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翻越高黎贡山后的浴血奋战 (口述/谭延煦 整理/李岚、白廷兵)
2024-06-08 11:18:17  来源:《我们的远方故事:中国远征军中的黄埔军人口述录》P228-242  点击:  复制链接

  采访者:李岚、杜穗红

  整理者:李岚、白廷兵

  采访时间:2013年1月

  采访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谭延煦家中

  讲述者简介:谭延煦,1919年出生,广西桂林人。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成都本校第十七期。194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第11集团军总部当见习参谋,后又到“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简称“干训团”)任学生总队区队长。半年后,加入到11集团军直属团参加中国远征军作战,先后任排长、代理连长等。后到第71军预备第2师任营长,参加过高黎贡、腾冲等战役。抗战胜利后,任第93军第278师工兵连参谋长。1949年,在云南昆明起义。

  采访手记:谭延煦是我们到桂林采访的第一人。老人虽然已经94岁高龄,但思维仍非常清晰。他曾作为预备部队参加腾冲战役,也曾越过历经惨烈激战拿下的高黎贡山。山顶层层堆叠的死尸和脚下踩到尸体时软绵绵的感受,到现在老人仍然忘不了。还有那攻破腾冲城后,城内满目疮痍的场面,他至今也仍记忆犹新。

  老人现在没有退休金,没有经济来源,靠志愿者的照顾和捐献清贫度日,然而他对此却没有任何怨言。我们仍记得老人说过的那句话:“(那时)老百姓虽然生活艰难,但是精神是饱满的。”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位虽历经生活磨难,但仍热爱生活的黄埔老人形象。

  从桂林经湖南加入军校

  我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正值日本飞机每天轰炸我们那里,我们上课都已经不在学校里了,而是在老人山里上课。那时,我对读书已经不感兴趣了。从大道理上来说,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想为国家尽一份力量。原来我的想法也是考军校的,但是我对分校不感兴趣,因为本校各种教学器材和设备更齐全些。

  1939年高中毕业时,正好赶上本校在湖南招生,到桂林来贴招生广告。当时我和同学一二十个人都报名了,后来考上的只有3个。当时中国大部分领土都沦陷了,很多青年人跑到后方来,只要有工作、有职业的,都愿意去考。军校规定高中毕业、大学及同等学力的都可以去考,这个同等学力范围就宽了。当时参加考试的同等学力的多一些,因为在当时高中学力就很难得了。

  考试的地点是在湖南祁阳。考的是数理化、语文之类的东西,考试纪律相当严格。后来我听说我们那批在湖南考的有9000人,被录取的有130多个。那些考学术科和体格不合格的,就让你回去,由学校给你回去的路费。只有考试合格了,才能入伍。

  我们走路去成都,学校里派了两个带队官带队。大概每天走60里路,看路上住宿情况,起码50里路,多则70里路,原则上是60里路。路上有大的村子、圩镇,能够住下来,就在那个地方住了。我们用了差不多两三个礼拜的时间才到了成都,住在杜甫草堂。那时宿舍和教室全部是临时做的,上面是竹篱笆,下面拿草盖的,没有瓦。

  我们是重点培养的一个总队

  我被分到第十七期第一总队,教育长是陈继承,一个大队只有两个中队。抗战以后,每一期都有两三个总队,其中有一个总队是重点培养的,而且这些总队里纯粹步科的多。我们要进行起码两年半以上的学习,那些学了两年或者一年半的,在日本人投降、国家恢复正常以后,还要回来学校补课3个月。我们这些超过两年半的,就不一定回去补训了。

  那时主要是干部缺乏,伤亡太大。当时有一种说法,军校培养再多当军官的学生,都不够死的。蒋介石对我们这个总队还是蛮看得起的,逢元旦、春节、校庆之类比较重要的节日,他都跑过来看一看。因为我们这个队算是素质比较高的一个队,里面大学生有一两百人,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同等学力的都很少,也就百八十个。

