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起松山战役的时侯,84岁的吴老仍不能平复。在描述战斗的惨烈时,第一句话居然是粗话:狗日的小日本把整个松山都建成地堡,甚至连每棵大松树都掏上枪眼,架上机枪。
我们的一个团冲上去,回来后一个连都编不齐。我们是中央军,我们71军没有孬种。我们牺牲的弟兄都倒在冲锋的方向。
老人还反复和我说起,我们的军长叫钟彬,师长叫胡加野(音)。
我们的军长叫钟彬,在与老人三个多小时的交谈中,老人说到这句话就有十二次之多。老人告诉我,钟军长对士兵很好,很客气。是中将,亲自来给他们上课、培训。他抱拳对士兵们说,国家有难,都靠各位兄弟了。钟军长身经百战,经验丰富。钟军长身先士卒,经常到战斗一线。
我看到老人在谈起钟军长的尊重。钟军长应该是老人一生敬佩的人。
是的,吴老爷子老了。可六十多年了,能让老人想起就动情的不仅有对残暴日寇的愤恨,还有对那些爱兵如子将军的敬仰和怀念。
我们的军长叫钟彬。吴老,我将尽力把听到的声音告诉我的每个朋友。我们曾有这样的部队,这样的将军。。。
。。。钟彬老家在广东省兴宁市。兴宁正是远征军等众多抗日将士的家乡。
兴宁抗战老兵另一源头为六十五军。军长李振球中将,叶挺保定军校同窗好友,余汉谋铁幕。李中将三十年代初主政赣南仅仅三年,与红军互通有无,同时留下政声与蒋二代齐名。后因暗中资助新四军枪弹粮食等被处分,索性解甲归田在粤北和兴宁开荒办学,更是口碑载道。
李振球中将一表人才,年轻时与周恩来颇为相象。当年其牵头创办兴宁第四中学(现新陂中学),其中老礼堂至今保持完好。礼堂大门上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抗战中,不仅十九路军,几乎所有粤军都是保家卫国的中流砥柱。
钟彬,字中兵,谱名炽昌。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时,奉命死守大西南,老蒋仍给他亲笔信:“中兵吾弟大鉴:特派经国儿前来慰劳。金门大捷,看来共军不是不可战胜的。望弟抓住大好时机,鼓舞官兵士气,率部死守乌江,严防共军占我重庆。切!切!”
有人猜度,老蒋在信中特意把钟彬写成“中兵”,是以象棋“中兵过河当车使”暗喻,饱含黄埔校长一片厚望。但多半是一厢情愿。虽然钟彬为黄埔一期优等生,学生领袖,陆军大学正则期第九期毕业。
作为抗战中累建殊勋的一代名将,除了指挥为人熟知的松山战役外,在许多重大战役里,常闪现着钟彬矫健的身影:
1932年1月,钟彬时任警1师旅参谋长,率部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在前线运筹帷幄,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暗中助力颇多。武汉会战时任中将师长,或设伏,或侧翼助守,或正面迎击,率部歼敌千余人,被授抗战荣誉勋章。1942年升任71军长,驻防滇缅公路保山地区,率部与友军联合反攻据守缅甸的日军,取得龙陵大捷,成为青天白日勋章的第139位获得者。著有《龙陵会战史》。
钟彬是日寇极为忌惮一个名字,被视为国军战术第一人。其在1924年进入黄埔一期前,于1922年考入广东省立公路工程学校学习测量。黄埔毕业一二年内,紧随同乡兼同窗好友李安定,先后出任宪兵教练党代表,“自由”号炮舰党代表,黄埔同学会广东支会纪律执行委员,海军分会特派员等。
1933年钟彬升任少将参谋长,主持国军全军编组训练工作。不久出任少将旅长。1937年奉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担任军校第11期第2总队总队长和军官班主任。
率部参加武汉大会战后,1939年初,钟彬重返军校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中将主任。两年后调任71军副军长,不久接到了第10军军长委任状。钟彬认为老同学该军原军长董玉堂无故被撤,兼虑部队稳定,特找理由迟迟不去就任。李玉堂后被重新启用,率部防守长沙取得重大胜利。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钟彬在龙陵与日寇血战死斗五个月,正准备率部追击时,又接到调任青年军203师中将师长的命令。青年军征集知识青年从军,每师编制大于普通师,师长一职名为降职使用,实为荣耀。日寇投降后青年军缩编并开始复员。钟彬升任中将军长,在完成了青年军复员工作后,调任国民政府中将参军。1947年,调任整编师长驻守云南。1948年先后任第2陆军训练处副处长和第9训练处长。1949年初,率亲自编练一师部队,调任军长。
1949年初,在老上级和老同学时任川鄂湘边绥主任宋希濂的邀请下,钟彬出任十四兵团司令官。得此“际遇”,钟彬率部组织布防,却不见与解放军恶战,只是不断转移撤退,直至本人最后“被俘”,未见亲自指挥一次与之身份相符的战役。
三十年代初钟彬曾奉命“入闽平叛”。不久奉命又掉头“围剿”红军。这是钟彬军旅生涯极为罕见的内战案例。
上述履历显示,钟斌具备现代工程科技学养,集军事理论、教育与实战于一身,长期训练和执掌现代化的德式御林军,屡屡在关键时刻率部挺进抗日最前线,以敢打善拚,一心一德,智勇兼备而闻名。
纵观近代史,钟彬实为中国罕见的具有丰富大兵团对敌作战经验和拥有骄人胜绩的军事家,却被历史的云烟重重湮灭。如著名民族英雄谢晋元,原本钟彬同声同气客家老乡和直系部下。
钟彬最后执掌国民党十四兵团,后成为老蒋家天下的“送终”(宋钟)兵团,实在匪夷所思。宋,前述宋希濂,与钟彬和陈庚同属黄埔一期最优秀的学生,均为抗日名将。黄埔学生后虽分别跟着蒋介石和周恩来分属不同政治阵营,但均属抗战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3-01-11 10:44: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马志伟:祖父马占山与北平和平解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