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保护中国4年之久的苏联小驴--伊15伊16战斗机(上)
2019-01-12 10:36:07  来源:萨沙  点击:  复制链接

  随着淞沪会战的继续,中国空军的200多架作战飞机,在2个月的激战中已经消耗殆尽。尤其战斗机作为空战的主要机种,消耗更大。到了2个多月以后,中国全部3个战斗机大队的残余兵力,还不到1个大队。作为战斗机绝对主力的霍克2和霍克3战斗机也所剩无几,被迫结束了抗战初期的霍克战斗机时代。随后长达4年多时间内,是苏制伊15和伊16战斗机纵横中国上空了。

  由于这两种战斗机都很小,尤其后者又粗又短,从而得到了一个小驴的外号。苏联小驴,保护了中国领空长达4年之久,功不可没。

  苏联人雪中送炭

  中苏两国都是大国,又是邻国,相互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1927年12月,在苏联亲自策划和参与下,中共发动广州暴动。期间,苏联顾问直接参加军事行动,共产国际代表和和苏联驻广州领事馆官员公开开着领事馆的汽车,插着红旗穿过街市。张发奎武力镇压暴动以后,将苏联驻广州副领事郝史(Abram Hasis)等5人游街并被枪毙,苏联领事馆遭到搜查,领事鲍里斯·伯克瓦利斯基夫妇遭到逮捕,由于驻广州领事团的说服,领事夫妇才未被处死,在年底被驱逐出境。

  14日,国民政府指责苏联是广州暴动的幕后黑手,罪证确凿,宣布与苏联断交,并驱逐各地苏联侨民,关闭上海、汉口、长沙苏联领事馆。

  但5年以后,早在1932年中苏就开始恢复接触。1932年12月12日,中苏宣布恢复20年代末以后一度中断的外交关系,并就对日双边军事合作问题进行了频繁接触。1934年3月,中国政府派军事代表团访苏,商讨合作事宜。

  在在1936年,苏联明确提出原意提供大量军事援助以换取蒋介石停止对中共的围剿。自然,蒋介石不可能放过马上就要在陕北覆灭的3万多红军,谈判并没有结论。到了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在临潼被张杨捉住后,苏联居中调停,再次提出原意提供数亿卢布的军事援助,换取中共的生存。当时从各方面角度考虑,蒋介石不得不同意苏联的要求,双方口头上达成了协议。

  蒋介石心里很清楚,抗战在几个月最多2年内就会爆发。以中国薄弱的国力和军力,对付强大的日军是非常吃力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外援,能够提供给我们相当的援助,帮助我们打仗。当时中国和德国关系很好,可以从德国购买大量军火。可是,1936年11月,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实际上已经成为梦游,预计一旦开战中德很快就会断交。至于列强的英国法国美国都执行绥靖政策,而且主要视线都放在欧洲对付纳粹德国,都不愿意分心在亚洲招惹日本。所以,可以遇见他们暂时都不会给中国什么援助,尤其是英国甚至还试图和日本结盟。

  世界上的列强就这么多,那么苏联就是唯一可以依靠的国家了。苏联和日本的关系非常恶劣,基本处于敌对地位。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出动关东军进攻中国东北,一举占领了全境。要知道,当时东北的北部,也就是北满地区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控制着中东铁路。虽然后来日本赔款1亿4千万日元给苏联,但中东铁路给苏联带来巨大经济政治军事战略意义,怕是100亿日元也买不来。苏联对此非常不满。只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还在进行,百废待兴,工业化还没有成果,实在没有精力和日本大规模激战。苏联只能忍气吞声,丢掉了沙俄花费100年时间才占领的东北。

  随后双方边境多次冲突,大多以苏联退让作为结束。斯大林认为,看起来苏联和德国在西线的战争只是时间问题。以德国强大的军力,苏联全力对付德军尚且不能保证胜利,如果日本出动100万大军同时攻击苏联东线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那么苏联就面临可怕的两线作战,估计就要完蛋了。

  所以,斯大林认为,无论如何要支援中国,让日本陷入中国的泥潭。以日本陆军的实力,不可能同时进攻中国和苏联。斯大林预计,只要中日开战,日本能够用于对付苏联的陆军部队不会超过7个师团(25万人左右),而苏联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最少也会保持50万人的规模,这就不怕了。

  只要中日战争持续,苏联的东边就绝对安全。鉴于此,斯大林绝对对中国进行大量军售,提供给中国20个简装师的武器以及一支颇有战斗力的空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打响,8月20日,中苏正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随后直到1941年6月,苏联开始对中国进行大量军售,前后一共卖给中国1.7亿美元的军火。

  老萨请大家注意的是,这不是援助,也就是像美国后来租借法案那种白送,而是军售。

  中国人一分钱不少的,以珍贵矿产和大量农产品支付了军火的费用!