  以劳动为主的预备入伍

  我们进去以后是预备入伍,预备入伍和正式入伍都是基础教育。一天都是出操、立正、稍息之类的,我们也都习惯了,因为在广西的时候,我们从初中起就有军训了。像我们桂林中学,从初中一直到高中,都有军训教官,两三个班编成一个队。初中毕业以后,还在南宁武陵正式军训了一年。

  在预备入伍阶段,我们还是以劳动为主。在草堂寺和青羊宫那一头有一条公路,预备入伍期间,我们除了早晚基础教育以外,吃了早饭就要出去修那条公路。那条公路挖下去起码有2米深,一层石头一层黄泥浆的铺路。预备入伍3个月后,正式入伍也是3个月。正式入伍是军风纪教育,劳动时间没有了,上课开始讲军事常识等。

  我最先想学的是炮科

  入伍期满以后开始分科考试,入伍时是在草堂寺,分科以后就到西较场了。那时我们兵种比较多,步、骑、炮、工、辎重、通信都有。我们分科跟那个考试分数没有关系,你要学哪一科就任选一科,比如说你要学英语就报英语,要学俄语就报俄语,你觉得哪样比较有兴趣、有前途,就学哪样,报了以后由学校来定。

  我最先想学的是炮科,学校要求身高是1.7米,而我那时才1.66米。我和大队长讲了几次,他说没办法。后来我想了一下,我在高中时已经学过步科,在武陵又受了一年的军训,步科就没有什么可以再学习了,所以报工科。

  当时工科学习内容,讲得通俗些,就是“逢山开路,逢水搭桥”,比如架桥、筑城、挖战壕、做掩蔽、做各种枪炮的掩体,另外就是爆破、炸桥、炸敌人的堡垒等。我们的文化课教官一直到毕业时还有,数理化、语文、外语一直到毕业都还要学。普通科是普及型的,也一直有,主要是学战略战术等。每年我们起码要阅兵两次,国庆和校庆这两个节是一定要阅兵的。阅兵在军校也不算比较重大的事情,主要是看看学生身体怎么样,学习情况怎么样,了解一下。

  我们就是一个普通人

  入伍期时我们没有假期,之后星期天就可以放假休息了。一般是早上10点放假,下午5点收假。放假就是在街上逛逛,有些同学是四川的,或者在成都有熟悉的亲友,就去那玩一下。我一般逛逛公园,或者有同学邀请去看看电影。我个人觉得我们这些军校学生没什么特殊的,就是一个普通人。当时社会上对军校学生评价和看法形形色色,有些人觉得学生雄壮,身体蛮好。其他很特殊的,我倒没什么感觉。

  我们的军服是黄色和草绿色的。夏季服草绿色,冬季服草黄色。放假出街学校规定要洗干净,划破了洞就打个补丁。有一套外出服,黄呢子的。有个圆形的领章,上面有“军校学生”字样,蓝底白字。当时胸口上有徽章,在左边,小口袋下面写: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哪一期哪个大队学生某某。

  讲不完的军校伙食,“我们这是陪公子赶考”

  关于军校伙食那就讲不完了。我们进军校以后,伙食就不好,特别广州、南京沦陷以后,后方好多乱七八糟的人搞鬼捣乱,我们这些学生比当入伍生的时候还苦。我们那时去买菜,那个芥蓝包、莴苣叶起码都有一半是黄的,只要没烂就行。

  我们学生怕炊事班伙夫头在里面抠钱、揩油,所以每天都会派两个学生跟着伙夫头去买菜。伙夫头是军校长期雇来的,做了十年八年的都有,除非是犯了错误开除。他们和外面卖菜的比较熟悉,经常打交道。其实,我们和他一起去买菜也就是做个样子吧,真给他自己去买还要便宜点,比如一块钱买10斤,他去一块钱可以买11斤。所以,我们同学说:“我们这是陪公子赶考”,陪着去罢了,你要是去管他,还买不到那么多呢。后来就让他自己去买,我们挂个账。

