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干系列俄文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英文Mosin-Nagant,又称莫辛-纳干),即M1891莫辛-纳甘步枪,在俄国被称为"Vintovka Mosina"(莫辛步枪),是在俄国政府委托下在1880年代后期至1890年代早期研制的步枪。
该枪由俄国军队在1891年正式采用,定型为1891型3线口径(7.62x54mmR)步枪。M1891步枪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了争议,有两个设计能够进入官方评审的最后阶段,一个是俄国陆军上尉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Sergei Ivanovich Mosin)的样枪,另一个是比利时的艾米尔·纳甘和李昂·纳甘两兄弟(Emil Nagant和Leon Nagant)设计的样枪。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M1891步枪英文名称Mosin-Nagant Rifle次型/级M1891/30式步枪服役时间1891年 定型时间1891年国家俄罗斯/苏联别称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俄文名称Мосина目录1研制历史2改进型号3退役4结构特点5弹药6主要型号7水连珠
本段研制历史
莫辛纳干系列莫辛出生于1849年5月5日,12岁时进入一家军事学院并在那里参了军,在1867年他进入莫斯科Alexandrovskoye军事中学(Alexandrovskoye Military High School),在1870年离开军事中学时,他为了能够调去炮兵部门而转入开依洛夫斯科伊炮兵学院(Mikhailovskoye Artillery Academy)。他在1875年毕业后被调到图拉兵工厂。莫辛当上武器设计师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对伯丹II步枪的改进,莫辛-纳甘步枪算是他的第二个设计,虽然定型的莫辛-纳甘步枪并没有完全采用他的设计。莫辛是在1883年开始设计连发步枪的设计工作,他在1884年和1885年分别提供了几种内置弹仓供弹的步枪设计给负责招标的委员会,最初的设计是10.6mm口径。但莫辛的努力成果没有受到俄罗斯军队的重视。在1886年法国采用8mm口径M1886勒贝尔步枪后(这是第一种采用无烟火药的小口径枪弹的军用武器),此举在世界各国引起了一场使用无烟发射药小口径枪弹(相对之前的弹药)的轻武器军备变革,在1887年至1889年间,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军队都采用了类似的武器,俄国政府也决定采用一种类似的新型连发步枪,代替现役的伯丹步枪(类似于英国马蒂尼-享利步枪的黑火药枪弹单发后装枪)。为此俄罗斯政府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从现有的毛瑟、勒贝尔、李-梅特福、曼利夏、施密特-鲁宾和克拉格-约根森等设计中进行选择。莫辛也接受委托设计了一种5发单排弹仓的7.62mm口径步枪参与招标。根据古老的俄罗斯度量衡称为3线口径【注:liniya,英文为line,旧俄罗斯度量衡,1线等于0.1英寸或2.54mm,因此,3线等于7.62mm或0.3英寸】。而比利时武器设计师李昂·纳甘则向俄罗斯军队提交了一种3.5线口径(8.89mm)步枪和500发枪弹进行测试。
莫辛纳干1891步枪早期型所有参与投标的武器都在1890年至1891年间由俄罗斯军队进行测试,俄罗斯军队偏爱纳甘的设计。原本对纳甘的设计有利,但出于俄罗斯国家尊严的考虑,政府对莫辛的步枪很感兴趣。由于政府和军队的意见分歧,互不相让,最后委员会用了折衷的方法:把这两种设计合并在一种步枪上,结果是把纳甘兄弟设计的供弹系统装在莫辛设计的步枪上,因此这种步枪系统被称为莫辛-纳干步枪。而参与竞争的双方都获得补偿:纳甘兄弟得到酬金(后来纳甘兄弟设计的M1895手枪也被俄罗斯军队采用),而莫辛则晋升成上校并被任命为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的主管,继续改进和生产这种步枪,莫辛上校于1902年2月8日去世,安葬在图拉。在1960年,苏联设立了一个S.I.莫辛特别奖,奖励各个防务企业系统内的专家。莫辛-纳甘步枪被采用时俄国的轻武器企业还没有做好生产准备,所以第一批M1891莫辛-纳甘步枪是法国的夏特罗轻武器厂生产的。