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九旬老人每天背毛主席诗词 曾帮抗日队伍修战壕
2015-06-30 10:10:22  来源: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苗静 李志华  点击:  复制链接

  档案

  苏耀先

  河北安新县人。1921年1月出生,1937年10月参加抗战,任青救会主任、文建会干事等。1942年入伍,成为冀中军区九分区教导大队缮写员,1943年后,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团油印组长等职。建国后曾任天津警备区文化科长、河北省军区文化处长、秘书处长、宣传处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1981年离休。

  老人双目失明,每天背诗词听新闻

  石家庄警备区第五干休所,苏耀先家的客厅内挂了好几幅他自己写的书法作品。“将帅诗词选”中河北籍将军的诗句、文天祥的《正气歌》等,字体挺拔苍劲。可惜的是,苏耀先22岁患眼疾左眼失明,十几年前右眼也看不见了。不过,他每天听评书、听新闻,还背诵毛主席诗词,乐在其中。

  苏耀先耳朵不好,记者面向他大声说话时,他的老伴、85岁的周嘉玲也在一旁当起了“翻译”。“他年轻时喜欢跑步,还爱打篮球。以前身体好时喜欢骑自行车去外地。现在身体不如从前了,生活仍然非常规律。每天下午背诗词、听评书、听新闻。”周嘉玲说。苏耀先老人心境很好,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活着心情要乐,身体要活动。”他自称“直叟”,因为他觉得自己性格直爽,不会拐弯抹角。苏耀先几年前出过一本书《心之声》,收录了自己从抗战时期到近几年所写的百余首诗。其中有几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战年代的峥嵘岁月。

  漕河边帮忙修战壕

  苏耀先4岁就上学了,这缘于父母的一个心结。他的曾祖父虽是个秀才,对讨营生过日子却不在行,生活得并不宽裕。他的祖父、父亲都没上过学,给人打长工的日子不好过,因此父母希望孩子们能有文化。

  “七七事变”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沿漕河修筑工事,准备抵抗日寇南下。当时16岁的苏耀先听说这件事后,专门赶到修筑工事的现场,出于抵抗外敌的迫切心情,也积极参加。即使赶上大热天儿、下雨天儿都毫不在意。工事修好了,苏耀先非常高兴,以为可以战胜日本强盗了。但国民党军队不久就南撤了,这个16岁的少年,也被“泼了一瓢冷水”,心里很难受。 1937年10月,苏耀先参加了村里的青救会,第二年成了青救会主任,后来又成为安新县文建会(文化界抗战建国联合会)干事。当年11月,日寇占领苏耀先的村子后,8位乡亲遭到枪杀。第二天下午敌人撤离,大家回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掩埋被杀的乡亲。“抬棺入土无眼泪,只有烈火胸中燃”,苏耀先把自己怒不可遏的心情,写进了这首小诗里。

  伴着菜油灯熬夜刻蜡版

  1942年,苏耀先和一批地方干部被抽调到延安学习,后来又因为参加学习的人已满员,由北方局介绍到部队,成为冀中军区九分区教导大队缮写员。对此,他曾把当时的感受写进诗里:“文武笔枪皆抗日,杀敌立功自英雄”。

  缮写员的工作就是刻蜡版、印文件,还出版小报,工作量很大,经常工作到零点以后。当时条件艰苦,有时连煤油灯都没有,只能借助菜油灯微弱的灯光来工作。当时开会的所有文件,都要通过刻蜡版来印发。教导大队的小报内容也很丰富,训练情况、技术方面的问题等,小报上都有体现。

  22岁那年,也就是1943年,苏耀先患上眼疾,因无法医治,左眼失明。从此,他靠一只眼睛刻蜡版。刻蜡版是个细致活儿,一平方厘米的面积,要安排4个字,有时甚至是6个字,很考验人的耐心。那时候,因为经常加班熬夜,原本不吸烟的苏耀先,养成了吸烟的习惯,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戒了烟。 因为刻蜡版刻得好,有紧急任务时,苏耀先不时被调到别处帮忙。

  虽然没有直接扛枪上战场,苏耀先也时刻感觉到战争的紧张气氛。部队在哪里打了一场仗,胜负如何,在哪里遭遇鬼子,结果怎样,他都通过文件和小报关注着。尤其是赶上鬼子扫荡,教导大队也下到连队,跟战士们一起往山里躲避。有一次,他们随县大队活动,由西部转移至任丘的采蒲台,刚下船入村住下,敌人又袭来了。边打边撤,一名战士牺牲,还有八名不识水性的战友溺亡。他把这件事也写成了诗,抒发对战友的怀念和无限惋惜之情。

  抗战年代条件艰苦,吃饭是个大问题。每人每顿饭定量是13两小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两),每天两顿饭。有时喂牲口的高粱、黑豆也成了大家的饭。那时候,部队经常开会让大家讨论问题,“你对吃不饱怎么认识?”也成了一个议题。大家的意见非常统一,条件再艰苦,也要奋力杀鬼子,把日本兵赶出中国,就有好日子过了。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6-30 10:11: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九二步兵炮:用日寇武器痛击日寇

下一篇:马鸣鸾“天书”抗日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