  有一段时间,我们那个队的学生,突然一下子有二三十个人,到傍晚黄昏时,眼睛就看不清东西了。医生检查,就是吃莴苣叶子,油水太差,那时一斤油100多人吃一天,规定吃三餐。早上吃稀饭,或者煮点面疙瘩吃,中午吃一餐,晚上又吃一餐。一餐才二三两油,买的菜又是像给猪吃的那样。

  其实,我们的伙食费并没有少,只是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那时社会秩序比现在乱得多,老百姓要涨价,谁也管不了它。现在还有工商等单位来管,那时没人管,虽然有个商会,但是商会徒有其名。

  偷吃花生的经历

  我不太喜欢跟人家讲话,搞活动也少参加,看电影都很少有一次。星期天放假,我有个习惯就是去外面买花生吃。那时从西较场门口出去就有一条护城河,是清朝时保护城池而建的,也就一丈来宽。过了河上的桥,对岸四川人卖食杂、花生米的很多,这个在我们广西是没有的。那个簸箕很大、很圆,堆起来的花生是没壳的、炒好的那种,我就出去买一斤装在口袋里。那时我们规定在街上是不准吃东西的,我就一个人或者跟两三个同学一起,到公园里去,那时成都的公园也流行泡茶聊天。我一个人可以吃完一斤花生米。晚上回来再买一斤,留着偷着吃,有时候我在床上也偷着吃。

  区队长要求还是很严格的。我们衣服的4个口袋都是规定了应该放什么东西,比如这个口袋装笔记本,不能乱装,他第一次纠正你,第二次就处罚你。不过这在入伍期最为嚴格,纯粹是军风纪生活,升学以后反而没那么严格,区队长和队长把道理讲完就看个人自覺了。而在入伍生那时,真的是官是官,兵是兵,非常嚴格。我偷吃花生的时候,同学之间也没有告密的,我们基本相互理解,没有什么嫉恨。学生们也都很遵守纪律,我从入伍生到毕业,在学校没见到有抽烟的。

  我们对党派没什么感觉

  在军校里,我们对党派没什么感觉。我们正式入伍以后就集体入了国民黨。那时入党也只是个名义,党员簿上有你的名字,什么活动都没有,党费还要交,每个月到时间,队长就从我们工资里扣收党费就是了。我们预备入伍是二等兵,正式入伍是一等兵,分科后是下士,学校根据这个等级给工资。

  我是1939年10月到11月间进军校,到1942年夏天毕业。毕业时,我们发了同学录,还有佩剑。佩剑是去队里去领的,它上面有一个歪皮帶(军人帶)。佩剑上面一面写着:中央军校哪一期哪一个总队,另一面写的是“蒋中正贈”。现在想起来,那个佩剑上应该有编号,比如你这个总队有1000人,编号就是1到1000号,不过上面没有刻名字。我们还有一个军校的毕业纪念章,不过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纪念册也都丢了,纪念册里面是些相片,和同学录差不多一样,大小不同罢了。

  分配时,我算是运气好的

  1942年毕业以后,我被分到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宋希濂。当时我分配过去以后,好像都没有认识的同学。其实他们都是直接分到部队去的,到后来我当了中尉、上尉,活动能力比较宽了,才发现大家很多都是一个总队过来的。我们被分配时,学校先给个通知,预计几天能到部队,按当时的车费和伙食费给钱,有报到期限的。我在报到之前,回家休息了几天。

  分配时,我算是运气好的。刚去的时候谁都不认识,人家就说,你到参谋处工作吧,我就到了总部当见习参谋。我们参谋处分4个科,通信、交通、作战、情报。我是在情报科负责搜集战况,包括搜集汉奸信息或者社会有无扰乱情况等等。我刚去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收集战况,后来干了一段时间,才慢慢知道。我也不懂怎么写行文,我们参谋主任人很好,告诉我对上面行文怎么称呼,对相等的、对下面的怎么写,这样自己慢慢学,才学到一些。

