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时,我正在学校读书。翌年八月,武汉告急,乃离乡背井,远赴西安参加抗日救亡阵线,报考黄埔军校十六期,编入二总队,长途步行至四川铜梁受训。1939年底军校毕业,分配至第五军(军长杜聿明)96师(师长余韶)。适值昆仑关大战,我们同学一行数十人,随军进入战场,参加战斗。然进入战地时战役已近尾声,战斗获得大捷。尔后部队移驻湘、黔补充整训。1941年冬进驻云南,当时美中英首脑举行会议,鉴于珍珠港事件,日寇疯狂地向南亚诸国进犯,为了确保中缅补给线畅通,决定由中国组织远征军,进入缅甸。第五军乃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是组成远征军的骨干。
腊尽春初,部队先后用车运至中缅边境芒市时,英方态度暧昧,我军只好集结待命。未几,日寇果然大举进犯缅甸,仰光告急,英方才接纳我军入境。此时,有利战机已失去。我军处于被动仓促应战,先遣部队200师(师长戴安澜)挺进至同古,接收英军防线;我师及第六军(尚在集结中)、英军一部,在平蛮纳构筑防御阵地,以期决战。我军士气旺盛,日夜加紧挖掘工事,严阵以待。不料我方防御体系尚未完成,日寇已临阵前,连日飞机狂轰滥炸,继而大炮猛击,我们简陋的防御设施全部摧毁,右翼英军不支后退,敌穿插至我背后,形成包围,并凭借其空军优势,步兵轮番向我攻击。我师临危不惧,舍死忘生,顽强抵抗,与敌成对峙状态。三日后,敌在飞机掩护下,增援发动猛攻,我军在敌机低空扫射下,伤亡惨重。尔后,我军对阵地部署作了必要的调整,全体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官兵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与敌战至黄昏,后奉命突围。突围时进行了周密安排,选派姚孝钦(同学,恩施人,身材魁梧,又在步校劈刺班学习了三个月)排正面出击,牵制敌人,组织突击队在前夺路与敌展开白刃战,主力部队依次后撤。于深夜时分开始行动,冲杀声、枪声、手榴弹声一浪高过一浪,其势锐不可挡,终于压倒敌人,杀开一条血路。我队相继冲出,我288团团长凌则民阵亡;姚排无一人生还。他们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牺牲小我,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真乃可歌可泣。日寇穷追不舍,并以轻快部队先行攻占腊成,继而八莫、密支那,我军后路被截断,且战且退,保持与敌人周旋,以争取更多时间掩护英军向印度转移。200师抢先趁日寇占领密支那立足未稳之际,强攻穿过,师长戴安澜不幸阵亡。新二十二师廖耀湘部和三十八师孙立人部直向印度进发(驻印度远征军就由这两师组成)。我师及军直属部队绕道至中印缅边境,翻越野人山归国。然而,仍受到日军伏击,副师长胡义宾阵亡。
野人山系中印缅边境三国未定界,属于原始森林地带,重峦叠嶂、幅员辽阔,爬过一峰又一峰。古云“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只见山不见天下。人迹罕至,据说有野人栖居。前段时间,我们从未发现人物活动与形迹,可是在横渡恩梅开江(亦或是迈立开江)时,正是野人帮助我们用溜索桥渡过的。江面宽数十米,水面离岸高数十米,湍流击石,水花四溅,响声不绝于耳,望之不寒而栗。要在这宽而高的江面上架设一座溜索桥谈何容易?其办法是:将一根粗大绳索,系在两岸边的崖石孔内或者大树上,下悬挂一坐凳,凳由三部分组成(1、滑板—长约40公分,宽20公分,厚8-10公分,中央凿成半圆形槽穴,能嵌入绳索并能溜滑无阻;2、踏板—在滑板前端,横向凿孔,穿过绳索两端下垂系上木板,供乘坐者两脚踏放;3、坐板——在滑板后端也横向凿孔,再仿造踏板方法,供人乘坐。)