  就空军上,苏联卖给中国885架飞机,包括战斗机563架,其中伊15战斗机347架,其余都是伊16战斗机。当时飞机军售价格不算高,伊15战斗机单价为3万5000美元,伊16战斗机为4万美元。

  可以看到,相比中国购买霍克2霍克3的200多架,苏联卖给我们的战斗机数量是前者一倍有余。

  除了飞机以外,苏联还提供了一支规模不大,但非常精干的援华空军力量,一共有2000人之多,其中有700多名飞行员。不过这700多飞行员不是同时在中国,还是采用轮岗制度来中国,平时在中国的苏联飞行员保持200多人的规模。

  这些飞行员多是国内比较优秀的人物,他们从中国回去以后就可以得到自动的升职。

  苏联飞行员虽然不多,但相比中国飞行员不过只有100、200人,仍然起到很大作用。

  波利卡尔波夫和监狱内设计局

  苏联提供给我们的战斗机,就是两种型号,伊15战斗机和伊16战斗机。

  这两种战斗机都是苏联航空设计大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波利卡尔波夫的作品!

  波利卡尔波夫在苏联航空界的声誉极高,被誉为俄罗斯歼击机之父,一生中为前苏联设计了80多种飞机。

  此时苏联航空业的水平也不高,原因不复杂,沙俄本来在欧洲就属于落后国家。航空技术是最体现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做不了假。20年代苏联航空技术极烂,尤其先进的发动机根本就制造不出来。到了30年代,苏联逐步开放,加上西方大萧条,航空公司急于赚钱,开始向苏联出售先进航空技术。到这个时期,苏联航空业才有所起色。

  设计师波利卡尔波夫于1892年出生,1912年毕业于彼得堡技术学院。在学校期间,他就参加过世界上第一架多发重型飞机“伊利亚·穆罗梅兹”的研制工作,获得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1917年十月革命后,波利卡尔波夫投身革命,获得苏共高层的信任,被派去莫斯科国营一厂(原杜克斯飞机制造厂),负责组织埃尔-1(P-1)侦察机的生产(仿制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的DH9),但没有参加设计工作。

  1923年,他终于开始设计飞机,并且于1925年研发出第一款战斗机伊-1。由此,波利卡尔波夫实现了多年的理想,也逐步成为20年代苏联最有名的设计师。

  波利卡尔波夫的伊-3木质双翼战斗机,被公认为是苏联第一架成功的战斗机,空军装备了400架。

  他研究的波-2教练机也是一个杰作,在1927年至1953年的26年间,共生产23000架,训练出成千上万的苏联飞行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还广泛用它作战,如利用它的速度慢但可超低空飞行的特点,用作夜间轰炸机,有效地摧毁敌人的燃料、弹药、武器、车辆等作战装备和物资,或骚扰敌人兵营,使德军不得安宁。德国人对这种小飞机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却又奈何不得,给他取名“查铺的亿万”(德军军官晚上都要按时查铺)。

  另外比较有名的就是埃尔-5侦察机,也是当年最优秀的侦察机。埃尔-5于1930年9月3架埃尔-5侦察机出色地完成了一次从莫斯科出发,经安卡拉——第比利斯——德黑兰——捷尔麦斯一一喀布尔一一塔什干——奥伦堡,又回到了莫斯科的长途飞行。前后用六十一小时三十分钟的时间,飞了一万八百公里(!!!),平均速度为每小时一百七十六公里。

  虽然波利卡尔波夫的作品在苏联来说,非常出色,但客观来说同世界第一流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波利卡尔波夫受制于苏联航空业落后的大环境,也是无可奈何。

  诸如发动机问题就始终难以解决,波利卡尔波夫总不可能自己去设计发动机吧!