  负责带学生的干训团区队长

  当时国内很多学生青年和回来的华侨青年都流散在外面没有工作,宋希濂就想把这些有青年收容起来,在大理成立中央干部训练团。招生广告我见过,虽然名义上要求至少小学毕业才能入校,实际上只要认识1、2、3,都可以进去。虽然也考试,但也只是个名义罢了,并不严格。主要目的还是收集在地方上的流散青年。我在参谋处没多久,半年还是几个月吧,就去学生总队负责带学生。刚去时,我是少尉区队副,后来升到区队长。

  干训团的训练与军校的组织形式是一样的,也是分总队、大队、区队。教学有些也类似军校,但是没有在军校要求的那么严格。教育长宋希濂也不经常来,有时候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就来看一下,一般个把月来一次。另外有一个副教育长负责,是总部派来的,少将军衔。我们的总队长也是个少将,黄埔军校第三期还是第四期的,记不清了。干训团也没有分科,一直以步兵为主。学习时间半年左右,毕业后主要分配到第11集团军,别的地方人家不会要的。学生有的分到部队带兵,有的在部队或者什么单位搞政工。

  对宋希濂的印象

  我在那边工作一直到学生毕业,大概有半年时间,后来我被分到第11集团军直属团。这个团是后来组建成的,主要是训练士兵。原本是宋希濂想扩充自己的警卫部队,但是他已经有警卫营了,在编制方面说不过去,只能暂时以集团名义成立这个组织。宋是湖南邵阳人,他的警卫营里面的军官和士兵大多是邵阳人。讲个笑话,晚上过了9点以后过路要问口令,他就“嗯啊嗯啊”的。邵阳有个特殊的口音,鼻音特别重,不管用什么口令都好,只要“嗯啊嗯啊”的,就晓得是警卫营的了。

  对于宋希濂我没有接触,不过他的生活情况我还是了解一些。因为他的副官和参谋是我的同学,大家遇到的时候,就会时不时爱聊一下他。我最初见到宋希濂时就觉得蛮特别的,30多岁,佩着中将的金牌牌,头用油梳得亮亮的。那时我个子小,大家开玩笑,说小鬼我们换一下,我说怎么换,他说我下部队,你来服侍老总,我说你在这不舒服吗?日晒不着雨淋不到,出去陪着老总,不是车子就是马,又不用走路,还不舒服?他说不舒服,你跟着他,去哪都去不了,他去开会或者干什么的,你要在车子边或者附近等着他,等他开会、视察回来,看不到你,就要挨批评的。我说我不行,侍候人的事我干不来。

  换美式装备后,翻越高黎贡山

  刚去不到一个月,我们那个连长被派到昆明学习美国装备的新武器,我这个排长就开始代理连长。当时我们还没有换发美式装备,还是七九式的步枪。后来陆续装备美式装备,但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记得开始大反攻时,我们团长穿一件美国雨衣,其他营长、连长、当兵的,个个都是一件斗篷,拿纸、油漆、竹子编起来的那种。第71军第36师也没有太多美式装备。

  在大反攻前,日本人过了高黎贡山,到怒江边,情况相当危险。我们与日军隔着怒江对峙,第71军死守在这一边。在腾冲已经打了两三个礼拜后,我们部队才加入战斗。从保山这边出去,花了三天两夜强行军,过了高黎贡山才停下来,一直没有休息。

