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就指出“中国革命战争还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我们说,时局的特点,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这是现时革命形势的特点。这是事实,这是一方面的事实。现在我们又说,帝国主义还是一个严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状态是一个严重的缺点,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这是现时革命形势的又一个特点。”
1936年7月,毛泽东在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说道,一旦中日爆发战争,中国可以通过持久抗战争取胜利。1937年7月,朱德在《实行对日抗战》一文中也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将是一个持久的艰苦的抗战”。洛川会议以后,刘少奇、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等人纷纷发表文章,阐述持久抗战的观点与方法。1938年,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中共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主要内容有:
第一,中国能够并且必须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别的任何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在这场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四个基本特点。一方面,敌强我弱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加上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第二,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进程。他指出: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这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第三,实行持久抗战的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主动的、灵活的、有计划的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是一套系统的以弱胜强的作战方针,充满了军事辩证法的智慧。
第四,持久战的基础在于广大民众。“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他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3-30 17:08: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抗战中具有国际视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