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1938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年7月,就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一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7周年。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为全国人民指明抗战的前景,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的历史责任。
进入1938年,毛泽东一直在思考这件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事:怎样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毛泽东的结论是:“兵民是胜利之本。”
一场跨越历史长空的讲演,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在毛泽东看来,抗战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这个关键时刻,有必要向全党和全国人民阐明抗战的前途和道路。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论持久战》的讲演。
毛泽东在讲演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
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也能够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持久战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3个阶段。他强调持久战的基础是广大民众。
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找到关键环节,毛泽东明确指出: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
毛泽东点明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和民众的力量。
《论持久战》犹如一轮朝阳,拨开了人们心头上的迷雾,指明了战争的前途,大大坚定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在讲演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这一著名论断。毛泽东说:
“兵民是胜利之本。”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论断,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把人民群众看成和军队一样,都是战争的主体,这是毛泽东的独创。
《论持久战》的讲演,很快以著作形式传遍全国,不仅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国民党将领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程思远在《我的回忆》中曾经这样说道:
“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公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论持久战》还被翻译成英文向海外发行。毛泽东很重视这件事,为英文本写了序言。他说: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
“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的利益,也为了世界的利益。”
一篇《论持久战》,从讲演到传播,都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思维,也展现了毛泽东的世界眼光。
打败日本侵略者,必须实行全国军民总动员
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反对并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全国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引领全民族抗战的指南。
中国共产党主导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再次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开赴抗日战场,一方面同国民党军队并肩作战,始终注意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的、战役的乃至战斗的协同与配合;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向敌后挺进,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于是,抗日战争形成两个战场,即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
毛泽东十分重视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动员工作。动员什么?核心还是“动员全中国人民”。他说:
“抗日战争是要赶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国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达到目的。”
“这个政治上动员军民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我们之所以不惜反反复复地说到这一点,实在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胜利。”
毛泽东阐述了动员全体兵民的根本要领。他说:
“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其次,单单说明目的还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就是说,要有一个政治纲领。”
“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政治纲领,是不能动员全军全民抗日到底的。”
怎样去动员?毛泽东说道:
“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
“其次,不是一次动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这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要靠它取得胜利。”
实践证明,毛泽东抗战时期的政治动员思想是十分正确的,把握了抗日战争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规律,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向着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方向发展,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在全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合作抗日的旗帜下,协同作战,对日军进行了比较有效的抗击,使日军实力受到比较大的消耗。
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利用有利地形,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的威望。
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国军队运用阵地战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法,在台儿庄地区对孤军深入的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和前来增援的第五师团坂本支队,进行英勇顽强的阻击和外线迂回包围。经过数日激战,最终打败进攻之敌,歼灭日军1万余人。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以及山东、河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工人武装,进行破袭战,炸毁桥梁,拆除路轨,阻滞日军的运输,有力地支援了台儿庄作战。
由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国民政府及其军队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抵抗政策,先后组织了南口、张家口、淞沪、忻口、太原、南京、武汉等大规模的战役和会战。这些正面战场的抵抗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对抗战持久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国民政府的积极行动,“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1938年,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也是对中国全面抗战10个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又是指导中国全面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指南。
