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徐丽飞、陈何毅
整理者:钟祥宇、徐丽飞
采访时间:2012年12月26日
采访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讲述者简介:熊寿明,又名熊金泉,1917年出生,广西南宁人。1937年,考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十四期交辎科。桂南战役期间,任第46军第170师参谋处见习官,参加过高峰坳阻击战。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第15团第12连连长,后参加松山战役。抗战胜利后,任第93师第1营营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南宁某厂退休。
采访手记:当我们来到熊寿明之前告知的地址时,发现房门紧锁,拨打他的电话,也无人接听。此时我们也别无他法,只能一遍一遍地拨打电话。后来电话接通了,然后听到寒寒窣窣走路的声音,老人打开了房门。
我们是在老人所居住楼房的一楼堂屋进行采访。堂屋里堆了不少物品,自行车之类的居多,光线偏暗,老人还特意开了电灯。整个采访过程中,时不时有人推着物品走进走出,有些嘈杂。再加上老人的地方口音,我们便有些听不清楚。所幸,老人思维清晰,采访便在一问一答中结束了。
进了军校就是要打仗,牺牲在所难免
“七七”事变前,我在南宁读高中,准备一直读到大学。事变爆发后,为了抗战报国,我不再读书,转而报考黄埔军校。当时,父母并不愿意我去军校,不过最后还是由我自己做决定。考军校时,我就考虑过生死的问题,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进了军校就是要打仗,牺牲在所难免。
我在南宁考上黄埔军校第六分校第十四期,学的是交辎科。第六分校最初叫南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广东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一样。之前,广西政府和蒋介石不和,不受蒋的监管,财政上也一文钱不交中央,现在国难当头,大家就团结起来了。
军校招生有招生广告。首先要进行身体检查,精力体力要强。除了身体健康外,还要经过文化考试,包括政治、历史、数理化等。大概有1万多人报考,1800多人被录取,包括炮兵队1队、特种科(也就是交辎科)1队、工兵队两队、通信兵两队,还有9个步兵队,一个步兵队100多人。这些人有来自北方的,也有来自南方的。广西的子弟多,回民也有十几个,他们是不吃猪肉的,厨房会特别注意他们的生活习惯,不过我这个队里面没有回民。除了回民,还有个别华侨子弟,到第十五、第十六期后,华侨子弟就多了一些。
从南宁到桂林李家村
我们是在南宁入伍。南宁的学校后来被日军发现,他们派飞机前来轰炸。头一次就炸死了好几个人,后来就把学校炸毁了。我们没法在南宁待了,只好徒步走到柳州再到桂林,每天走25公里,一共走了半个多月。广西的省会最初在桂林,民国元年时,陆荣廷把省会迁到南宁。我们一路除了行军就是休息,如此循环,并没有其他活动。
就这样,我们到了桂林李家村。李家村当时已经驻扎了一个营,没有足够的地方给我们住了,于是我们就自建简单的兵房。我们住的地方还有个很大的岩洞,可用来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日军飞机一来,警报响起,我们便躲进岩洞,枪支也放在岩洞里面。
我考上交辎科,见到蒋介石
入伍后3个月时间,主要进行基本训练。后来,教务处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科。比如炮兵就选择数理化成绩好的,而特种科就都是些成绩比较好的。分科后就正式成为军事学校的学生。我被分到交辎科,学习内容包括步兵操典、汽车、马术、战略战术、看地形、派兵抢占山头等,其中学马术的只有交辎科和炮兵队。那时物资困难,中央军校拨了4辆汽车给我们学。开的汽车是美国的雪佛兰,当然和现在的汽车没法比。我们使用的步枪起初是汉阳兵工厂造的,后来换成中正式,一个枪筒5发子弹,可以连发5枪。
第六分校的主任原来是刘士毅,后来刘士毅调到军需部,由冯璜接任。汽车教官都是中国人,是第十一至第十三期的军校毕业生。队长、区队长也都是军校毕业的,其中,第九、第十一期毕业的、资格老的军校生当我们的队长,第十二、第十三期的当我们区的队长。我们的总队长是少将,安徽人,我们一毕业,他就被派到安徽当保安司令了。
