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0月8日,日本关东军出动11架飞机队锦州进行轰炸,吓走了无能卖国的张学良。这是日军第一次对国民政府军事目标进行的轰炸。从这一天开始,国军空军和防空部队就进入了战争。遗憾的是,中国空军在抗战前期和中期都是比较薄弱的,大体上制空权都在日军手中。所以,在抗战前期和中期,我们对付日本空军轰炸,就主要依靠地面防空武器了。在抗战中,国军地面防空武器虽然质量还算颇为不错,但数量上有着严重的缺乏,这导致了防空网的极端薄弱。抗战中国军防空的重武器主要是七大件,下面就老萨来说一说。
--------------------------上图的苏罗通20毫米机关炮,下图的厄利空20毫米机关炮,下下图的麦德森20毫米机关炮,是国军近距离防空火炮的主要力量。抗战中,国军共装备了20毫米机关炮200门,这种机关炮的近距离防空能力远强于12.7毫米13.2毫米防空机枪,更远远强于7.62米,7.92毫米这种高射机枪!
1.20毫米机关炮
20毫米机关炮是国军防空火炮里面,最近距离的一层了,再近距离就是高射机枪了!
中国主要有瑞士苏罗通,奥地利厄利空,意大利布雷达,丹麦麦德森这四种20毫米机关炮,总数约200门。
20毫米机关炮的综合战斗能力,比12.7到13.2毫米高射机枪要强8到10倍,也是真正有效的近距离防空武器。
统计显示,在珍珠港事件到1944年这段时间内,美军舰载防空火力所击落的日机中,有32%是厄利空20毫米机关炮击落的。珍珠港事变爆发之前,美军已经全面淘汰了军舰上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全部换装为20毫米机关炮!
到二战结束美国生产了12万4734门厄利空机关炮,甚至有的军舰上装备100门以上的厄利空高炮,像刺猬一样!
所以在八年全面抗战中,20毫米机关炮始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近距离的防空保护神。该炮不但从事战区的战略防空任务,也参加了国军一线作战部队的战术防空,是国军必不可少的一种防空武器。
具体的,老萨别的文章中已经详细的写了,这篇就不多说。
-------------------Flak 18 88毫米高炮是德军二战中的制式防空高炮,实战中也作为反坦克炮武器使用,成为著名的坦克杀手。不过,作为防空武器来说,88毫米高炮性能和二战主要的大口径高炮相差不大,每发射5000发炮弹才能击落一架敌机。下下图则是德国海军装备的SK C/30 88毫米口径高射炮,日本方面认为这才是国民政府购买的88毫米火炮,而且日本后来还根据缴获的这种火炮研究了自己的99式88毫米高炮,二战中生产了500多门。其实两种火炮性能有一定差距,但并非很大,主要区别在于海军的这种88炮一般不能移动,不是在固定在军舰上使用,就是作为海岸炮台。
2.88毫米Flak 18 88毫米高炮
也就是德国二战期间最有名的88毫米高射炮,具有很强的对空和对敌能力!国军在1937年从德国购买了20门,在抗战前全部运到中国。
不过,这20门威力极强的Flak 18 88毫米高炮并没有用于战区防空,而是作为江防要塞炮使用!
当时国军海军力量薄弱,无法有效阻挡日军扬子江舰队沿着长江西进南京,武汉甚至重庆。
所以,国军在抗战之前,花费巨资修建了一系列的江防要塞工事,最有名的就是江阴江防要塞,南京江宁要塞,武汉黄鄂要塞。
当时要塞又不同于满清时期只需要封锁江面,它不但要有相当的对舰能力,还要能够应付空中轰炸的威胁。而国军当时要塞炮多是民国初年,甚至清末从国外购买来的,口径大是大,却早已过时,根本不堪使用,也没有丝毫防空能力。
由于急需先进火炮,这20门从德国购买来最先进的Flak 18 88毫米高炮全部用在这些炮台上,作为要塞炮使用。
Flak 18 88毫米高炮很好的胜任了这个工作,在防空击落击伤多架日军飞机的同时,也通过平射重创和击沉多艘日军军舰。这种火炮的穿透力很强,日本扬子江舰队为了在长江作战,多是较小的炮舰,所以被88炮严重阻拦了推进的速度。不过,在这三个炮台先后沦陷以后,所有的20门火炮也都被破坏了。所以实战中,他们作为特种要塞火炮使用,并没有用于专业的防空。
不过,目前对中国引进的是否就是Flak 18 88毫米高炮,还有一定的争论。
有种观点认为,当时引进的并非是Flak 18 88毫米高炮,而是同样为88毫米口径的SK C/30高射炮,这是德国海军使用的一种型号。
就性能上来来说,比Flak 18 88毫米高炮略逊一筹,主要区别在于Flak 18炮管为56倍口径,海军的这种SKC30型高炮炮管长度为45倍口径,后者短了很多,威力和射程自然就差了!
而且海军的SKC30型,主要作为固定炮台使用,一般不能移动,所以国军撤退时候无法转移,将其全部炸毁了。
这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没有相应的资料作为印证,而原有的火炮也全部被炸毁,没有证据了!
88高炮这也是老萨另一篇文章的内容,也不多说了。
-------------------------上图是使用淞沪会战中,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的国军炮兵,注意它们带着德式钢盔,但穿的是国军制服。Flak 18的性能有缺陷,经过2次大规模改进,最终的Flak 43 37毫米高炮才是比较成熟。下图是防空学校训练的国军37毫米高炮,它是国军唯一的近中距离高炮,实战效果比20毫米机关炮又好得多。下下图则是该炮使用的37毫米炮弹,这种炮弹并不大,但比20毫米机关炮弹要大太多了!
3.Flak18 37毫米高射炮
德军在二战之前近距离主要防空火炮就是Flak 30 20毫米机关炮!在1936年组成秃鹫军团干涉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德军防空火炮就是20毫米和88毫米,中间就没有了!