莫辛-纳甘步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军队的主要装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国的承包商再一次被用来生产这种步枪,当时俄国非常缺乏步枪,所以与两家美国公司签订生产合同,但这批步枪由于1917年的十月革命而没有交给后来的苏维埃政权,在美国用于训练和民间销售。M1891步枪最初有三种型号:步兵步枪、龙骑兵步枪和哥萨克步枪,步兵步枪就是标准型长步枪,后两种是配发给骑兵部队使用的骑枪(卡宾枪)。折叠编辑本段改进型号前苏联时期莫辛-纳甘步枪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进,1924年,以龙骑兵步枪为基础开始着手改进M1891步枪。1930年莫辛-纳甘步枪进行了最大的一次改进被命名为M1891/30式步枪,由图拉和伊热夫斯克生产,M1891/30步枪与M1891龙骑兵步枪的长度相同,因此比M1891步枪短。在M1891/30步枪上进行的改进并不多,主要的改进项目是安装了新的瞄准具,最初的M1891/30步枪仍然采用M1891步枪的剖面呈六角形的机匣,这是因为原有的M1891步枪的备件(枪管、机匣、枪托等)非常多,直到1938年后生产的步枪全部采用剖面呈圆形的机匣。在其他方面M1891/30步枪与M1891步枪基本相同。六角形机匣的一般称为第1型,圆形机匣一般称为第2型。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Mosin-Nagant Model 1891/30)于1930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1938年为骑兵部队改进了38式步骑枪。M1938卡宾枪是M1891/30步枪的一种缩短型。1941和1943年又进一步改进为41/43式步骑枪。到了1943年,苏联步兵的主要武器是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使用机械瞄准具时的有效战斗距离为400米,使用瞄准镜时可达800米。
莫辛纳干 1891/30步枪 I型
莫辛纳干 1891/30步枪 II型;本段退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随着步兵武器的不断发展,莫辛-纳甘步枪开始显得过时,苏联最终决定用使用中间威力型枪弹的SKS半自动步枪代替莫辛-纳甘步枪。大概在1948年左右,莫辛-纳甘步枪在前苏联停产,后来机器设备被卖到波兰。多种型号的莫辛-纳甘步枪作为俄国军队和苏联红军的制式武器,服役期长达60年,并被中国、芬兰、匈牙利、波兰、朝鲜和其他一些国家使用。该枪在二十世纪几乎每一场战争中都能看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格林纳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莫辛-纳甘"步枪生产数量超过1700万支。苏联政府曾先后向中国援助过莫辛-纳甘步枪。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1939年中国就订购了5万支步枪,装备国民党军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爆发后,紧急向苏联签订了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枪。国内兵工厂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此时苏军正撤装莫辛-纳甘步枪,于是将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资料卖给中国,在中国定型为1953式步骑枪。
53式步骑枪虽然在其他国家,这种过时的步枪也逐步被AK步枪所代替,但直到今天,莫辛-纳甘步枪仍然可在民间收藏领域或狩猎用途方面见到踪影。因为这种枪相对便宜,而所配用的枪弹也很便宜很容易搞到,相比之下,其他同时代武器所配用的弹药早已经不是制式弹药(如.30-06或7.92mm毛瑟弹等),因此产量低价格也昂贵。本段结构特点莫辛-纳甘是最早的无烟发射药军用步枪之一,枪声清脆, 有如水珠溅落, 因此我们中国人为莫辛-纳甘起了一个颇具诗意的绰号"水连珠"。莫辛-纳甘系列步枪与毛瑟步枪系列、李-恩菲尔德步枪系列等其他同时代同类军用步枪相比,其枪机设计显得较为复杂,它的设计粗糙而且过时,整体的操作感觉也比这些步枪笨拙。