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瑞芝 口述 人民政协报记者 张原 采访整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第八、九届常委,吉鸿昌烈士的女儿吉瑞芝,因病于2023年1月12日8时17分在天津总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吉瑞芝生前,记者有幸采访了她,听她讲述吉鸿昌烈士和她一家的故事。
1949年天津解放后,党组织找到母亲和我,他们一见母亲就亲切地说:“吉夫人你受苦了,你是吉鸿昌烈士的夫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授予吉鸿昌同志革命烈士的称号,今后你们的生活有组织安排。”
我进中学读书后,在学校的党团组织帮助教育下,思想上有了进步,成为学校的第一批共青团员。1950年,开展“镇反”运动,天津市召开了万人大会。我在会上作了发言《为我的父亲吉鸿昌烈士报仇》。会后,亲手策划谋杀吉鸿昌的凶手吕一民被正法。
1951年,我和母亲一起应河南省党政领导之邀返回故里,为父亲扫墓;随后,我们母女俩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河南省人代会。1953年,党和国家为了褒奖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的烈士,颁发了毛泽东主席亲笔给我母亲胡红霞签发的《光荣烈属纪念证》。1954年,我在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在天津师范大学学习和工作,并于195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吉鸿昌烈士牺牲30周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将吉鸿昌的棺墓由扶沟县迁往郑州市烈士陵园。1971年,周恩来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一次会上说:“吉鸿昌同志由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了共产党,牺牲很英勇,从容就义。很有必要把他的事迹出书。”此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吉鸿昌的事迹以小说、话剧、电影及书刊等多种形式广为流传。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吉鸿昌》获得第三届电影百花奖。
为了再现吉鸿昌光荣的一生,我克服了许多困难,带病和摄制组的同志们一起奔赴北京、河南、东北、河北等地。电影上映后,在全国引起轰动,特别是吉鸿昌在刑场上,面对敌人的枪口死不倒下的英雄气概和那首充满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许多观众写信给我,表达他们对民族英雄无限崇敬的心情,使我深受感动。
1984年11月,在吉鸿昌烈士牺牲50周年的日子里,河南省委在郑州市和扶沟县分别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为纪念吉鸿昌烈士牺牲50周年,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国魂——吉鸿昌将军牺牲50周年纪念辑》,邓小平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聂荣臻同志题词,赞誉吉鸿昌为“民族英雄”。
此后的几年里,我广泛地收集资料,完成了一部39万字的《华夏忠魂——吉鸿昌传记》,是至今为止收集吉鸿昌史料最全的一部传记,已于1991年12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为了使吉鸿昌当年在家乡办起的“鸿昌学校”办得更好,多年来我倾注了大量心血,努力帮助家乡逐步恢复学校面貌,成为从小学到高中的完全中学。经过多方共同努力,1984年,“鸿昌学校”高中部成立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我荣幸地成为该校的名誉校长。这是最值得我欣慰的。
1995年,我参加了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宣讲团,成为第一批宣讲团的成员。这些年来每年为学生作的报告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宣讲几十次约十几万人,接待来访的师生无法统计。随着年龄的增长,行动不便,我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搬到了家里,家中最大的一个房间改成了陈列室,吉鸿昌烈士的遗物遗照遗墨都摆放在这里。来访的青年学生们反映既真实又亲切。
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从4月5日至8月16日,我应邀为学校、团体、机关、农村和部队讲演20余场,听众3万余人。几十年来,我不仅宣讲,还撰写出版了近百万字的书,捐赠给各个学校。
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和母亲先后向中国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天津烈士陵园吉鸿昌烈士纪念馆、河南省扶沟县吉鸿昌烈士纪念馆等单位捐赠了吉鸿昌相关遗物,特别是他在狱中所写的遗嘱和相关照片,这些珍贵文物都是我和母亲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许多同志看到后不仅为吉鸿昌光辉的一生而震撼,同时也对于我们在那样白色恐怖的环境下,还能把吉鸿昌的遗物遗照保存得完好无缺表示钦佩。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适逢吉鸿昌诞辰110周年,天津市委党史办出版《民族英雄吉鸿昌纪念辑》,我把珍藏的80多张照片捐赠给天津党史办。天津市委领导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7年在庆祝建军80周年举行的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上,我作为模范烈属,参加大会并受到表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9年10月我作为“双百”英雄的后代,荣幸地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观礼活动。
2009年11月24日,为纪念吉鸿昌牺牲75周年,河南省在他的家乡扶沟县重新修建了吉鸿昌将军纪念馆。2015年9月,我应邀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3-02-14 10:13: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