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秋,淮北苏皖边区党委为了培养淮北根据地的基层干部,更广泛地吸收根据地内外广大青年参加革命工作和抗日斗争,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创办了“淮北中学”。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培养了2000余名干部。这一大批淮北中学的同学,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了锻炼,许多同志后来担负了重要的领导职务,成为我党和军队的中、高级干部。
筹建淮北中学是在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和中共淮北区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首先,配齐了学校的领导班子,任命任崇高为淮北中学校长,他是德高望重的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过豫皖苏边区行署副主任兼怀远县县长。任命张宇瑞为副校长,他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是个教育工作者。学校教员都是从机关干部和部队选调的、有政教工作经验的共产党员担任。中共淮北区委还对学校有关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淮北中学作为苏皖边区行政公署的一个直属单位,学校名称定为“淮北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全体师生的生活经费由人民政府供给。“淮北中学”创办时,还得到了当地开明人士许老太太的热情支持,她捐赠了300余亩土地和几十间房屋。1941年9月1日正式开学。
学校建立后发展比较顺利,第一期学员开始有160多人,到第一期结束时扩大到300多人,编为高师班、初师班、初中甲班、初中乙班和预备班(文化补习班)共5个班。到1942年春,学生发展到600多人,秋季扩大到1000多人,达到8个班。1943年初到1944年6月,淮北区党委和行署决定:淮中高师班和初师甲班学员,全部毕业分配工作。为适应对敌斗争形势变化,淮北中学又把一部师生分散到泗阳、泗南、泗宿、淮泗、泗五灵凤等县,充实、扩建或创建这几个县的中学,以吸收更多知识青年入学,大大发展了淮北根据地的中等教育事业。1944年7月,区党委和行政公署决定将泗阳、泗南、泗宿中学合并到淮北中学。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淮北苏皖边区行署撤销,淮北中学全部学生编成工作队,奔赴新解放的城镇,参加宣传和接管工作,随后即正式分配到党政军各条战线。“淮北中学”改为“淮北师范学校”迁址到泗洪县城内。
淮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淮北中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学校有坚强的党的领导。淮中从创建时起就建立了党的总支委员会。在总支委员会的领导下,在教师队伍和各班学生中,也很快都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通过总支部和支部的讨论,不但使学校的教育方针、教学方法更正确、更具体、更完善,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学校办学的目的是为淮北抗日根据地培养基层干部。因此课程内容以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教育为主,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课程设置沿用普通中学和师范学校规定,设有公民、语文、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等课程,以毛泽东同志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等著作为基本教材,同时参照根据地有关武装斗争、政权建设、财政经济、群众运动等方面的书报小册子进行综合讲授。高级班系统讲解马列主义和科学世界观,社会科学概论,自然科学概论,教育概论和教育法。为适应战争环境和武装斗争增设军事课程。当时淮北根据地仍处在敌伪包围之下,学员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对时局存在许多忧虑和疑问。要消除这些思想顾虑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此,学校每月安排三到五次形势学习课。新四军领导对学校教育也非常关心,陈毅代军长和张云逸副军长到四师检查工作时,都要到学校给学生讲课,讲抗日战争形势、苏德战争情况等,勉励同志努力学习抗战本领,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军队首长的每次讲话都为同学确立正确人生观,消除各种疑虑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每遇区党委布置地方工作时(如征收公粮、减租减息等),学校即组织师生工作队参加。1942年冬,日伪军在淮北根据地进行了33天的扫荡,学校根据教导处安排,组织了十几个工作队,赴各县参加反扫荡斗争。1943年淮北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学校积极响应,除组织师生完成本校内副业生产,做到蔬菜自给外,还开荒200余亩。通过大生产运动,广大师生不仅改善了生活,而且增强了劳动观念,还在劳动中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为发展党员创造了条件。
学校有优良的校风。校党委很注重校风的养成,号召以四师抗大四分校为榜样,树立良好校风。学生在接受政治教育的同时,开展了互相友爱活动,相互交流思想,取长补短,增强了团结,并树立了为抗战胜利而努力学习的优良学风。学校课程还安排每周一个小时的军事课,学生起居都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早晨打背包,早操练队列,行动需整队,熄灯听号令,从日常生活中养成了雷厉风行,紧张快捷的优良作风。
淮北中学的学习生活严肃而紧张,所有操课不能无故缺席和早退。但是课外时间,同学们却生活得团结活泼。学校建立有学生会,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可以随时向校方反映。学校还建立了歌咏队、体育队,课外时间经常开展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
良好的校风是无形的力量,它陶冶着同学们的思想,严格了生活管理,起到了相互促进、行动一致的作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有助于纪律观念的养成,从而大大促进了同学们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12 10:51: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随新四军战斗在淮南淮北
下一篇:五支队新八团在六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