Flak 30 20毫米机关炮的性能很优秀,口径仍然偏小,这导致它的射程有限,威力也有限。
当时列强军方一致认为:如果需要摧毁一架来袭的飞机,对其连续射击时间不能少于10秒。以当时飞机的速度,飞机从2000码(1820米)距离进入到1200码(1100米)有效投弹距离的时间约为17 秒。因此防空高射炮的有效射程如过能达到2300米(2500码),则能将确保将飞机击落。
而Flak 30 20毫米机关炮的有效射程是1500米左右,根本达不到这个2300米以上的标准。而且20毫米机关炮的威力,对于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是足够了,对于重型轰炸机则根本做不到一击毙命!
显然,能做的就是将现有的火炮口径升级了。
于是,还是著名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在1935年成功研发的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所谓Flak就是飞机防御炮的意思。
有趣的是,为什么明明是1935年研制成功的,炮不叫Flak 35,却叫做Flak 18呢?
这主要是为了名义上规避凡尔赛条约!
根据凡尔赛条约,一战结束后,德国不得研究任何火炮。所以,不但37毫米火炮名字叫做Flak 18,连88毫米火炮,也叫做Flak 18,以伪装是一战后期1918年研发的!
客观来说,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的性能一般。
它的对空最大射程高达4800米,有效射程也就是2000米左右,比20毫米机关炮大了500米,却也没有达到2300米的标准。
而当时瑞典博福斯40毫米高炮的射程和有效射程,都远远高于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其中博福斯的最大射程高达7000多米,显然博福斯更出色。
就威力上来说,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倒是还不错!它的威力很强,一炮如果击中目标,就可以给敌人重型轰炸机造成严重的损失,也就是所谓一击毙命!
实际上,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也可以兼顾反坦克任务,使用普通穿甲弹时,该炮可以在800米击穿倾斜60度的24毫米钢板,可以击穿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坦克正面装甲,威力之强可见一斑!
该炮射速也还可以,Flak 18使用了一个机械式枪栓以供自动射击,达到实战中每分钟80发的射速。这个射速就这个口径的火炮来说,勉强还是不错的,同大名鼎鼎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的早期型号差不多。
只是实用的时候,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最初它仅仅是将Flak 30 20毫米机关炮进行放大,就研发成功。
20毫米机关炮在各方面同37毫米还是有所不同,火炮性能出现一定缺陷。尤其高速短时间炮击以后,射速会陡然降低,有时候甚至还不到每分钟30发的射速。以这种低射速,是很难对付二战中的敌机的!
著名的俾斯麦战列舰之所以被击沉,就是因为37毫米防空火炮作战不利。俾斯麦号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箭鱼”式鱼雷机空袭,最终被重创!由于该舰安装的37毫米炮关键时候射速太低,难以形成有效的弹网,居然连速度极慢的鱼雷机都没拦截住(飞机时速仅仅220公里)。结果是俾斯麦号被命中3枚鱼雷,其中1枚击中舰尾,导致俾斯麦号的舵角卡死在15度,这使俾斯麦号已无法躲避英国舰队的攻击。俾斯麦很快就被英军舰队追上,而且因为舵机失灵,无法有效转向,导致他还击效果不佳,最终被击沉。如果没有这3枚鱼雷,俾斯麦号还是可以逃过英军舰队猎杀的!
除此以外,该炮过于笨重,战斗时重近2吨,运输时运车轮重3.5吨,这和75毫米以上高炮的重量也相差不大,根本不利于部署,也不利于运输。
正式因为这些原因,德国在35年研发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以后,仅仅生产到36年就暂停了生产。
随后经过37年和43年的两次改进,才又继续生产,主要是提高射速,降低重量。整个二战期间,37毫米高炮一共生产了2000多门,直到战争结束也在德军中服役,说明该火炮还是比较实用的!
不过,国军方面显然无法买到新的型号,他们得到全部是老式的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
抗战前,中国方面也认识到20毫米机关炮的缺陷,试图购买更强有力的37毫米高射炮。结果在抗战前,国军一共购买到60门和18万发炮弹!
利用这60门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国军以6门编组为一个连,前后编组了10个连。
其中1937年编组的炮兵41团,就是以37毫米高炮作为主要装备,配属苏罗通20毫米小炮和一部分维克斯13.2毫米高射机枪。
从抗战一开始,该炮就参战了。从日军第一次空袭南京开始,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就沉稳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淞沪战场也有他的身影,并且一直用到抗战结束。
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在二战来看,实在算不上优秀火炮,顶多算是二三流。不过在中国,这种火炮却是仅有的20毫米高炮和75毫米高炮之间的一种口径,它能够有效弥补这一段火力的真空。
话虽如此,相比德军装备的2000多门37毫米高炮的数量,区区60门又算得了什么,如果是600门,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的数量太少,实际上也就是略胜于无了!
37毫米高炮一直坚持作战八年,在抗战初期就有不错的战绩。
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的8月15日,日军15架飞机第一次空袭南京。当时国民政府在南京部署了Flak 18 37毫米高炮共7个连,当天下午就有所斩获。在南京郊外青龙山的Flak 18 37毫米高炮连一次齐射,仅用3发炮弹就重创一架日军飞机。该飞机踉跄逃回,但在杭州湾的时候因为无法继续飞行而迫降,飞机和飞行员都沉入大海。
而当天的博福斯75毫米高炮,苏罗通20毫米机关炮也有击伤击落日军的战绩。
当天日军战报写道:南京防空系统日趋强化,而且射击精确度不可小视!
随后的Flak 18 37毫米高炮始终在南京坚持,42团1营3连又在11月30日击落一架日军飞机,该飞机坠落在南京闹市区夫子庙。
随着淞沪会战的结束,南京已经是日军攻击的目标,而国民政府已经迁都重庆,高炮部队也大部跟随撤退。
有一部留在南京参加保卫战,共留下大小高炮27门,其中也包括之前击落日机的42团1营3连。该连在激烈的南京保卫战中,不但要面对日军100多架飞机的轮番空袭,还被迫充当了平射炮的角色。由于日军进攻南京部队高达20万,而南京城内仅有8万人,双方实力悬殊。所以在激战中,国军步兵伤亡殆尽。42团1营3连在失去大部分保护他的步兵以后,也只能将火炮平射,以密集高速的炮击压制日军步兵。以这种打飞机坦克的37毫米炮弹,对付普通步兵就属过于夸张,起到的作用自然也是有限的。
最终,在南京大撤退中,这些火炮都难以带过长江,42团1营3连的火炮全部炸毁了。
由于37毫米高炮是国军中距离的唯一火炮,所以随后任何战场都有他的影子。在武汉会战中,37毫米火炮1个连也在参战。
日军攻击广州时,42团37毫米高炮2个连也拼死抵抗日军飞机的轰炸!
