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重返野人山,设兵站助部队撤退 口述/王光亚
2024-06-06 15:57:50  来源:《我们的远方故事:中国远征军中的黄埔军人口述录》 P85-92  点击:  复制链接

  采访者:徐丽飞、陈何毅

  整理者:徐丽飞

  采访时间:2012年10月10日

  采访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讲述者简介:王光亚,1914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37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分校第十四期工科。1939年毕业后,被编入第5军工兵团任少尉排长,曾参加昆仑关战役。后跟随部队入缅,任第5军直属工兵团第1营第2连副连长,配属到第200师第600团,在同古一带抗击日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前往印度兰姆伽受训,后回到昆明集训。抗战胜利后,因不愿参加内战而调回重庆后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长沙饮料厂工作,直至退休。

  采访手记:整个采访过程中,王光亚讲得最多的便是野人山里的故事。初以为老人在撤退时在野人山经历了非人的生活,后来慢慢询问才知道,他护送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撤退得早,路途还算顺利。

  老人后来又重返野人山,设兵站,将盟军飞机投送的食物搜集在一起,再分发给从野人山撤退下来的部队,以帮助他们支撑到达印度。在采访过程中,老人还将他保留的入缅作战时部队所发的一条毛毯,捐赠给了我们博物馆收藏。

  从黄埔军校到工兵学校

  1937年,黄埔军校第四分校在长沙招考。我是长沙人,当时在部队上,思想有所进步,便来长沙报名。考试内容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数学这一类知识,不考外语。除了笔试,还有体格检查,但对身体要求不是太严格。长沙当时大概有两三百人报考,100多人考取了,我便是其中一个。

  考上军校后,我们先到了肇庆。在这里渡过了6个月的入伍生阶段,主要是学习军事学科,包括战术、兵器学等。6个月后,军校迁往广西桂平,日军飞机又把桂平给炸毁了。这时,军校要选派300个人到工兵学校学习工兵,我便去了工兵学校。

  工兵学校在永州零陵,校长是林伯森。我们的队长是郑元杰,黄埔军校毕业的。那时候,除了工兵学校,还有炮兵学校、辎重兵学校等。工兵学校主要学习四大课程,包括控坑道、筑城、爆破、渡河,其中渡河包括架浮桥和用船艇渡河。比如我们第5军是机械化部队,有坦克车,遇到河水时就要架能承重10吨以上的桥梁让坦克车通过。而在渡怒江时,5万人就是用小划艇渡过去的。

  三失三夺,赢得昆仑关战役胜利

  1939年,我在永州零陵学习一年半后毕业了,被分配到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5军当见习少尉排长。后来,我参加昆仑关战役。我们共战斗了14天,把整个昆仑关拿下了,消灭敌人4000人。

  这场战役中,我是工兵排长。因为昆仑关前面有座高山,久攻不下,我就带领一班人,拿着手榴弹、炸药包去消灭这个碉堡。我们乘夜摸索到敌人碉堡前,把手榴弹丢进里面,结果日本鬼子很狡猾,又把手榴弹丢出来。后来,我们用炸药成功爆破了敌人碉堡,然后步兵就乘胜进军。我带着我这班人跟随步兵,一路冲上昆仑关山顶,把昆仑关夺了回来。第二天,整个师把所有的高地夺回来了。

  在昆仑关战役中,敌人第18师团的少将旅长中村正雄是昆仑关战役的指挥,因为藐视我们中国人,被我们一个团从望远镜里面看到了,迫击炮、机枪一起向他射击。结果,他受伤了,要准备动手术。我们团就穷追猛打,继续进攻,一个炮弹落到他身上,把他炸死了。

  昆仑关战役中,我们总共三次夺回昆仑关。前两次都被日本鬼子抢回去了,第三次才最终夺回昆仑关。我们牺牲很大,死亡3000多人。我们一个师有12000人的士兵,最后只剩下700名士兵,其余的不是伤就是亡。

  昆仑关战役时,周恩来由桂平到重庆,经过全州,还在我们军部见了杜聿明。周恩来曾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这等于是师生会面。杜聿明表态一定把这场战争打好,不辜负老师的教导。结果他真的把这场战打得好。

  东吁激战

  昆仑关战役之后,我们从广西出发到昆明,准备入缅作战。入缅之前,首长讲话,激励士气。1942年3月8日,我便跟随第5军先头部队第200师同一个骑兵团,由昆明乘火车到达缅甸东吁。那时,我是第5军直属工兵团第1营第2连副连长。工兵团共3个营、9个连,团长为李树正。工兵作战的时候一般是配属到步兵团,由步兵团指挥,工兵不能独立作战,一般担任架桥、筑城、挖坑道、渡河等,有时还要援助炮兵进入阵地。所以,我们团被配属到第200师第600团。

  我们在阵地最前方构筑工事,设置机枪掩体。我们实行诱敌深入的战术,使敌人不察觉地进入我们战斗的圈子里面。结果敌人一支500人的搜索队,被我们发现了,引诱进入了我们的埋伏圈。我们的机枪、迫击炮一起发射,最后清扫尸体的时候,共有300多具尸体。这是我们在团长李树正的指挥下,在缅甸取得的首次胜利。

