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还是进攻--兰封会战
这两战结束后,由于损失太大,随后的徐州会战中,装甲兵团无力参战。装甲兵团仅仅将下属的反坦克炮部队,全部赶到台儿庄一线,一举击毁了日军坦克装甲车三十多辆,击伤的就更多了,还摧毁了大量的日军卡车,给日军以重创。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也算意外的收获吧!
另外的记载就是,国军装甲侦察营的sdkfz 221装甲车也参加了徐州会战,作为侦察部队使用。期间和日寇步兵有过几次交手,sdkfz 222装甲车略有损失,但都是轻伤,毙伤日寇数十人。自然,这点战绩算不了什么!
由于装甲兵团实力几乎消耗殆尽,国民政府向德国提出继续提供120辆2型坦克的订单,并且希望额外购买当时最先进的3型中型坦克15辆(安装37毫米火炮,是苏德战争初期中期德军主要的中型坦克,不过当时德军也就刚生产了几十辆),以利用这些坦克重新组建一二个坦克团!
只是,当时中德关系已经陷入僵局,连德国顾问团都陆续撤走了,最终这批订单不了了之。
德国人仅仅顶住日本方面压力,卖给中国人18辆sdkfz 222装甲车。
这18辆sdkfz 222装甲车比之前的sdkfz 221装甲车要强一些,它安装了1门20毫米机关炮,具有一定反装甲和反工事的能力。可惜他还是轮式结构,越野能力较弱,至少在中国很难和坦克协同作战了!
国民政府无奈,只得继续向意大利政府追加购买了72辆CV-33超轻型坦克(加上之前购买的20辆,一共92辆)和12辆维克斯6吨坦克。
CV-33超轻型坦克数量虽然不少,不过实际它是重型装甲车,就武器上来说,还不如德国人刚刚卖给我们的18辆sdkfz 222装甲车!
这种意大利坦克显然不可能和日军坦克对抗,也无法起到强力支援步兵的作用,只是略胜于无了。
好在此时又有重大的转机!
抗战爆发后没有多久,中国和苏联就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根据条约,中国从苏联购买T-26轻型坦克82辆。
这82辆T-26轻型坦克如大旱后的甘霖,给中国装甲部队打了一针最及时的强心剂。
T-26轻型坦克是整个抗战,国军拥有的最好的坦克,即使后来美制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同他也就是伯仲之间而已。
整个国军的抗战中,唯一能够超越T-26轻型坦克,怕是只有美制M4谢尔曼中型坦克了。可是谢尔曼毕竟是中型坦克,T-26是轻型坦克,两种坦克没有可比性。
其实,T-26轻型坦克也是6吨维克斯坦克的苏联山寨品,苏联人做了一些实用性的改进!它的主要性能同维克斯坦克大同小异,综合性能却强于维克斯轻型坦克。
中国得到的T-26是两种型号:T-26B 1933年后期型,以及T-26B 1937年型,都属于当时比较好的型号。该型号最大的特点主炮的炮盾上方装有两个探照灯,提高了夜战能力,而且每辆坦克都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当时维克斯坦克除了连长坐车以外,没有无线电,互相联系主要靠旗语),这些在当时都是很先进的。
T-26轻型坦克被承认二战最成功的轻型坦克之一,苏联生产了1万2000辆之多,一直使用到苏德战争结束。
苏联卖给我的价格是,连同无线电设备,坦克单价为2万1302美元,总价174万6764美元,购买预备发动机、零件及修理车,又花费37万4076美元。
自然这个价格不算便宜,我们之前购买的德国1型坦克只有二三千美元,1辆T-34中型坦克也不过3万多美元,日本97式中型坦克也不过1万多美元。
只是人家老毛子肯买给你就不错了,摆明了敲竹杠你又能怎么样?况且价格也不是太离谱,坦克性能又很不错,所以总体来说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合算的!
在这批苏制坦克和意大利装甲车的基础上,国军基本重建了坦克部队。这次不是单独的装甲兵团了,而是和步兵一同组成了中国唯一一个机械化师,200师。师配属一个装甲兵团,装备残存的维克斯坦克和新购买的苏制意大利制坦克!
