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伟大的敌后抗战连载39: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2015-02-04 11:00:59  来源:BTV北京卫视  点击:  复制链接

  从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侵华日军逐渐明白了一个事实,他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侵华日军意识到,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穿军装的对手,更有不穿军装的3800万山东人民。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跟着共产党走》,是作词家沙洪、作曲家王久鸣在沂蒙山区创作的,创作时间仅是10分钟。有人曾问沙洪是怎样在10分钟内写出这首歌来的?他说:“这不是写出来的,这是我在各地的所见所闻,是从我心中迸发出来的。”

  渊子崖村保卫战

  哪里的群众有危险,哪里就会有八路军的身影。人民军队时刻为人民而战,始终与群众生死相依。这个纪念碑不但记录了一个普通村庄抗击侵略的铮铮铁骨,也铭记着中国共产和军队与群众的血肉之情。

  

  1941年12月20日,1500多名日、伪军突然包围山东省莒南县县城西15公里处的渊子涯村。在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全村三百多名自卫队员和村民与全副武装的敌人展开激战。

  村民誓死不降,男人用土枪、土炮、大刀和长矛拼杀,女人用菜刀、木棍甚至是开水等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与敌人展开巷战。村子里到处都是惨叫声、怒骂声、砍杀声……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板泉区区长冯干三、区委书记刘新一、区委宣传委员赵同和八路军的一个连闻讯赶来增援。为了解群众之围,冯干三率部队将日军引向村外,在村东的小岭上与之激战。在战斗中,村民打死日、伪军112人,全村牺牲的人中,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两岁小儿共147人。

  林凡坡(幸存村民采访):那些部队亏得他这么一救,渊子涯老百姓这才得救,要不到了天黑,那些房屋全部都会被烧光。如果不是冯干三的部队来,这个村庄就没有了。

  我们刚刚听到的是渊子崖保卫战中的幸存者林凡坡的回忆采访。他说,幸存的村民可以安全撤离战场,全靠八路军来得及时。可是前来救援的冯干三、刘新一等40多名八路军战士、县区中队战士全部英勇牺牲。在收殓战士遗体的时候,在场的群众无不放声痛哭。

  渊子崖村自卫战后,在延安《解放日报》上,毛泽东对渊子崖村的保卫战给予了高度评价。

  许多先烈没有留下姓名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八路军,除了渊子崖战斗,还有许许多多为了百姓牺牲的将士。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

  

  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有限,许多先烈没有留下姓名。目前,全国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余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戴安澜,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等等,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血染疆场。这些烈士在牺牲时都非常年轻,大多为二三十岁,年龄最小的抗日儿童团团长王璞牺牲时年仅14岁。

  情愿粉身碎骨也不能投降,这样的英雄事迹还有很多。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有为了民族利益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不论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还是国民党领导的爱国官兵,不论是普通的民众,还是抗日志士,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都能以民族大义为重,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抗日的长城,用自己的生命捍卫民族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作家张西,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令人回味深长的故事。2006年,为了创作《抗战女性档案》一书,她来到沂蒙山区采风。途中,她问起一位当地老乡,烈士陵园怎么走啊?那位老人沉吟半晌,缓缓反问:您,要找的是哪一个啊?

  毗邻山东省临沂市沂蒙革命纪念馆,坐落着华东地区最大的烈士陵园——华东烈士陵园。在这片占地15万平方米的纪念建筑群落里,缅怀着62576名在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牺牲将士的英灵。而仅在临沂一地,不同规模的烈士陵园,就有69座。

  

  镌刻有毛泽东手书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以及主体建筑纪念堂,全是由沂蒙山区的老百姓自发赶来,出工出力,修建而成。长眠于此的忠勇子弟,只是无数革命先烈的一小部分。

  为了民族独立,为了国家自强,为了世间正道,为了人民幸福,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本文根据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整理而成

  《档案》播出时间:周一-周三22:55,周四22:30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BRTN北京卫视、北京卫视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22-12-22 16:52:0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伟大的敌后抗战连载38: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

下一篇:《任弼时选集》:皖南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形势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