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里凡,原名汪玉雯,曾改名汪雯、黎明、里凡。母亲1923年出生,因幼年丧母,从小跟着外祖父长大。
母亲读完小学后,家里无力再供她读书,便去了县里一家医院当学徒。那时,外祖父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没有办法继续照顾她。于是,母亲只好回到她父亲和继母身边。
1939年冬的一天,母亲正在家里做饭,她的女同学朱剑英突然从门外风风火火跑进来。朱剑英一进门就压低嗓门对她说:“你不是一直想参加抗日打鬼子吗?你收拾一下,今晚来古河镇(今属安徽省全椒县)找我!”
朱剑英说完,就匆匆离开了。当晚,母亲带上几件衣服悄悄离开家,直到天亮时才找到朱剑英。朱剑英当时在国民党第五战区政治部工作团工作。就这样,16岁的母亲加入了工作团,并改名汪雯。
母亲工作积极性很高,唱歌、跳舞、演抗日活报剧,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她有时看到朱剑英神神秘秘地外出,问她去了哪里,朱剑英也不说。母亲有些不高兴,就去问团里的“老大哥”吴谷泉。
母亲不知道,吴谷泉其实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朱剑英也参加了共产党。吴谷泉了解母亲的工作表现,告诉她想真正抗日就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母亲表示愿意加入他们的工作。从此,母亲宣传抗日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一次,遇到日本飞机轰炸,母亲在躲避时,脚一滑掉进水田里。幸亏吴谷泉在后面看到,他一手拽住母亲,一手拉着朱剑英拼命往前跑,最终躲过一劫。在日常相处中,吴谷泉和朱剑英会认真耐心地给母亲讲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母亲心中埋下了信仰的火种,更加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
1940年春的一天,吴谷泉通知几个已暴露的同志,当天晚上跟交通员撤退到根据地,其中就有母亲。那天晚上,吴谷泉特意安排了一场演出,掩护大家撤退。等特务发现有人逃走再派人去追时,撤退的人员早已到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并且按地下党的安排都改了姓名,让追来的敌人无法找到。母亲说,她不愿意跟大汉奸汪精卫一个姓,就改叫黎明,并投入了工作。吴谷泉和朱剑英在革命工作中产生了感情。后来,他俩趁工作团换人的空当,借口回家结婚(他们后来成了我的公公、婆婆),离开了国民党第五战区政治部工作团,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从事经济工作。
1940年8月,母亲在安徽合肥六区工作队工作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又奉令调到苏北盐阜地区,参加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当时,阜东地区的一位校长孟友仁,常常夸奖母亲飒爽英姿:“穿一身灰布军装,别一支小手枪,起早贪黑地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才17岁,又是女同志,不简单不简单!”
在阜东时,母亲与另一名女同志张野萍,被安排住在村民周孝云家。她俩经常给12岁的周孝云讲革命道理。有一次敌人偷袭,母亲和张野萍都到区里开会了,家里只剩下周孝云。母亲和张野萍回来后,没看到周孝云,两人藏在枕头下的手枪也不见了,急得满头大汗。好在没过多长时间,周孝云回来了。她说,发觉敌人偷袭时,立马就想起了两人的手枪,赶紧掀开枕头,摸出手枪放进篮子里藏好,然后跑进芦苇丛中,一直躲到敌人离去。
那时,盐阜地区群众生活很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新四军战士也跟群众一样挖盐蒿子充饥。由于吃得太差,营养跟不上,母亲经常流鼻血。有一次,母亲鼻血流得太多,脸色煞白。一位当地群众就叫儿子冒着严寒,去沟塘边挖了几个茨菇煮水给她喝,才救了她一命。有时遇到敌人突然进村,群众会急忙找便衣给新四军战士换上,尽力掩护他们。
1944年,母亲被选调去盐阜区委党校学习。这时,她已改名里凡。学习期间,她遇到父亲曹岚,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结了婚。第二年秋天,我的大哥出生。
那时,白色恐怖笼罩着根据地,很多干部群众被杀害或被迫逃走。按照规定,母亲本应该带着我大哥撤退,但考虑到工作需要,她决定把我大哥托付给别人,自己留下来继续斗争。后来,大哥得了肺炎,没有药医治,又赶上发洪水,等父亲设法送来药时,大哥已经死在母亲的怀里了。
淮海战役开始时,母亲怀上了我大姐。在一个大雪天的行军路上,母亲临产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她扶到一堵矮墙内侧,垫上被子——大姐就这样出生了。后来,大家又找来一副担架,抬着母亲和大姐回到老乡家休息。大姐满月后,母亲将她留在老乡家里,又出去工作了。
小时候,每次听到母亲讲大姐出生的事,我总以为她是在编故事。直到我也做了母亲,才更体会到她当时的不容易。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在苏南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工作过。1984年1月离职休养。
2005年,母亲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5年后,87岁的母亲因病去世。她生前留下遗嘱,不组织遗体告别,不给组织添麻烦,遗体捐献给国家医疗事业。
母亲晚年曾作过一首诗《小草》,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植根大地默无华,迎得春归自发芽。晴沐阳光阴沐雨,朝披珠露晚披霞……脉脉含情描丽景,愿铺绿毯接天涯。”我想,母亲就是那一株小草,向着她心里的阳光,默默生长,一生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4-11-20 09:58: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