但莫辛-纳甘步枪的优点是易于生产和使用简单可靠--这相对于工业基础低、士兵教育程度低的苏/俄军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恶劣的战争时期包需提高武器产量以满足前线需要,而大量补充的战斗人员往往训练时间不足。莫辛-纳甘步枪是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供弹的手动步枪,是俄罗斯军队采用的第一种无烟发射药步枪。它采用整体式的弹仓,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单发或用弹夹装填。弹仓位于枪托下的扳机护圈前方,弹仓容弹量5发,有铰链式底盖,可打开底盖以便清空弹仓或清洁维护。由于是单排设计而没有抱弹口,因此弹仓口部有一个隔断面器,上膛时隔开第二发弹,避免出现上双弹的故障。在早期的枪型中,这个装置也兼具抛壳挺的作用,但自M1891/30型开始,以后的枪型都增加了一个独立的抛壳挺。枪膛内有4条右旋转膛线。当枪机闭锁时,回转式枪机前面的两个闭锁凸笋呈水平状态。步枪是击针式击发,击针在打开枪机的过程中进入待发状态。手动保险装置是在枪机尾部凸出的一个"小帽",向后拉时会锁住击针,而向前推时会解脱保险状态,操作时不太方便而且费力。水平伸出的拉机柄力臂较短,因此操作时需要花较大的力气,而且比起下弯式拉机柄在携行方面时较不方便,而下弯式拉机柄只有狙击型才有。从步枪上分解出枪机时不需要专门工具,只要拉开枪机,然后扣下板机就能取出枪机。在没有工具的条件下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其他几个主要部件。早期的棱形刺刀的截面为矩形,后改为一字螺丝起子形,并在分解步枪时充当分解工具。早期的刺刀是可拆卸的四棱刺刀通过用管状插座套在枪口上,后期为不可卸的折叠式,而且刺刀座兼作准星座。枪托通常用桦木,段弹药与M1891步枪一起还有一种新的小口径枪弹被采用(确实是那个年代里的小口径枪弹),直到今天,7.62×54mmR枪弹在俄国军队服役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该枪弹采用突底缘锥形弹壳,突底缘弹壳的设计在19世纪末也已经开始显得开始过时了,但却适合基础较低的俄罗斯轻武器工业,因为突底缘弹壳对弹膛尺寸的要求相对宽松一点,这样在机器加工时允许有较大的生产公差,既节省了工时又节约了钱。M1891式枪弹的弹头是重210格令、铜镍合金被甲、铅芯的钝圆头形弹头,在德国采用了尖头弹后,俄罗斯也开始研制尖头弹,经过广泛测试后,在1908年采用了一种重148格令、铜镍被甲的铅芯尖头弹(战争时期采用覆铜钢被甲)。在二战结束后,苏联的制式步枪先后采用了中间威力型枪弹和5.45mm小口径步枪弹,但直到现在M1908式枪弹系列仍然被用作机枪和狙击步枪的弹药。主要型号
莫辛-纳甘系列步枪M1891步兵步枪生产年份1891-1926,全枪长1308mm,带刺刀全长1738mm,空枪重4.22kg,枪管长800mm,枪口初速615m/s;"Dragoon步枪生产年份1893-1932,全枪长1232mm,空枪重3.9kg,枪管长730mm,枪口初速615m/s;"Cossack步枪生产年份1894-1922,全枪长1232mm,带刺刀全长1666mm,空枪重3.9kg,枪管长730mm,枪口初速615m/s;M1891哥萨克和龙骑兵步枪都是配发给骑马部队使用的: 哥萨克步枪配发给骑兵使用; 而龙骑兵步枪则配发给马上步兵使用(平时骑马机动, 作战时下马射击). 两者的差别并不大: 龙骑兵步枪标尺周围有护木保护, 并配有刺刀; 而哥萨克步枪没有刺刀, 在弹膛部位有"КАЗ."的铭文(俄语Казаки?哥萨克的缩写).M1907卡宾枪生产年份1910-1917,全枪长1015mm,空枪重3.3kg,枪管长508mm,枪口初速560m/s;I型生产年份1927-1932,全枪长1232mm,带刺刀全长1666mm,空枪重3.8kg,枪管长730mm,枪口初速860m/s;II型生产年份1933-1944,全枪长1232mm,带刺刀全长1666mm,空枪重3.8kg,枪管长730mm,枪口初速860m/s;M1891/30狙击步枪以1930年投产的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为基型枪,将拉机柄加长并由直形改成向下弯曲的形状,在枪的左侧安装瞄具座。30年代中期,将机匣外形改成了圆形,使安装瞄具座更加结实。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4倍,物镜直径30毫米。配用 PE型 4x瞄准镜(俄文ПЕ, 其实是德国蔡司的仿制品)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重4.6千克,而配用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PU(俄文ПУ)型 3.5x瞄准镜时,全枪重4.27千克。电影《兵临城下》中主角瓦西里使用的就是"莫辛-纳甘"M1891/30狙击步枪。