人坐凳后,两手紧抓滑板,掌握坐凳的人检查无误后松手放行,由于降弧,坐凳自然滑至中心。到升弧一段,就靠坐者两手前伸,握紧粗绳用力后拉,同时胸部配合前挺,使滑板向前移动。如此一步一步蠕动前行。经过一番艰难攀升,到达彼岸。这边岸上的掌握人就将原先系在坐凳后的小绳拉回坐凳,供下一人使用。这些野人是怎么将两端联系起来的,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活动范围,均不得而知。只见它们身披兽皮,腰悬短刀,体格强健。由此可见,所谓野人也具有与自然作斗争的智慧和能力。
森林是野兽赖以生存的场所,但出现在人前的倒不多见,只是猴儿成群的在林中上下跳跃,追逐嬉戏,不时向人们发出叫语。有好事者提高嗓子长喊一声,群猴立即应答,顿时回声响彻天空,山谷为之震动,久已疲惫不堪的人们情绪低落,常以此来解忧消愁,置之一笑。时值黄梅多雨季节,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天昏地暗,不见曦月,也不知时间早晚,只要感到疲劳,或是发现地势较平坦,或在搭盖有棚之地,就停止行军,就地休息。安排人员就近采集木竹,动手整修旧棚,添盖新棚。棚上覆盖芭蕉叶,入睡时尚勉能遮雨,夜半叶面积水过多,就沿着边缘下滴,已是不能叫人安眠。加之无情的蚊虫又不断地扑面而剌,身寒面痛,苦不堪言。
没有路,也不辩东西南北,开路的先锋队仅凭指南针所示的大致方向,沿着山腹或在岩石间凿孔,作为石阶;或在陡坡边系上粗藤向上攀登;或在岩边砍伐大树,使其自然倒卧于河面上当作独木桥,每处无不险象丛生。粮食用尽就扯野菜充饥(形如苋菜,高尺许,质嫩),苍天有意为我们安排似的,林中的枯竹枯树枝到处可拾,先将枯竹表面水分擦干,就可生火引燃木材,煮菜熟食,虽无油少盐,在饥肠辘辘下,倒也觉得味甘可口,军部电台与重庆取得联系后,曾一度派飞机空投粮食,但大都坠落在深山涧谷中,我们所获极少,无济于事。
开始翻越时,部队尚能保持建制行军,时间久了,渐渐有人掉队拉下,会合后续部队同行。而后续部队亦复如是,甚至以后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官兵已不能互相照顾。于是饿死者、病死者沿途可见,惨不忍睹。在将要到达怒江时,云南派夫肩背干粮,送来救济,士兵一见干粮迫不及待地大把大把捧着吃,不久腹内膨胀,口渴饮水,有的倒毙于水边。我们大约经过半年时间才陆续回到云南福贡设治局(怒江边),全师幸存者不满千人。
这次战役虽以失败告终,但我军在危难紧急关头,毫不迟疑地去换下英军;在油田被困险恶中,挺身而出救出英军,我军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深受反法西斯战争人们的称颂。并为后期反攻缅甸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1、缅甸气候酷热难当,丛林沼泽地带广,部队运动联络非常困难。驻印远征军针对这一情况,着重演习丛林战,训练士兵。要求士兵会攀树、会辨别方位、会识别各种野果和野菜,增强散兵作战能力;2、日寇经过缅甸战役后锐气受挫,改攻为守,面大点多,兵力分散,此则有利于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3、缅人翻然醒悟,缅甸是个著名的宗教国家,教主权威大,信教的人多,日寇入侵时宣扬扶持教会,而教会对中国军人又有误解,因此,我们每到一地,当地就有人烽火报日,当日寇占领缅甸后,原形毕露,缅人始悟受骗。故在反攻中,缅人反戈一击,自觉地为我军送报信息,担任向导。这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保证。