  更惨的是,波利卡尔波夫一度差点没命。

  在1929年,波利卡尔波夫在研发新一代的双翼战斗机伊5战斗机时,突然被苏联秘密警察逮捕。被逮捕的并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他的整个设计团队,一共450人之多。

  这也不算稀奇,在当时属于普遍现象。

  航空界另一个著名人物,安德列·尼古拉耶维奇·图波列夫也曾经被逮捕,判处无期徒刑。

  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这些人被指控“反革命”“叛国”“消极怠工”,未经法院审判就被全部判处死刑!

  在杀了第一批100人以后,斯大林猛然醒悟,苏联境内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够接替波利卡尔波夫的任务。无奈之下,斯大林只好下令将枪决改为10年徒刑。

  于是,剩下的300多人就在监狱中服刑!

  做了2个月苦工以后,斯大林下令让他们继续从事伊5战斗机的设计工作,以争取将功赎罪。斯大林承诺,如果能够对苏联做出贡献,就对他们特赦,改为无罪!

  波利卡尔波夫在监狱中组成了一个监狱设计团队,将狱友们集中起来工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监狱内设计局!

  伊5战斗机是仿造美国一种叫LC-DW-300的小型双翼竞赛飞机的产物。这种飞机在1930年参加过国际大赛,表现出比较优秀的机动性和很高的速度。

  30年代之前,由于东西方对峙,苏联难以获得西方航空技术。但30年代以后就不同了,波利卡尔波夫获得很多西方的技术支持,加上自己优秀的设计经验,伊5战斗机很快诞生。

  在1933年开始批量生产之时,伊5这种双翼战斗机已经属于落后飞机。

  最终,伊5战斗机仅仅生产了200架,不过也在苏军服役了近10年之久。

  由于斯大林对伊5战斗机非常不满,波利卡尔波夫惶恐之下,立即对飞机进行改造。他吸取仿造西方先进技术,在1933年推出了伊15双翼战斗机(卖给中国的伊152战斗机的原型)。

  这种飞机在1933年来说,算是还不错的战斗机。

  斯大林由此龙心大悦,下令对波利卡尔波夫进行特赦,但仅仅是给予优待,却并没有释放,也没有取消罪名。后来直到波利卡尔波夫去世12年后的1956年,苏联最高法庭才宣布波利卡尔波夫无罪。

  1934年,波利卡尔波夫又造出了更先进的伊16单翼战斗机。

  30年代,苏联进口多个西方先进发动机,并且在30年代中期完成了仿造工作,实现了发动机自产。700马力的先进发动机,取代了400多马力的老式苏制发动机。

  由此,战苏制战斗机最大的技术瓶颈也解决了。

  同霍克3战斗机伯仲之间的 伊15双翼战斗机

  这两种飞机中,伊15战斗机是老式的双翼战斗机。总体来说,伊15的各方面和美国寇蒂斯公司的霍克3战斗机基本一致,没什么区别。

  它的所有设计都是老式设计,包括双翼结构,上海鸥机翼,木质机体,开放式座舱(不能飞到5000米以上),固定式三点起落架等等,没有一样是新技术。

  虽然技术不新,但由此也有个优势,就是所有技术都很成熟,是经过多年实战考验的。

  伊15战斗机的优点和缺点也很明显,同霍克3双翼战斗机一样。

  它的优点是,低速水平盘旋能力非常强,甚至强于霍克3。

  伊15战斗机采用双翼结构,飞机升力很大,而它的木质结构导致飞机重量很轻,使得飞机盘旋能力极佳。上海鸥机翼可以有效减少飞机上机翼的阻力,减轻机身产生的有害气流影响,增强飞机的机动性。

  伊15战斗机在1000米高度转一个360度的圈只需要区区8秒,堪称世界第一流。众所周知,转圈越快越稳,就能在水平盘旋中获胜。

  但,这就是伊15战斗机仅有的优点了。

  它最大的缺点就是速度慢。

  它的试验机在1933年10月,曾经创造了苏联双翼战斗机的最快速度,也就是350公里/小时。但这在全世界来说算不了什么,甚至还没有日军的大型轰炸机96式飞得快(370公里),而日军96式战斗机97式战斗机航速为430公里和460公里,强大得太多。

