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渔民拼死救助
浙江定海县东极乡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抗战时期,其治所就设在庙子湖岛上,庙子湖岛向东10海里就是公海。庙子湖、青浜岛、东福山、黄兴几个岛都不大,庙子湖岛2.6平方公里,居民约1000人;青滨岛1.4平方公里,居民800多人。
1942年10月2日早晨,当地渔民听到外洋传来霹雳巨响。海面上刮着东风,又正好赶上东北涨潮,木头、布匹、尸体、桌椅和“红毛人”(英俘)等,顺着潮水,从公海源源不断地飘向东极海域。“舍命救海难”是当地人的传统。发现海难情况后,东极乡的渔民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计,扯起船帆,摇动小渔船出海去看个究竟。
据事后统计,整整一天,青滨、庙子湖等附近小岛196名渔民,几乎是全民总动员,先后出动小渔船48艘65次,从海面上救起了384名“红毛人”。其中,庙子湖岛救了106人,青滨岛救了278人。
实际上,东极渔民的义举挽救了更多的英俘。日本人的本意是想淹死所有的英俘,这样他们可嫁祸于美国潜艇,说他们无机会救援。后来看到中国人救了如此多战俘之后,才明白他们的阴谋无法实现,所以才改杀为救,也从海里救起了500多名战俘。
被救的英俘都是男性,多数人光着背,只穿一条破裤衩;少数人赤身裸体,一丝不挂。许多人负伤,血迹斑斑。秋风中,他们瑟瑟发抖,显得狼狈不堪。
不少被救者,用手势或生硬的中国话表示感谢。里斯本丸号下沉时,24岁的查尔斯·R·佐敦跳入大海,和另一难友抓住一根木头,随波逐流。不知过了多久,他俩被渔民营救上岛。
起初,谁家救的,就分散到谁家去安歇。渔民生活艰苦,男女衣衫褴褛,都是补丁摞补丁的破衣烂衫。看到英俘在发抖,一些主妇就翻出旧衣服,让他们穿在身上暖和下。但人多屋少,男女混杂在一起诸多不便,村里管事的就将他们安置在妈祖庙里,少数伤员则借住在房屋宽敞的渔民家中。
岛上不产粮食,只零星种植一点番薯。渔民主动拿出口粮,给英俘做了稀饭、番薯汤等充饥,还泡了绿茶。饥寒交迫的英俘们端起热乎乎的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一碗又一碗。英俘中有几个会写汉字的,用树枝在沙地上写汉字“香港英国人”,几个见过世面的渔民议论一番,才基本弄清楚了他们的来历和身份。
二、日运俘船被炸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12月25日,日军攻占香港。香港总督马克·扬接到英政府的投降命令,放弃抵抗,一万多名官兵成为俘虏。为了解决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难题,日本决定分期分批将这些战俘押赴日本,送入工厂、码头、矿山做苦力。
1942年9月27日,被改装成客货轮的7152吨级里斯本丸号满载1816名英军战俘、700多名日军士兵、部分英国侨民(包括官兵眷属)和1676吨布匹、食品等物资,从香港出发,向东北方向的日本九州门司港航行。
船分3个舱,所有船舱都有两层,每层用木质结构做成阶梯式,这样可以运输更多的人。离船首最近的一号舱关押着波洛克指挥的英国海军,位于船桥前部的二号舱关押着斯图尔特上校指挥的英国苏格兰部队,位于船桥后部的三号舱关押着彼特上校指挥的英国炮兵和空军。
里斯本丸号没有悬挂运送战俘的相关旗帜和标志。也许是得意忘形,也许是护航能力不足,日军没有派军舰护送。船长经田茂深知此次航行伴随着凶险,因此,他特意贴近海岸,在浅水海域,采取“之”字形航线,希望最大限度地躲避英、美海军潜艇的盯梢、猎杀。
