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连载4
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的确使日本关东军越来越惶恐。伪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佐佐木到一,也就是照片上的这个人。他很清楚,伪满洲的抗日力量,在思想上政治上已经加强,并且产生了质的变化。于是,一项更为残暴的计划渐渐被酝酿成型了。
日军进行残酷的分区讨伐!
佐佐木到一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经过策划,制定了1936年4月至1939年3月的“满洲国治安肃正计划”,妄图在三年内达到“彻底肃清在满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部队”的目的。1936年10月,日军首先对东边道北部9县发动了满军“独立大讨伐”,在通化成立了讨伐指导部,由佐佐木到一为指导部长,伪满军政部大臣于芷山亲自任司令官,调集兵力1.6万人,对抗联第1、2军及其它抗日军进行残酷的分区讨伐。
其实,对于东北抗联接下来面临的抗战局势,杨靖宇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深深的担忧。几年来自己率领部队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是面对日伪军一次比一次庞大的“讨伐”,抗联第1军的战略回旋余地已经非常小了,这些我们通过地图就可以看得出来:
当时,西面和南面是日伪军严密控制的奉天和辽东半岛,背面是伪满洲国的心脏长春,东面是朝鲜,虽有长白山之险,但日军重兵的保卫和东北的恶劣气候使这仅有的优势大打折扣。处在如此的包围之中,唯一的办法是去寻找战略上的支持。
早在1935年10月,杨靖宇就得知了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的消息。第二年早春的一天,杨靖宇又从日伪报纸上得知,中央红军为了实现直接对日作战,扩充红军开始东征。杨靖宇非常地兴奋,一个战略构想慢慢地在他的脑海中慢慢形成了。
如果红军东征能到达热河作战,他的部队就可以从西南至东北两个方向,对承德、锦州、奉天之敌形成互为犄角之势,那样不但能够获得急需的战略支援,而且整个伪满洲国南部,甚至整个东北战场的局面都会改变。
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发起东征,渡过黄河挺进山西,东征部队不得不撤回陕北。在得知这个消息后,1936年6月和11月,杨靖宇连续两次组织抗联第一路军西征热河,一度进展至沈阳、抚顺一带,并在摩天岭战斗中歼灭日军今田大尉以下140余人,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和天气原因,两次西征均未达到目的,而且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尽管如此,西征作为“东北抗日联军同中央红军相呼应的首次试探”,意义重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早已关注着东北抗日斗争的毛泽东,更加注意着这片热土,注意着在这片热土上浴血奋战的中国抗日同胞。
东北抗联迈入最寒冷的严冬!
1936年11月,日本和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协议规定,在反对共产国际方面两国“交换情报”、“紧密合作”。这是日、德两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个协定使日本和德国两个法西斯国家在反苏反共的旗帜下建立起了公开的军事联盟,以实现其平分世界的野心,同时,也加速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向北平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奋起反抗,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此爆发。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建立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大环境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成为全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上积极配合着关内的抗战。
“七七事变”之后,有人可能会觉得,日军的兵力集中到关内去了,顾不上东北这边了。可事实上,日军在大举进攻关内的同时,为了安定东北后方基地,加紧了对东北抗日游击区的进攻。日军除了集重兵于东北各战略要地外,还派出大批精锐部队严密封锁抗日游击区,其手段也更毒辣了。所以,可以这么说,东北抗联在1937年11月之后,也迈入了最寒冷的严冬。
1937年冬天,日军将攻击重点转向南满的抗联一路军,同时准备开始“三江大讨伐”。日伪军对这次“讨伐”所下的决心之大、动用的兵力之多、计划之周密、措施之恶毒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以摧毁抗联后方根据地,“剿灭”地方党组织,“聚歼”抗联于三江地区为主要目的。1938年春,在汤原根据地万余名日伪军用枪杀、火烧、填井等手段成百上千地屠杀居民,制造大恐怖。23天时间就基本摧毁了北满抗联部队赖以立足的汤原后方根据地,完成了建设“集团部落”和“无人区”的计划。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集团部落”,当地农民称之为“归大屯”,它是日军为了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彻底断绝东北抗联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和粮食物资的供应而实施的暴行政策。
早在1933年,日伪当局就在东满地区推行了“集团部落”。具体做法是,日伪军强迫农民烧掉自家的房屋,离开故土,迁到被指定的区域,对其进行严密的封锁,禁止粮食、食盐、被服等物资从“集团部落”外流,而选建的地点,一般在东北抗日联军活动频繁,日军易于警戒的地方,部落的周围就成了被隔绝的“无人区”。
由于“集团部落”生存条件级差,大批民众病死、冻死、饿死。当时整个东北受此迫害的人口达500万以上。面对日伪统治区的残暴政策,有一首民谣十分形象地道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处境:“鬼子要归屯,百姓日夜愁。愁得坐不稳,愁得站不安。只盼抗联快点来,打跑鬼子保家园。”处于困境中的老百姓盼抗联,可是抗联此时正是鱼儿离开了水,处境比他们更为艰难。
1938年以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极其艰苦的阶段,尤其是在冬季,天寒地冻、缺衣少粮,斗争更加残酷。在失掉了原有的游击区和根据地以后,抗联各军不得不由人口较多的浅山区转入到人口稀少的深山区,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之中,建立秘密营地,并且以此为依托,继续坚持开展游击战争。