在军校里,我们一天两餐,四菜一汤,8个人一桌。在吃饭前,排队报数检查人数,进入饭堂,哨子一吹正式开动。几分钟后,值星官说集合,大家就扔下饭碗集合,再排队报人数。晚上,我们住在用木头建的兵房里,没有和老百姓住在一起。衣服也是由军校统一发的。
因为抗战,国家需要基层军官补充部队,我们在学了不到两年后,于1939年毕业。毕业的时候,蒋介石来到学校,当时整个桂林放警报。警报本来只是用来预防日军飞机轰炸的,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其他人知道蒋介石来到桂林,为了他的安全着想。毕业的时候,我们还发了把佩剑,上面写着“蒋中正赠”。
在第170师的战斗生涯
毕业后,我先回到了家里。南宁被日本人占领后,父母也逃难了,我的不少东西也丢失了。我的父亲逃难到田东的时候,被日本人炸伤,死在那里。我和日本人有国仇家恨。
后来,我被分配到第170师,师长是黎行恕,后来成为第46军军长。师部参谋长见我是交辎科毕业的,就留我在参谋处当见习官,负责看文件。有一次,部队要把驻扎在广西大明山那里的一个团调过来。师长见我年龄小,像个小孩,好打掩护,就让我拿着一把德国驳壳枪连夜赶去。当时的广西人有些野蛮,会抢枪。我走在路上的时候特别小心,发觉后面有人跟着我就停止不走,等他走到前面去了才继续赶路。那天就我一个人传令,结果很快就把那个团调过来了。
还有一次,敌人派3架飞机轰炸,炮兵被派去守卫高峰坳。当时我在司令部跟着师长。敌人利用冬天的干茅草用火攻,我们快守不住了,师长说死都要守住。最后,一个团的人马守不住了,垮下来了。师长就让我在后面处理通信连、卫生队、担架排、士官处、参谋处等撤退的事情,因为每个单位都有些文件杂物要处理。最后,我们退到广西陆斡。后来,我们又反攻高峰坳。杜聿明在昆仑关打,我们就在高峰坳打。打仗的时候,来不及收尸,第170师的士兵不少尸骨留在那里,后来藤翔村的老百姓就捡起来埋了,集中起来建成第170师阵亡战士墓,每年清明节我都去那凭吊战友。
到中国远征军第15团第12连
我在部队从排长一直做到第46军的连长。第46军是第九战区与第四战区的机动部队。第九战区是湖南人薛岳管理的,第四战区是张发奎的。我们部队是机动军,薛岳那边有事就去湖南,张发奎那边有事就到柳州。后来,我回到南宁,跟着冯璜,他问我敢不敢去中国远征军第15团,结果我就去了。
虽然我学的是交辎科,但不是到处都有战车的,所以我到第15团第12连担任步兵连连长。第15团中广西人多,湖南人也有,连长、排长是广西的。部队准备从广西开到昆明训练,先走路,再坐一段法国人建的单轨火车到昆明。我们刚到昆明,就接到通知说人满了,不需要我们去了。于是,我们就往云南弥渡那边走,归属宋希濂集团军,直属于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长官是卫立煌。
渡过怒江,攻打松山
当时云南主席是龙云,他不准中央的部队进城,我们去保山的时候,只能从外面绕一圈从东门到西门,再从昆明到宜都,再到保山。1944年5月,我带一连人过怒江,因为惠通桥被炸了,过不去,只能渡江。那时候,过江要坐美国橡皮艇,一个艇坐6个人,一个连渡江用了一天,然后我们就开始爬山。当时云南处在雨季,5月以后就是天天下雨,当兵的就苦了,没有胶雨衣,只能拿竹帽子、棉衣挡雨,冒雨爬山,很辛苦。我们到了老百姓家里,就一边烤火一边烤棉衣。
过了怒江后,我们就直接去攻打松山。第71军先去,我们跟在后面,结果都没有将松山攻下来,最后攻下松山的是第8军。日本人布置的堡垒很隐蔽,我们攻到了松山前面的黄草坡,伤亡很大。在战斗中,有一次我的裤子被射穿了两个洞,但子弹没有打中我。后来攻打龙陵城时伤亡也很大,我们就回到保山休整。到保山后,部队人员不够,就到云南大理旁的一个县征兵补充部队,征够兵了就回到保山训练。
我在云南起义
我们在保山休整了几个月后,日本人就投降了。抗战胜利以后整编,我升任大队副,之后又成了少校团副,后来调到第93师第1营当营长。
快要解放时,我这个团布防在文山,解放军一直不知道。后来,台湾派飞机到蒙自,一部分坐飞机到了海南岛。于是,解放军知道我们在蒙自,派部队连夜从南宁往龙州插过去,我们军长就把部队拉到了越南。后来,联合国不让我们在那里了,我们部队就回到台湾,但是我们这团人赶不上,就在云南开远这边起义了。起义之后,官兵继续学习改造,我到昆明学习了6个月,然后就退役回到广西。
来源:《我们的远方故事:中国远征军中的黄埔军人口述录》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 P300-307
责任编辑:于雷雷 最后更新:2024-06-08 16:31: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