  虽然水平面盘旋能力不错,但垂直面很差。

  在30年代,短小的伊15战斗机创造了爬升的世界纪录,也就是从起飞上升到5000米仅仅需6分钟,但相比日本的战斗机,仍然相差不少。

  如日本陆军最常用的1式战斗机(也叫做隼),爬升速度比伊15战斗机高出百分二十到三十。

  更关键的是,双翼的伊15战斗机俯冲的速度很慢,更重要的是加速很慢,相比日军俯冲时600多公里的时速不值得一提。

  如果伊15战斗机和1式战斗机同时爬升,1式战斗机迅速就可以占居高位,然后高速俯冲下来将伊15战斗机打垮,后者甚至连还击的机会都没有。

  即便伊15战斗机已经占据高位向下俯冲攻击,却因为俯冲速度慢,1式战斗机可以从容的做出各种躲避的机动动作,很容易就可以逃脱。

  简单就是一句话,伊15战斗机在垂直面机动性,远远逊色于敌人,甚至无法正面对抗。

  而二战期间,大部分作战都是在垂直面,水平面的格斗越来越少了。

  那么伊15战斗机的综合机动性,明显逊色于日军抗战初期常用的97式陆军战斗机、96式海军战斗机,更极大的逊色于在41年前后参战的最新的零式海军战斗机、一式陆军战斗机。

  伊15战斗机和霍克3战斗机一样,武器也不强,仅有2挺7.62毫米机枪。这同日军在抗战初期使用的96式,97式战斗机大体类似,但相比零式海军战斗机和一式陆军战斗机,有着巨大的差距。

  零式海军战斗机拥有2门20毫米机关炮和2挺7.7毫米机枪,一式陆军战斗机也有2挺12.7毫米机枪。

  唯一的优势在于,伊15战斗机在飞行员座椅背后放置了防弹钢板,可以一定程度保护飞行员。这是一些日本战斗机,如零式战斗机所没有的。不过,先进的日本一式陆军战斗机,也是具备防弹钢板和自封油箱的!

  总的来说,伊15战斗机的综合性能和霍克3战斗机没什么区别,相比日军抗战初期的96式97式有一大截的差距,相比新一代零式海军战斗机和一式陆军战斗机更是天壤之别。

  伊15战斗机想要在空战中获胜,就必须将敌人引诱在低空,进行低速的水平面盘旋作战。只有敌人中计,双方才能正面拼一拼,毕竟伊15战斗机水平面机动性很好,是完全可以打一打的。

  老鸟飞行员回忆伊15战斗机写道:伊15的机动性优异,操控感舒适和谐。但飞行员前方视野有限,尤其是在爬升状态下,由于下主翼的遮挡,往下看的视野不佳。飞机所有舵面的控制都是轻柔有效的,稳定性尚可,这标志着这是一架优秀的战斗机。但单翼机的性能总是比这种双翼机更加优越。对于日军的先进单翼战斗机而言,除了盘旋转圈速度以外,其他所有性能几乎都能占有优势。日本飞机明显可以使用这样的策略对付双翼战斗机:利用高度优势获得更快的速度追上去,使用强大的火力发动掠袭。日本飞机可以利用双翼战斗机在进行垂直机动时敏捷性降低的空档,追上去消灭对手,据我所知在实战中确实发生了这样的战斗。

  陈纳德回忆,他在南京上空,目睹过一场最惊人的一对一空战,就是一个苏联空军飞行员驾驶伊15双翼战斗机对抗1架中岛90式海军战斗机。

  陈纳德写道:我看到了一幕令我终生难忘的空中格斗。一般情况下,空战是在几秒或最多几分钟之内便决出胜负,但这次战斗持续了30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飞行员的生命都掌握在他们操纵杆的每一次动作上。那架日机飞进了苏机的圈子里,互相开始狗咬尾巴式地追逐着。日机越追越近,已经到了可以射击的位置,随着日机的第一次射击,那架苏机做了一个俯冲飞行,便躲了过去。日机随着也飞了下来,在它在它全速呼啸着俯冲的当儿,苏机突然做了一个衡翻,摆脱了日机,并迅捷向他开火。这架苏联飞机,是我看到过的唯一一架可以一气呵成做完这些技巧的飞机。最后双方飞行员都用尽弹药,才中止了战斗。当那名苏联飞行员爬出机舱时,我正好在机场附近。他有六英尺高(1米82),长着一堆乱蓬蓬的头发,像成熟的麦穗一样。他的衬衣被汗水打湿贴在了背上,看上去好像是刚从雨中归来,鲜血从腿上的一处枪伤缓缓渗出。