根据杜聿明回忆,苏联人还卖给我们4辆BT-5快速坦克。
这种坦克和T-26性能几乎一致,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克里斯迪式承载系统。所谓克里斯迪式承载系统,也就是轮式履带两用结构,在公路上可以使用轮胎,在野外则可以使用履带。使用轮胎时,该坦克的最大公路时速高达86公里,比当时大部分汽车都要快,所以叫做快速坦克。
不过随后苏联人发现,由于本国公路情况极差,履带式坦克尚且行进困难,轮式结构对于坦克基本无用。而且这种双重结构使得坦克结构非常复杂,容易损坏,后续坦克就不再采用这种结构。
不过BT系列坦克仍然参加了从西班牙内战,诺门罕战役到苏德战争,出兵东北攻击关东军的几乎战役,该坦克在1941年才完全停产!
自然,BT-5快速坦克数量太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坦克以外,苏联人还出口给我们50多辆BA系列装甲车!这些装甲车都是轮式结构,性能平平,尤其越野性能低下,唯一优势在于它们的火力都比较强大,装备37毫米到45毫米坦克炮,比德国卖给我们的装甲车要厉害的多!
200师的编制非常先进,可谓当时仅次于的德军的机械化部队。该师下辖1个装甲兵团,装甲兵团下辖4个坦克营,每个营下辖三个坦克连,每个连装备苏制T-26坦克或者维克斯坦克7辆,还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5辆,共12辆!
大家也许还记得,最初还有个第2连装备着2.5吨维克斯两栖坦克。到了这个时候,这种坦克已经明显落后,很难在战场中生存。
徐庭瑶下令将它从一线除役,同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一样,移交给交辎学校供训练用。
200师的师长还是杜聿明,而参加了南京血战,在南京城破时仍然在城内坚持作战,最终九死一生逃出城来的邱清泉和廖耀湘,则分别被任命为200师副师长,师参谋长。
邱清泉是留学德国的高材生,廖耀湘是留学法国的高材生,都是当时中国的经营,后来二人也都成为兵团司令!
至于装甲兵学校也搬迁和改名了!
1938年7月,陆军交辎学校更名为陆军机械化学校,搬迁到广西!1940年9月迁至湖南洪江,1944年6月迁至四川潼南!
就在200师组建的时候,日军却也没有闲着,他们继续南下。日军14师团以100多辆坦克装甲车核心,掩护步兵猛攻河南的兰封,试图一举击破国军在河南的防线,长驱直入杀到武汉。
兰封会战爆发,14师团作为日军甲种师团,在100多辆坦克和200辆装甲车的掩护下,具有极强的攻击力。国军这一线的部队,基本都是徐州会战刚刚突围或者淞沪会战打残还没有回复的部队,实力相比之前仅有百分之五十,又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陷入很大的被动。
此时蒋介石命令装甲兵团立即将刚刚编组的部队抽调一部,参加兰封会战。
由此,200师副师长邱清泉率领坦克第1营的第2,第3连组成突击部队,参加了兰封会战。
所 以说,中国之大,客观的表现为地形的众多。和之前装甲兵团第1连第3连血战的江南水网和上海城市地形不同,兰封一带更为特殊。这里有着可怕的内涝,盐碱和 风沙,到处不是沼泽就是黄沙,当时参战的国军官兵都认为自己是到了沙漠。沼泽对于坦克来说是绝对的死亡地域,而沙漠则也是坦克的变相杀手,北非战役中由于风沙渗入坦克,机械故障损失的英国和德国坦克不比战斗伤亡要少!这种地形对于国军初出茅庐的坦克部队,是很大的考验!
5月16日,第1营第1连的7辆维克斯坦克和7辆CV-33超轻型坦克首先赶到兰封,还没有来得及作战,就有2辆坦克因为误入流沙,陷在黄沙里面不能动弹。
当时战况危急,14师团在国军重兵包围下,奋力突围求生。他们不顾国军追击,集中主力拼死杀向黄河渡口。而国军一边正面拦截,一边从背后追击,双方狠拼硬打,伤亡都很惨重。
邱清泉赶到这一线,目睹国军被动的局面,没有请示杜聿明就立即投入战场,协同中央军88师作战。他们第一战就在兰封外围,遭遇日军一支侦查骑兵部队!这股日军骑兵有100多人,并没有反坦克武器,在邱清泉第1连坦克猛攻下溃不成军。
邱清泉率领8辆坦克装甲车狂追出近7公里,将这支日军骑兵基本完全歼灭。
事实证明,马蹄跑不过履带,成吉思汗的骑兵已经再也不是铁甲骑兵的对手了。这次作战不过是小牛试刀,随后还有无数次惨烈的进攻作战。
之后大部分作战都是同一个模式,日军依靠轻武器和一些火炮固守一些有土墙的村子,国军数辆坦克掩护国军1个营进行强攻!
