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勇士血战大胡庄
人物小传:胡继成,1915年生,安徽省金寨县人,1931年参加六安县游击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州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日前,记者拜访百岁开国将军、成都军区原副政委胡继成,聆听老前辈讲述抗战时期经历的难忘一幕:
抗战时期,我参战无数,最难忘的是大胡庄血战。
1941年1月20日,中央军委下令重建新四军军部,我5纵整编为第3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我任3师8旅24团团长。
这一时期,正是日军对苏北地区大“扫荡”最残酷的时期。为组织部队反击日伪军“扫荡”,8旅奉命进到苏北地区苏家嘴集结,配合兄弟部队拔掉顽军在凤谷村、西青沟的据点。
为保证战斗准备顺利进行,旅部要求24团担任警戒。根据旅部指示,我命1营2连到师部驻地西边执行游动警戒,监视涟水、淮安、淮阴一带日伪军的动向。
2连3个排,除15名留守人员外,其余82人全部参加了这次行动。
2连是一个经历过严酷战斗考验的连队,其中有不少红军骨干。连长叫晋志云,因为连指导员到抗大学习,我安排2营副营长巩殿坤去2连加强领导。
2连出发前,我反复对巩副营长交待:“局势不稳,敌情、社情复杂,你们游动警戒一定不要在一个地方久驻。过一两天就要转移一下,在一个地方最多不要超过3天……”因为日军当时在苏北的势力还是很大的,在其推行的“以华制华”统治下,豢养了不少卖国投敌的汉奸。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部队行踪不能太固定,以防被敌人布下的汉奸刺探到我军行动。
我向巩副营长和晋连长交代完任务后,4月23日,2连出发。
4月26日,一场血战发生。
是夜,200多名日军和500多名伪军偷袭我执行警戒任务的2连驻地——茭陵镇南边的大胡庄。
大胡庄由大小两个圩子组成。2连入村后,考虑到人员驻得分散不好收拢,选择驻进小圩子。在敌人向小圩子压缩过来的时候,我夜晚查哨人员发现敌情,立即鸣枪警示,然后冲进连部高喊:“敌人来了,敌人来了!”
敌人见偷袭泡汤,随即凶狠地扑过来。
睡梦中的2连官兵应声而起冲了出来。在巩副营长和晋连长的组织下,全连人员依托院落围墙、窗户甚至圈舍栅栏与敌激战。
2连孤军迎战,以步枪对敌人的钢炮、机枪、毒瓦斯,战斗异常激烈。
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抡大刀,扔石头,最后干脆赤手空拳与敌人扭打在一起。战至最后,全连官兵手中的枪,没有一杆不是打断了的。巩副营长牺牲时手中仍紧握着大刀。
由于2连拼死搏斗,来敌不敢靠前,敌人就向2连发起火攻,用瓦斯和燃烧弹把2连驻地烧成一片火海。
敌人高叫着:“火烧眉毛了,投降吧!”
2连没有一个逃生的。当敌人疯狂地冲到跟前时,负伤的战士有的拼尽全力,死死地抱着敌人滚进浓烟烈火;有的拉响手中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重伤员被敌人捆到柱子上活活烧死……
牺牲如此之大,为什么不突围呢?稍有些军事常识的人都会这么问。
原来,在与敌人恶战时,2连干部抓住战斗间隙召开战地分析会,认为敌众我寡,突围希望不大,只有战斗,等待援兵,所以就放弃了突围。2连领导当时判断,这么激烈的枪炮声肯定会传得很远,24团就驻在苏家嘴西边,离大胡庄约15公里。部队听到枪炮声后,一定会派人前来增援。
决心已定,干部战士团结一心,同敌人进行殊死战斗。
指挥员的决心有时受偶然因素所左右,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一场战斗能否胜利不可或缺的条件。大胡庄战斗不占天时。那晚,大风突起,风势持久不退,整个大胡庄的枪炮声全被大风吞没,我驻在大胡庄东面15公里外的部队,处在上风口,居然一点儿动静也没听到。
2连的人都快拼完了,才有一个村干部成功突围出来找到团部送信。
我得到消息,立即带着2营300多人跑步前去救援,但已经晚了。我增援部队接近大胡庄时,只见村庄里一片火海,在我们冲到庄子附近时,敌人就已经撤到大胡庄西边。我即命增援部队分两路向敌人发起进攻。
看到战友们牺牲的惨景,2营指战员怒火满腔,立即向日伪军展开猛烈反击,战斗非常激烈。敌方伤亡惨重,我亦付出代价。战至黄昏,敌在涟水城日伪军增援部队的接应下退往涟水。
战后,通过我地下工作人员了解,敌人在这次战斗中伤亡150余人,其中亡小队长2人。
这次战斗,2连官兵浴血奋战,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打扫战场时,我们发现2连牺牲的同志们没有一个是完整的身体,连长晋志云遗体已无法辨认,副营长巩殿坤全身烧焦,只剩下一只穿着鞋子的大脚,尚可辨认出来是大个子的他……
2连打出了我军的士气和威风,表现了中华民族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1986年黄克诚病重,我到医院去看望。他说:“新四军第3师在苏北抗战时期全连牺牲的有两个连队,一个是第7旅19团4连,一个就是你所带的第8旅24团2连,这样壮烈牺牲的事迹在全军都是少有的。”
最后,老将军深情地告诉记者: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大胡庄血战也过去74年了,它昭示后人: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16 09:36: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