  由此可见,伊15战斗机和霍克3战斗机一样,在水平面低速盘旋能力还是很强的,不亚于敌机。

  但如果敌人本来就在高空高速,或者一旦发现伊15就立即高速爬升然后俯冲甚至高速加速飞走,伊15战斗机都是无可奈何的,毕竟速度相差太大。

  最可怕的是,敌人如果使用爬升后俯冲攻击,打完就跑的办法,伊15战斗机根本无法反击,只能成为活靶子。

  所以,伊15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在1937年提供给中国的时候,已经相当过时了。

  伊15战斗机本来是苏军的主要战斗机,但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被德军BF109战斗机的早期型号修理的很惨。苏军高层认为伊15已经过时,开始大量淘汰这种型号飞机。

  苏德战争爆发时的1941年,本来占苏军战斗机一半数量的伊15战斗机,数量减少到还不到2成。实战中,证明它无法和德军新式战斗机对抗,所以不到2年就完全退出苏军战斗机的行列。

  相比伊15双翼战斗机,伊16单翼战斗机才算是比较先进。

  还算先进的伊16单翼战斗机

  1933年,波利卡尔波夫也意识到双翼战斗机的局限性,也就是速度绝对无法超越450公里/小时的极限。

  这样的飞机,在未来的空战中显然是难以胜任的。最低程度,敌人就算打不过你,只要看到你就加速逃走,你干瞪眼却追不上!

  波利卡尔波夫在伊15的基础上,参考美国“格兰维尔小蜜蜂”竞赛飞机的结构和设计,于11月推出了伊16的原型机。

  从外型上来说,伊16战斗机几乎和格兰维尔小蜜蜂一模一样。

  一大堆缺点

  这款飞机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如悬臂下单翼构造和收放式起落架,还有从西方购买的功率强大的新式发动机。

  不过,由于苏联航空技术的落后,该飞机仍然使用了很多老式技术,比如半开放式座舱,双翼飞机残余结构,木质硬壳结构等等!

  要知道,当时先进的单翼战斗机,普遍采用了全新的单翼结构设计,不像伊16战斗机还留有双翼战斗机的结构特点。伊16的机体设计不成熟,导致高速飞行时阻力较大,影响机动性。

  同时,所有新一代单翼战斗机全部使用了全金属结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飞机生存能力,同时减轻飞机的重量。但伊16战斗机没有,只有机体部分骨架为铝管,一说是因为苏联缺乏铝资源。

  至于新一代飞机都采用了全封闭的机舱,可以有效抵御恶劣环境,也可以飞的更高。但伊16战斗机早期还采用半敞开设计,据说是防止影响飞行员视线,后来才全部换为封闭式。但全封闭机舱又因为苏联玻璃工艺低下,导致非常容易磨损和刮花,严重影响飞行员视线。

  有一个基本常识是,在空战中谁先发现敌人,谁就赢了三成。所以,苏军飞行员很多时候,直接打开机舱盖作战,至少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敌机。

  有意思的是,所谓先进技术,也是比较不成熟的。

  以起落架为例,是笨重的手动起落架,需要飞行员吃力的旋转33圈才能完成收放。

  这在激烈空战期间着陆或者飞行员受伤迫降时候,是绝对不可能办到的。

  同时,这个起落架结构比较笨重,导致飞机重量大增,机动性下降。

  就武器装备上来说,伊16战斗机和伊15战斗机一样,不过装备2挺7.62毫米机枪,火力很薄弱。

  自然,飞行员座椅也有8毫米厚的防弹钢板,防御性还算可以,代价是飞机总重增加40公斤。

  以上的缺点都不算致命,伊16最可怕的在于操纵性很差。

  它采用的单翼设计虽然比较先进,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飞机操纵性非常不好。发动机安装在机头,由于功率很大,导致飞机几乎时刻都在震颤。

  震颤也许对于驾驶不算什么,但却很大程度影响射击的精度,不是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战斗机最终的目的是要击落敌人,不能打得准,再好的机动性也是白搭。

  更可怕的是,在飞机突然紧急俯冲或者翻转的时候,发动机会发生剧烈震动,严重影响飞行员的控制和射击

  同时,此时飞机的机动速度会出奇的快,几乎要失控,经常会产生尾旋。

  老萨附注:所谓尾旋,是飞机的攻角(迎角)超过临界迎角后,发生的一种连续的自动的旋转运动。尾旋是一种非正常飞行状态,进入此状态时飞机沿着一条小半径的螺旋线航迹一面旋转、一面急剧下降。旋转角速度高可达每秒几弧度,下沉速度大,甚至达每秒百米,因而十分危险。

  但飞机爬升和水平盘旋的操作性,相对比较好!