14师团是日军甲种一流师团,士兵素质一流,火力非常强大。在遭遇国军坦克进攻时,他们利用平射炮,野炮,甚至重炮疯狂炮击。其实日军每个步兵联队,都有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毫米反坦克炮),这样每个联队就有6门反坦克炮了,分散到每个大队也有2门反坦克炮。而日军实际作战,多以大队为单位,也就是说每一支日军都有反坦克炮,这对国军装甲部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实际上,日军实力还远远不止如此!
14 师团是两旅团四联队编制的强大甲种师团。不算上其他配属部队,该师团就有2.7万兵力,装备极为精良,在当时日军17个甲种师团中,战斗力已经排行前几 名。此次由于要独立在河南东部作战,司令官香月清司为了弥补兵力上的缺陷,更是给14师团配属了大量的额外重武器部队。这些额外配属部队的重武器数量质量 都极为惊人,包括独立重机枪第4、第5、第9大队,独立山炮兵第1、第3联队,野战重炮兵第2旅团(重炮兵第5、第6联队),独立野战重炮兵第8联队,迫击炮第3、第5大队。
单看这些数字大家也许没什么印象,老萨告诉你:光是这样一个野战重炮兵旅团,它的的重炮数量就超过全中国重炮数量总和。
第 14师团配属的野战重炮兵第2旅团又是什么样呢?该旅团在七七事变爆发后1个月调到华北。该重炮旅团辖野炮兵第24联队(装备36门120mm榴弹炮与 12门75mm野炮、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装备36门75mm山炮与12门75mm野炮)、野战重炮兵第5联队(装备24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 炮兵第6联队(装备24门150mm重榴弹炮)。也就是说,整个重炮旅团装备24门75mm野炮,36门75mm山炮,36门120mm榴弹炮,48门 150mm重榴弹炮。其他口径的火炮尚且不谈,光是此次14师团配属野战重炮兵第5,第6联队的150mm重榴弹炮就有48门,已经超过整个中国重炮数 量。这种鲜明的对比,足可以看到中日两军火力相差之悬殊程度,由此可知为什么兰封战役想吃掉14师团这么费劲。
除了增强炮兵火力以外,由于该师团主要在鲁西和豫东的大平原上作战,该师团特别注重了提高部队的机动性。
14师团除了本师团配属的几十辆坦克装甲车以外,还额外配属了独立轻装甲车第1、第5中队,战车第2大队,该师团配属坦克总数量高达100多辆,另有近200辆装甲车和装甲汽车协同作战。这种装甲部队的配备,让14师团在河南平原上具有极强的攻击力。
另有师团配属几百辆卡车,一次可以运送上万士兵和大量辎重,机动性很好,非常适合在平原和低矮丘陵作战。
国军当时的坦克都是轻型坦克,很难抵抗14师团火炮的密集炮击,肯定会有一定伤亡。
好在坦克毕竟是进攻利器,在他们的炮击扫射下,日军也有很大伤亡。尤其日军主要火力被国军坦克吸引,国军步兵的伤亡就大大减少。
这样激战一周,邱清泉的坦克部队先后毙伤日军600,700人,很好的掩护了国军步兵的作战。
不过战斗中,仅仅第1连就损失了3辆维克斯坦克,4辆CV-33超轻型坦克,殉国1个副排长,6个坦克兵,还有7人受伤,刚刚升任第3营营长的刘介辉少校,就是这个7个伤员中的1个!
