,祖籍河南。191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先天哑巴,性格内向,做事勤快。1940年,李哑巴离家讨饭,流浪于淮北泗城近郊,后为地主放马。1941年5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领部队进驻洪泽湖畔,经常活动于泗城一带。四师骑兵团里那一匹匹威武雄壮的军马,使得李哑巴惊喜不已。一天,几经周折的李哑巴终于来到了彭雪枫面前,用手势比划着乐意为彭雪枫做马夫。彭雪枫想到骑兵团需要养马的能人,当即答应。从此,李哑巴就跟着彭雪枫当上了马夫。由于李哑巴调教、饲养军马有方,先后为彭雪枫喂养的“火车头”和“雪里站”两匹马,成为当时新四军四师有名的上等坐骑。

  1943年,部队实行“精兵简政”,组织上决定让李哑巴复员回地方。李哑巴复员后没有回老家,仍在四师师部驻地附近的半城一带,以切马蹄、钉马掌为生。

  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不幸中弹,以身殉国。翌年2月,彭雪枫的灵柩被安葬在半城西郊的淮北抗日烈士陵园。李哑巴得知彭雪枫牺牲后,痛不欲生。从此,他悄悄地住到陵园南边的羊圈里,日夜守护着彭雪枫的陵墓。

  1946年11月23日,淮北区党政机关连同军分区四个团向东撤往淮海区。撤退前,部队首长动员李哑巴随部队转移。但他坚决不走,用手势比划着要留下来照看彭雪枫的陵墓。

  我军刚刚撤离后,淮北根据地迅速沦陷敌手。国民党军队及地主还乡团像恶狼一样扑来。12月中旬的一天,国民党半城区区长祖宇昌指使区大队长张桂清,带领顽匪30余人,对淮北抗日烈士陵园进行了破坏。匪徒们不仅对纪念塔、纪念碑开枪射击,用绳拉倒纪念碑顶上的新四军战士铜像,更为可恶的是,将彭雪枫的灵柩从墓穴中起出,撬开棺盖,将彭雪枫的遗骨倒出,抛弃在墓穴旁和水塘内。在敌人的淫威下,淮北的乡亲们敢怒不敢言,只是暗暗地流泪。

  在匪徒们劈棺抛骨后不久的一个夜晚,李哑巴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岗哨,爬进陵园,先将散落在墓穴旁和路边的彭雪枫的遗骨,一块一块地捡起来,装进腰间的蒲包里,带回到自己的住地收藏好。之后,又在几个夜晚,下到冰冷的水塘里,一块一块地把彭雪枫的遗骨打捞上来。一天夜里,李哑巴偷偷地渡过河,来到小河东面的尚嘴附近(半城东15公里处),找到在洪泽湖上坚持斗争的游击队,将彭雪枫的遗骨交给了他们。随后,游击队的同志将遗骨用红绫绸包好,装入一个较大的坛中,再将坛子放入一口棺木中。最后,暂时寄埋在尚嘴的一个乱茔内,并作了标记。

  李哑巴送走彭雪枫遗骨后,仍旧回到半城,重操旧业。1946年12月下旬的一天,由于坏人告密,李哑巴被敌保长高殿魁抓去,吊打逼供,要他交出彭雪枫的遗骨。尽管敌人用尽酷刑,但李哑巴坚贞不屈,始终没有供出一个字。第二天早晨,保丁们押着李哑巴在半城集上来回游街,令其逐户指认谁是同伙。李哑巴高昂着头,一声不吭。敌人无计可施,遂将其押到半城南的乱坟岗枪杀了。

  1949年8月,当地政府开始复修烈士陵园。彭雪枫的遗骨从尚嘴迎回,重新安葬于半城西郊的淮北抗日烈士陵园(后更名为“雪枫墓园”)。从而,了却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桩心愿。此后,每年清明节,县内外数以万计的各界人士,都来这里瞻仰革命先烈。彭雪枫的夫人林颖几次来泗洪为彭雪枫祭扫时,总要提起李哑巴,并深怀崇敬之情,为他献上花圈。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7-01-12 11:30: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震:回忆彭雪枫同志

下一篇:彭雪枫:娄山关下的铁血英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