在抗战中期的重庆大轰炸期间,国军也部署了20多个高炮阵地对抗日军。而重庆防空司令部高射炮兵力薄弱,仅有各口径高射炮31门,兵力1748人。这31门火炮中间,就有37毫米高炮8门。
实战该炮消耗是很大的,到了1939年1月,抗战仅仅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60门37毫米高炮,仅剩46门还能使用,已经有五分之一的损耗了!
到了抗战后期,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还在硬撑,如1942年成立的保卫滇缅公路的炮兵47团本来准备配属美式高炮,因为缅甸迅速沦陷,最终还是只能使用现有火炮,其中就有37毫米高炮4门。
好在抗战中期,国民政府用尽一切手段,终于从苏联搞来了30门M1939型37毫米高炮,以弥补德国37毫米炮的损耗。
就是因为有了这点补充,所以虽然37毫米高炮性能平平,数量又如此之少,还是苦苦坚持了八年。
---------------上图是1934年南京防空大演习中的博福斯高炮。博福斯M1928 75毫米高炮同Flak 18 88毫米高炮相当接近,就算外形也非常相似,大家注意博福斯使用的也是十字架。该炮相当精良,是博福斯公司又一杰作。它的摩托化程度也很高,可以由专门的牵引车拖曳,以较高的速度行进,是一种现代化火炮。下下图牵引博福斯高炮的则是,从英国维克斯公司购买的专用5吨牵引车。
4.博福斯M1929 75毫米高炮
瑞典博福斯公司,其实就是德国克虏伯公司在瑞典的分支机构。这个公司在二战前后生产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火炮,其中也包括高射炮。
当年博福斯公司来中国推销他们的山炮,高炮,不惜赠送了4门山炮和4门高炮。在国军炮校汤山靶场的试射中,博福斯系列火炮以极为优秀的性能击败当时鼎鼎有名法国施耐德系列火炮,获得了中国的订单。
这里说到的高炮,就是博福斯M1929 75毫米高炮,其实就是Flak 18 88毫米高炮的瑞典版本!二种火炮是一母同胞,连外形都很相似。诸如88毫米高炮著名的十字炮架,在博福斯M1929 75毫米高炮上面也是有的!
至于德国的这种88毫米高炮,显然不用老萨多说,无论反坦克还是防空,都是二战中最优秀的一种火炮。
博福斯公司生产的这种M1929 75毫米高炮,性能也非常优秀,仅仅比88毫米高炮略逊一筹。
1932年上海128事件突然爆发。薄弱的国军空军当时几乎没有战斗力,在短时间内就伤亡殆尽,日本飞机随后肆无忌惮的在沪宁杭一线乱飞。国军空军残余飞机都撤离苏南一线,以求自保,倒是仓促编组的防空炮部队(主要是20毫米机关炮)坚持对空作战,先后击落日军飞机1架,重创多架。
此战让蒋介石等国军高层发现防空炮的作用,立即紧急购买!
在1932年当年,就有航空署署长兼任航空学校校长葛敬恩出面,从瑞典购买了一批20门,陆续运到中国以后组成了6个高炮连。
由于该炮性能非常优秀,国民政府决定追加购买!
当时瑞典正好有一批土耳其订购的该型号火炮,由于土耳其政府陷入财政困难,一时没有外汇支付。瑞典博福斯公司和中国政府协商,最终以比较便宜的价格,将其中的20到28门卖给了中国,又编组了6个高炮连。
这样,前后中国一共装备了40多门M1929 75毫米高炮,这也成为抗战初期,国军唯一的中远距离防空武器。
该炮全重为3吨多,最大射高为9400米,最大射程为1万4500米,射速很快,而且可以360度炮击,反应非常迅速。
实战中,M1929 75毫米高炮的性能还是相当优越的,除了高射程,高威力,高精度以外,该炮最大的特点是指挥控制系统。
当年由于空军本来还是雏形,各国防空基本就是设置一个高射炮阵地,然后如果有敌人飞机飞到,各炮分别向飞机炮击,各显神通,谁打到算谁的。
而博福斯M1929 75毫米高炮却不仅仅是卖高炮,还有一整个指挥系统和观测系统。每个高炮连,除了炮以外,还有大量的指挥仪器,探照灯,听音器,光学测距仪等等,自然,每门高炮还配有英国维克斯的5吨牵引车。
在敌机飞机飞来之前,由高炮连的各种仪器首先测速测距,然后将数据整合后提供到高炮连连长手中。连长经过分析,统一将数据提供给连里面4门高炮,并且统一指挥他们开炮。
这样一来,4门火炮可以同时准确攻击某一个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火炮网,自然防空效果就好的多了!
抗战中,博福斯75毫米高炮是远距离防空的几乎唯一支柱!
抗战爆发以后,国军防空部队在国军最重要的地区部署了9个重点防御区域,其中包围南京,杭州,巩县兵工厂,南昌,武汉,广州的9个地区,全部配属博福斯75毫米高炮,一共为15个连。但实际上博福斯75毫米高炮只有12个连,可见能用的已经全部用上了,还额外多算出3个连。这3个连是所谓的机动连,也就是要求现役的12个连中的一部,必须在这里打打,然后立即转移到哪里打打!老萨看到这里很觉得无语,几顿重的高炮又不是直升机,怎么能这样搞呢?
另外的山西省府太原,四大铁路的最重点铁路枢纽以及华北上海一线作战区域 这3个地区,不是不想部署博福斯75毫米高炮,实在是数量不足,管不了了!
一份资料记录了南京保卫战中,该炮防空的战果:1937年8月15日,11架日军轰炸机来犯,当日是抗战爆发以来南京首次响空袭警报,部处在明故宫的M1929和其他小口径机炮击落一架和击伤数架,11月18日,4架日军九六式轰炸机来犯,M1929在统一指挥仪的指示下四炮齐发而击落了一架,在南京保卫战期间日机共轰炸南京达118次,当中有12架日机被击落,其中大部分都是博福斯的战果。高庆辰所著"空战非英雄"中有段生动瞄述:“在轰炸机前方出现4个黑烟圈,不一会在轰炸机队后方又出现4个黑烟团! 跟着在轰炸机编队中间出现烟团,正想怎么少了1个,就看到其中一架轰炸机着火开始下坠...”
