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2年到1945年间,晋冀鲁豫边区太岳抗日根据地沁源县八万军民坚持了两年半的对敌围困斗争。他们以顽强的毅力、灵活的方法、不怕牺牲的精神,粉碎了日军的奔袭扫荡、烧杀清剿。最终使敌人不得不狼狈逃走……回忆起这段艰苦卓绝的抗日岁月,作为亲历者的李焕朗和王秀珍夫妇心潮澎湃,心绪难平。
李焕朗:曾护送刘少奇和朱德
现年89岁的李焕朗,是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的一名离休干部,1926年11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沁源县王陶镇阳凤村,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阳凤村担任儿童团团长、民兵队队长,“决死队”游击队员。在抗日期间,他在阳凤村带领村里的民兵扫除汉奸,组织群众坚壁清野、打击侵略者。
1942年,李焕朗调入沁源县五区,因熟悉当地的地形,他就主要负责跑交通、接情报和抗日信息的传递工作。为了保证情报能安全送达,他利用伪军内部抗日爱国人士掌握日本人的重要情报,机智勇敢地躲避敌人的防线,一次次将情报安全送出。
他说:“记得1942年冬天,一次在给129师陈赓送情报的路上,一伙日本人闯进村庄大肆烧杀,子弹乱飞,情况危急,虽然躲过敌人的视线绕道冲了出去,但飞来的子弹还是穿过了胸前的棉袄,险些要了命。陈赓听了他的事给他起个外号叫‘死不掉’”。提起这些,李焕朗觉得这既是陈赓首长对自己的爱称,也是对自己的肯定。他送的很多情报对八路军采取特殊战斗打击日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2年10月,日军对太岳抗日根据地“扫荡”之后,留置一个大队的主力驻守沁源城关及附近据点,并在城外的大集镇上建立据点、修筑公路,企图长期占领,把根据地变为敌占区,在此还建立了“山岳剿共实验区”。
为了将日军尽早赶走,沁源军民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他们在全县开展了“空舍清野”行动,使侵占沁源的日军见不到人、找不到粮,寻不到干活的苦力和牲畜,沿途村庄的水井被填死,生产生活工具被毁,很多村庄的路口还埋了地雷,日军不进山找不到人,进山扫荡既找不到路又找不到领路人。李焕朗和村民白天潜伏在据点附近的丛林中监视敌人,以麻雀战消耗敌人、以地雷战封锁敌人、以伏击战歼灭敌人,打击敌之“清剿”活动;夜晚则逼近敌据点,摸敌哨、埋地雷、贴标语,不断袭扰敌人,使敌人彻夜不得安宁,变成“瞎子”、“聋子”,完全陷入被动之中。在这一段时间里,“决死队”游击队大显身手,胜利捷报频传。
1943年,李焕朗曾一人受命护送刘少奇、朱德首长从沁源到介休的重要保卫任务。因当时八路军和国民党共同抗日,对国民党军的据点已下令不能对共产党人开抢,又因他对当地道路十分熟悉,所以在绕过日本人的视线和扫荡区,徒步走了50多公里,大多时候只能昼伏夜出,有时又迂回绕道,终于将两位重要领导贴身保护安全送达到介休。期间,经过县委的周密部署,充分利用情报部门和交通部门的力量,他还护送其他部队领导通过封锁线,巧妙地、顺利地完成任务。之后,他调入县游击大队成为一名“决死队”游击队员,参加过沁源围困战等多次抗日战争。
王秀珍:亲人的苦难是我抗日的动力
王秀珍,现年88岁,也是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的一名离休干部,1927年10月25日出生于山西省沁源县王陶镇阳凤村, 1943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她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十分激动:“1942年冬天,日本人到我们村大扫荡,用刺刀刺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当时就杀死了我们全家9口人。因我又瘦又小,叔叔连忙把我藏在他又大又长的羊皮袄后,日本人用刺刀刺向他的胸前倒在血泊中时,我当时就吓傻了,躲在叔叔的羊皮袄里一动都不敢动,只听到在撕心的惨痛声叔叔倒下了,在他的保护下我才幸免遇难。等日本人撤走了,我才从叔叔的身下爬出来,鲜血渗透了我的棉衣,刺刀刺穿了叔叔的胸膛,又刺穿了我的棉衣,看到倒在血泊中的亲人,我悲痛欲绝,心中的仇恨之火瞬间爆发……”老人掰着手指数着失去的一个个亲人,悲痛难抑,一度哽咽。
王秀珍自失去了亲人,心中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于1943年参加了抗日革命。作为妇女主任的她,带领同村的20多个妇女打地雷,在石头上凿洞,装上炸药和捻子,还利用瓦罐、废瓶装上炸药,造成各种各样的地雷,防御时埋在村口、大道、房院门前,进攻时埋在日军的据点周围,保护了很多村民。她还带领村民藏粮,带领妇女们给八路军做军鞋。
老人回忆说:“记得当时是秋天,一次在王陶镇五区组织开会,日本人又来扫荡,自己和沁源县五区的王明道一起从山下往山上跑,为了躲避敌人,不让日本人抓住,在跑到山头无路可走时,心想宁死也不能落在日本人手里,俩人便抱着一起跳下了一个山沟,还好命大活了下来,俩人又躲在山沟的边岩呆了三天两夜,在躲过了日本人的追赶,等日本人撤退了才回到村里。”
16岁的王秀珍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经阳凤村支部书记孙振义和区委书记韩清汉推荐,于1944年3月5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主要负责战场的后勤救护工作,给战士们包扎止血,动员群众积极参军参战以扩充兵源,发动群众开展反扫荡等工作,在此期间因工作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1945年初,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李焕朗、王秀珍结为夫妻并相依相守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1958年,他们受组织委派,结束了转战各地的革命征程,携手一起到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工作,直至离休。谈到这些回忆,他们感慨万千:“战争让无数的中国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和难以忘怀的痛苦,让许许多多的家庭妻离子散无法团聚,眼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浴血抗战换来的,是我们戎马生涯中不敢想象的,所以一定要倍加珍惜”。
李焕朗和王秀珍的儿子回忆道,“自我们记事起,父母亲就严格教育几个子女,从不伸手向组织要待遇、要照顾。虽然姐姐和我都是普通工人,但一家人的日子其乐融融,大家一直以来也为有这样的长辈感到自豪和光荣”。(郭颂霞、张煜红)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9-08 11:34: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拉手榴弹自尽,却炸死鬼子的女八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