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刘世雄提供)
这是一个典型的军人之家。8月24日,一进门,满墙的大照片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正中央的照片上,刘世雄老人身着白色戎装,眉宇之间英气勃发。旁边则是老人八十大寿时与老伴的合影,以及老伴年轻时的军装照。
“我的生日就比党的生日小一岁,而我的革命生涯也恰好是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一起开始的。”老人呵呵笑着,娓娓道起了往事……
打鬼子,16岁的他明知危险也要加入共产党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候,我还只是北师大附中一个15岁的中学生。记得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满大街都是号外啊!那时候还不太懂怎么回事,就是跟着大学生们上街游行、喊口号。‘抛头颅,洒热血,打垮鬼子兵!’”对当时的抗战口号,刘世雄还记得很清楚。
20多天后,北平失守,学校停课。北平再也呆不下去了。刘世雄步行走出永定门,开始南下寻找抗日的出路。他在保定附近高阳县、蠡县一带看到了“河北抗日动员委员会”的大幅横标,马上跑去要求参加。
“人家一问:你多大啊?———15岁。他们就不要我,嫌我太小。”刘世雄说。当时的接待人给刘世雄写了张证明,让他回家乡河北深县,找那里的“青年救国会”。回到家乡后,刘世雄当上了深县城关区“青年救国会”副主任,深入群众宣传抗日,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和农民,一起参加到抗日救国的行列里。
1938年,年仅16岁的刘世雄由地下党组织秘密发展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啊!”
“知道加入共产党会很危险吗?”
“当然知道。都是偷偷地。那时候入党,是‘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这就叫一腔热血!”
“对,谁打日本鬼子就跟谁嘛!”刘世雄干脆地说。
这年冬天,“青年救国会”中有5人一起编入“深州抗日游击大队”政治处。刘世雄被任命为“锄奸干事”,正式穿上军装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刘世雄还清楚记得第一次上战场的经历。1939年的一天,刘世雄所在部队发现附近日军正押着上千名民工修建沧石铁路。敌人只有一个小分队的兵力,而且戒备很差。于是刘世雄受命带领一个连发动突袭,大获全胜,还缴获了十多支步枪和一挺机关枪。刘世雄因此由锄奸干事被提拔为特派员,之后又被派去抗大深造学习。
当时的学习条件异常艰苦。“哪有固定的地方上课啊?都是席地而坐,两条腿做课桌,敌人扫荡轰炸一来,再换别的地方。”
“抗战开始的时候,我还只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在老红军、老八路的帮助和带领下,学打仗、学抗敌,搞宣传。八年全面抗战结束时,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八路军步兵团的参谋长了。”八年全面抗战,在刘世雄的生命里,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
对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和所经历的种种危险,老人轻轻带过
对于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和经历的种种危险,刘世雄总是一两句话就轻轻带过,“就是勇敢作战,不怕牺牲嘛!”不过,他所讲述的建立敌后情报站的故事,现在听起来还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1943年夏天,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急电密告平西军分区,要求分区情报部门采取一切手段获取日军平汉铁路军列运输的信息,以便给美国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提供情报,对平汉铁路上的日寇军运列车实施轰炸。
当时,刘世雄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司令部侦察通讯股长。时任司令部参谋长的张学思(张学良四弟)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经过彻夜研究,刘世雄决定从平汉线上的高碑店车站下手,建立可靠的情报组织。
“当时的火车站,都是由日本人做正站长,中国人做副站长。高碑店车站的中国站长叫董炳琪。他妹妹和妹夫都在我军从事抗日工作。董做过老师,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
做了一系列准备后,刘世雄带着仿制的日伪高碑店地区“良民证”,穿上一件学生的烂大褂,骑着自行车上路了。“那时候我才只有21岁,扮起学生来自然很像嘛!”
凭着“良民证”和学生装,刘世雄顺利地混过了日伪军的关卡,来到车站。推开“站长室”的门,刘世雄愣住了。只见几个日本鬼子正叽里咕噜地说着话。其中一个抬起头,用生硬的中国话问道:“什么的干活?!”
“我当时慌啊。就赶紧低头,装学生的样子怯生生地说:‘我找董老师。’鬼子往隔壁一指:‘那边的。’我就赶紧退了出来。”
“见到董炳琪,我赶紧鞠躬,称自己是他教过的学生,说:‘师母有事让您回家一趟。’他虽然有些迟疑,但还是跟着我出来了。”
到了董炳琪家,刘世雄立刻掏出家信交给了他。“他只看了几行,手就开始抖了,说:‘你真是胆子太大了!这可是要连累我们全家的啊!’我抓住他的手,笑着说:‘董老师,一向知道你为人厚道。而且,我完全相信你是有爱国心的!相信你是愿意担任这个职务的。’说着,我把带给他的礼物给掏了出来。”
“他慢慢镇定下来,经过仔细考虑,同意了我们的要求。这样,我就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希望能第四次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看到咱们国家的新变化”
对那些与自己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刘世雄念念不忘,谈起来兴致勃勃。他的老伴刘自鸣更是他相濡以沫、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和伙伴。在抗日战争中,因为刘自鸣的一次受伤,两人相识了,并在指导员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两人聚少离多。他们和许许多多的老革命家一样,在战火中相知相携,一起经历残酷的考验和战争的洗礼,把最辉煌的岁月都献给了党和革命事业。
在刘世雄的回忆册里,我们看到了一篇《悼爱妻》。这是今年4月,在老伴去世一周年之际,刘世雄所作。“……曾记得新婚七日接命令,情况紧急赴前线。情意绵绵难割舍,相对无言泪涟涟。从此两心永相系,相濡以沫五十八年。如今魂梦常相忆,幸福往事润心田……”这样的一种深厚感情,可能外人根本无法体会。但从墙上两位老人金婚的大照片里,我们看到的是两位老人双鬓斑白却幸福满足的笑脸。
“我只是个普通的军人。但我这平凡的人,却经历了不平凡的事。”刘世雄对自己这样评价。他不仅经历了炮火纷飞的岁月,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在开国大典、建国35周年、建国50周年的时候,都受邀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观礼。
“我何其有幸,能有这样的荣耀啊!知足了!”老人用略有些沙哑的声音说。“我一定要好好活着,尽量多发挥些余热。等咱们建国60周年的时候,若有机会,我希望能第四次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再看看咱们国家的变化!”
人物小传
刘世雄,83岁,原海军航空兵部顾问,正军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参加革命,16岁入党,抗日战争中在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并负责组织情报侦察工作,先后任情报副股长,侦察通讯股长。1945年升为团参谋长,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45年后任步兵团政治委员。解放后任海军干部处长,飞行航校毕业后历任飞行副师长、师长、海军舰队航空兵副司令、海军航空兵副参谋长、正军职顾问。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9日 第五版)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12-14 14:40: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随刘少奇赴山西抗日前线
下一篇:歌声伴我去战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