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文星,曾用名李林,生于1918年10月,祖籍江西宜丰。1940年秋在瑞金考入入伍生第一团,1941年秋考入中央陆军工兵学校(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八期工兵科),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本校练习营第三连准尉见习排长,少尉排长,中尉排长,本校教育科中尉助教,为抗日战争培养工兵力量、保护抗战教学物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中央陆军工兵学校学习
我23岁考入中央陆军工兵学校,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黄埔第十八期,工兵学校第七期),编入学生第七大队学习。当时中央军校共设五个兵种、五所学校,即步兵学校、骑兵学校、炮兵学校、工兵学校、辎重兵学校。抗战开始后,步兵学校在各个战区设了分校,其余四校没有分校并迁移在后方各省。工兵学校迁到湖南零陵,当时主持学校工作的是教育长林伯森中将。
我是在工兵学校零陵校区学习和毕业的。工兵所学科目很多,主要分为四大教程:筑城、爆破、渡河、坑道,另外有各种筑路机械、汽车的构造原理和使用,各种仪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地形图的测绘以及兵营房屋建筑等。毕业前夕,校长蒋中正由军训部长白崇禧陪同来到了工兵学校视察并训话。
为抗战培养工兵专业人员
毕业后,我留校任教,为各大战区培养、输送了大量的抗日工兵专业技术人员。当时,我分配在本校练习营。教育科目和进度由学校教育科统一安排。工兵专业科目由连长、排长授课,数、理文化科目由文化教官担任。专业科目种类繁多。连长和各排长每人都担任了几门课,首先要在教室画图讲解,在教室讲完课之后,再到作业场分组实地操作。
1943年初,中央训练团(由师、团级军官组成)来我校观摩渡河演习。我负责工兵连的现场指挥。演习受到上级嘉奖并记集体三等功。中国抗日远征军在缅甸、印度等地跟日军作战期间,远征军经常安排班级、排级干部到湖南零陵工兵学校短期培训,每次选派15人左右。当时我是排长,培训了3期远征军工兵,结业后都乘坐汽车或飞机将他们送到边境。
战略转移,保护抗战教学资产
1943年-1944年大部分时间是在迁校中度过的。当时日寇企图打通湘、桂、黔、滇直到缅甸的通道,以切断我军从滇缅公路至重庆等地的补给线。敌人相继发动了对长沙、桂南和宜昌的作战。长沙会战,第一、二次会战被我守军猛烈还击,敌人死伤大半,两次会战未能得逞。不久敌人又集中大批优势陆、空军发动第三次会战,这次我军伤亡惨重,暂时退出了长沙。敌人进入长沙,对长沙放火烧了三天三夜后,继续向广西方向挺进,被我增援部队分段伏击。敌人死伤惨重、节节败退。我军乘胜追歼残敌,将日军逼退出了长沙,随即我军收复长沙,加固了防御工事。敌人为了要实现他们的侵略计划,不久又调集大批陆、空军队,发动第四次战斗。
零陵距离长沙仅数百华里,万一战争失利,零陵工兵学校恐遭损失,因此军校教育长报请军训部要求迁校。第一次奉命从湖南零陵迁广西永福,仅搬运教育器材就用了半年时间(从零陵到泠水滩火车站用了约3个月,从泠水滩到广西永福,又花了两个多月)。第二次由永福迁贵州炉山县,火车到广西都云(火车终点站)全部教育器材寄存在新建的器材仓库。轻便的贵重器材由练习营学兵带走一部分,步行三个多月才到达炉山县。第三次迁重庆红槽坊,步行两个多月才达到红槽坊,已是1944年的6月份了。
第二次迁校在永福休整一个月左右。这时长沙第四次战斗打响了,战斗打得非常惨烈,敌人用最优势的兵力进攻,飞机狂轰滥炸,我军伤亡惨重,长沙失守。敌人逼近广西。守军逐步退守桂林与桂系部队联合抵抗。桂林离永福仅百余华里,因此我校又奉命迁贵州炉山县待命。当火车到达广西六甲车站时,轨道上已停满了列车,因无煤开不动。我们的车又不能超越,同时也需要加煤了,在这里等了好多天。不久桂林、柳州先后失守。这时从长沙、桂林、柳州退下来的伤病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大批老百姓如潮水般沿着铁路、公路向贵州方向转移。这时敌人的追击部队离六甲车站仅百多华里。在这紧要关头,总务科长急电请炉山校本部指示。教育长复电云:“酌情处理,但贵重的国产和进口教学器材必须人在器材在”。于是开箱按各人的体力分配携带,近百斤重的而又不好肩担和背负的由二人抬,另外每人带教练枪一支及子弹100发,以作防卫,其余全部集中炸毁。随即弃车步行,日夜兼程。由于每人带的东西太重,影响了行军速度。我们通过广西黑石关时,敌人的追击部队离我们只隔十几华里。这时从前线退下来的我军,正在防守黑石关一线。这里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敌人发动几次进攻,无法得逞。关外敌尸遍野,死伤很多。过了几天,敌人继续增援,迂回到侧后发动猛烈攻势,我军奋力抵抗。为了保全实力,趁夜幕降临时,我军放弃了黑石关,仍退守有利地形,伏击敌人。
在迁校期间,我因病不能带很多东西,但一部德国进口的经纬仪(价值数百银元)始终保存在身边。到达炉山后交给了学校器材科,后来学校给我记了二等功,不久调升教育科中尉助教,暂留四连任中尉排长。
抗战胜利
1945年抗战胜利后,工兵学校奉命迁安徽蚌埠,并接收日军工兵教育队全部器材及一切资产。副教育长率领器材科全体人员和练习营营部人员及学兵一、二、三连以及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等,速即前往蚌埠接收。校本部人员和各科室全体人员和全校家属以及学兵第四连运送本校教育器材前往蚌埠。
责任编辑:高杨 最后更新:2022-06-16 14:59: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孙连仲回忆录手稿中的抗战
下一篇:投笔从戎参军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