  由于飞机对操作过于敏感,稍微大一点的动作,就会导致大幅度的机动。所以飞行员必须时刻高度紧张,一些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飞机失控而致命,尤其在转弯和着陆时候特别明显。

  这并非飞行员水平高就可以控制的,还必须由相当的操纵伊16战斗机的经验。

  伊16战斗机诞生以后,为了向西方炫耀,挑选最优秀的5个飞行员组成特技飞行队(红队),参加了包括五一大阅兵之内的众多苏联大型活动。

  只是伊16的操纵很有问题,即便精选最厉害的飞行员,也不代表就不会出事。

  1935年5月,红队 特技飞行员休珀卢恩驾驶的一架伊16战斗机飞行时候突然失控,飞机在机场附近坠毁。虽然苏联机场消防队立即扑灭了大伙,救出了飞行员,但休珀卢恩身负重伤,留下终生残疾。

  8月,另一个特技飞行员叶乌舍耶夫也出了事。他没这么好运,机毁人亡。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1937年,苏联援华空军第一大队长库尔秋诺夫,率领第一批伊16战斗机从新疆飞往南京时,于甘肃附近因为飞机失控而坠毁牺牲。大队长职务,被迫由副队长普诺科菲耶夫继任!

  最优秀的飞行员尚且如此,普通的飞行员又会怎么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主要是机身整体设计问题,在单翼设计上保留了一些双翼机的特点,导致飞机重心偏移!同时设计师为了提高飞机的机动性,人为将飞机重心后移。这一切都导致伊16战斗机的重心不稳,导致操纵困难。

  老萨附注:飞机的重心分为设计重心和实际重心两种情况,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变化的。设计重心位于升力的矢量中心线、推力矢量中心线和交叉点附近以及机体中线上。这是基本的设计原则,不然飞机就容易失控。实际重心在飞机的起飞前和设计重心吻合,对于除了运输机之外的军用飞机而言,油料的消耗,机枪机炮火箭弹等武器的发射等情况均会造成重心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幅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让实际重心尽量和设计重心吻合,避免发生飞行失稳,导致飞机操纵困难。

  其实,这就是苏联航空技术落后的最好表现。

  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导致飞机不容易操纵,一定需要有经验的飞行员才可以应付。

  苏联最有经验的试飞员驾驶过伊16战斗机以后,一致认为:这种飞机只适合老鸟,不适合新手。

  新手飞行员往往无法自由操作伊16战斗机,甚至在一些机动动作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危险。

  而我们的敌人日军的96式97式,以及后来的零式一式战斗机,都有比较好的操作性,飞机设计的很好。

  日式飞机在做各种机动时候都非常稳定,飞机震颤很小,是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以零式战斗机为例,它只有高速俯冲向左旋转时才有可能出现操作呆滞的情况。

  简单来说,如果是一样的新手驾驶苏制飞机和日制飞机,苏联飞行员必败无疑。

  除此以外,苏制飞机还有共同的弱点,就是制造比较粗糙,仪表设备简陋,记载辅助设备落后。

  以老式伊15战斗机为例,他连最基本的无线电台都没有安装,导航设备只有罗盘。战斗中多次出现,伊15战斗机和地面无法联络,导致意外损失的情况。明明日军已经在轰炸机场了,伊15战斗机仍然不知道战况,还是在机场降落,结果被一同炸毁。