附:赴缅抗战突围时个人点滴经历
★突围时,我率领的是迫击炮,不能发挥肉搏战作用,就从士兵手中夺过一支步枪,当日寇的枪弹、手榴弹落在我面前火光四射时,我随着冲锋步兵一齐卧倒,后面叫喊杀声紧接而来,我乘势爬起,继续前冲,不料步枪的准星勾住了前面死者的衣服,怎么也抽不出来,情急智生,将枪用力往下捅,然后很顺利地收回了枪。
★突围出来不远,前面横贯着一条铁路,路基高约二米,路边遍竖着栏杆,并有多层钢筋连接着,最下一层离地约30公分,我们必须从路基上爬过去,后面敌人的机枪正向此处密射,已有人中弹身亡。情况万分危急,我自作聪明,用左手将钢筋向上提起,头部及肩部由下面钻进,眼看同爬的人纷纷过去,而我仍被挡在钢筋外,心想:难道我命应该归宿此处吗?本能地打几个翻身,再将头部钻进,同时两手前爬,顺顺畅畅地爬过去了,这才悟出原来是左手臂被钢筋挡住所致。
★翻越野人山。一次宿营时,士兵们为了照顾我,安置在一个旧棚内休息,棚内尚有一人睡着。次日,我好意地叫他一起同走,哪知是个死者,我竟和他伴宿了一夜。
★前进路上,有一堆死者的腐烂肉泥,两膝盖上,尚有完好的皮肤一块。我为了慎重起见,特地将脚靠近路外地面,谁知外高内低,成倾斜状,一脚踏进,正好被滑入腐尸中心,弄得满腿肉泥,臭不可闻。
★长时间在雨中行进,加上夜间棚内漏雨,可能受凉,头痛身软,睡卧不起,士兵多次催促我同走,被我拒绝,恰好后面来了一位同学,见我病倒,极力劝慰我要支持,反复陈述利害关系,我被其感动,勉强支起身子,他一面搀扶我,一面继续不断地鼓励与安慰,两天后,身体渐渐好转,得以随军生还。否则,无药无粮,无人照应,不是病死就是饿死。
★一天,我的脚被刺伤,流血颇多,走路很不灵便,落在士兵后面,黑幕降临时,我拄着木棍,意欲三步当作两步走,赶上士兵。忽然,树棍向前拄时,棍不着地,同时,听到流水哗哗地响,我马上意识到“不妙“,立即止步后退,惊慌中不辨前后左右,挪动位置,便披着旧雨衣蹲在大树下,雨沥沥地下个不停,我内心的紧张也不断加码,背紧靠大树,用棍不时在前面挥动,以防野兽近身伤害,幸好一宵平安无事。次日拂晓,士兵回来寻找我,原来我们相距不过百余米,前面正是一条深涧,路由这里转弯,我没有看见也看不见路标指示记号,以致发生昨晚那一幕。
★通过上述溜索桥时,我为了安全,以防不测,从士兵中挑选出身强体壮而又诚实可靠的一人,同他商量:“你在前面,我在后面尾随,两坐凳之间用绑腿系紧连接,中间保留一定距离,你向前滑时,乘势拉动我一同前进,当然我也照样配合着拉”。他欣然应允,于是没有经过较大困难,无忧无虑地滑过去了。
★横渡怒江时,也是靠溜索桥,不过作了很大的改进,绳索下面悬挂的是竹制的长方形柜子,柜子的前端和后端各系一长绳,柜子的往来全由岸上人操纵拉引。这样,人坐柜内,既安全又舒适,它和现在旅游区内的电缆车很相似。
作者简介:王迪先,1921-2014,黄埔16期生,湖北黄陂六指街甘棠大堤村人,时任远征军新五军96师287团迫击炮连中尉排长代理上尉连长,后晋升为上校参谋。解放后任小学中学校长。(本文由其子王晓明整理提供)
王迪先接受CCTV专访
王迪先接受CCTV专访
王迪先 生活照片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11-11 17:30: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美空军并肩抗日的峥嵘岁月
下一篇:刘书才:毛主席勉励我去打鬼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