PU瞄准镜M1938卡宾枪生产年份1938-1944,全枪长1016mm,空枪重3.45kg,枪管长510mm,枪口初速820m/s, 不能安装刺刀;M1944卡宾枪生产年份1943-1948,全枪长1016mm,带刺刀全长1327mm,空枪重3.9kg,枪管长517mm,枪口初速820m/s, 带有向右折叠的刺刀. 我国仿制的型号称为53式步骑枪;M91/59卡宾枪生产年份1959,全枪长1016mm,空枪重3.8kg,枪管长517mm,枪口初速820m/s. 跟1938卡宾枪类似, 不过标尺座要长得多.水连珠得名与特点"连珠枪"一般是指手动供弹的弹仓式连发枪,但为什么单单莫辛·纳甘称为"水连珠"呢?这是因为它早在1891年就已定型,属于第一代使用无烟药枪弹的步枪。而此前使用老式黑火药枪弹的步枪发射时枪声沉闷,硝烟经久不散,而相比之下"水连珠"不仅烟雾少,而且枪声清脆,特别是供弹、发射动作干脆利落,连续发射时如同水珠溅落,故得此名。"水连珠"属于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手动步枪,以前常常被认为是一支笨重、落后的武器,其实并不尽然。与后期的毛瑟Kar98k等比较,它自然有些落伍,但在同时代武器中却属于佼佼者。与同属于无烟火药时代首批步枪的"老套筒"--德国1888式相比,"水连珠"在外形、长短、重量上都与前者相仿,而且两者弹仓均为外露式。它们都是以黑火药手动步枪为基础改进而成,这种改进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枪机和弹仓,但在具体结构上,两者又不尽相同。1891式枪机由可以手工分解的6个机件组成,而1888式是8个部件,击发部分1891式是4个零件,1888式则是5个。在枪机构造细节上,1891式击针座直接拧在击针尾上,由一个连接板与机头相结合,击针座后拉左旋即可实现保险,不易因磨损而失效,而且击针突出量可以调整,即使磨损也不会造成整个击针报废,拉壳钩是固定式的,不易丢失。而1888式枪机结构要复杂得多,其保险杆容易因磨损和变形而失去保险功能,拉壳钩则是一个独立部件,在分解枪机时不小心即会脱落丢失。至于弹仓部分的设计,显然1891式所用的桥夹装填方式比1888式的漏夹更加方便实用,也利于保养。所以,虽然"水连珠"只比"老套筒"晚诞生3年,但无论从工艺性和维护的简便性上,还是从各项细节设计上,都要明显高出一筹。
莫辛-纳甘步枪分解图,渊源莫辛·纳甘步枪中最主要的几种型号,如1891式、1891/10式、1891/30式、1938式和1944式,在国内都可以见到,"水连珠"与中国的渊源由此可见一斑。"水连珠"进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庚子之乱"期间,当时俄国派出18万大军进占东北,并和清军及抗俄义勇军多次作战。4年后,东北又成为日俄争夺远东霸权的主战场。其间相当数量的"水连珠"遗失在战场上,这是国人接触这种武器的开始。十月革命后,逃亡中国的白俄带来了不少俄式步枪,其中一些被转卖到各路军阀手中。1924年,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政府,积极准备北伐。根据协定,当年10月,苏联"沃罗夫斯基"号轮船抵达广州,送来8000支"水连珠",每支配弹500发,用于武装黄埔军校的学生军。而西北军阀冯玉祥在退出北京后,转道赴苏联考察,争取到苏联提供的包括大批"水连珠"在内的可装备10万人的军火,经外蒙古运至国内,冯得以在五原誓师并投入北伐。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还提到了辗转流落到陕北红军手中的这批"水连珠"。而从广东输入的那批"水连珠"中,一部分后来由国民革命军第20军、11军使用,最终参加了南昌起义,至今南昌起义纪念馆中仍陈列有这种武器。