  高黎贡山海拔四五千米,人走到半山腰,日头还没落,天还没黑,看到上面有太阳,半山腰下面下着蒙蒙雨。我们先在山脚吃饭,因为如果在山上煮饭吃的话,带柴火上去,都会变成湿的。我们刚到时天有点黑,等于现在六七点钟。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情况,那山顶起码有两里长的路上,死牛、死人、死马堆了一大堆,踩上去软软的,有的生了蛆,有的只留下些枯骨头。天黑了,走到什么地方,踩没踩到也不知道了,一路过去都跌跤,我们连里士兵跌过跤的超过半数。山上面是黄泥浆,到腾冲时都跟泥猪一样。日本人那时装备好些,都拿汽车拖引,所以就在高黎贡山修了一条马路,是一条很窄的路,骡马、单人可以过。

  腾冲战役中的预备队,没有什么怕死之类的顾虑

  到了腾冲以后,我以为会马上进入阵地。结果到了离腾冲还差5里路的时候,上面说停军待命,也没说什么任务,就是待命。开始我们以为情况紧急,马上要投入战斗,连我们团长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后来说要看前方部队什么地方吃紧,或者缺人员的话,我们就补充上去,另外也怕日本人跑出来。

  那时腾冲攻城部队死伤相当严重。到腾冲可能有半个月,一直等。日本人在城里待不住了,东西吃完又送不进来。有一次,10多架日本飞机飞到腾冲,那时我们防空力量差,保山有陈纳德的飞机队在,我们得了情况立刻通知他们。大概过了20分钟,日本飞机还没到腾冲城上方,就看到陈纳德的飞机到了。有些不要命的敌人就把东西投下去,城里得了1/3,大部分投在城外,粮食、罐头等都给中国军队得了去。日本飞机逃命要紧,顾不得那么多,陈纳德的飞机也不去追他们。

  在腾冲战役中,我们虽然没进入战斗,但是也在战斗系列里头。上面有命令就要随时准备战斗,也不知道哪个部队需要补充,不一定是一个团去补充,也可能是缺一个营、一个连,我们就补充上去。我们当时讲笑,干脆早点上火线,打死就算了。无论是当兵的还是当官的都不怕死,现在窝在这里,就是耐不了这个烦,死不死、活不活地等着,莫名其妙,精神特别不舒服,还不如干脆上前线。

  中国的士兵,战斗思想和战斗精神其实是很旺盛的。

  虽然我们部队不在第一线,可我同学多,我经常去第一线找他们玩,我有好几个晚上在凌晨以后跑到他们那儿去。凌晨两三点钟,这段时间是最安静的,没有枪响,偶尔有枪响,也像小孩子放鞭炮一样。我们预备队和前方部队也就距离一两里,我们下象棋、打扑克,就跟平常一样,大家都没有什么紧张、怕死的。那时的战斗情绪你想不到的,在第一线没有什么怕死之类的顾虑。

  腾冲城破后,他死的不值

  腾冲城破以后,我们就去清扫战场,有10多天。我和我们连的一些士兵、干部进去里面看了一下,里面很惨,鸡、狗都没有了,房屋和树木都烧焦了。当初估计腾冲、龙陵有一次战役,就提前疏散老百姓,老百姓倒是伤亡不大。中国军队死得多,日本人最后就剩一个。那时听上面战略方针,一是防止在印缅边境的日本人往中国撤;二是防止中国腾冲、龙陵、松山的日本人在中缅边境的腊戍会师,一会师他们兵力就强大了。所以,无论龙陵也好,腾冲也好,都不准一个日本人跑出来。

  我记得预备第2师有一个团的团长,他个子比我矮点,也是湖南人,带了1个警卫排和3个营在腾冲城里。当时敌人那边还有一个日本人没死,从城墙的枪眼打了一枪,就把他打倒了,正好打到头上。后来说他这个团长死的不值,我们把日本人打垮了,他却被日本人打死了。

  我们直属团作为后备补充部队基本上没什么伤亡,伤亡都是病痛的多。之后,各个部队由上面指定到什么地方驻扎,等于是整训一样就地休整。我们部队就回保山,我们那个连在保山守卫飞机场。

  随身带着“鸦片烟”