不过南京保卫战后期,仍然有4门博福斯75毫米高炮损失在南京城内。
抗战初期,日本空军轰炸多在中低空进行,尤其在低空投弹较多,因为这样更为准确。
随着低空投弹经常遭受国军轻重机枪火炮扫射,日军的大型轰炸就转为在中高空飞行投弹。
尤其对于我国后方首都和重镇,诸如武汉,重庆,昆明的所谓战略轰炸中,日军大型轰炸机基本不在中低空飞行,而是直接进入高空,只有偶尔护航的战斗机会在低空扫射,作为对中国老百姓的恐吓。
当时国军在这个距离,唯一能够威胁到日军飞机的,也就是博福斯M1929 75毫米高炮。所以,无论博福斯M1929 75毫米高炮是否愿意,它都承担了这种繁重可怕的防空任务。
实战中,博福斯M1929 75毫米高炮击落的敌机并不多,甚至在重庆大轰炸两年时间仅仅击落击伤的飞机也很有限。《重庆防空司令部第一处1942年12月31日编制的表格》中发现,1938至1941年间,重庆的高射炮部队一共击落、击伤敌机100架。要知道,这是4年的数据,也就是平均每年才击落击伤日军飞机20多架。
实际上,1939年重庆各种高炮32门作战18次,一共也就击落4架敌机,击伤18架,消耗炮弹3000多发。其中大部分就是17门博福斯75高炮的战绩。
为什么战绩如此至少?这主要是日军飞机在高空,本来就非常难以击中。就算德国88毫米高炮,也要平均5000发才能击落一架盟军飞机。而博福斯M1929 75毫米高炮数量又只有区区40多门,还要分散在全国各地使用,威力自然就小了。
当时重庆大轰炸的幸存者回忆:敌人也知道我们高炮的性能,飞到20毫米高炮阵地,它就飞2000米,飞到37毫米高炮阵地,它就飞3000米,飞到75毫米高炮阵地,它就飞到6000米。我们看到我们的高射炮弹都在日军飞机下方爆炸,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实际上,击落敌机并不是这种大口径高炮唯一的作用,对于战区防空来说,只要能够形成弹网,对敌军飞机造成一定威胁,让它不能从容完成投弹,或者只能在很高的高空投弹,其实也就足够了。
要知道,有高射炮的地区同没有高射炮的地区,轰炸机投弹的命中率有可能相差10几倍。
总计在八年全面抗战期间,M1929高射炮部队共投入7305次,平均每年900多次。也就是说,分散在中国各地的约50门博福斯高炮组成的各连,几乎每天都要作战3次。这种作战频率也是相当了得啦,让高炮部队劳累到极限了!
博福斯75毫米高炮的损失也很严重,因为这种高炮是日军空军和陆军打击的重点目标。到了武汉会战结束的1938年12月,这种高炮可以使用的仅剩21门,损失了一半!
不过客观来说,相比其他高炮,这种损失也不算很严重,诸如武汉会战期间运到中国的20门苏制76.2毫米高炮,仅仅半年时间就损失了8门,仅剩12门还可以使用。
有趣的是,我们的敌人日本人,也对博福斯M1929 75毫米高炮有着很大的好感。他们从中国战场上缴械M1929高炮以后,经过戏仔细分析,认为这种火炮非常优秀。日军随后仿制该炮,研发了日军四式75毫米高射炮和五式战车炮。
---------------------------苏制M1931 76.2毫米高炮还算是一门很不错的高炮,也有Flat 18 88高炮的亲近的血缘关系。但这种炮重量太大,非常不适合在中国这种交通恶劣的国家使用。下图是在广东被日军缴获的苏制高炮,当时日本人宣传为德国88炮,发现错误以后,就不再宣传了!可以看到,搭载这门炮的列车已经被炸毁,炮是无法搬下火车了!
5.苏联M1931 76.2毫米高炮
苏联M1931 76毫米高炮其实也是德国火炮!二战之前,苏德两国有着很多的军事的秘密合作。
1929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与苏联政府在1930年8月8日签署合作协议,1930年8月28日协议带往柏林正式换约,并且提供了一列火炮,其中就包括76毫米高射炮。
这种火炮的性能虽然相比博福斯75毫米火炮和德国88毫米火炮,有着一定的差距,还是绝对可以在实战中使用的!
它的最大射高为9300米,最大射程为1万4000米,全重竟高达4.8吨!如果加上配属的重型载重车辆,一门高炮在运输中就高达10吨,和苏联援助的T-26坦克差不多了!
该炮的精度和威力相比当时世界一流高炮略逊一筹,而且比较笨重,这主要是苏联加工技术较差。
对于其他的弱点倒是可以不在乎,关键这个重量就很要命。
当时杨杰为首的中国赴苏联代表团考察M1931 76.2毫米高炮以后,认为不太适合在中国实用:该炮结构尚且算良好,但重量过高,高达10吨,我国现有公路桥梁似乎难以承受!
不过,该炮也有自己的优点,也就是它的发射机构采用交流电控制,使得全炮可靠,极少故障。而且炮的炮身灵活,转动灵便,操作非常简单,易于学习,这也是苏联所有火炮的共同优点!
这批火炮也是苏联第一款大口径高射炮,前后生产了5000多门,也是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主要的防空火炮之一,苏德战争爆发时候苏军中已经装备了3821门!苏德战争中后期,该炮才由性能更好的M1939 85毫米高射炮所逐步取代!
根据中苏的条约,中国以实物购买了苏联36门这类火炮,每炮配2000发炮弹,准备编组9个高炮连。由于这种火炮还是比较先进的,苏联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最终仅仅卖了20门。
为什么只买36门,不多买些呢,原因很简单,太贵!每门炮单价高达2万美元,20门炮总价40万美元。而苏联卖给我们的伊-15型战斗机,单价才3万5000美元,伊-16型战斗机4万美元。2门炮就相当于一架战斗机了,这哪里买的起!
