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连载26
1944年7月22日,延安城中,万人空巷,人们都聚集到宝塔山下的机场,伸长了脖子,踮着脚尖,好奇地张望。
他们在看什么呢?原来,有成百上千的八路军战士,正在这儿修机场跑道,而这其中,有几个身材高大的外国军人。他们也像普通的战士一样,喊着号子,拉着巨大的石碾子在整修跑道。让当地老百姓们好奇的正是这几个老外。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这几个外国军人来到这里修机场呢?
外国人来延安
出现在延安机场的那几个外国人,来自于美国军方,他们是一个团体,官方名字叫U.S Army Observe Group,美军中缅印战区驻延安观察组,简称美军观察组。他们的到来,当然不是为了干修机场这种简单的粗活,而是身肩重任。
我们这里有一份中央档案馆,为我们提供的文件,这是1944年8月18日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指示》,一起来看一下。
文件中是这么说的:“这次外国记者美军人员来我边区及敌后根据地,我们不应把他们的访问和观察,当作普通行动,而应看作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展,是我们外交工作的开始。”
从这份文件上看,当时,出现在延安的不仅有美军观察组,还有外国记者团。但是,自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便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封锁,再加上侵华日军的疯狂“围剿”,外国人要想进去,好比登天。那么,这份文件里所说的美军观察组和那批外国记者,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其实,就在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封锁之前,外国人来延安,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早在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便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成为了第一个采访中共领导人的外国记者。
后来,斯诺把陕甘宁边区之行,整理成《西行漫记》出版,对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和抗日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这本书,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轰动,很多外国人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后,许多外国人来到这片充满着奇迹的土地上,他们中有不少人都被这里所感染。跟随斯诺一同前来敌后考察的美国医生马海德,在斯诺走后,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延安,马海德便是他为自己改的中国式的名字。斯诺的好友新西兰人路易艾黎与中外友人一起,创建和领导了工合组织,他向敌后抗日根据地提供了许多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美国军官卡尔逊来到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军事考察,随后,他便将共产党的游击战术运用到了突袭马金岛的战役中;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率领一支医疗队前来支援,为了拯救伤员,他牺牲在了手术台上;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进入敌后进行调查采访,在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大量的接触后,申请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他们有的是处于对中国共产党的好奇,有的是为了支援中国抗战,无论处于什么目的,这些外国人对敌后的评价,无一例外地都是好评。
民间人士的经历,很快引起了官方的注意。罗斯福曾经多次召见斯诺,询问他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到了1944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到了战略反攻阶段时,国际社会的目光又一次对准了中国共产党。
一个外界无法想象的世界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苏联红军相继发动了10次大型反击战役,将德军全部赶出了苏联本土,美军则在太平洋战区攻克了塞班岛关岛等岛屿,与此同时,同盟国在诺曼底登陆,解放了巴黎。但是,中国战场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1944年4月,侵华日军为了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危局,急需打通一条从中国东北到西南的大陆交通线,于是,侵华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希望能够通过打通这条线进入东南亚。国民党军队投入了比侵华日军多两倍的兵力,阵地却连连失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郑州,洛阳,长沙等军事重镇失陷。6月23日,侵华日军侵犯衡阳,衡阳守军以区区不到两万的兵力,对抗六倍与己的日军,他们坚守了47天,伤亡惨重,竟然等不到国民党的一个援军。
国民党在如此重要的战役中,兵败如山倒。很多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人,早就猜到了。同盟国中缅印战区总参谋长、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早就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一度建议美国政府停止对国民党的援助。
此时,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抵抗日军侵略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扩大,1944年,当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时,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也都展开了攻势作战。18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占据了100万平方公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小米加步枪”式的游击战术在国际社会的眼中开始带有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史迪威开始向美国政府建议,援助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史迪威的政治顾问戴维斯和谢伟思两个人,也不止一次地向罗斯福提出报告,应当派观察组去延安考察。不仅仅是官方,民间也开始出动,许多外国记者纷纷提出申请,进入敌后。
此时,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同盟国尤其是美国,希望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打击日军,而东南沿海又控制在共产党游击队的手中。同盟国若要登陆,只能寻求与共产党合作。
1944年1月,戴维斯白宫发出了第二份向延安派遣观察组的报告,罗斯福予以批准。1944年,便成了特殊的年份,由于美国驻华官员的报告和外国记者的不断申请,蒋介石终于顶不住压力,允许外国记者和美军观察组进入了封锁中的延安。虽然,日本波雷部队在东南沿海的出现,终止了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的计划,从而使美军观察组进入延安的最初目的未能实现。但是,这些外国人不虚此行,因为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外界无法想象的世界。
斯巴达式的住所
1944年的夏天,代表着民间的21名中外记者组成的西北观察团来到延安。随后,代表着官方的美军观察组来到延安,组长由美国驻华使馆的武官包瑞德上校担任。
他们的职责是进行搜集共产党获得的日军情报,了解共产党军队的情况和营救美军飞行员等军事合作。包瑞德在成为美军观察组的组长之前,就已经学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成了一名中国通。但他不像力主派观察组到延安的驻华官员那样,之前就对中国共产党抱有同情和好感,他的眼光总是充满着怀疑和挑剔。
这八孔石窑,在当时的延安,这是贺龙特意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的一批条件较好的石窑给腾出来,留给美军观察组使用,许多外国记者也在这里居住。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的环境就是如此,人们大多生活在窑洞里,冬暖夏凉,但是对于那些刚刚来到延安的外国人来说,新鲜感一过,麻烦,也就来了。
如今,旧址的工作人员复原了美军观察组的住所,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这是斯巴达式的住所,意思就是十分的简陋。
我们录制节目时,延安正处在盛夏的多雨时节,暴雨的湿气让墙皮开始脱落,屋内潮湿阴冷。可想而知,美军观察组的成员们也会度过同样的夏天,湿气让屋里的皮革制品都发了霉。晚上睡觉如果忘了关门,地上的爬虫、天上的飞虫会成群结队地来骚扰。到了冬天,想要取暖?美军观察组的成员们只能拿个脸盆烧点炭,将就一下。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他们只得开着门窗,吹着冷风,躲在炭盆旁烤烤火。
高规格的住宅已然如此,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千里迢迢赶赴延安,却遭了这么大的罪,美军观察组的成员们作何感想呢?
西契之子:“有趣的是,每当我和美军延安观察组的成员谈起他们在延安的艰苦,他们总是带着欣喜去回忆那段往事。回忆本身就是快乐的,比如他们会谈起他们在延安吃过的食物,我想中国人民对他们表达了真诚的善意,这样,就冲淡了延安条件的艰苦。因此延安观察组的老成员们,谈起那段日子,总是带着一种美好的感情。”
生活艰苦,但是回忆起来却总带着一种美好的感情。我们来看一看美军观察组的成员,他们自己的说法,我们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了一份报告,时间1944年7月28日,美军观察组来延安的第6天,在这份报告的末尾,我们看到组长包瑞德申请发送的字样。这是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的报告,他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我和观察组其余人员的初步印象一样,这里是及其讨人喜欢的。外国记者,至少两名记者的印象同样是如此,这两名记者来到延安之前,绝对不可能是‘亲共分子’。中国共产党人的魔力持续存在着。”
这些外国记者和美军观察组的成员,到底在延安看到了什么,让他们在短短几天之内,竟然觉得条件恶劣的延安是极其讨人喜欢的?
本文根据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整理而成
《档案》播出时间:周一-周三22:55,周四22:30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BRTN北京卫视、北京卫视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5-01-16 10:57: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