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矮城墙在常德很有名,特别是在过去,就在大西门北风坡往北。矮城墙的出名一是因为那里曾经是常德人所不愿谈及正经之人不可能去的地方,更大的原因是因为那里有常德血战中坚持到最后的战线:矮城墙碉堡。曾经这座碉堡作为省级文物,却变成附近民房的一部分,碉堡顶部还曾建有小房

去往矮城墙的路上,两边商铺林立,可能是因为下着雨,大多没有顾客。店的主人悠闲的坐着,喝着清茶,看着门外人来人往,悠闲而自得。很难想象,六七十年之前,就在附近当年的虎贲之师与敌人血战。彼时炮弹横飞,残肢遍地,一个师抵挡了横山勇16日。

由于怕敌人占城之后依古墙修建堡垒,国民政府在1938年将常德西门到东门,包括北门的所有城垣均拆除损毁唯余墙根。43年的常德会战中,57师拱卫常德之时共修建了三条防线。矮城墙碉堡就是建在最里面的防线上,也是最后一条防线。

矮城墙碉堡共有两个射击孔,分布在两个九十度的直角面上,这是其中的一个。作为最后一道防线,除了大量的战壕,还修建了三十多座碉堡,矮城墙碉堡就是其中的一座。这些由美国飞虎队空运过来的水泥建造的碉堡异常坚固,普通的枪弹根本打不透。

这是另一面的射击孔,射击角度很大,两个射击孔相互配合就可以把前面的日寇进攻路线封死。据当时的57师169团的支书回忆,所有的碉堡都是11月6日开始抢修的,参加修筑的除了工兵部队还有常德当地的百姓。修碉堡的材料主要是洋灰(水泥)、砂石,唯独没有钢筋。尽管如此,碉堡却异常坚固,只有大口径炮才能轰的动

碉堡的内景,从里面看射击孔并不是很大,能很好的保护当时的抗战士兵。射击孔之下是弹匣格,主要是放子弹匣的,当时射击孔附近应该还有轻重机枪的支架。矮城墙碉堡里面可以驻守一个班的兵力,到了保卫战后期,碉堡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少量的兵力据守碉堡就可以大量杀伤日军,阻挡其进攻。

射击孔的特写,现在通过这里看到的是对面拔地而起的一座商务楼。但可以想象会战的时候,已经攻破了两道防线的的敌人蜂拥而来,愤怒的子弹从这里倾泻而出,留下一具具的尸体,血流成河,何其悲壮。

直到今天,当年遗留的弹孔仍然清晰可见,足见当战斗时的激烈。矮城墙碉堡正前方防御的是当时的常澧公路,是日军进攻常德的主要路线之一。碉堡正前方的长生桥更是激战一日一夜,170团一营张营长带领战士打退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敌人终不能前进一步。最后,守卫长生桥的士兵全部阵亡,身负重伤的张营长被转移到矮城墙碉堡的时候已经牺牲。

碉堡内部,不过是五六个见方的面积,当年的国军士兵一个班在这里坚守到最后一刻。11月28日敌人开始攻城,已经改编为步兵的炮兵3营协同171团1营,利用矮城墙碉堡和战壕苦战,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最后,丧心病狂的日军竟然用上了毒气,虎贲将士用湿布捂住口鼻后继续奋勇杀敌,碉堡一直被我军坚守。

如今的矮城墙附近经过开发变成商业街,碉堡旁边就是一个书店和剧院。书店里的人聚精会神看着书籍,偶尔会望向窗外的碉堡。此时的碉堡就像一个纽带,连接了常德的过去和现在。撑着雨伞的时髦少女从旁边经过,也许习以为常,没有注意碉堡的存在,好一派岁月静好的景象。

像矮城墙碉堡这样的堡垒当时修建了30余座,因为开发、城市建设剩下了9座,实属万幸。通过这些碉堡,我们可以感受当时虎贲之师血战敌寇,死守常德的壮烈情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铭记这些为民族牺牲的将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