显然苏联摆明了敲竹杠,你爱买不买!
所以啊,这区区20门苏联M1931 76.2毫米高炮,仅仅补充了博福斯75毫米高炮的损耗,没有能够增强国军的防空能力。
更妈妈的是,1938年这20门炮在新疆交付的时候,国军发现该炮的电动操作系统已经被苏联方面拆除,借口是这是苏联的秘密技术。这样一来,这种火炮最大的优势也就没有了,国军高炮战士只能纯手动操作,命中率自然大大降低。
死马当作活马医,这种火炮虽然性能平平,总比没有要强吧,所以该炮还是立即投入一线防空作战。
1938年8月武汉会战期间,刚刚运到中国的M1931 76.2毫米高炮就有3个连参加了武汉防空作战,而当时博福斯75毫米高炮才有2个连。
让人懊丧的是,这种本来只有20门的高炮,却还有了意外的损失。
日军在进攻武汉的同时,又集中主力攻击广东。
由于国军空军剩余的可怜主力全部在武汉,两广地区国军仅有数架飞机,完全不是此处上百架日军飞机的对手。
所以蒋介石紧急将刚刚运到中国的苏联M1931 76.2毫米高炮组成的高炮45团第7连,第8连赶去支援!
没想到,其中第8连刚刚运到广东没有几天,就赶上国军从广州撤退。由于撤退秩序较为混乱,而这种苏制高炮又实在太重,极难机动,只能依靠铁路。由于铁路被日军炸毁,已经装上火车的高炮被迫立即搬下火车,改由载重汽车运输。这一来一回,日军已经杀入火车站附近。而此时日军飞机又来投弹,将有1门崭新的M1931 76.2毫米高炮的车厢炸毁。这门高炮没有来得及破坏,就在火车上被日军缴获!
有意思的是,日军当时根据外形判断是德国的88毫米高炮,还将其运回国内,大肆宣传!
数个月以后,在日本的德国军官才告诉他们,这是苏联的76毫米高炮。
日本方面觉得甚是羞愧,随后就不再宣传了!
随后的重庆大轰炸中,8门M1931 76.2毫米高炮也部署在成都作战,并且在1939年11月4日一举击落日军两架飞机。
而1939年2月的兰州大轰炸中,4门M1931 76.2毫米高炮和空军配合,一举击落9架日军飞机。
可见,M1931 76.2毫米高炮作为苏军二战初期的主要防空火炮之一,还是颇能够胜任实战的。
可惜区区20门,对于中国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怕是塞牙缝都不够,战果自然不可能很大了!
----------------------------苏制M1939型37毫米高炮是很好的高炮,如果中国方面能够大量购买,我们的防空能力会有极大的提高。遗憾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其实这么炮我们并不陌生,只要看几部朝鲜战争的电影,我们就能轻易看到这门炮!
6.苏联M1939型37毫米高炮
这种高炮是大名鼎鼎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的苏联仿造型号。这种火炮的性能是相当不错的,也是二战期间苏军在使用的主要近距离防空火炮,在二战中击落了大量德军飞机。
而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大量引进过M1939,并仿制成55式37毫米高炮。在这之前的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也曾大量使用苏联援助的这种高炮,也击落了美军不少飞机。相当有名气的志愿军高炮独立第11营,使用的就是这种37毫米高射炮。在1952年的“反绞杀”作战中,高炮第11营在开城地区5个月的战斗中,机动灵活地同敌展开周旋,击落美军飞机35架,荣立集体二等功。该营2连3班战绩尤为突出,先后击落敌机10架,两次荣立三等功。
志愿军对于这种火炮非常喜爱,他们的资料中写道:苏1939式37毫米高射炮,射速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下的敌机最多,很受志愿军官兵欢迎。但是炮弹供应不足,尽管把国内苏式装备中20个师的37毫米高射炮弹调运到朝鲜,仍然供不应求,这是停战前唯一没能按规定基数配齐的炮弹。
自然,苏联仿造品制作比较粗糙,相比博福斯原产的40毫米高炮还是有一些差距。
本来中国方面并没有购买这种高炮,主要这种高炮在苏联也属于新式武器,中苏初期谈判的时候还没有这种武器。
由于抗战中期国军高炮严重不足,尤其现有的60门Flak 18 37毫米高炮消耗很大,中国方面紧急加订单购买。
苏联方面陆续交付了一批,最终在1940年底,也就是苏联停止对中国军售之前,才将30门全部交付完。这批高炮紧急补充到各团中,主要补充Flak 37毫米高炮的损失。
具体的作战战果不详,大部分都计入Flak 37毫米高炮的战果了。
虽然这批高炮很少,毕竟弥补了抗战初期和中期Flak 37毫米高炮超过20门的损失,也是略胜于无了!
这种火炮虽然先进,不过当时日军已经转为中高空轰炸了,就算是低空轰炸,也是3到9架飞机饱和轰炸,地面高炮往往自身难保,所以起到的作用还是有限的。
当时粤军防空军陈炯文老兵回忆自己受伤:我的家在揭西京溪园镇蛇头村,虽地处偏远,但环境优美。20岁那年,我和同学一同前往揭阳找我的兄长,没想揭阳当时遭遇日军飞机轰炸,当我们到揭阳时,满目疮痍,很多百姓被炸得四分五裂,手脚都断了,有的肢体挂在树上,有的横倒在路边,惨不忍睹!我当时心中十分悲愤,心想我一定要参军当兵,上前线杀敌,为这些死去的同胞报仇!