9月30日下午,天气转阴,风浪渐大。里斯本丸号驶入浙江舟山海域,还有一天时间便可抵达上海了。到了后半夜,生病的经田茂实在坚持不住了,他把指挥权交给大副,并吩咐他暂时驶离海岸,以每小时3海里的航速谨慎航行,以防触礁,等天亮后能见度变好,再返回沿岸航行。没想到,改变航线不久的里斯本丸号,被等候多时的美军鲈鱼号潜艇逮了个正着。
鲈鱼号潜艇隶属于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第81分队,乘员80人。它可携带24枚鱼雷。10月1日凌晨4点,正在舟山海域潜伏的它,意外发现了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号,但并不知道船舱里装满了盟国战俘。由于雨过天晴,月光皎洁,攻击后不利于自身隐蔽,鲈鱼号尾随里斯本丸号,低速跟踪,寻找战机。6点多钟时,里斯本丸号突然调转50度,朝近海驶去。鲈鱼号艇长麦克上尉认为,里斯本丸号肯定发现鲈鱼号了,企图向近海逃窜,而近海水浅礁多,还有许多沉船等障碍物,不利于潜艇攻击、隐蔽,一旦发起攻击,日本货轮就能得到己方飞机、潜艇的增援,也不利于潜艇撤退,因此,他果断下令发射鱼雷。
7点04分,4枚鱼雷如离弦之箭,扑向里斯本丸号。随后,鲈鱼号迅速下潜。不久,鲈鱼号激烈摇晃起来。3枚鱼雷扑空,只有1枚命中目标。里斯本丸号船尾右舷推进器附近,被鱼雷剧烈的爆炸撕开了一道大口子,汹涌的海水迅速灌了进去,机舱室灌满了,锅炉室和煤库又被灌满了,三号船舱也涌入了大量的海水,船体一边摇晃,一边缓缓下沉。此时的船位,大约在东福山岛之东40公里的海域。
接到求救电报后,日军立即命令游弋在附近的舰船靠近救助,并派出一架战备值班轰炸机,飞临美军潜艇下潜海域,投下好几枚深水炸弹。鲈鱼号潜伏在海底100来米的海沟内,一动也不动。直到晚上7点多钟,声呐中再也听不到可疑信号,它才慢慢地浮出海面,借助夜色,全速驶离战场,顺利返回母港夏威夷珍珠港。
三、大批英俘落水
10月1日下午,日本酷儿号驱逐舰、百福丸炮舰和丰国丸运输舰相继赶来救援。为了防止战俘暴动、逃跑,和田秀男少尉下令,把英俘全部赶入一、二、三号船舱,并封闭所有舱口。10月2日上午,日军弃船,大部分战俘被转移。仍被关在船舱里的英军斯图尔特上校下令突围,在黑暗中,一、二号船舱的豪威尔中校、波特中校等4位勇士,爬上木梯,摸到船舱顶部,费尽全力,用随身藏匿的小刀挖烂舱盖上的木头,捅破了防雨布,割断了麻绳,打破舱盖。众英俘不顾一切地往外冲,滞留在船上的七八名日本兵开枪射击,英俘们奋勇地扑了过去,与日军扭打起来,混战中和田秀男等日本官兵全部被消灭。三号船舱特别不幸,由于木梯断裂,无法爬出船舱,200多名英俘全部被淹死。
晚上9点07分,“轰”的一声巨响,里斯本丸号船头朝上、船尾朝下,一头扎入海底。霎时间,海面上一片狼藉。未被淹死的战俘,都拼命挣扎,使出吃奶的力气朝日本救援船游去。可是,船上的日军反而嬉笑开枪射击,杀人取乐。这些日军高兴得手舞足蹈,频频把爬到船边的英俘踢入海中,并开枪射击。海面上浮现一片暗紫色的血污。
中午,里斯本丸号漂流到了浙江定海县东极乡(今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庙子湖、青滨、东福山等小岛附近。大批英俘在冰冷的海水中挣扎。
四、三人虎口脱险
东极乡处于东海深处,人口当时仅1800多人的几个小岛,一下子增加了三四百名英俘,要吃、要喝、要穿、要住,小岛贫瘠,无力供养太久。当时,渔民们达成共识:英国盟军是我友军,应该迅速援助他们归国。但自1939年6月23日,日军侵占舟山群岛后,这里便属于日军第三遣华舰队舟山岛警备司令部管辖,各个水道,日夜都有日军重兵防守,船小人多,根本无法偷运出去。
10月3日一大早,舟山岛警备司令部司令佐藤庆藏派来5艘军舰,3艘包围了青滨岛,2艘包围庙子湖岛。把刚获救的381名英俘又抓走了。在庙子湖岛,佐敦含泪频频向渔民挥手致意告别。