中间持到1920年代末,国内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水连珠"已有相当数量,使用范围也很广,因此上海兵工厂于1927年开始生产俄式枪弹,以供给国内所需。但"水连珠"却未能象德、日产品一样,成为国内步枪的主流,主要原因是因为俄式步枪到1920年代中后期才成批地流入中国,而1929年对华军火禁运完全解除,国民政府从1929至1931年,从德、英、日、法及意大利、比利时等国进口了价值2100万元的军火,而出于政治因素,苏联却不能成为军火采购对象。受国内兵工生产与军火贸易的双重制约,国内已有的"水连珠"因为子弹缺乏或零件来源断绝,到抗战前正规军中已很少有使用。"水连珠"第二次成批进入中国是在抗战之初。此时由于德、日合流,中国逐步丧失了从德国购进装备的可能,只能转而求助苏联。1937年8月起,苏联根据《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到1941年停止时为止,共提供"水连珠"50000支、步机枪弹1.2亿发。
中国远征军战士的武器仍是水连珠步枪这些武器,对维持从淞沪抗战到武汉会战正面战场的战力起了积极作用。另外,苏联还曾为新疆军阀盛世才提供过一批步枪。前不久逝世的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曾回忆道:1938年10月9日,时任八路军四支队特务大队大队长的他率部前往益都县开辟新游击区,途中遇到一架低飞的日本轰炸机,他命令部队用"水连珠"对敌机进行集火射击,几个排枪以后,飞机当即被击落,飞机残骸和俘虏被带回根据地展览,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虽然国内金陵、汉阳及后来的第20兵工厂均制造过俄式枪弹,但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当时部队中仍以7.92mm口径步枪为主,很多"水连珠"都用来装备游击队和地方部队。李同伟所著《台儿庄大战目睹记》中提到过中外记者采访当地四县边联教导队时的细节:"塔斯社记者见队员中持有俄国造水连珠步枪数枝,要过来看了又看,高兴地对其他记者说'俄国造的,俄国造的!'我说:'此枪射程远,威力大,只是缺少子弹。'他说:'旧枪了,苏联红军已不用了。'"由此可见,当时地方武装中还有少量老式1891步枪。待到抗战后期及战后,由于美、日武器和国内自产步枪的广泛使用,"水连珠"基本上都退居二线,但在局部有少量使用。曲波所著反映东北剿匪斗争的小说《林海雪原》第八章"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中就有"孙达得端起水连珠当当两枪,那匪徒往后一仰,连人带枪滚下沟底"的描写。随着鸭绿江边燃起的烽烟,"水连珠"迎来了在中国最广泛的一次使用。入朝参战初期,志愿军装备的枪械种类相当混杂,后勤供应压力沉重,迫切需要统一。所以1950年11月,国内跟苏联紧急签订了以现汇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1951年初志愿军开始成建制换装,一年后完成35个师,共换装各类"水连珠"步枪151865支,初步实现标准化。由于苏联前期提供的都是战场上回收的1891/30式、1938式旧枪,多半使用过度,附件不全,胀膛、卡壳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志愿军战士对其不是很满意,甚至有人把它叫做"脚蹬枪"(卡壳时得用脚使劲踹才能打开枪机)。而后期提供的1944式则成色较新,而且该枪较短、出入战壕方便,精度也不错,因而很受战士们欢迎。特等功臣张桃芳曾使用这种步枪,在中方纪录中以442发子弹击毙或毙伤214名敌人且全部是美军,创下了志愿军冷枪杀敌的单人最高战绩。同时,国内也根据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对1944式进行仿制和改进,定型了1953年式步骑枪,并于次年开始装备人民解放军。1955年1月,包括53式步枪在内的全套国产轻兵器,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首次使用。
志愿军狙击英雄张桃芳在阵地上有趣的是芬兰、前苏联和中国三个国家狙击个人最高纪录保持者使用的都是莫辛·纳甘系列步枪。53式步骑枪自此一直生产到1962年前后,而在部队中则装备到1970年代初期,才被56式半自动步枪所取代。退役的各式"水连珠"多数用于民兵训练,即使到1980年以后,边疆地区牧民和民兵仍有少量用于护牧和狩猎。同时,由于"水连珠"有精度好的优点,建国初期曾一度用作"劳卫制"运动的射击练习用枪,以其为基础改进的大口径运动步枪在国内也有广泛使用。
责任编辑:张世昌 最后更新:2022-11-15 16:19: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盘点抗战时期中国武器装备生产清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