回家没多久,我的一位同乡陈和就来信说,国军要成立高射炮营,他成功入选了,我们都替他高兴。再过一阵子,他二度来信,说已经晋升为排长了,而且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高射炮营要增设一个连,因此要招收炮手,而且要求要有一定文化程度。得知这个消息,我立刻跟3、4个要好的同学一同前往兴宁报名,希望能加入高射炮营。没想到真的如愿以偿。在兴宁报名后,我们接受了作文测试,然后就接到通知被录取。我被编排在广东省防空处高射炮营第6连,这让我十分高兴,心想终于可以上阵杀敌,为同胞们报仇了。
在兴宁招收到的新兵,一共有20来人。我们被带往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燕塘,在那里跟其他新兵汇合一同训练。可是才到达广州,就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我们于是又前往广州沙河那边躲避,那里有个竹篷,大家就在简陋的竹篷里学习了3个月。 学习结束后,我被幸运地选为炮手,这在当时是件很光荣的事情,我们同村几个人,只有我一个被选为炮手。
1938年,日军飞机频频来袭,每次警报一拉响,我们就要入阵地做好发射准备。瞄准飞机、测量飞机每秒飞行速度、高度,然后由炮手用望远镜观察,一旦发现目标,就能下令发射。但很多时候,如果情况不危急,我们瞄准后并没有发射。因为炮弹是从外国运过来的,不只炮少,可供使用的弹药也少,为了节省,我们一般不会发射。还有一个原因,是高射炮营是新成立的,大家都是新手,我们营长是英国留学生,班长则是从空军调过来的,对炮的使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们常常把警报当训练。一有敌情大家都进入备战状态,在一次次备战中熟悉高射炮的操作。
我们虽然有高射炮,可是对比起日军的飞机轰炸,这样的军事装备还是难以抵挡。每当我们瞄准准备射击时,飞机又会突然变换高度,避开我们的攻击,然后再低空投掷炸弹。记得当时日军是每3架飞机排成一排,3排飞机共9架轮番来袭,我们的军队虽然在地面做好准备,可还是难以抗衡,很多设备都被炸掉了。为了保存实力,我们从广州撤退到翁源。当时省政府也已搬到曲江,很多重要物资都用铁路运输到后方。撤退到粤北的翁源县后,因地处战斗后方,暂时不受日军侵袭,我们已几个月没有发射高射炮。
几个月后,营长要与防空处联系,却不知它所在的黄处坳的具体位置,于是决定派人前去探路。因为粤北地区讲的是客家话,可是部队里很多人来自珠三角,讲的都是粤语,语言不通。这时班长告诉营长,我会讲客家话。营长于是召我去营部见面,让我去乡里找老百姓问路。我在乡村里遇到了一位姓钟的老伯,他得知我来自揭阳,而且姓陈后,就说我们是亲人,因为他祖籍也是揭阳的,而且田、陈、钟等几个姓多年前本是一家,于是很热情地给我指路。当时的我没曾想到,后来战斗中负伤,正是钟伯救了我一命。
当时日军出动飞机轰炸翁源。在空防战中,敌机飞得很高,我们的高射炮起不了作用,一炮也没发,因为难以瞄准目标。结果我军损失严重。当时飞机投下的炸弹如雨般密集地落在我们四周,每枚炸弹落下时,会都将泥沙地炸开一个大坑,原本地上的砂石受冲击向着四周飞射。不巧的是,正好一枚炸弹落在我的不远处,巨大的爆发力将一块大石头“掀”了起来,正好砸在我的右后腰上,使我动弹不得。幸好战友将我送到距离最近的钟伯家,及时替我进行治疗,才得以康复。钟伯用草药帮我包扎伤口,一直治了一个多月才治好。受伤后,我负责的那门炮离了炮手就更不能发挥作用,还在那场战斗中被炸毁了。更悲痛的是和我一同驻守的一位战友,在负责装弹时也被击中,不幸牺牲了。这次败仗让我们很沮丧。原本大家都是想着与敌人死拼到底,可是却发现在武器上双方根本难以对等。
-------------------上图是哈奇开斯13.2毫米高射机枪,它的威力有限,防空也就是略胜于无吧。下图是日本仿造哈奇开斯25毫米机关炮的九六式25毫米高射炮,包括单管和三联装!有意思的是,这种高炮虽然性能平平,却也在很多部队服役良久。在法越战争中,越盟的军队就用这种日制25毫米高炮防空,击落多架法军飞机。
7.法国哈奇开斯25毫米机关炮
这种火炮是云南军阀龙云从法国人手中购买的!龙云当时让他的滇军装备了两种防空武器,一是哈奇开斯13.2毫米大口径高射机枪,另外就是哈奇开斯25毫米机关炮。
哈奇开斯25毫米机关炮是二战中法军的一种高射炮,同日军二战中装备的25毫米防空炮没什么区别。它属于一次大战以后的产物,是哈奇开斯公司根据法国陆军要求研发的。经过测试,这种火炮的射速很低,主要原因是它采用气冷结构,需要经常更换炮管。更换炮管比较繁琐,需要用专业工具,2个炮兵合作,花费最少5到10分钟。这一期间火力自然是中断的,所以当场就被法国陆军否决了,以更先进的施耐德37毫米高炮所取代。
1936年,哈奇开斯公司将25毫米机关炮的资料,卖给日本海军。日本人很快仿造了九六式25毫米高射炮,这也是二战期间日本海军近距离的主要防空火炮。这种火炮性能自然是不佳的,日本军方估计在一千米到两千米远的位置上,需要1500发25毫米炮弹才能击落一架美国飞机,超过这个距离它就很难发挥作用。
著名的大和号武藏号都装备这种火炮超过100门,却都被美军飞机以很小的代价击沉,显然25毫米高炮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波兰战役打响后,法军向德军宣战,可惜法国人寄予很大希望的施耐德37毫米高炮,却不能以较大的数量生产。无奈之下,法国人只得再次给哈奇开斯公司下订单,购买了一批这种高炮。
由于这种高炮性能低劣,在随后的法兰西战役中,德国空军嚣张无比,尤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几乎如无人之境,掩护德国装甲部队一路杀到巴黎!
龙云获得这批25毫米机关炮数量不详,不过在抗战爆发之前,也依靠编组这批机关炮组建了一个高炮大队。
不过显然这批高炮数量有限,最多不多20,30门。
因为在抗战初期,滇军精锐60军出云南北上抗日的时候,全军4万人,装备当时滇军最好的装备,却只有携带哈奇开斯13.2毫米高射机枪,没有携带一门25毫米高炮。
所有的25毫米高炮,全部用于龙云在自己控制的云南省内防空使用。这说明这批高炮的数量是很少的,连60军最需要的一线战术防空也兼顾不了!而云南各地的防空部队,也基本都以13.2毫米哈奇开斯高射机枪为主!