  或者明明附近战友已经遭遇敌机群,近在咫尺的苏制飞机就是不知道,接二连三被敌机偷袭击落。

  至于稍微先进一些的伊16战斗机也好不到哪里去!一般一队飞机只有一架有无线电台,其余飞机只能接收信息,不能发出信息。

  其实,安装无线电台不需要多少钱,不装备主要还是技术原因和战术上的不重视。

  好在还有两大优点

  虽然有着种种的缺点,尤其是操作困难,但伊16战斗机仍然有着2个非常重要的优点,就是它的速度很快,垂直机动性很好。

  卖给中国的伊16-6战斗机的最高速度,达到440公里/小时,比伊15和霍克3高出60到100公里,也就是近四分之一,不亚于日本的主力战斗机。

  爬升和俯冲速度上,伊16战斗机大大强于伊15和霍克3,和日本的96式和97式战斗机基本一致,不再是逊色一筹了。它爬升到5000米高空,只需要5分钟。

  自然,由于设计的缺陷,以及比日本战斗机稍重,伊16战斗机的水平盘旋能力有相当的下降,明显弱于伊15战斗机和轻便的日本飞机。

  如果低速盘旋对抗,伊16战斗机就不是日本战斗机的对手。

  二战英国最著名的飞行员艾瑞克·布朗曾经驾驶最多种类的飞机种类(487种),也曾经驾驶过伊16战斗机。他回忆:一 旦当我坐进驾驶舱我立刻明白为什么需要打开驾驶舱盖飞行——因为前向视野糟得可怕。由于桶状机身的缘故,驾驶舱显得狭窄且不舒适。飞机的仪表布置混乱而且 缺少油量表和无线电,飞行员座位后方装有轻型装甲。在225 mph(每小时英里数)的巡航速度下,飞机的三轴稳定性中纵向稳定性尚可,横向和方向稳定性一般。所有的操控都非常敏感,轻如羽毛般的副翼给了飞机极高的 滚转率。I-16相当敏捷且拥有优异的大角度爬升能力。10000英尺下的最大速度为283 mph,但飞机在俯冲状态下的加速性能则出奇的差。由于机头出现上扬倾向和刚性安装的发动机导致飞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都不断的摇晃,这使得这架飞机缺乏作 为一个射击平台的稳定性。  I-16的降落并不容易,因为一旦起落架伸出后,没人知道飞机会变得僵硬还是摇摆。当长长的分体式副翼以15度角放下后,飞 机的机鼻立刻抬升起来。如引擎功率过低使降落速度低于110 mph的最低限制时飞机的机翼会出现明显的下垂倾向。要想实现三点着地是困难的,飞机的起落架上安装的刚性减振器会使飞机在降落时发生危险的弹跳。I- 16的刹车是我所遇到过的最糟糕的飞机刹车,几乎是无用的。

  就综合性能上来说,伊16战斗机比伊15战斗机要高出一大截,只要不轻易做水平面盘旋,它的速度、垂直机动性、火力、防御能力大体和日军96式和97式飞机差不多,顶多是略差一些。

  到了这个时候,中国飞行员终于有了性能不明显弱于敌人的战斗机。

  遗憾的是,伊16战斗机只有200多架在中国,相比日军2000多架飞机,其中800架以上战斗机又算不了什么。

  可怕的是,伊15战斗机虽然有种种不好,但它易于训练和操作。中国飞行员因为空战伤亡很大,新手飞行员经验和能力不足,但也可以使用伊15战斗机作战。

  伊16战斗机就不同,他必须要求飞行员有一定经验,绝对不是一架新手就可以得心应手操作的飞机。

  这下,又戳中了中国空军的要害。我们抗战爆发2个月内,就损失了81名飞行员,而之前一共只有200名飞行员可以作战。余者都必须新人来补充,这些新人是很难有效驾驶伊16战斗机的。

  严格意义上说,伊16战斗机是苏军从双翼战斗机到单翼战斗机的一个过渡产品,也是老式飞机。

  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结论。

  伊15战斗机是明显弱于日军抗战初期的96式97式战斗机,只有在水平面低速盘旋还能打一打,其他各种作战都占较大劣势。

  但伊16战斗机大体和日军96式97式战斗机相当,顶多略逊一筹。只要不和敌机在水平面盘旋,而利用垂直机动性不亚于敌人的特点,伊16战斗机还是可以在空战中获胜的。

  而日军的96式97式战斗机则是相当不错的战斗机,除了防御稍弱以外,其他各方面比较均衡,无论水平面盘旋能力,垂直作战能力都不错。

  其实,这就是日本航空技术高超的一个体现,也客观体现了日本和苏联这方面的差距。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2-13 14:39: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上空的鹰--霍克2霍克3战斗机(下)

下一篇:保护中国4年之久的苏联小驴--伊15伊16战斗机(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