22日,战斗达到最高潮,第1连协同国军部队一举攻陷日军固守的7个村庄。当时国军步兵旅长认为,如果没有坦克的协同,他们至少需要三到五天才能打下着七个村子,绝不可能一天就成功。
所以,国军坦克部队的进攻威力还是很强悍的。
不过有得就有失!这一日战斗中,日军使用平射炮,击毁了3辆国军刚刚得到的T-26轻型坦克。这3辆坦克2辆被击穿,车毁人亡,无一幸存。第5连1排排长王宗辉的坐车则被打成重伤,不能动弹,王本人负伤侥幸没死。日军步兵见坦克大体完好,随即将坦克包围,并且试图撬开顶盖,活捉里面的中国坦克兵。
王宗辉听到坦克外有日语对话,知道日军已经包围了坦克,他不愿意被俘,在车内开枪自杀殉国。
由此兰封会战结束,国军前后损失了10多辆坦克,却也有效完成了支援步兵的任务。
-----------------兰封会战中被击毁的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这种坦克其实就是装甲车,被大口径火炮轰击也会损毁。有趣的是,日军缴获这辆坦克进行的宣传中,并没有把它叫做意大利坦克,而叫做法国坦克。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日本和意大利是盟友,如果被日本民众知道了不太好听!下下图则是徐州会战中,被国军击毁的日军89式中型坦克。不过日军在撤退前已经做过破坏,这辆坦克的火炮和机枪都被拆除。日军装甲部队在中国这段时间,也受到一定的损失!
没有交火就撤退的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中,湖北江西主战场都是森林,湖泊,河流地形,无论日军还是国军的坦克显然都无法参战。倒是河南南部地形相对平坦,蒋介石命令邱清泉率领200师的2个营赶往助战。这一举动大大鼓舞了国军步兵的士气,据说当时国军步兵看到坦克开过的履带痕迹,就兴奋不已。
遗憾的是,此时的豫南却并不适合坦克作战。当时大雨连绵,豫南很快成为一片湿滑的粘土地。而当时豫南也属于中国贫穷地区,交通状况极为恶劣,道路泥泞不堪,很多公路上的湿土居然比两边高出半米,国军步兵半截身子陷在泥土中艰难行军。而且豫南落后的木质桥梁,也无法承受坦克的重量。
邱清泉的坦克部队赶到豫南就发现前进困难,而此时日军装甲部队也陷入泥泞中留在后方。邱清泉的装甲部队每通过一座桥梁,就是很大的考验,几乎寸步难行。
胡 宗南部赶到战场的时候,日军主力已经在武汉作战了一段时间,这一线也到处都是日军!以罗山地区为例,日军已经在罗山山顶设置了炮兵观察所,所以国军坦克在 白天很难活动,只要一动就有铺天盖地的重炮炮弹飞过来。而晚上使用坦克,又难以看清路面,经常滑入路边的沟壑,花费很大力气才能拖上来。
随后,日军主力从罗山地区高速南下,绕过国军重兵防御逼近武汉。
看起来,豫南装甲部队已经没有作战的机会,必须立即撤退。
撤退期间,又发生了邱清泉装甲指挥车陷入公路不能动弹的情况,邱被迫换乘马力更大的T-26坦克才脱离了险境。
邱清泉这2个营,随后并没有回到装甲兵团建制,而是跟随胡宗南兵团北上渭南防御黄河去了。这2个装甲营也成为西北,或者说整个中国北方唯一的装甲力量。
--------------武汉会战中,在豫南作战的德制sdkfz 222轮式装甲车。它是一种优秀的装甲车,相比sdkfz 221轮式装甲车,它安装了一门20毫米机关炮。实际上对于坦克部队来说,装甲车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它们作为侦查,搜索和警戒等工作,不是说只有坦克就可以作战的。
随后的南昌战役,国军装甲部队也试图参加,但是由于战局恶化太快,南昌附近连日大降暴雨,最红没有来得及赶上。当事人回忆:1938年9月初,部队技术训练结束不久,我们便乘火车到武汉,说要开到陕西去保卫西安。可是火车在武汉车站停了几天,又回到了湘潭原地。过了约一个星期,南昌告急。我们战车营奉命由湘潭东进,因无铁路,用履带行军,行动缓慢,连夜赶行约400公里,当进抵赣西的上高一带时,南昌已失守。
南昌反击战中,也有坦克配合步兵大举进攻的战例。不过南昌一带地形也不适合坦克使用,少量坦克怕是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战绩小到没有正式的记载,算不了什么!
就机械化200师来说,杜聿明很快升任第5军军长,200师师长由戴安澜接任。
而200师也很快跟随第5军,参加了惨烈的桂北昆仑关战役!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8-12-24 10:27: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中的国军坦克装甲武器 (三)
下一篇:抗战中的国军坦克装甲武器 (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