蒋介石在抗战中的心态和政略简言之就是“一箭三雕”之计:打败日本侵略者;在抗战中削弱以至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武装;削弱或消灭各地各派名服中央而实独立、半独立的军阀,最终完成他心目中的建国计划。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国民党方面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不敢真正发动全国民众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对此,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而不带群众性,是决然不能胜利的。因为抗战还只是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是人民的抗战。几个月来许多土地的丧失,许多军队的失利,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所以,现在的抗战虽然是革命的,但是它的革命性不完全,就是因为还不是群众战。”
正是因为依靠人民、动员人民,在极其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有效的歼敌方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武装工作队等,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敌后军民的反“扫荡”斗争,牵制、消灭了大量日军,成为坚持中国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很大支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决心实践所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站在抗日的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中华民族是站起来了!”“全中国人手执武器走上了民族自卫战争的战场。”当时,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这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誓言。这副对联既反映了全国老百姓都觉醒了,也说明了我们党动员人民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是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在战略相持阶段,特别是从1941年起,日军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和抗日根据地作为主要进攻对象。1942年,日军在华北、华中有55万余人,其中用于巩固占领区的约有33.2万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担负起抗击日军的主要责任。1940年8月,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即百团大战。这次战役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获1.8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
谈起百团大战,当年亲历这次战役的聂荣臻满怀胜利豪情地说,这是抗日战争期间我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前后历时3个半月。这次战役,给了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它严重打击了敌人妄图分割我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囚笼政策”,钳制了敌人大量兵力,拖住了它进攻正面战场的后腿,遏止了当时妥协投降的暗流,全国军民莫不感到欢欣鼓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承担着对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务。从1943年起,敌后战场逐步扭转困难局面,在一些地区开展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到1945年春,全国已有19个解放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于1945年8月开始全面反攻。由于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已处在解放区包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实际承担起对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务。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各解放区立即组织反攻大军,陆续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
事实是最好的证人。当日本宣布投降时,长期在东北战斗的,在华北、华中等地包围各重要城市的,不是别人,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军队主力一直集中在中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
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共产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
中国共产党树立了英勇抗战的楷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八路军的“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的“刘老庄连”、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等共产党领导下的英雄群体,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为代表的众多优秀共产党人,为抗战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
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作出了极大的牺牲,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牺牲巨大,伤亡达600余万人。敌后军民以高度的献身精神坚持战斗,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英雄群体和优秀个人以及广大英勇为国捐躯者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政治报告,其中说道:“三次革命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同时,也证实了毛泽东的伟大预言:
“这就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
从党、军队和人民的关系来看,我们党和军队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时,这个村子的老百姓看到的是一支衣衫褴褛、面容疲惫、抬着许多担架的军队,误把“红”字听成了“奉”,以为是正在围剿红军的东北军,他们过去的名称是“奉军”。奉军一向以军纪败坏而著称,老百姓听到后大都跑到附近的山上躲藏起来,只留下老弱病残,在窑洞里观察这支新来的队伍。他们发现,这支军队不进民房,在场院里埋锅造饭,挑水扫院子。老百姓终于知道,这是从南方来的红军,“和刘志丹的队伍一样”。群众开始从附近的山里回到家,让“南方红军”住进了简陋却温暖的窑洞。虽然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也很差,但是面对来自南方的红军,老百姓纷纷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帮助他们解决吃饭问题。
此刻,陕甘根据地才出现了民歌里唱的那种热烈场面:“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那亲人迎进来。”
毛泽东曾感慨地说:“不是这块地方,我们下不了地。”
毛泽东曾经预言:如果国民党也学红军的长途转移,那是一定会被消灭的,因为他们没有人民的援助。陈云也将“正确对待群众和得到群众的支持”列为长征取得胜利的三大原因之一。贺龙在总结长征时,也说“国民党军队靠飞机大炮。我们红军靠什么?靠群众”。
我们党能不能够赢得胜利,归根到底取决于能不能够赢得群众。长征中,我们党紧紧地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坚持军民一致、官兵一致、众志成城,战胜了无数艰难困苦和强大凶恶的敌人,谱就了长征胜利的激越凯歌。
在抗日战争年代,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都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解放战争后期的战略决战中,党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了巨大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援这场空前规模的大决战。据统计,在三大战役中,动员民工累计达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如果没有群众的伟大力量,要取得全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军事胜利从来不是单靠军队来实现的。三大战略决战能获得胜利,一个基本原因是民众的支持,不断以人力物力支援前线。这同国民党军队屡屡弹尽粮绝,陷入绝境,形成鲜明的对照。能不能得到民众的全力支持,确实是战争能不能取得胜利的根本问题。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7-22 12:09: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