只有在重庆大轰炸最厉害的时候,连蒋介石的指挥部和住所都遭遇多次严重轰炸,这才有5门25毫米机关炮到重庆参战。
由此可见,国军高炮奇缺到什么地步,也可以知道哈奇开斯25毫米机关炮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
其实以上的7种也并不是国军抗战期间所有的高炮型号,一说国民政府通过英国作为中转,还购买了一批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但没有相关的资料作为印证,也没有看到具体参战的战例,只能看到过一张无法分辨年代的照片,只好忽略不计!另外还有零散从其他国家购买的少量防空火炮,因为数量太少,没有实际战绩,都不用多说!
---------------------------------------------------在没有雷达和计算机的时代,防空作战是非常困难的。上图是探照灯,这是夜间发现日军飞机的唯一方法。下图是国军的听音器,它可以通过飞机发动机的噪声,尽量确定敌机的方位,高度和速度,但自然是不太准确了。下下图则左边带着德式钢盔的国军战士,他拿的叫做立体测高仪。这是高射炮兵必备的简易观测器材,可以对于空中的活动目标距离,做出比较快速的测算。
防空部队的建设和作战
1931年918期间日军对张学良控制的锦州军政厅和28师兵营的轰炸,让张吓破了胆,最终违背中央政府命令擅自放弃了锦州。
而1932年128事变中,国军防空部队的无力,也打醒了国民政府。
1932年国民政府正式制定《对日防空五年计划及预算大纲》,开始建立正规的防空部队,防空学校,并且将全国划分为十个防空区。
1933年,日寇又入侵热河省,并且攻破长城一线。情况危急,国民政府将原本的五年计划,缩短到3年,制订了《空军1933年到1939年建设计划及防日计划》,随后又在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制订了《防空作战计划》。1937年华北局势日益险恶,1月国军制订了整体防空计划,包括大城市防空,野战前线防空,防空情报网等等。
抗战前,国军很有的建立了防空情报网,全国共有2000多个防空监视队,参与人员超过1万。这些人通过简陋的望远镜和有线电话将日机情况汇报了指挥中心,再通知到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所以在1943年之前国军虽然没有一个雷达,却很好的掌握了日军飞机的情况。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一般日军飞机只要起飞20分钟,就会被国军发现。
不要小瞧这个监视网,他为地面防空部队,空军,普通民众的防空躲避都起到巨大的作用。抗战结束以后,深感监视网重要性的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特别在美国制造了1万的徽章,赠送给这些防空监视员们!
全国当时还举行了各种防空演习,训练民众的防空意识,并且有计划的训练了可以参与防空的30多万壮丁。
由此,通过这些计划,国军还是比较完善的规划了抗战中的防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至于人才和武器装备的购买上,国民政府也用尽全力。
在欧洲学习过防空的黄镇球将军被蒋介石任命为防空学校校长,负责这个艰巨的人才培养和建立防空军任务。在没有钱没有人没经验的三无情况下,黄镇球和一批爱国的官兵用尽全力,于1935年正式建立了国军第一个新式高炮营,1937年抗战爆发前,又成立了第一个新式高炮团,41团,下辖5个营,装备博福斯75毫米高炮28门,Flak 18 37毫米高炮36门,苏罗通20毫米机关炮48门。
到抗战爆发时,国军建立了一个小规模,但是有一定战斗力的防空部队,据白崇禧回忆抗战期间共有高射炮7个团。装备上,从20毫米机关炮到88毫米高炮在内的各种高射炮约300门!
除了41团以外,还有1937年8月刚刚组建的42团装备苏罗通20毫米机关炮108门,该团全部是20毫米小口径高炮。
1938年3月,组建了炮兵43团,下辖5个营15个连,使用的都是现有的高炮。
1938年下半年,又以从苏联购买的20门76.2毫米高炮和另外6个连博福斯75毫米高炮编组了炮兵45团,下辖3个营10个连。该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一个,大口径高炮团!
这样一来,抗战初期和中期,国军一共有41,42,43,45共4个炮兵团。
1941年1月,将武汉会战中剩余的一部分苏制37毫米高炮和20毫米机关炮,加上陕甘防空部队合编为炮兵44团!
1941年10月,因为抽调12门20毫米机关炮和44挺13.2毫米高射机枪,编组了专门防御长江航运(其实是湖北到四川的航运)的炮兵48团,下辖3个营9个连。
同时为了保证滇缅公路的运输,又成立了炮兵49团。只是当时高炮已经奇缺,实在抽调不出来,只能临时抽掉了48挺13.2毫米高射机枪,组成了这个没有高射炮的炮兵团!
这3个团加上最初的4个团,也就是白崇禧回忆的所谓7个高炮团。
珍珠港事变以后,美国许诺提供给中国20个师的装备。蒋介石非常高兴,下令组建了全新的炮兵46团和47团。没想到,缅甸很快沦陷,英军溃败到印度,滇缅公路也被彻底切断。依靠危险的驼峰航线,显然无法将大量火炮运到国内。
46团和47团没有能够得到美援火炮,前者只能从45团釜底抽薪,抽调一部分火炮使用,导致45团的实力急剧减弱。而47团则从各地抽掉了37毫米高炮4门,20毫米机关炮11门,13.2毫米高射机枪49挺,勉强组成了一个团。
这样一来,国军在整个抗战中,共装备了高炮9个团,番号从41到49!
虽然貌似团从抗战前的1个,锐增到抗战后期的9个,遗憾的是高炮的数量并没有增加,甚至抗战后期还没有达到初期300门的数量,还出现了没有高炮的高炮49团!
国军防空部队近距离依靠高射机枪和20毫米机关炮,中距离依靠Flak 18 37毫米高射炮,中远距离则依靠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这个火网总体还算可以,也算是比较先进的!