日军没想到,搜捕之后竟还有3名英俘——原天津市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总监法伦斯、原英美烟草公司驻香港烟厂总监伊文思和原上海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会计师詹姆斯顿,被青滨岛渔民唐如良等人藏入岛北面崖壁下的天然海蚀小洞(小湾洞)里。
3位英国人虽然有唐如良等人提供吃喝,也未暴露目标,但一路受尽押船日军的虐待,加上多位亲友遇难,受到惊吓,身体很快病怏怏的,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伊文思,高烧不止。在缺医少药的偏远小岛上,唯一的解救办法就是尽快把他们送出去。
青滨岛渔民唐如良,虽然目不识丁,但为人仗义,善交朋友,江湖上人称“唐阿荡”。他知道东极乡一带的抗日武装,只有一支定海县国民兵团抗战自卫四大队,他设法联系上了该部副大队长缪凯运,缪凯运立即向大队长王继能、定(海)象(山)县长苏本善汇报,经过他们周密的安排,3位英军盟友化装后,穿上渔民的破襟衫和肥大的灯笼裤,隐藏在舢板船篷下,被送到离大陆较近的葫芦岛治病藏身。
两天后,伊文思等洗了热水澡,换上干净衣服,吃了几帖中药,病情有所好转。缪凯运立即把他们送上船,并押送舢板绕开日军的据点和巡逻艇,终于在浙江镇海县郭巨镇登陆,抵达甘露庵四大队大队部。
如同见到亲人似的,伊文思等抱着四大队队长王继能号啕大哭。从他们断断续续的倾诉中,大家才知道,里斯本丸号上不仅有战俘,还有不少战俘的妻子儿女。在无情的海难中,获救的都是男人,而那些英国侨民,都全部葬身东极海域了,其中包括伊文思的妻儿。
伊文思等3人历经艰辛抵达重庆,再返英国。逗留在重庆期间,他们在广播电台中向全世界揭露了日军的暴行,引发了强烈的公愤。
庙子湖岛的渔民,也曾冒险把另外3位英俘藏在后山黄岩岙里,可是,这几个战俘却没那么幸运,当天就被搜山的日军发现了。
其他获救后被日军重新抓获的970名英俘,被送往日本国内的钢铁厂、码头、水泥厂做苦力,日本投降后,其中724人获救。
九死一生、虎口脱险的伊文思等人,对这段经历刻骨铭心,多次向唐如良等渔民表示感谢。2005年8月18日,87岁高龄的英国二战老兵佐敦和他85的妻子、两个儿子,远渡重洋来到东极镇,向60多年前救过他的渔民表示感谢。他与耄耋之年的7位参加救援的老渔民热烈拥抱,亲切交谈。
战争年代里,贫苦的舟山渔民对自己的未来都是一片迷茫,自己的生存也成问题,但他们却选择了救人。这一救,显示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善:他们舍弃海上漂浮的“洋货”而选择了生命;他们宁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英国战俘吃饱;他们自己穿不上衣还要给英国战俘穿衣御寒;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但依然敢用生命保护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英国战俘。正是这些坦荡的东极乡渔民,用他们朴实的行为谱写了一首人类和平的颂歌和国际友谊的金曲。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4-19 11:22: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欧初:在澳门杀敌锄奸的往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