采访录音:“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有一个炊事班的班长,他就是部队休息的时候,靠在一个大松树的边上坐下。刚坐下他想抽烟,他就把烟袋拿出来了,拿出来烟袋,烟袋拿出来了刚想往烟锅里塞烟叶,这么一下子,这人就不能动弹了。脸色不变,脸的颜色一点儿没变,一看,这位同志已经牺牲了,冻死了。”
为了冲破1938年日伪军在伪三江省的“大讨伐”,跳出日伪军包围圈并拓展新的抗日游击区,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路军部分指战员由濛江向中朝边境、临江、长白县区域等地区进军。冬季衣着单薄的战士,冒着零下三四十度严寒的侵袭,踏着山间没膝的大雪,进行了连续的艰苦行军。北满抗联部队第3、6、9、11军主力穿越小兴安岭,向西部的海伦地区进行远征。10月上旬,第五军一部在突围过程中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边与日军遭遇。冷云等8名抗联女战士为掩护主力突围被敌人包围,她们奋死抵抗,在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后毁掉枪支,手挽手跳进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壮烈殉国。她们中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在远征路上,每到宿营地,战士们便围在一起,轻轻吟唱着这首《露营之歌》。杨靖宇的部队在濛江游击区没有固定的营房,甚至连帐篷也很少,所以通常只能露宿在原始森林里。为了避免暴露自己,有时还不能烧火取暖,只能依树休憩。每次睡眠也不能超过30分钟,不然就有被冻死的可能。在这样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行军打仗其艰苦程度,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他们的故事埋葬在白山黑水间!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东北抗联的游击战争有着这样的评价:“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1938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给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全体同胞致敬电!”电文称,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电文中说,“我们坚决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民族抗战到底,坚持持久战,坚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定能克服目前的困难,团结全民族的力量继续抗战”。然而,此时的东北抗联因为在偏僻山林中与日军周旋,已经和中共中央失去联系。此后,东北抗日联军在共产国际的直接领导下,坚持抗战,为配合全国抗战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1940年,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最困难的一年。东北抗联各军在反“讨伐”斗争中损失惨重,原有的抗日游击区和游击根据地大部分被破坏了,抗联部队人员从原来的3万余人锐减到不足2000人。此后,抗联第一路军、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大部,相继越界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在东北战场上,只剩下少数小股抗联部队在长白山区、松花江下游和黒嫩平原坚持着抗日游击战争。
1940年12月退入苏联境内的东北抗日联军部队组成南、北两个野营。1942年5月以后又统一编为1个教导旅,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一面整训,一面不断派小分队进入东北开展游击战。直至1945年8月,积极配合苏联红军远东战役的作战行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坚持原地战斗的抗联部队,其处境艰苦的程度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我们唯有从以下这份并不完整的东北抗联牺牲将领名单中回望它的惨烈: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敌战斗中,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殉国。敌人在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胃中没有一粒粮食,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
5月21日,第二路军一支队支队长王汝起,率部队在大饶河县大岱河伏击伪军的战斗中牺牲;7月20日第三路军三支队政委赵敬夫,在德都县朝阳山抗敌战斗中牺牲;12月8日,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在南湖头小弯沟遭到数十倍敌军的包围,壮烈殉国;1941年2月第二路军第10军军长汪雅臣负伤被俘牺牲;1941年3月8日,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冻饿病逝,在最后的日子里,魏拯民还在不间断地写信,希望与八路军取得联系共同抗日;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率小部队在袭击鹤岗县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时,遭特务枪击,受伤被俘8小时后牺牲。
如今,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们用特殊的方式纪念这些为东北这块土地献出生命的英雄,而这,只是极少数我们能够记住的名字。在长达14年的东北抗战中,数以万计的抗联战士没有来得及留下名字,就已经为国捐躯,他们的故事埋葬在这片白山黑水间,无处追溯,无迹可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一支军队,这样的一种精神,将永远不会被后人遗忘。
世界上很少有哪支军队,会像东北抗日联军这样,其主要的创建者和指挥者有大半都战死沙场;也很少有哪支军队,无论是他的司令官还是普通战士,在14年漫长的岁月中时刻面临着冻死、饿死和战死的威胁。然而正是这样一群中国人,正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孤悬于敌后,与日伪军进行了多达6万多次的大小战斗,歼灭了18万日伪军。
如今,当我们再次推开历史的大门,仰望烈士的英灵,我们不禁心怀感恩,因为,自东北抗战开始,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敌后根据地,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焕然一新,而由中国共产党创造的这场人民战争,也成就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6-04-19 16:21: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