而在抗战中,国军防空部队最大的问题,也就是严重缺乏装备。
区区300门防空炮中的近200门,都是小口径的20毫米机关炮,仅能炮击1500米以下的敌机。而我们对手日军就拥有数量高达3000架,相当于我们每门火炮要对付将近十倍的敌机,这怎么可能的。
不要说十倍于己,就算列强的高炮数量和敌机数量大约是1:1甚至2:1,也需要超过5000发炮弹才能击落一架敌机。
实际上,整个抗战八年中,国军防空炮部队共作战7305次,可以确认击落的敌机为210架(为有敌机残骸可以证明的),可能被击落的约为400多架,可能被击伤的2000架。
这个数字显然不大,也就是八年击落击伤敌机总数不过2500架,平均每年才击落击伤日机300多架,其中真正击落的大约为50架。这区区的数字,对于拥有3000架飞机的日军来说,显然算不了什么。
当然,防空军的目的并不完全是击落敌机,能够迫使敌机不能从容的投下炸弹,影响投弹的精度,也算完成任务。
不过这点战果,显然还是不能算什么了不起的战绩,恐怕也就刚刚及格而已。
可是毕竟还是起到一些作用的,比如抗战中国军击毙军衔最高的塚田攻大将,就是防空部队的杰作。
1942年12月18日中午,参加完会议的冢田攻及其随从乘坐“第十一军军邮机G310九江号”专机从南京飞往汉口。飞机进入大别山地区太湖县上空时,由于认为此处没有国军防空武器,飞机飞行高度很低。结果被正在地面演练的中国国民党军队二十一军团138师412团3营9连高射炮的击中尾部和油箱,“九江号”飞行员试图带伤迫降,但此处是山区,没有迫降场所,最终撞山坠毁。机上包括冢田攻在内的11个人全部当场毙命,除了侵华日军第11军司令官兼华中派遣军指挥官冢田攻大将以外,还有他的参谋长藤原武,也是一个少将。
打掉这架飞机也很戏剧性,据当事人回忆,整个138师只有2门高炮,都是武汉会战撤退以后,大部分没有来得及带走,才留给大别山打游击的桂军。区区2门高炮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经常几个月不用。12月18日上午,该连的炮兵将高炮推出来擦油养护,顺便晒晒炮弹,防止发霉受潮。结果他们突然发现一架日军大飞机,很低很慢的飞过来。由于机会实在太好了,当时国军高炮手想也没想,装上炮弹就打。几炮下去,当场将这架飞机打成重伤,稍后坠毁爆炸。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上面有一个大将,所以事后也仅仅汇报击落一架日军运输机。
而日军方面发现华中派遣军司令官被国军击毙,极为震惊。侵华日军总司令火田俊六命令华中派遣军调集第3、40、68、116师团4个师团约17000人的兵力,于当年12月19、20日由武汉、合肥、安庆三个方向分五路出发,搜寻冢田攻的飞机,最终才找到了一些破碎的尸体。
事后日本方面为了挽回士气,宣布冢田攻死于飞机事故,但二战结束以后,日本方面已经明确将冢田攻的死亡原因定为战死,也就是认同了飞机被击落的事实。
真正死于飞机事故的,是南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大角岑生。它的座机在从广州飞往海南岛的途中遭遇飓风,导致引擎超负荷燃烧,坠毁在珠江口,日本方面追赠大将军衔。
-------------就连这种高射机枪也是很稀少的,甚至很多时候只能用重机枪,甚至轻机枪对空射击。
抗战爆发以后,由于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干扰,国军失去了继续大量获得防空的渠道。
随后从苏联处前后获得约80门高射炮,从德国处获得了100门高射炮,也只能面前弥补战现役火炮的损失而已,根本无力组建新的部队。
这区区300门高射炮,是多么的少呢?
二战爆发前公认防空水平最差的苏军,也装备了3700门高射炮,其中百分之九十为中口径和大口径高炮(小口径高炮很容易制造)。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防空部队瞬间有着数倍的增长。在莫斯科战役中,仅仅在莫斯科一地,苏军就集中1000多门高射炮和其他防空兵器!
到了战争后期,1944年苏联新组建的北防空方面军,就有中口径高射炮3300门,小口径高射炮2300门;西防空方面军则有中口径高射炮3300门,小口径高射炮2300门;南防空方面军有中口径高射炮2395门、小口径高射炮1951门。
除了这三个防空军以外,还有外高加索防空方面军,西防空方面军,西南防空方面军,中央防空方面军等等。
尤其可见,苏联二战防空高炮至少在5万门以上,为它服务的人员至少超过100万人。由于当时苏联男人死了700多万,剩余的都在前线打仗,兵员严重不足,所以苏联防空部队的高射炮兵部队里20%以上的成员是女军人。著名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面,那个准尉要求上级派一些不喝酒,不要见到女人就走不动的士兵,结果得到2个班的女兵!这个情节并不是虚构的,因为当时苏联高射炮兵真的有很多女人。
苏联如此,德国更为夸张。1943年德国在本土部署了7万门高炮,当年德国本土把百分之四十七的军事生产放在高射炮上。战争期间,德国本土防空部队共发射了1,2亿发炮弹。整个二战中德国新造了大约6万门高射炮,而战斗机才5万架!国防军全部枪炮弹的12%用于高射炮,这是陆军野战炮炮弹用量的两倍。单是用于生产高射炮炮弹的材料就足以制造4万架战斗机。
德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射炮部队,180万空军士兵中的大部分服务于高射炮部队,在美英战略空袭期间还先后征召了40万临时人员!
而我们呢,这区区300门高炮,防空人员就算包括全国乡镇里面连望远镜都没有的民兵观察哨,加起来恐怕也只有1,2万人。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防空部队规模,尚且不到苏德的百分之一,而我们的实际遭受空袭的领土却不比苏德要小,真的是很可怜啊!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高炮部队属于被动防空,就算做的再完美也没有太大意义。大师杜黑曾经明确说明:要表达成理想的防空作战目的,必须有大量的战斗机,决不能只依靠高炮担任防空作战的任务。战斗机的活动半径比高炮的射程远得多,能担任更大范围的防空作战。
而国军的空军在抗战前期和中期只能保证有限的战斗力,掌握局部制空权。到了零式战斗机出现以后,连局部制空权也没有了。所以高炮部队也就莫名其妙的成为防空的重要支柱,直到抗战后期空军又重新掌握制空权为止。
可以说,这种现象也是很悲哀的。
弱国的弱,并不是哪一个方面,而是各个方面。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1-09 14:40: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风雨中山舰--中山号浅水炮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