  在战场上,我们医药缺乏,云南瘴气又厉害。到了怒江附近,老百姓说,你们外头来的人,要抽点烟。我们这个地方瘴气严重,得了瘴气,是没有药整的。我当时带着烟,自己不抽,给别人抽,听了老百姓这么说,我也抽起烟来了。

  在怒江那个地方蛮多神话的。老百姓说,你们口干了不要喝江里的水,那个水有毒的。有一次,我口干得不得了,等我们连的兵过了,我在后头走到河底下捧了几口水喝。那个河又深,走下去起码二三十米。我那时身上都带着“鸦片烟”,不是真正的鸦片烟,是烟杆里的烟屎,把它挑出来的,拿个瓶子或者纸包着。那个蛮有效的,拉肚子、感冒,吃了特别灵,没有开水,用冷水喝下去,我的挎包里随时都有半把斤。

  那时野战医院离得远,药又缺乏,得了感冒什么的不好治就等死。特別是在云南,有一段时间很多人发高烧,人发高烧,就好像疯子一样,那个架子床一米多高,他都有本事跳到那个上面去。当时什么毛病也不知道,我给他吃点我带的鸦片烟,效果不大。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年纪轻,社会常识差,分析不出来。当时只有社会上的草药医生,请来看了一下。病刚发作的时候,还有办法把烧退下去,一发到高烧时,他也没有办法了。由地下一跳到架子床时,那就没治了,高烧发热已经到了顶点。

  战争是不好的东西

  日本投降的时候,我们还在保山守衛飞机场。云南没有进行什么受降仪式,在越南有一个受降点,云南省主席卢汉去搞的,我们部队也去了。那时我们的广播很少,电视也没有。听说日本人投降了,我不太相信,想当初日本人都从东北打到西南,半个中国都没有了,他们怎么会投降呢?后来确认是真的投降,无论城里还是乡村都放鞭炮,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官兵都是一片欢呼,场面相当感人。这时,我才相信日本人是真的投降了。对于战争,虽然不说有什么意见,但总觉得相当难受,战争毕竟是不好的东西。

  我在保山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1945年日本人投降以后,第11集团军还存在,到1946年中国远征军撤销,宋希濂去西北当了西北行营主任,第11集团军就不存在了。

  我跟士兵关系很好

  虽然我是一个穷光蛋,但是分外之财我不取,我有自己的原则。那时我对士兵蛮好,我本来当连长有82块钱,用不完的,家里又没负担,自己也年轻,想着士兵们没烟抽,我就每个班一个月发一两斤烟丝给他们。他们衣服烂了就让一个班买一个针线包,给他们去缝。因此,士兵对我也很好。

  那时,我们吃饭就跟打冲锋一样,而我不管在哪个部队都没有这样过,我都保证他们能吃饱。一个人的肚子有多大量,尽着他们吃,今天不够吃,就拿明天的量来补,明天不够拿后来的补。这样一个半个月下来,煮点粥给他们吃,也吃不去多少了。我那时也和他们一起吃,不像人家说的,当官的另外开伙。无论我在哪个部队,都是让大家一起吃。那些士兵开始两天会抢着吃,看到不抢饭也不会挨饿了,他们就不抢饭吃了。如果抢的话,一连一百多口人,一人多抢一口,都不得了。看到饭快没有了,立刻煮一锅出来,吃多少舀多少,大家都不再抢饭吃了。那些饭就能剩出来,一人一天一斤半米,吃不完的,如果抢饭吃只会越抢越厉害,吃多少也没数。

来源:《我们的远方故事:中国远征军中的黄埔军人口述录》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P228-242

责任编辑:于雷雷 最后更新:2024-06-08 11:52: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参加滇西抗日是我一生的光荣 (口述/陆湛 整理/林瑛子)

下一篇:我随预备第2师血战腾冲 (口述/孙恒之 整理/崔殿斌、吴峥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