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队伍每天一个师一个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上前线3个钟头就减员一半,有的支持了5个钟头就减员三分之二。战场就像个大熔炉,人一填进去就被熔化了。”
杜重石(志愿者李春锋摄) 年龄:94岁 现居:上海 原所属部队:川军第二十军驻上海办事处
周伟 年龄:99岁 现居:湖南永州 原所属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
王金柱 年龄:101岁 现居:湖南长沙 原所属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
从“一·二八”到“八·一三”,两次战争让上海饱受磨难,战场的惨烈程度,当时冲锋在前线的老兵永生难忘。
时间在流逝,老兵们也在悄悄离开。为关爱老兵做了多年义务工作的上海志愿者虞洋告诉记者,如今上海参加过“八·一三”会战的在世老兵已经寥寥无几,这也使得他们口中那些硝烟弥漫的战争记忆,更为珍贵。
战场像个熔炉,人一进去就被熔化
年届94岁的杜重石已经住在医院好多年,尽管如此,但他仍然每天看书看报。他思维敏捷,仍然很健谈。
杜重石是四川广安县人,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毕业后进入军队。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时,杜重石任川军二十军驻上海办事处少将处长。10月15日,杜重石的部队开始投入战斗,首日就遭到日军进攻。据他回忆,敌人火力很猛,他在战壕里用刺刀把一顶军帽撑出去,转眼间帽子上就被打了十几个洞。
“我们的队伍每天一个师一个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上前线3个钟头就减员一半,有的支持了5个钟头就减员三分之二。战场就像个大熔炉,人一填进去就被熔化了。”
杜重石所在的二十军以血肉之躯保住一寸阵地不失,还夺回了中央军二十三师丢掉的陈家行阵地。10月19日,杨森奉命将阵地交广西部队接防。至此,二十军结束了5昼夜上海抗战,奉命到纪王庙整顿残部,一个军的残余部队,只能勉强编为一个旅。
战斗打响后,杜重石的主要任务是把上海抗敌后援会的军需物资送到前线。
“白天,敌人飞机轰炸,只能晚上去,二十军车队还不熟悉地形,请当地司机开车去前线。那时我的精神高度紧张,全神贯注听敌人飞机的远近,敌人飞机近了,马上关车灯,飞机飞远了,才敢开灯。路上很颠簸,军需物资甩到车外面,我就打着手电筒去找……我们没有遇到轰炸,否则,早就没命了。”
70多年过去了,杜重石回忆起那场恶战,感慨万分:“在淞沪抗战之前,作为四川人,我只知道四川利益,经历了这次战斗,我更明白了民族、国家的利益。淞沪一战,把全国原本涣散的人心拧成了一股绳。”
阵地上到处都是战友的尸体
老兵周伟1915年出生,原名周维,到今年9月份将满百岁高龄,身体很健康。在湖南永州冷水滩区普利桥镇一间简陋的平房外,周伟出来迎接我们。据其家人介绍,老人现在跟子女三代七口住在一起。这间简陋的平房,也是由危房改造建成的。
周伟兄弟姐妹5人,当年家境贫寒,周伟只读了一年私塾。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周伟独自走了60多公里山路,瞒着父母报名应征入伍。在周伟看来,在这个危难时刻,全国人民“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积极参加抗战,他自然也希望能为抗战出一分力。
1937年9月,周伟从长沙补充团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8军62师185旅369团二营4连,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战争的惨烈让周伟印象深刻,他甚至有几次命悬一线:“最激烈的战斗,是我们在上海外滩阻击日军的进攻。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们数次发起冲锋,我们沉着应战,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
“后来,我们拼上了刺刀。我趁冲上来的一个日本兵立足未稳,眼明手快紧握步枪向前一挺,把敌人刺倒。这时,我的身后传来一股冷风,有敌人偷袭,我迅速侧身,敌人扑了个空,向前趔趄。我趁机把敌人刺倒在地。”周伟接着说,当时,阵地上到处都是战友的尸体,但他们成功守住了阵地。营长、接任营长,都在作战中牺牲。
淞沪会战结束,周伟随部队在浙江、江苏等地参加第三战区抗日保卫战。因为作战勇敢,军事素质过硬,周伟升任排长。后来,他在新成立的炮兵团任指挥班班长。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还与新四军合作在江苏打过日军。新四军擅长打夜战,打起仗来不怕死,好样的!”
“鬼子的炸弹坏了一盆好菜”
王金柱,1914年农历二月初七出生,湖南长沙县黄花镇人。1929年投笔从戎,黄埔军校13期政治科毕业,参加国民革命军十八师,后转投六十师,担任过营副官、团军械官、师副官、军械主任等。
王老清晰地记得,当时六十师的师长是广东罗定人蔡廷锴。蔡廷锴为人谦和,待士兵好,深得军心。后来六十师扩编为十九路军,总指挥是蒋光鼐,军长是蔡廷锴。1931年部队调防上海,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在八年全面抗战期间,王金柱先后参加过淞沪战争,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
“六十师虽然是广东部队,但湖南人最多。我在这个部队里服役20年,当过文书、特务长、营部里面的副官、团部里面的军械官、师部里面的副官、军械主任。”王老说。
淞沪会战中,日军炮火异常密集。王金柱回忆起当年的惊险一幕。有一次刚开饭,他们8名官兵围着一大盆饭菜刚刚动筷,一枚迫击炮弹穿透房顶,又穿透楼板卡在那里,尾翼还兀自旋转作响。破碎的水泥块散落盆中碗中,众人惊吓之余回过神来,反而幽默地大骂鬼子坏了一盆好菜。
1949年,王金柱随部队从海南退到台湾。1964年在台湾退役,1988年回到大陆。现居住于长沙县黄花镇,虽然年已101岁,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采访当天,兴之所至,王金柱甚至给我们唱了首歌,底气十足,不知情的人根本猜不到他已是百岁高龄。
深圳晚报特派上海记者 陈龙辉 陈章琦 文/图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10-26 15:31: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