  后来,因为英国部队的战略战术是力保印度、放弃缅甸,在这个战略思想指挥下,他们在缅甸没有战斗的意志,碰到日军强硬时,就向印度撤退。由于英军的撤退,使得第5军腹背受敌。由于我们没有制空权,敌人飞机加大炮轮番轰炸,又放毒气。我们在东吁坚守了5天,消灭了敌人七八百人之后就撤退了。撤退的时候,我负责带兵把桥破坏,这样敌人就不能追了。当时,我们把炸药包一捆一捆绑在桥上,等最后一部汽车通过后起爆,开汽车的那个也是黄埔军校的同学,后来我还见到过他。

  野人山大撤退

  撤退时部队分三路,有的走印度边境,有的走云南边境。由于军长杜聿明的决策失误,选择走野人山。野人山是个渺无人烟的原始热带丛林,坦克、重炮都没法进去,甚至连机枪都没法带进去,便在进入野人山前一并炸毁了。当时我们还有1500名伤兵,他们行动不方便,最后要求大部队进山前留些汽油给他们,用汽油自焚了。

  大部队进山几天后就没有粮食了,只能吃山里的野菜、芭蕉根。野菜一般是有毒的,最后没办法,把皮带也拿来充饥了。野人山的地是湿的,树上和地上都有蚂蝗,会掉到或爬到我们身上。抓蚂蝗也要讲究方法,要用手拍,蚂蝗就掉下来了。蚊子也多,不停地咬你,晚上也没有房子宿营,那怎么办呢?每个人带刀具砍树枝,搭个棚子,绑扎床架,上面盖雨衣。后面来的人,看到棚子就想到里面睡觉,没想到里面都是死人。有的就来不及就直接睡在死人旁边,有的就把死人先推开再睡,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害怕。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倒下去,再没有起来,也没有人收殓。

  我是比较幸运的一个。我负责带一个加强排,50个工兵,保护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等20个人,抄小道,走捷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进入印度的边境英华尔。我们没有搭桥,直接从河里淌过去,河也不大。因为没有汽车,也没有马,官再大也没有办法,罗卓英也跟我们一起走。有时候一走走半天,大概一共走了10多天。到了印度,就有吉普车来接,食物也有了。

  重返野人山,设立兵站

  我们到达英华尔后,后面还有大部队从缅甸经过野人山进入印度。他们已经不成建制了,不是一个连、一个排、一个班那样,而是单独的一个个。每个人因为没有食物,都是撑着棍子,两三个,一起向前面走。因为长途跋涉,没有东西吃,哪怕多带一件衣服都觉得沉重,所以他们仅仅带了最必要的衣服。武器也丢了,步枪也丢了,就手枪还带着。

  这时,上面派我带一个加强排进入野人山设兵站。为救援过野人山的大部队,英国飞机在那投送粮食,粮食用麻包装着,有饼干罐头、牛肉罐头等,一个飞机投几十包。我们便选择一个比较开阔的山包,将食物搜集到仓库里,遇到路过的就给他发一份食物,支持他能够走到印度。等部队过完了,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我们也就撤离了。

  部队共4万人进野人山,只剩8000人。主要是由于杜聿明指挥失策,不应该走野人山的,比如孙立人就带领新编第38师跟随英国人撤退到印度。杜聿明作战很勇敢,带士兵纪律很严明。在昆仑关作战的时候,第5军就得到民众的拥护,在昆仑关打了胜仗,这是杜聿明的功劳。但后来在缅甸选择走野人山这条路,就是他指挥失策。

  野人山奇闻

  野人山有好多奇闻。比如野人山的青蛙有面盆那么大,眼睛有拳头大,蚊子有蜻蜓那么大。野人山还有蟒蛇。美国黑人开拖拉机,我们中国人负责保护他,白天午休的时候,蟒蛇把美国黑人吞了,连枪和衣服都吞进肚子里面了,没一点痕迹,这个黑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他们就找我们要人,我们就到处找人,第二天就看到蟒蛇了。我们工兵用炸药包,让蟒蛇吃进肚子里去,等蟒蛇爬到树上去了,把引线一扯,蟒蛇便被炸死了。那个黑人的枪、衣服都在肚子里。野人山也有狼,新编第22师中的5名女兵进入野人山之后,两个人病了走不动,跳崖了,1人被狼咬了,还有1人走不动,最后就只剩刘桂英出来了。

  野人山还有一个关于乌龟的奇闻。一个排晚上宿营的时候,看到一块很平坦的地方,排长就带着一帮人去那宿营。睡到半夜,哨兵喊:“地震!地震!”排长起来一看,又没事,就接着睡。过了一会,哨兵又喊,一共折腾了两三次。第二天早上一看,才发现自己睡在乌龟背上,晚上是乌龟在动。

  兰姆伽受训后,回原来的部队集训

  从野人山撤离后,我便回到兰姆伽受训,训练了半个多月,教官主要是美国人。我们主要是学习美国的武器,工兵就学习工兵的技术,如渡河、筑城、挖坑道等。

  后来军部回到昆明,补充编制,打电话让我们归还建制。我便从加尔各答乘飞机,经过喜马拉雅山回到昆明,回到原来的部队集训,没有参加第二次中国远征军作战了。

来源:《我们的远方故事:中国远征军中的黄埔军人口述录》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 P85-92

 

责任编辑:于雷雷 最后更新:2024-06-06 16:17: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惨不忍睹的回国路 口述/杨岑峰

下一篇:“好男当兵”,缅甸战场上缴获日军关防大印 口述/韩德明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